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提高活动期RA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在骨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骨折住院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在采用ADL量表(Barthel指数)对其进行功能评定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实施前后Barthel指数、功能恢复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应用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对骨科住院患者进行护理,能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提高自理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关节功能锻炼对受累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RA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采用受累关节进行功能恢复锻炼.对照组只给予药物常规治疗.2w后对其日常生活能力(ADL)、关节活动范围(ROM)、肌力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评分受累关节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受累关节功能锻炼对RA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实施围术期心理护理,来研究心理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手术前后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观察各种疾病实施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08例,实验组58例做常规医疗护理的同时于术前、术中、术后3个阶段实施心理护理,对照组50例只做常规的医疗护理。并于入院当日、手术当日、术后第3日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心理反应测试。结果住院当日实施心理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及疼痛水平无显著性差别(P值均>0.05);实验组患者在手术当日的焦虑、抑郁及疼痛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P<0.01,P<0.05,P<0.05);术后第3日,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及疼痛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P<0.01,P<0.01,P<0.05)。结论围术期心理护理可有效调节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针灸加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61例RA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进行针灸加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给予除心理护理外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疼痛情况和心理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心理评分、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RA患者的治疗能起到明显的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脑卒中早期辅助运动康复治疗对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治疗组和对照组共48例,两组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脑血栓入院第1天、脑出血入院第3天开始给予辅助运动康复治疗.两组患者入院第14天进行肢体功能缺损评定.结果 两组按简化Fugl-Meyer评分法和日常生活评价(ADL)的Barthel记数记分法评定,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脑卒中早期给予外加辅助运动康复治疗对肢体功能改善有促进作用,避免患肢出现废用综合征,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RA)腕关节疼痛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RA腕关节疼痛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RA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腕关节疼痛评分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治疗2周后腕关节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优质护理可有效减轻RA腕关节疼痛患者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及预后,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股骨骨折术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股骨骨折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3例)和对照组(47例);ADL评定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定分别于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进行。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FIM评分均有明显提高(P0.01),实验组FIM评分升高比对照组更明显(P0.01);实验组住院时间为(23.33±5.78)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28.26±6.51)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股骨骨折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能有效地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自理模式在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护理的方案及其效果.方法 将80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以最小不平衡指数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双盲对照,两组均采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自我护理,观察时间为6个月.在干预前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实验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在统计学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住院系统治疗的基础上,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自我护理,能明显提高其自理能力和康复效果,有利于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规范化护理模式.方法 将103例类风湿关节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1例采用传统整体护理方法,实验组52例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在不同时间点分别对2组患者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日常生活能力;测定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以及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满意度等,对比评价效果.结果 2组患者在住院首日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第10、20天及出院后1个月末评分比较差异显著;2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以及健康教育达标率、满意度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按临床护理路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住院患者实施护理,可以提高疗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辅助器具的使用对脊髓损伤(scI)患者ADL能力及心理功能状况的影响。方法:SCI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出院后给予家庭康复训练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其功能状况为患者配置辅助器具并进行训练。结果:干预3个月后,2组患者Barthel指数(BI)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抑郁、焦虑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SCI患者进行辅助器具的配置,能更大限度地利用其残存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心理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睡眠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影响.方法 70例住院脑卒中失眠患者按住院号奇偶顺序分为两组,单号为教育组(n=35),双号为对照组(n=35).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康复训练及每晚口服酒石酸唑吡坦片10 mg,观察组同时实施规范的睡眠健康教育.在入院时及入院后2个月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ly index,PSQI)、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WHOQOL)及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es of daity living,ADL)量表对睡眠质量、QOL及ADL进行评定.结果 入院2个月后,教育组PSQI 7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QOL评分高于入院时及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系统规范的睡眠健康教育可提高脑卒中失眠患者对治疗及康复的依从性,改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治疗认知功能障碍(CI)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实验法,将6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综合康复训练。用MMSE量表和ADL量表评定两组病人的总体认知功能水平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分别于治疗的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进行监测,比较这两项指标在各组治疗前后的差异及组间差异。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MMSE及ADL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实验组治疗6个月的MMSE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MMSE评分,也高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的MMSE评分(P<0.05)。实验组治疗12个月的MMSE评分与本组治疗6个月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602)。实验组治疗12个月的ADL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的ADL评分,也低于对照组治疗12个月的ADL评分(P均<0.05)。结论康复训练在改善CI患者总体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均有短期的疗效。康复训练对CI患者的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 (SEP)评定和预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价值。方法按照脑血管疾病分类标准 ,选择脑梗死急性期患者 19例 (男性 13例、女性 6例 )作为病例组。同时 ,选择 18例非神经系统损伤患者 (男性 11例、女性7例 )作为对照组 ;在发病 7d内 ,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SEP的潜伏期和波幅值的改变 ;对病例组患者 ,于住院 3 0d时再次进行下肢SEP检测 ,并在两次SEP检测的同时进行下肢Fugl Meyer评定 (FMA) ,以对SEP潜伏期与FMA评分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的下肢SEP潜伏期和波幅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病例组患者住院 3 0d时的SEP潜伏期值较入院时明显缩短 (P <0 .0 1) ,并与下肢FMA评分有相关性 (r =0 .741— 0 .792 ,P <0 .0 1) ,但住院 3 0d时的SEP波幅值改变与入院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入院时和住院 3 0d时下肢SEP潜伏期值的改变有统计学意义 ,并与FMA评分有相关性 ,说明SEP潜伏期值对预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有一定参考价值 ,但SEP波幅的敏感性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后早期炎症水平变化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发病的关系。方法:选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因急性创伤至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于入院当天及伤后第3天、第7天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 CRP)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等检验指标,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1个月后使用PCL-5量表评估患者PTSD症状,以38分为界将患者分为PTSD组与非PTSD组。分析PTSD组和非PTSD组的NLR变化规律。结果:纳入创伤患者91例,其中PTSD组23例,非PTSD组68例。与健康对照组相比,91例创伤患者入院当天、第3天、第7天的NLR水平均升高(均 P< 0.01),PTSD组在创伤后第7天的NLR值明显高于非PTSD组( P= 0.025);而非PTSD组则呈下降趋势,在创伤后第7天非PTSD组NLR值已明显低于入院当天( P= 0.001)。此外,伤后7 d的NLR高水平(β= 0.206, P= 0.01)是影响PTSD发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动态监测急性创伤后的NLR值变化,对创伤后PTSD的早期预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后早期炎症水平变化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发病的关系。方法:选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因急性创伤至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于入院当天及伤后第3天、第7天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 CRP)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等检验指标,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1个月后使用PCL-5量表评估患者PTSD症状,以38分为界将患者分为PTSD组与非PTSD组。分析PTSD组和非PTSD组的NLR变化规律。结果:纳入创伤患者91例,其中PTSD组23例,非PTSD组68例。与健康对照组相比,91例创伤患者入院当天、第3天、第7天的NLR水平均升高(均 P< 0.01),PTSD组在创伤后第7天的NLR值明显高于非PTSD组( P= 0.025);而非PTSD组则呈下降趋势,在创伤后第7天非PTSD组NLR值已明显低于入院当天( P= 0.001)。此外,伤后7 d的NLR高水平(β= 0.206, P= 0.01)是影响PTSD发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动态监测急性创伤后的NLR值变化,对创伤后PTSD的早期预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心理干预对子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抑郁状况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子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子宫颈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干预组于手术前后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自我放松训练等心理干预。于入院时、手术前1d末、手术后3d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结果干预组术后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h两组疼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6h、20h干预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显著,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均<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子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的焦虑抑郁状况,减轻应激反应程度,提高对术后疼痛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治疗试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量表(mESSS),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NIH)量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从入院至病后90d系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并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结果试验组病后14,30,60,90d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值:mESSS,4.24,8.32,10.68,13.02vs2.65,4.07,5.34,6.25;NIH,3.12,5.42,6.13,6.81vs1.54,2.34,2.87,3.42),试验组病后60,90d的显效率较对照组高(χ2=9.364,11.349,P<0.005);试验组病后60,90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对照组高(BI:86.55,90.83vs71.58,75.12),独立程度高(χ2=5.6279,0.010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认知功能训练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方法选择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从入院第3天开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强认知功能训练,训练时间为20d。分别在训练前、训练后第10天和第20天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认知能力,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结果训练前所有患者MMSE和BI评分普遍低下,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第10天和第20天,试验组MMSE和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和本组训练前(P<0.01);对照组训练后第20天的MMSE和BI评分高于训练前(P<0.05)。结论早期认知功能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促进躯体运动功能恢复和心理康复,增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二级康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66例脑卒中后二级康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试验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则以内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满意度。结果入院第2天,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60天,试验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试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按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开展二级康复治疗护理,不仅对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康复有肯定的疗效,而且能达到在相同时间内使康复效果提高、医疗成本下降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