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感觉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切取后皮瓣与足外侧的感觉重建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足跟软组织缺损病例13例,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的同时,将皮瓣内的腓肠神经近端与腓浅神经吻合,重建皮瓣和足外侧感觉,术后9~15个月随访,测试皮瓣和足外侧的痛觉、触觉、温度觉和两点辨别觉恢复情况.结果 13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血运良好,修复创面一期愈合,随访9~15个月,皮瓣感觉恢复优良率为53.85%,足背外侧皮肤恢复保护性感觉,感觉恢复优良率61.54%.结论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时,将腓肠神经近端与腓浅神经吻合,可改善皮瓣和足背外侧皮肤感觉功能恢复.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 of sensory reconstruction after the operation of reversed island pedicled sural flap and evaluate its therapeutic effect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Methods Thirteen clinical cases with traumatic soft tissue defects in heel had recepted the treatment of reversed island pedicled sural flap. All flaps were innervated by anastomosing the distal end of the sural nerve in the flaps and the recipient nerve (superficial peroneal nerve) in end to end or end to side. All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at 9-15 months on the postoperative follow-up parameters, including flap contour, flap stability, locomotor activity,touch sensation, pain sensation, static two-point discrimination, thermal sensibility, and the skin sensory recovery level in lateral dorsutn of foot. Results Thirteen cases flaps had good blood supply and primary healing. All cases were followed up 9-15 months, the rate of good sensory recovery was 53.85%. All pa tients had protective sensory in lateral dorsum of foot, the rate of good sensory recovery was 61.54%. Conclusion Anastomosing the proximal end of sural nerve and superficial peroneal nerve together will be good for the sensory recovery in flap and lateral foot in repairing soft tissue defects in heel with reversed island pedicled sural flap.  相似文献   

2.
重建感觉的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失败二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例 1,男性 ,30岁 ,车祸致左足跟皮肤撕脱 ,面积 8cm× 10cm ,跟骨外露。经术前充分准备 ,行重建皮肤感觉的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 (以下简称腓肠神经皮瓣 )修复跟骨皮肤缺损。术中逆行切取皮瓣 ,但保留腓肠神经内侧支于原位不动。而将腓肠神经外侧支从近端切断保留于皮瓣中向下翻转 ,在外踝后方将皮瓣中腓肠神经外侧支与腓肠神经内侧支远端吻合 ,以便使未切断的腓肠神经内侧支长入皮瓣中 ,术中分离腓肠神经内侧支近端较顺利 ,而远端困难。术后皮瓣血运良好 ,但第 2d皮瓣发生肿胀 ,水泡 ,逐渐变紫 ,于术后 10d皮瓣完全坏死。例 …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研究重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感觉功能的方法 ,探讨神经端侧缝合法重建皮瓣感觉的效果。 方法 在小腿后侧设计及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逆行转位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8例 ,皮瓣切取时 ,保留腓肠神经近端足够长一段 ,与皮瓣受区供体神经呈 3 0°~ 45°端侧缝合 ,于术后 2、4、8、16、2 4周检测皮瓣的感觉及植物神经功能。 结果  8例皮瓣完全成活 ,随访 4~ 18个月 ,术后 4周起皮瓣感觉开始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随时间延长恢复程度和范围增加 ;术后 16周进行感觉功能评定 ,S2 2例 ,S2 3例 ,S3 3例 ;供体神经功能无明显影响。 结论 神经端侧缝合法可重建腓肠神经伴行血管逆行皮瓣的感觉功能 ,操作简便 ,对手足外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感觉重建的解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研究应用股后皮神经主干重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感觉功能的解剖学依据. 方法 30只成人尸体下肢标本,4%甲醛固定,手术放大镜下解剖股后皮神经主干于小腿后部的分布、分支及其与小隐静脉的关系,记录直径0.1 mm以上的神经分支,测量其长度及直径. 结果在小腿后窝处,股后皮神经主干下行进入浅筋膜,与小隐静脉伴行,70%位于小隐静脉内侧,30%位于小隐静脉外侧.股后皮神经主干全程有营养血管伴行.根据神经的分布范围,将股后皮神经分为3型:Ⅰ型,分布于小腿后部上1/4,占33.3%,神经干于窝中点直径为0.5±0.1 mm;Ⅱ型,分布于小腿后部上1/2,占43.3%,神经主干于窝中点的直径为1.0±0.4 mm,在小腿后部中上段(即: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常用供区)发出分支2.0±0.8支,分支直径0.3±0.2 mm,分支长度3.5±2.7 mm,分支末端与小隐静脉之间的距离为0.8±0.6 mm;Ⅲ型,分布于小腿后部上3/4,占23.3%,神经主干于窝中点的直径为1.2±0.3 mm,在小腿后部中上段发出3.7±1.7支分支,分支直径0.4±0.1 mm,分支长度3.7±2.6 mm,分支末端与小隐静脉之间的距离为0.8±0.4 mm.在小腿后部中上段,未发现腓肠内侧皮神经发出分支进入浅筋膜. 结论通过股后皮神经主干与受区感觉神经分支吻合,股后皮神经(66.6%,Ⅱ型与Ⅲ型)可以用于重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6.
神经端侧吻合重建足部皮瓣手术后感觉功能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目的 重建小腿部皮瓣移转术后足部皮肤感觉功能。方法 小腿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移转后,将被切断的隐神经远侧段与腓肠神经端侧吻合。小腿逆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腓肠神经伴行血管供血)移转术后,将皮瓣近端携带的腓肠神经与足背皮神经端侧吻合。另可切取次要皮神经与足背皮神经端侧吻合,其远段植入移转至足部的失神经支配皮瓣的感觉功能等方法。结果 临床手术3例病人分别经20、9和36个月随诊,效果转好。结论  相似文献   

7.
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的应用   总被引:52,自引:24,他引:28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已成功用于修复足踝部创面,但蒂部过长或面积过大时皮瓣远端常发生静脉危象。为此,我们将皮瓣的小隐静脉与受区皮下静脉作吻合,临床应用9例,效果满意。应用解剖腓肠内侧皮神经自胫神经发出沿腓肠肌内、外侧头间下行至小腿中段穿出深筋膜与发自腓总神经的腓肠外侧皮神经合成腓肠神经。窝中间皮动脉起自动脉,发出浅支供养小腿上部皮肤,深支与腓肠神经伴行下降至踝部,少数在小腿下段  作者单位:570311 海南省海口市,海南省人民医院显微外科延续成动脉网,行程中与神经内血管及腓肠肌皮穿支广泛吻合并不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客观评价兔耳大神经植入颈部带蒂皮瓣修复颊缺损感觉恢复效果。方法选用日本大耳白兔15只,体重2.0-2.5kg,雌雄不限分为实验组(神经植入组)、对照组(未植入神经组)、正常组(未作任何处理),每组各5只。在实验组与对照组兔左颊制备2.0cm×2.0cm圆形皮肤缺损,在颈部制备带蒂皮瓣4.5cm×2.5cm修复缺损,实验组植入耳大神经,对照组不植入,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6个月后用神经单纤维放电技术、HE染色及S-100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分析兔耳大神经植入皮瓣后神经纤维再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皮瓣放电神经纤维数(124.2±33.8条)及各类纤维比例与正常组(138.4±20.4条)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18.8±5.6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皮瓣中央区神经纤维放电率感受野分布与耳大神经植入的路径一致;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可见皮瓣中央区真皮下有大量再生神经纤维,接近正常组水平。对照组未见再生神经纤维。结论耳大神经植入皮瓣可再生神经纤维,感觉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9.
神经植入重建皮瓣感觉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结扎小隐静脉及重建腓肠感觉神经的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结扎小隐静脉及重建腓肠感觉神经的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23例,皮瓣面积:10.0 cm×12.0 cm~12.0 cm×18.0 cm.结果 本组随诊3~36个月,其中21例全部成活,一期愈合;1例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局部清痂换药后创面愈合;1例术后3d皮瓣局部出现张力性水疱,经抬高患肢、皮瓣远端放血疗法、应用脱水剂,一周后好转,再次游离植皮愈合.术后皮瓣质地良好,外观恢复满意,皮瓣两点辨别觉5~8 mm.负重良好,无溃疡再次发生.结论 结扎小隐静脉及重建腓肠感觉神经的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率高,感觉恢复好,不损伤主要血管.  相似文献   

11.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 应用解剖腓肠内侧皮神经在窝内起自胫神经 ,主干在深筋膜深面随小隐静脉下行 ,至小腿中段以下方穿出深筋膜 ,后有发自腓肠外侧皮神经的交通支加入 ,吻合成腓肠神经 ,继续伴小隐静脉下行经外踝后方至足部 ,分布于足背外侧缘和小趾外侧的皮肤[1 ] 。胫后动脉分支腓动脉在外踝后缘近侧 0~ 5cm发出分支营养腓肠神经 ,并通过腓肠神经内供血系统与腓肠神经另一套外供血系统周围肌皮血管穿支相通[2 ] 。临床上据此设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从后踝外侧缘O′至胭窝中点O″连线 ,下 1 3段为腓肠神经体表投影 ,以此为皮瓣轴心 ,在O′附近 5cm…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道应用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骨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骨感染软组织缺损创面11例,创面面积最大12cm×18cm,最小8cm×10cm,切取皮瓣面积最大14cm×20cm.最小8cm×10cm。在转移皮瓣时将小隐静脉与创面周围大隐静脉属支吻合。结果11例皮瓣术后均无明显肿胀、瘀血等现象。其中10例顺利成活,1例皮瓣因创面感染未控制致部分坏死,清创游离植皮后治愈。其中10例获4~36个月随访,平均18.4个月,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系统踝一后足评分系统(总分100分)进行评分,最高得分97分,最低84分,平均93.5分,皮瓣外形、色泽及足踝部功能满意。结论应用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骨感染所致的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皮瓣成活率高,抗感染能力强,有利于骨感染创面的愈合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神经端侧吻合植入失神经皮瓣感觉功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 探讨感觉神经端侧吻合后供神经的轴突长入神经移植体后,最终能否形成具有功能的感觉末梢。方法 用新西兰兔15只,将兔一条耳大神经做为供神经,在另侧耳取耳大神经移植体与供神经作端侧吻合后埋入失神经皮瓣,另设正常皮肤组和未植神经作对照组,每组动物5只。4个月后用神经单纤维放电技术观察皮瓣内再生神经纤维放电数量、 分布和类型。结果 对移植神经4个月的皮瓣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见各类敏感纤维放电数量、分布和类型。结果 对移植神经4个月的皮瓣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见各类敏感纤维放电均有出现,放电纤维总数在到正常皮肤经组的58%,而同期末植神经对照组,仅在皮瓣边缘靠近神经的一侧有极少放电。结论 神经端侧吻合方法可以重建皮瓣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14.
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皮瓣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神经周围有血管丛与之伴行并为其提供营养,同时也供应周围一定范围的皮肤,并且与深部知名血管有广泛交通支,这是设计皮神经伴行血管皮瓣的解剖学基础。自从1992年Masquelet等首先提出并成功应用感觉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后,感觉神经伴行血管蒂皮瓣的应用得到了飞速发展[1]。其中腓肠神经伴行血管皮瓣,隐神经伴行血管皮瓣及前臂皮神经皮瓣等均已成功应用于临床[2-5]。小腿远1/3胫前、踝关节及足跟部的软组织移动性差,血运欠佳,外伤后易引起软组缺损,虽然有多种方法如肌瓣、筋膜瓣及游…  相似文献   

15.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6,自引:11,他引:5  
目的 报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在应用解剖的基础上设计的腓动脉终末穿支为血管蒂的小腿后部岛状皮瓣,修复足跟及足背皮肢软组织缺损12例。结果12例中11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远端皮缘小部分坏死,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均改善满意。结论 该皮瓣供稳定可靠,变异少,不需要牺牲主要血管,且操作简便。适用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吻合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优越性。方法用吻合静脉的腓肠神经经营养血管皮瓣对16例患者的踝周、胫前部、足跟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同时观察皮瓣的供血特点。结果15例成活,1例部分坏死。结论吻合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切取简便,皮瓣静脉回流好,成功率高,是踝周、胫前、足跟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腓肠神经皮瓣所带的腓肠神经内侧支和外侧支与创面周围的腓深神经或胫神经端侧吻合,重建皮瓣的感觉以及恢复足背外侧感觉。以解决患者足踝部感觉缺失的痛苦。方法从2000年1月至2003年5月,收治足踝部软组织缺损40例(43足),其中A组20例(22足)直接进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B组20例(21足)在切取皮瓣时,在腓肠神经近端多取1~2cm腓肠神经内侧支和外侧支,在覆盖创面时,先分离出创面周围的腓浅神经或胫神经,把腓肠神经断端与腓浅神经或胫神经作端侧吻合,再按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处理。两组都在术后3、6、9个月分别进行随访,按照感觉检查分级标准把皮瓣和足背外侧感觉恢复情况分成S1~S5 5级,并按感觉恢复范围分成R1:小于25%;R2:25%~50%,R3:50%~75%,R4:75%~100%。结果术后3个月,皮瓣及足背外侧皮肤感觉恢复情况:A组,S1 18足、S2 4足、R1 22足,B组,S1 17足、S2 4足,R1 21足;两组皮瓣和足背外侧皮肤感觉恢复情况无差别、术后6个月,皮瓣及足背外侧皮肤感觉恢复情况:A组,S1 15足、S2 6足、S3 1足,R1 18足、R24足,B组,S16足、S36足、S49足,R2 4足、R3 12足、R4 5足;B组无论皮瓣及足背外侧感觉恢复的等级还是感觉恢复的范围都比A组好。术后9个月,皮瓣及足背外侧皮肤感觉恢复情况:A组,S1 14足、S2 7足、S3 1足,R1 17足、R2 5足,B组,S3 2足、S44足、S5 15足,R35足、R416足;B组皮瓣及足背外侧感觉基本恢复正常,A组感觉恢复进展不大。供体神经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作腓肠神经营养皮瓣移植时行腓肠神经与创面周围胫神经或腓浅神经端侧吻合手术简单,对胫神经或腓浅神经无不良影响,而皮瓣和足背外侧感觉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8.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目的 报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足跟、踝、跟腱和胫前区骨,肌腱外露的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急诊或延期施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足跟、踝,跟腱和胫前区骨、肌腱外露的软组织缺损31例。结果 27例皮瓣全部成活,3例皮瓣部分边缘坏死,经换药自愈,1例皮瓣坏死。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操作简便。成活率高,损伤轻,是修复足,足跟、踝、跟腱处和小腱下段胫前区软组织缺损,骨、肌腱外露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优越性。方法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对15例患者的足背、内外踝、小腿中下段、胫前部皮肤缺损进行修复,同时观察腓肠神经及营养血管的走行特点。结果15例完全成活,无一例坏死或部分坏死。转移的皮瓣均于术后6个月恢复感觉。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切取简便,成功率高,最远可达足前中部,是修复足跟、足背、内外踝、及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20.
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是修复皮肤缺损的新型皮瓣,最早由Masquelet等报道。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此类皮瓣进行了进一步研究,该皮瓣具有设计灵活、操作简便、不牺牲主干血管、有感觉功能及成活率高等特点。足部是人体重要的负重区,因此足部皮肤缺损后对供区皮瓣的要求较高,最好与修复区有相似的组织结构,且有感觉,能够起到耐磨、耐压和防卫的作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完全能够达到上述要求。自1999-2006年,作者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皮瓣均成活,效果满意,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