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肝脏VX2肿瘤声学造影的动态变化时相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观察兔肝脏VX2肿瘤在二次谐波声学造影中的增强效果及动态变化时相。方法 17只接种VX2肝肿瘤的新西兰白兔经外周静脉注射氟碳声学造影剂FX530,采用Sequoia512超声仪的二次谐波显像观察肿瘤造影增强过程3min。结果 VX2肿瘤在声学造影中出现了三个特异性的动态变化时相,即动脉相,门脉相和延迟相。动脉相中出现肿瘤血管早期增强;门脉相(造影后10-30s)中肝实质逐渐增强,肿瘤血管影像  相似文献   

2.
CO2肝动脉超声造影在诊断肝动—静脉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CO2肝动脉超声造影,结果发现5例在超声造影时见门静脉主干及/或左右分支内见微气泡流动,诊断为中央型肝动脉-门静脉瘘;1例在肝周围实质内有二条紧邻的平行光带流动,诊断为周围型肝动脉-门静脉瘘;2例肝静脉及下腔静脉肝后段内有微气泡流动,诊断为肝动脉-肝静脉瘘。而和X线血管造影作对照研究,则发现X线血管造影时,动脉相门脉主干早显者3例(属超声造影诊断的5例之中);呈双轨征者3例;22例X线血管造影时均未见肝静脉显影。由此可见,对周围型肝动脉-门静脉瘘,X线血管造影较为敏感。而对中央型肝动脉-门静脉瘘及肝动脉-肝静脉瘘,则CO2肝动脉超声造影较为敏感。因此,作者认为,CO2肝动脉超声造影对诊断肝动-静脉瘘有较大的价值,如果同X线血管造影相结合,可明显提高肝动-静脉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CO2作为超声造影剂应用于临床最早由Matsuda于1986年首先报道1,认为经肝动脉的CO2造影可以提高超声对肝内小病灶的检出率,并有助于肝肿瘤的鉴别诊断。90年代以后,肝肿瘤的CO2造影报道逐渐增多,其对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常规超声、CT及传统动脉造影。本文将对CO2微泡超声造影在肝脏肿瘤方面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1经肝动脉的超声造影IntraarterialcontrastenhancedUSUSangiography11造影原理及方法经肝动脉超声造影法是将含CO…  相似文献   

4.
声学造影方法评价兔肝脏VX2肿瘤血管影像增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兔肝脏VX2肿瘤血管在声学造影早期动脉相中的造影增强效果及动态变化规律。方法:10只患有VX2肝肿瘤的新西兰白兔经外周静脉注射氟碳声学造影剂, 采用Sequoia512型超声仪的高频二次谐波显像和基波显像观察肿瘤血管造影增强效果。视觉评分用于造影效果判断。结果: 7例患有VX2肿瘤的新西兰白兔(7/10) 在肝动脉灌注期出现了特异性的肿瘤血管早期增强。二次谐波显像产生的血管造影增强视觉评分为1 次2级, 6次3 级; 基波显像的视觉评分则有5 次1 级, 2 次2 级。结论: 新型声学造影技术可以发现肝脏VX2 肿瘤特异性的肿瘤血管动脉相增强, 显著提高肿瘤诊断特异性。二次谐波显像在观察该现象中的效果显著优于基波显像。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高频喷射振荡(HFJO)、低频喷射通气(LFJV)以及高频喷射振荡叠加低频喷射通气(HFJO+LFJV)三种通气方式,观察对无自主呼吸犬的氧合及CO_2排出的效果。三种通气方式都能维持较好的氧合,但HFJO+LFJV能有效地排出CO_2,防止CO_2潴留。临床应用观察到,对于快速静脉诱导的无自主呼吸的麻醉病人,和HFJO相比,HFJO+LFJV在气道内平均压无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可使病人体内CO_2有效地排出,维持动脉血pH在正常范围。我们认为,在气道开放状态下HFJO+LFJV能增强CO_2的排出,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不产生对循环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CO_2微泡超声造影及其对肝肿瘤的诊断价值北京军区总医院超声科张梅综述超声造影,即超声显象和血管造影的结合,最早应用于心血管系统对先心病及办膜返流性疾病的诊断[1,2]。1982年,Mattrey应用全氟化溴(PFOB)作造影剂,行兔的肝癌模型的超声...  相似文献   

7.
CO2肝动脉造影在诊断门静脉癌栓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应用二氧化碳(CO2)肝动脉造影诊断7例门静脉癌栓,其造影增强声像图表现为:注射CO2微泡造影剂数秒钟后即可见癌栓光团弥漫性光点闪动,似白云翻滚或门脉实体回声内有数条和门静脉管径长轴平行的微气泡光带流动,停止注射后门静脉实体回声内仍有弥漫性非流动性增强光点,持续时间较长。因而可和正常时门静脉管腔呈暗区及肝动脉-门静脉瘘时门静脉内流动性光点相鉴别。我们认为CO2肝动脉超声造影对确诊门静脉癌栓及门静脉癌栓治疗方案的设计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讨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与肝炎组织学变化的关系,对肝炎患者血清β_2-M含量与肝炎组织学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方法甲RIA法测定各型肝炎167例血清β_2-M含量,其中110例同时做肝活检,按照Knodell肝组织炎症活动指数标准记分。结果与正常人比较,各型肝炎患者血清β_2-M均明显升高,以AH、CAH及PHLC更为显著(P<0.05~0.01)。血清β_2-M水平与肝细胞坏死及门管区炎症程度密切相关,而与肝纤维化程度无相关性。结论血清β_2-M是反映肝实质炎症性质有价值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患者肝静脉多普勒波形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对20例健康体检者和15例肝硬化患者的肝静脉(HV)多普勒图像作了对比性观察。探讨了正常组与肝硬化组之间HV波可能出现的差异,以及HV波形的改变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HV波分为三型:HV0HV_1和HV_2。所有正常组HV波形为HV_0;肝硬化组,HV_07例(47%),HV_16例(40%),HV_22例(13%)。肝功损害程度在HV_2组最重,HV_0组最轻。  相似文献   

10.
肝脏VX_2肿瘤声学造影的动态变化时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兔肝脏VX2 肿瘤在二次谐波声学造影中的增强效果及动态变化时相。方法  1 7只接种VX2 肝肿瘤的新西兰白兔经外周静脉注射氟碳声学造影剂FX5 30 ,采用Sequoia5 1 2超声仪的二次谐波显像观察肿瘤造影增强过程 3min。结果 VX2 肿瘤在声学造影中出现了三个特异性的动态变化时相 ,即动脉相、门脉相和延迟相。动脉相 (造影后 5~ 1 0s)中出现肿瘤血管早期增强 ;门脉相 (造影后 1 0~ 30s)中肝实质逐渐增强 ,肿瘤血管影像减弱 ;延迟相 (造影 30s以后 )肝实质强烈增强 ,VX2 肿瘤呈弱回声病灶。结论 新型声学造影方法可以发现VX2 肿瘤特异性的造影动态变化 ,显著提高肿瘤诊断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经静脉注射FX530对实验性兔VX2肝癌超声造影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评价经静脉注射新型声学造影剂FX530观察实验性兔VX2肝癌的效果。方法先制作兔VX2肝癌模型15只,共20个肿瘤结节。经静脉注射FX530后观察兔肝内正常结构和肿瘤的二维灰阶增强情况。结果造影后,兔肝实质、肝内动脉、门静脉和肿瘤血管明显增强,肿瘤组织增强较弱或不增强,肿瘤的可视性增加,并可检出微小的肿瘤结节。结论静脉注射新型声学造影剂提高了超声对肝癌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高频喷射通气结合胸壁挤压(HFJV+CWC)为通气模式,观察其对组胺致肺损伤犬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并与单纯高频喷射通气(HFJV)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HFJV相比,HFJV+CWC时的功能残气量(FRC)、PaCO_2和PCO_2均显著降低(P<0.01),肺泡通气量(V_A)和二氧化碳排出量(CO_2)均显著增高(P<0.01),每分呼出气量(V_E)、PaO_2、PCO_2、吸气峰压(PIP)、平均气道压(Paw)、呼气末压(EEP)、HR、平均动脉压(MAP)、肺动脉压(PAP)和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均无显著变化(P>0.05)。提示:HFJV+CWC除保留单纯HFJV时气道开放、气道低压、良好的血液氧合、不影响循环功能等特点外,还具有增加呼气动力,改善肺泡通气,显著促进CO_2排除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13例肝内占位性病变的H_2O_2肝动脉声学造影检查结果。发现肝动脉呈多支、单支进入肝内包块,呈均匀或不规则充盈。发现动-门脉分流9例(占75%),动-静脉分流3例(占25%)我们认为H_2O_2肝动脉声学造影对于判断肝癌血供状态及有无动-静脉分流极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家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家兔四动脉闭塞法建立急性完全性脑缺血后给予再灌注,观察缺血前后及再灌注后脑组织部分电解质和含水量、脑组织和血液丙二醛(MDA)、环核昔酸(cAMP、cGMP)、血栓烷B_2(TxB_2)、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改变。结果:再灌注后实验组脑组织Ca ̄(2+)、MDA、TxB_2和cAMP较对照组升高(P<0.05),GSH-Px活性、6-keto-PGF_(1α)含量降低(P<0.05);实验组血液中cAMP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脑组织Ca ̄(2+)过载、氧自由基增多、cAMP/cOMP和PGI_2/TXA_2比值异常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肝肿瘤的二氧化碳超声造影(||ChenRC,etal.JUltrasoundMed,1994;13:80)方法对37例不同类型的肝肿瘤进行了47次CO_2超声造影检查。30例经病理学确诊(手术14例,活检2例,针吸细胞学检查14例),其余7例经血管造...  相似文献   

16.
肝局灶性病变声学造影早期动脉相增强类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病变声学造影早期动脉相增强类型及相关临床意义。 方法利用SonoVue超声造影剂,对肝局灶性病变107例患者137个病灶进行低机械指数实时谐波造影,重点观察早期动脉相病灶有无增强及增强形态特征。 结果107例患者(137个病灶),在动脉期除28个病灶无增强外,余109个病灶均有不同程度,不同类型增强,实时观察在动脉期超声造影增强表现为5种增强类型:(1)向心性团状增强;(2)离心性团状增强;(3)环状增强;(4)周边结节状增强;(5)片状增强。不同病变声学造影动脉期增强表现不同,部分具有特征性表现,部分存在重叠。 结论肿瘤的血供特点与超声造影的表现密切相关,典型肝局灶性病变病例根据动脉期增强特征结合临床表现可作出初步诊断,动脉期增强可显著提高对肝内富血管肿瘤检出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概述非创伤性声学造影新技术是近年来国际超声界研究热点,而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肝脏肿瘤的声学造影,目的是使用非创伤性声学造影方法评价肝肿瘤的血流灌注,提高肿瘤的影像清晰度和特异性表现,弥补超声检查在影像增强方面的不足。由于肝脏肿瘤多有特异性的血供和血管分布,因此,通过声学造影观察这种异常的血流灌注带来的肿瘤造影增强影像有助于提高诊断水平,其有效性在以往国内外开展的经肝动脉声学造影研究中得到证实。虽然经肝动  相似文献   

18.
CO2经门脉超声造影在肝癌动物模型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3只接种Walker-256瘤株的鼠肝癌模型进行经门静脉的CO2增强超声造影的研究.超声造影结果显示,肝内呈弥漫性增强,持续较长时间,肝肿瘤显示为低回声区,边界清晰,呈负性增强。说明肝肿瘤缺乏门静脉血供,但CO2超声增强仍能提高超声对鼠肝肿瘤的显示率。本研究对鼠肝肿瘤的检出率为100%,显著高于常规超声(18.2%)。最小的鼠肝肿瘤仅3mm,超声所测的肿瘤大小与肿瘤标本的大小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门静脉CO2超声造影对提高小肝癌的检出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兔肝VX2瘤血供超声显示与肿瘤增殖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癌血供超声观测指标与其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 建立兔肝VX2 瘤模型,利用CO2US、X- DSA、Doppler US及ECT显示肿瘤血管,并与肿瘤的组织病理、DNA 含量分析、PCNA 表达相比较。结果 经肝动脉、CO2 造影后瘤区回声增强组肿块DSA、Doppler US、ECT血流量信号显示率较高,癌灶血窦较丰富,平均DNA含量、PCNALI高于回声不增强组。结论 兔肝VX2 瘤以动脉供血为主,与种植途径无关,直径< 3 .0cm 的肝恶性肿瘤超声检测可仅见动脉供血。CO2 造影后回声增强肿块内血窦较多,荷瘤区血流信号检出率较高,瘤细胞增殖活跃,说明肿瘤血管形成对肝癌恶性生物学特征可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术中超声在肝胆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介绍术中超声(OUS)在肝胆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为了充分发挥OUS的作用,掌握正确的扫查方法非常重要。要点是以肝内脉管为轴心,追踪门静脉和肝静脉走行的系统检查。OUS应用目的是进一步准确地诊断病变和帮助设计手术方案、指导手术操作。OUS诊断肝胆道病变比术前超声、CT检查以及术中探查明显敏感,其优越性特别表现在检测出微小病灶方面。对病变的定位OUS也较术前影像学检查准确。术中经肝动脉注射CO2作声学造影不仅可提高诊断微小病变的敏感性,而且在施行肝动脉栓塞术时对确认插管是否正确、判断肿瘤供血多寡、预测栓塞化疗效果等均有帮助。OUS导向下的肝切除手术可以正确地认识和处理血管,既能彻底去除病变又最大限度地保存非病变组织或不影响血液回流,有效地保护肝储备功能,OUS在此起到了其他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对肝内外胆管结石症,在OUS的动态观察下明确取石器械与结石的空间位置关系,可极大提高取石的准确性,缩短手术时间和尽可能减少残存结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