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龚志勇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1,21(2):68-69
前列腺癌雄激素阻断治疗后出现的雄激素非依赖性生长极大地影响了内分泌治疗的效果。最后的研究显示,前列腺癌的雄激素非依赖性生长与癌细胞的神经内分泌分化(NED)有关。本文从NE细胞在前列腺组织中的分布、NE细胞的克隆性增殖、NED的诱导、NED的检测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癌雄激素阻断治疗后出现的雄激素非依赖性生长极大地影响了内分泌治疗的效果。最近的研究显示 ,前列腺癌的雄激素非依赖性生长与癌细胞的神经内分泌分化 (NED)有关。本文从NE细胞在前列腺组织中的分布、NE细胞的克隆性增殖、NED的诱导、NED的检测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癌组织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化超微诊断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对40例前列腺癌、20例前列腺增生症及1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的神经内分泌(NE)细胞进行观察,并与抗嗜铬粒蛋白A(Cg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6种激素抗体免疫组化技术进行对比观察。前列腺癌中含NE型癌细胞32例,依据内分泌颗粒的形态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前列腺增生症NE细胞的形态与正常前列腺组织相似,但数量有明显变化。对正常前列腺组织细胞的超微形态与功能,前列腺癌中NE细胞超微诊断及临床病理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Survivin在神经内分泌分化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Survivin在神经内分泌分化前列腺癌中的表达与意义,探讨Survivn在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进程中的作用.方法 免疫组织SP法检测SYN和CgA的表达,以SYN和(或)CgA表达阳性者确诊为具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前列腺癌.同时检测Survivin在本组中的表达,观察Survivin在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前列腺癌中的表达.结果 (1)28例前列腺痛标本中,SYN、CgA和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6%、50.0%、89.3%,前两者在BPH标本中均表达阴性,Survivin在BPH中表达率为11.1%.(2)Survivin在SYN和(或)CgA阳性的PCa中表达率为95.2%,Survivin的表达与神经内分泌分化呈正相关.(3)前列腺癌中Survivin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无关,而与分期和分级有关.结论 Survivin的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分期和分级相关,Survivin在神经内分泌分化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是具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前列腺癌耐内分泌治疗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进展期前列腺癌(PCa)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PCa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24个月血清PSA。结果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血清PSA下降明显。治疗后6个月达到PSA谷值。结论血清PSA可作为判断PCa内分泌治疗效果的标准,血清PSA再次升高(〉4ng/ml)提示肿瘤发展为非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是预测生存率的一个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寻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效果及生存预后的预测因子. 方法 1996年12月至2008年3月收治前列腺癌患者820例,其中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364例,均接受内分泌治疗并且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364例患者,末次随访时间2008年3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24(3~135)个月.患者随访期间进展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250例.对364例患者的内分泌治疗效果及生存预后进行分析.生存函数分析运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运用Cox回归,采用Log-rank法进行显著性检验. 结果 364例患者内分泌治疗有效率98%(357/364),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20(1~113)个月,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9%、39%、27%.多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基线PSA>20 nglml(HR 2.279,95%CI 1.239~4.190)、临床分期(HR 6.879,95%CI 2.480~19.083)、内分泌治疗过程中PSA最低值≥1 ng/ml(HR 6.838,95%CI 4.263~10.967)和达到PSA最低值时间≤5个月(HR 0.366,95%CI 0.236~0.570)为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无进展生存时间的不良预后因素. 结论 基线PSA、临床分期、内分泌治疗过程中PSA最低值和达到PSA最低值时间为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9.
在欧美国家,前列腺癌(PCa)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也明显呈上升趋势。内分泌治疗是前列腺癌治疗的主要途径,其机制主要是降低循环中雄激素的水平。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上任一环节都能影响雄激素的产生,本文分别从下丘脑-垂体、垂体-睾丸、睾丸-前列腺三个水平来阐述前列腺内分泌治疗的机制,同时对近两年来出现的新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方向进行相应的叙述。 相似文献
10.
11.
前列腺增生和癌变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前列腺组织中表达、分布情况及临床意义,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4例正常前列腺(NP)、56例前列腺增生症(BPH)和33例前列腺癌(Pca)组织中bFGF的分布和表达。结果显示:BPH中bFGF阳性率为643%,主要分布于间质细胞核,部分间质细胞浆、少数腺上皮细胞浆也见阳性染色;Pca中bFGF阳性表达位于癌细胞浆,阳性率为848%,但bFGF表达强度与Pca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正常前列腺组织中bFGF表达均为阴性,三者之间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意义,表明bFGF参与BPH、Pca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并比较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不同前列腺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比较组织PSMA与PSA对前列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ABC三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用PSMA和PSA单克隆抗体对70例前列腺癌(PCA)、21例前列腺上皮内瘤(PIN)、20例前列腺良性增生(BPH)组织进行染色。结果:PSM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明显高表达,PSA则在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织中高表达;组织PSMA对前列腺癌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PSA。结论:PSMA是较PSA更具特异性的前列腺癌瘤标,可望取代PSA成为诊断前列腺癌的新型瘤标,并在前列腺癌免疫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及尿液唾液酸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前列腺癌患者血唾液酸(SA)与病情、疗效及血清PSA的关系,按血PSA高低将病人分为3组:A组(治疗前,17例)血PSA≥50μg/L,707%为临床C、D1、D2期,病情进展,前列腺症状或骨痛明显。B组(治疗前,6例)血PSA8~37μg/L,临床分期为C、D期,占50%。C组(治疗后,8例)血PSA<4μg/L,除临床C期1例,余均为临床B期术后,病愈或明显好转。血SA均值,A组为308mmol/L,大于B组281mmol/L及C组214mmol/L;A、C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尿SA结果同血SA,P<005。此外,血PSA与血SA(或尿SA)密切相关,P<001。同为阳性(或阴性)一致率血SAPSA为816%,尿SAPSA为722%。本实验所用“一步法”简便快速,血SA敏感性1000%,特异性781%,不需进口试剂或设备,有助于前列腺癌的检出与病情疗效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14.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用PSMA单克隆抗体对前列腺不同病变组织及非前列腺肿瘤组织石蜡包埋切片进行染色。其中PCa 70例,前列腺上皮肉瘤2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20例.其他肿瘤组织标本30例。结果 PSMA在97%前列腺癌、100%前列腺上皮内瘤、80%BPH组织中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且在PCa组织中呈明显高表达,非前列腺肿瘤组织染色均呈阴性。组织 PSMA表达与PCa组织学分级之间存在负相关性。结论 PSMA具有良好的组织器官特异性,能够判断PCa顶后,在PCa的免疫治疗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癌的诊断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水平,对1985~1995年收治的36例前列腺癌根据临床症状、直肠指检、B超、CT、MRI、活检及瘤标检查等,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临床症状中排尿不畅33例(91.6%),尿潴留15例(41.6%),血尿12例(33.3%),假性尿失禁、消瘦、阴囊水肿4例(11.1%);直肠指检可触及前列腺质地坚硬28例(77.7%),腺体表面高低不平11例(30.5%),单纯性结节26例(72.2%)。B超34例,腺体增大凸入膀胱8例(23.5%),内部强回声4例(11.7%),低回声12例(35.2%),两侧叶不对称、伴高低不平13例(38.2%),浸润膀胱壁和三角区6例(17.6%),侵犯双侧精囊和直肠壁3例(8.8%);活检阳性24例(92.3%),PSA检查23例,均高于正常值。结果认为,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瘤标PSA测定是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前列腺导管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治特点.方法前列腺导管腺癌患者9例.年龄59~106岁,平均76岁.以进行性排尿困难、夜尿频多就诊6例,其中伴无痛性肉眼血尿2例;首发症状为无痛性肉眼血尿2例;常规体检PSA升高行穿刺检查1例.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1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加双侧睾丸切除术加放疗1例,前列腺等离子电切加绿激光汽化术加双侧睾丸切除术5例,前列腺等离子电切加绿激光汽化术1例,双侧睾丸切除加放疗1例.术后8例予氟他胺治疗3~45个月,定期随访.结果 9例手术均获成功.肿瘤呈乳头状或菜花状,累及前列腺精阜及中央导管.组织结构主要为导管内乳头和复分支腺结构,被覆不同层次高柱状上皮,核仁大,易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检测显示PSA、雄激素受体(AR)、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阳性率分别为89%(8/9)、100%(5/5)、100%(5/5).病理诊断均为前列腺导管腺癌,合并前列腺腺癌5例.Gleason评分6~7分3例,≥8分6例.9例患者平均随访20(3~48)个月.术后生化复发5例,其中伴骨、肺转移1例,死于全身骨转移、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无复发3例;1例高龄患者术后6个月仍存活.结论 前列腺导管腺癌发病率低,早期缺乏典型症状,确诊主要靠病理检查,预后较差,应按照高危前列腺癌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并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238例前列腺癌新发病例的临床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前列腺癌临床流行病学情况,对上海市市区前列腺癌新发病例进行全人群对照研究。238例前列腺癌年龄构成为:50岁~11例(4.6%),60岁~64例(26.9%),70岁~115例(48.3%),80岁~45例(18.9%),90~93岁3例(1.3%)。肛指检查阳性率65.5%,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占56.3%。临床分期T112例(5.4%),T288例(39.8%),T384例(38.0%),T437例(16.8%)。90例(37.8%)确定有远处转移。220例(92.4%)细胞类型为腺癌。184例患者病理分级1级23例(12.5%),2级73例(39.7%),3级88例(47.8%)。临床分期与肿瘤远处转移率有关(P<0.001)。平均血清PSA为87.3μg/L,与人群对照组及BPH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对血清PSA的价值,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腺病毒载体介导的PML生长抑制因子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和致瘤能力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用腺病毒载体携带PML(PromyelocyticLeukemia)基因作为前列腺癌基因治疗的可能性,应用重组人携带PML基因腺病毒(AdPML)感染培养的前列腺癌细胞,观察表达PML蛋白的癌细胞与对照组癌细胞的体外生长和裸鼠体内致瘤能力变化,对荷瘤裸鼠瘤体周围注射AdPML,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肿瘤生长的变化。结果显示,感染AdPML的前列腺癌细胞体外生长和裸鼠体内致瘤能力明显下降,荷瘤裸鼠瘤体周围注射AdPML后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证实了PML是一种生长抑制因子,提示其可能被应用于前列腺癌的基因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19.
人乳头状瘤病毒与前列腺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敏感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63例前列腺组织标本(28例前列腺癌,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和5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阳性率。结果显示:前列腺癌中HPV(16)感染率为46.4%(13/28),HPV(18)感染率为10.7%(3/28)。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HPV(16)阳性率为20%(6/30),HPV(18)阳性率为6.17%(2/30)。5例正常前列腺组织无HPV感染。提示HPV感染与前列腺癌有相关性,HPV感染可能在前列腺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