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重烧伤病人休克期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休克期静脉注射小剂量氯胺酮、芬太尼病人自控镇痛(PCA)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对血糖和应激激素的影响。方法60例严重烧伤病人于伤后24 h内入院,随机分为传统镇痛组(CAT组)、静脉注射氯胺酮组(PCIKA组)、芬太尼组(PCIFA组)和氯胺酮、芬太尼联合镇痛组(PCIKFA组),每组15例。CAT组根据病人需要肌注哌替啶50 mg和异丙嗪25 mg,其余三组静脉自控镇痛(PCIA)药物配制为:PCIKA组氯胺酮20 mg/ml 氟哌利多50μg/ml,PCIFA组芬太尼10μg/ml 氟哌利多50μg/ml,PCIKFA组氯胺酮10 mg/ml 芬太尼5μg/ml 氟哌利多50μg/ml,负荷量均为1.5 ml,PCA量1 ml,锁定时间30 min,持续输注量1.5 ml/h。观察并记录镇痛开始前及开始后1、4、8、24、48 h时的HR、MAP、SpO2、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镇静状态及有无恶心、呕吐、幻觉、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检测镇痛开始前及开始后1、8、24、48 h的血糖和血浆应激激素的水平。结果另外三组病人静脉镇痛效果明显优于CAT组(P<0.01),并且有良好的镇静作用;HR、MAP和SpO2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各组病人无恶心、呕吐、幻觉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三组PCIA病人镇痛开始后血糖和血浆应激激素明显降低(P<0.01),各组之间胰岛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严重烧伤病人休克期静脉注射小剂量氯胺酮、芬太尼,病人PCA安全、有效,并降低此类病人的高血糖反应和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
区域麻醉期间可静滴异丙酚使病人镇静,但往往引起与剂量相关的循环、呼吸抑制,尤其是低血压更应注意。因为氯胺酮激活交感神经系,而增快心率、增高血压。因此作者选择40例腰麻病人观察比较腰麻期间伍用异丙酚或异丙酚-氯胺酮的镇静效果以及对呼吸、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副作用等。此40例病人(ASAⅠ~Ⅱ级)均在腰麻下行泌尿和矫形手术,年龄18~80岁。术前1h应用羟嗪(安太乐)100mg,常规用2%利多  相似文献   

3.
氯胺酮对出血性休克兔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闭路电视系统对二种剂量的氯胺酮对出血性休克兔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出血性休克状态下,随氯胺酮的剂量加大,对心血管系统及微循环的抑制也加重,建议对危重和出血性休克患者应慎用氯胺酮麻醉诱导,以免休克恶化。  相似文献   

4.
氯胺酮与小剂量芬太尼联合用于PCIA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微量氯胺酮与小剂量芬太尼联合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 (PCI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并与较大剂量芬太尼PCIA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年龄 (4 5 8± 11 2 )岁、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病人 80例 ,随机分为四组 :Ⅰ组为芬太尼 2 0mg ,Ⅱ组为 1 5mg芬太尼 +2 5 0mg氯胺酮 ,Ⅲ组为 1 5mg芬太尼 +5 0 0mg氯胺酮 ,Ⅳ组为 1 5mg芬太尼 +75 0mg氯胺酮 ;各组均加 5mg氟哌啶 ,然后加生理盐水至 10 0ml。PCIA持续输注速度为 2 4μl·kg- 1 ·h- 1 。记录术后 4、2 4、48及 72小时的VAS评分、镇静评分、呼吸次数及SpO2 变化情况。结果 Ⅱ组VAS评分四个时点均明显高于Ⅰ组 (P <0 0 5或P <0 0 1)。Ⅰ组出现睡眠的病人也较多。结论 适量氯胺酮与较小剂量芬太尼联合用于术后PCIA ,能明显改善病人嗜睡的状况 ,镇痛效果也较理想 ,从而减少了术后嗜睡和呼吸抑制的状况  相似文献   

5.
氯胺酮问世以来,以其诱导简便,抑制压力感受器而有利于循环系统,对呼吸抑制轻微,特别适用于小儿等小检查、小手术的麻醉,已广泛用于术中需急剧改换体位的各种神经检查的麻醉。晚近报告本药用于哮喘病人和心脏贮备力极度减退的手术病人麻醉收到良好效果,氯胺酮临床应用范围和频度日渐增加。鉴于过份强调本药优点而容易忽略其严重的併发症,作者综述文献资料,分别介绍氯胺酮麻醉的呼吸、循环、神经系统併发症。呼吸系统併发症一般认为氯胺酮对呼吸抑  相似文献   

6.
出血性休克存在血容量不足,在此情况下行急症手术麻醉有一定困难,诱导期因心血管受抑制血压将进一步下降,甚至循环骤停。对于这类病人,在积极输血输液的同时,宜选用对循环无抑制或抑制轻的麻醉药物。当前认为氯胺酮较为理想,它镇痛性能强、给药方便、对循环有兴奋作用,许多作者推荐适用于出血性休克病人,现综述于下。  相似文献   

7.
腹部手术内脏牵拉反应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抑制腹部手术内脏牵拉反应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腹部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二组,每组3 0例,A组为单独应用哌替啶2 5~5 0mg ;B组为氯胺酮0 .5mg/kg +哌替啶2 5~5 0mg于手术开始探查腹腔前分别静脉注射。并常规监测心电、血压、心率、呼吸、SpO2 及吸氧。结果:A、B两组辅助药物抑制牵拉反应的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两组病人在硬膜外阻滞麻醉下SpO2 均在95 %以上,且组间差异不显著(P >0 .0 5 )。术中病人安静程度B组优于A组。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哌替啶用于抑制腹部手术内脏牵拉反应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8.
椎管内氯胺酮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注射氯胺酮有镇痛和超前镇痛作用,甚至对阿片类耐药的病人亦有良好效果,无明显呼吸抑制,循环稳定,恶心、呕吐少春作用机制可能依赖于下行疼痛抑制通路,或直接抑制局部神经轴的信号传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氯胺酮诱导的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在大鼠后扣带回皮质区表达的影响,探讨异丙酚抑制氯胺酮所致精神症状和神经损害的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5ml组、氯胺酮100mg/kg组、异丙酚100mg/kg组、异丙酚50mg/kg-氯胺酮100mg/kg组、异丙酚100mg/kg-氯胺酮100mg/kg组。于用药后24h,大鼠断头取脑,用半定量RT-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HSP 70 mRNA和HSP 70蛋白在大鼠后扣带回皮质区的表达。结果:氯胺酮可明显诱导HSP 70 mRNA与HSP 70蛋白在大鼠后扣带回皮质区的表达;异丙酚自身不能诱导HSP 70基因的表达;预先给予异丙酚可显著抑制氯胺酮诱导的HSP 70 mRNA和HSP 70蛋白在这一区域的表达,且抑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异丙酚可抑制氯胺酮的HSP 70 mRNA与HSP 70蛋白在大鼠后扣带回皮质区的表达,这可能是其预防或减轻氯胺酮所致精神症状和神经损害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椎管内氯胺酮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椎管内注射氯胺酮有镇痛和超前镇痛作用,甚至对阿片类耐药的病人亦有良好效果,无明显呼吸抑制,循环稳定,恶心、呕吐少见。其作用机制可能依赖于下行疼痛抑制通路,或直接抑制局部神经轴突的信号传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ASAⅠ~Ⅱ级人工流产患者80例,随机分为四组,A组20例为对照组,B、C、D三组各20例为观察组。A组静注异丙酚2mg.kg~-1,B组静注异丙酚2mgkg~-1及氯胺酮0.25mg.kg~-1,C组静注异丙酚2mg.kg~-1及氯胺酮0.5mg.kg~-1,D组静注异丙酚2mg.kg~-1及氯胺酮1mg.kg~-1。异丙酚均于40~60秒内缓慢注入。观察诱导苏醒时间、麻醉效果、异丙酚总用量及对循环呼吸抑制情况。结果:麻醉诱导时间B、C、D三组均少于A组(P<0.01)。苏醒时间C组短于D组(P<0.05),B、D组与A组无显著差别(P>0.05)。临床麻醉效果:各组优良率分别为A组75%(15/20),B组90%(18/20),C组100%(20/20),D组95%(19/20)。异丙酚总用量B、C、D三组均少于A组(P<0.01)。呼吸抑制发生率A组11%,B组20%,C组25%,D组67%,D组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呼吸抑制的平均时间A组为最短,对循环抑制以A组最显著(P<0.01)。结论:异丙酚复合0.5mg.kg~-1氯胺酮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镇痛镇静确切,循环呼吸抑制轻,副作用少,且可减少异丙酚总用量。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83年应用氯胺酮以来遇到严重的循环抑制3例,报告如下。例1 男,40岁。因腹部刺伤引起失血性休克急诊入院。体检:心肺未见异常。血压测不到,脉搏不清,呼吸窘迫,意识模糊,面色苍白,口唇发绪  相似文献   

13.
低血容量的休克病人手术时,进行麻醉诱导,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理论上麻醉前应尽量纠正病人的低血容量状况,但在严重与持续性出血时,纠正低血容量往往不能作到。因而在休克病人的麻醉诱导仍是麻醉者面临的一个难题。许多静脉诱导麻醉剂可导致低血压。而氯胺酮,特别是静脉给药时,具有相反的作用,因而对低血容量的休克病人具有较大的安全性。肌肉松弛剂Pancuronium与其它非去极化肌松剂如  相似文献   

14.
小儿氯胺酮麻醉的呼吸管理及呼吸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氯胺酮是我国广泛应用于小儿麻醉的主要全麻药,1988年临床麻醉学杂志以专刊形式对其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并综合了氯胺酮引起呼吸抑制的报道。然而近年有关氯胺酮麻醉后呼吸并发症导致的不幸事件仍不断有所闻及,因此,本文分析我院300例小儿氯胺酮麻醉后的呼吸并发症,并探讨其呼吸管理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氯胺酮复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断指再植术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对202例断指再植手术患儿采用氯胺酮复合腋路臂丛阻滞,2%盐酸利多卡因4~6mg/kg+甲磺酸罗哌卡因1~3mg/kg+生理盐水3-6ml联合用药。结果术中患儿呼吸、血压平稳,无1例呼吸抑制及心动过缓,也未使用其他麻醉性镇痛药和镇静药。结论氯胺酮复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断指再植术麻醉效果满意,互补优势强,术后清醒快,在临床上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对腹部手术后舒芬太尼老年病人自控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腹部手术病人60例,年龄65~82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n=20):S组(舒芬太尼200μg)、K1组(舒芬太尼200μg+氯胺酮100 mg)和K2组(舒芬太尼200 μg+氯胺酮200 mg),于缝合皮肤前连接病人自控静脉镇痛泵,均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0 ml,负荷剂量5 ml,背景输注速率1 ml/h,按压单次给药剂量2 ml,锁定时间5 min.VAS评分≥分时,静脉注射哌替啶25 mg,记录术后48 h内哌替啶及镇痛泵药液的用量,观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S组比较,K1组和K2组术后48 h内哌替啶用量均明显降低,K2组术后48 h内镇痛泵药液用量降低(P<0.05);与K1组比较,K2组术后48 h内哌替啶及镇痛泵药液的用量降低(P<0.05);各组术后48h内恶心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可增强腹部手术后舒芬太尼老年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自控静脉镇痛泵中加入氯胺酮200 mg(生理盐水稀释至200 m1)时效果较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氯胺酮对PCA吗啡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95例病人进行随机、双盲研究:单纯吗啡组(M组):PCA单次给药量吗啡1mg;氯胺酮组1(MK1组):PCA单次给药量吗啡1 mg+氯胺酮0.04 mg/kg;氯胺酮组2(MK2组):PCA单次给药量吗啡1 mg+氯胺酮0.07 mg/kg;PcA锁定时间均为5 min。分别于术后4、8、12、,16、20和24 h观察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疼痛评分(VAS)、镇静评分以及恶心、呕吐、做梦、复视等副作用等。结果 MK1组、MK2组VAS评分比M组低(0~8 h,P<0.05;8~24 h,P<0.01);吗啡消耗量和恶心、呕吐、镇静、做梦及复视等副作用发生率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0.04 mg/kg氯胺酮复合1mg吗啡可提高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病人术后镇痛质量,并且不增加做梦、复视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复合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时舒芬太尼引起全麻患者呼吸抑制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
方法 选择2022年2—10月择期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的患者150例,男86例,女64例,年龄20~50岁,BMI 18~24 kg/m2,ASA 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B组和C组,每组50例。A组静注咪达唑仑0.03 mg/kg;B组静注咪达唑仑0.03 mg/kg和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0.25 mg/kg;C组静注咪达唑仑0.03 mg/kg和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0.5 mg/kg;5 min后三组单次静注舒芬太尼。舒芬太尼单次注射剂量按Dixon序贯法确定,初始剂量0.05 μg/kg,相邻剂量梯度为0.025 μg/kg。若出现呼吸抑制,则下一例患者舒芬太尼降低一个剂量梯度;若未出现呼吸抑制,则下一例升高一个剂量梯度。呼吸抑制标准为SpO2≤92%或RR<10次/分。计算复合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时舒芬太尼引起呼吸抑制的ED50及95%可信区间(CI)。
结果 A组出现呛咳3例,C组出现HR>100次/分2例,经相应处理后未影响研究进行。A组、B组和C组达到呼吸抑制时舒芬太尼的ED50及95%CI分别为0.152 μg/kg(95%CI 0.142~0.164 μg/kg)、0.199 μg/kg(95%CI 0.186~0.212 μg/kg)和0.109 μg/kg(95%CI 0.100~0.118 μg/kg)。
结论 咪达唑仑0.03 mg/kg辅助镇静时,单用舒芬太尼静脉注射致呼吸抑制的ED50为0.152 μg/kg;复合艾司氯胺酮0.25 mg/kg可以提高舒芬太尼静脉注射致呼吸抑制的ED50;复合艾司氯胺酮0.5 mg/kg可以降低舒芬太尼静脉注射致呼吸抑制的ED50。  相似文献   

19.
微泵静汪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用于烧伤病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异丙酚镇静及催眠作用迅速、平稳 ,且恢复快 ,体内无蓄积、毒性小 ,但镇痛作用较弱 ,剂量偏大或注射速度过快易抑制呼吸和循环系统。阈下剂量 (<1.0 mg/kg)氯胺酮即有较强的镇痛及交感兴奋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微泵静注异丙酚 -氯胺酮麻醉 ,用于烧伤病人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资料与方法选择 ASA ~ 级烧伤手术病人(烧伤面积 4%~ 83% ) 4 2例。其中轻度烧伤 10例 ,中度 19例 ,重度 9例 ,特重 4例。男 2 5例 ,女 17例 ,平均年龄 1~ 5 5(2 8.5± 2 5 .7)岁。随机将病人分为异丙酚 -氯胺酮组 (P- K组 )和氯胺酮 -安定组(K- V组 ) ,每组 2 1…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解除终止妊娠的痛苦,便于手术医生操作。方法:得普利麻40mg-50mg,芬太尼注射液0.05mg(妊娠60天加8~10mg氯胺酮),静脉注射。结果:小剂量得普利麻、芬太尼注射液、氯胺酮(大于60天用)用于460例人流患,达到麻醉三期1~2级(病人无意识、无痛觉、肢体轻度松驰)的占94.78%;意识模糊语言不正确,微有痛觉占5.22%;6-8min恢复意识占95.2%,30-40min自行离开医院占95.22%,轻度呼吸抑制(呼吸浅而快)的占2.39%;苏醒期呕吐占6.1%。结论:总有效率100%,患安静无痛苦,无术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