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治疗方法 酒炒黄芩、酒炒黄连各15g,陈皮(去白)、生甘草、玄参、柴胡、桔梗各6g,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各3g,僵蚕、升麻各2g。水煎服,日1剂。腮部热毛巾外敷。 治疗结果 治愈(服药3剂,腮腺肿大消失,体温正常,全身症状消失):35例;显效(服药5剂,腮腺肿大消失,体温基本正常,全身症状明显改善):10例;有效(服药5剂,腮腺明显缩小,体温基本正常,全身症状无明显改善):8例;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或病情加重):5例,总有效率91.4%。  相似文献   

2.
<正>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笔者采用野菊花治疗本病56例,疗效满意。药物及用法:野菊花15克。清水煎汤,代茶饮,每日1剂,连服1周。治疗结果:痊愈49例(服药3~7天后,腮腺肿大及其它症状均消失),好转5例(服药3~7天后,症状明显好转,腮腺肿大渐消),中断服药者2例。病例介绍:刘某,男,5岁。于1976年4月10日就诊。高热(体温40℃)寒战,腮肿痛,周身酸痛,不思饮食已两  相似文献   

3.
中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37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3年来我们采用中药汤剂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患者3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37例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5~15岁;症状均为一侧或两侧腮腺处压痛,体温多在38℃左右,经西医治疗无明显效果,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治疗方法1.处方:紫花地丁30g,蒲公英30g,金银花10g,连翘10g,大青叶  相似文献   

4.
笔者从 1998年 2月至 1999年 1月以自拟牛翘散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5 0例 ,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5 0例中男 2 6例 ,女 2 4例 ;年龄 1~ 5岁 17例 ,6~10岁 2 4例 ,11~ 16岁 9例 ,其中 5~ 9岁者占 6 0 % ;病程最短 2天 ,最长 11天 ;冬春季节发病 46例 ,占 92 % ;曾经板蓝根、干扰素等中西药物治疗者 42例。临床表现 :腮腺处疼痛、皮表不见肿大者 2例 ;腮腺肿胀疼痛者 48例 ,其中一侧腮腺肿痛 9例 ,双侧腮腺肿痛 39例 ;见腮腺管口红肿者 6例 ;合并睾丸炎者 2例 ;伴发热头痛者 42例 ,其中体温 37.5~ 38℃者 2 4…  相似文献   

5.
20 0 1年春季 ,我地暴发流行性腮腺炎 ,本院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患者 80例 ,同时与西医治疗 6 6例进行临床疗效比较 ,认为加用中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组。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4 6例患者均有发热不适 ,但体温均在39 5℃以下。一侧或双侧腮腺区肿痛、充血 ,腮腺导管口无红肿、无脓液 ,唾液分泌清亮 ,血液中白细胞计数正常 ,但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急性期白细胞及尿淀粉酶可升高。治疗组中 ,男 5 0例 ,女 30例 ;年龄 3~ 1 5岁。对照组中 ,男 4 0例 ,女 2 6例 ;年龄 4~ 1 2岁。两组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1 2 …  相似文献   

6.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 5 0例 ,均来自我院儿科门诊。其中男 2 9例 ,女 2 1例 ;发病年龄 5~ 10岁 38例 ,10~ 14岁 12例 ;单侧腮腺发病 11例 ,双侧腮腺发病 39例。全部病例均有发热 ,体温最低 37.5℃ ,最高 39.7℃。发病后 1d就医者 32例 ,2 d就医者 15例 ,3d就医者 3例。治疗方法 消炎膏为我院自制膏剂 ,由消炎粉加适量麻油、蜂蜡等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软膏剂。其功效为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 ,主用于流行性腮腺炎等证。外敷患部 ,每日 2次 ,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有无过敏、起水泡等。同时以黄芩 10 g、连翘 15 g、板蓝根 15 g、牛蒡子 6 g、薄荷 10…  相似文献   

7.
笔者近3年来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28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8例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在2~14岁,其中2~5岁的7例,5~9岁的18例,9~14岁的3例;起病后无发热者19例,体温37.2~38℃6例,38~40℃2例,40℃以上者1例;一侧腮部肿胀者22例,两侧腮部均肿胀者6例;本组病例均有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接触史,其临床特点为发热,一侧或双侧腮腺非化脓性肿痛,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及轻度压痛,腮腺管口红肿。1.2 治疗方法1.2.1 中药内服:板蓝根冲剂,1次10g,每日3次(5岁以下的药量减半)。…  相似文献   

8.
我们近年以仙人掌、生姜捣泥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患儿2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6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均来自我院儿科门诊,其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5~10岁19例,11~15岁7例;单侧发病6例,双侧发病20例。均有发热,体温最低37.5℃,最高39.6℃。1.2治疗方法取仙人掌100g,生姜50g,洗净凉干,削去外皮,放入干净容器内,捣成泥状。取适量药泥敷于腮腺肿胀部位,外用纱布覆盖,用宽胶布固定,使其保持湿润状态,每日换药1次至热退肿消。全部病例均单纯采用仙人掌生姜药泥外敷治疗。2结果外敷治疗1d,热退、肿块消失者6例;…  相似文献   

9.
笔者近几年来应用痄腮汤配合外用紫金锭、六神丸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2 0 2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2 0 2例中男性 1 2 0例 ,女性 82例 ;年龄 3~ 32岁 ;病程 3~ 1 2天 ;其中 1 82例兼有发热。全部患者均有单侧或双侧腮腺不同程度肿胀。治疗方法痄腮汤 :柴胡 6g、薄荷 6g(后下 )、连翘 6g、黄芩 6g、板蓝根 6g、大力子 6g、僵蚕 6g、穿破石 6g、生甘草 3g、七叶一枝花 3g、鸡矢藤 6g,高热者加生石膏 2 0 g,睾丸肿痛者加川楝子 6g。水煎服 ,每剂为2日量 ,日服 3次。以上为 6~ 9岁患儿用量 ,6岁以下者减半 ,9岁以上者…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 ,笔者应用复方丝瓜膏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5 8例 ,收到良好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5 8例均为门诊病例 ;男 3 2例 ,女 2 6例 ;年龄最小 4岁 ,最大 13岁 ;单侧腮腺肿胀 2 3例 ,双侧腮腺肿胀 3 5例 ;全部病例均有发热 ;伴轻度头痛 3 8例 ;5 8例进食时均引起明显酸胀痛。2 治疗方法丝瓜 (鲜者用量加倍 )、虎杖、赤小豆各等份 ,共研细末 ,用鸡蛋清适量调成膏状 ,外敷患腮 ,每日换药一次 ,病愈为止。3 治疗效果患儿多于敷药 2d开始见效 ,体温渐降至正常 ,腮腺肿胀消失。 5 8例中敷药 2d治愈者 3 2例 ,3d治愈者 18例 ,4d治愈…  相似文献   

11.
临床资料  30例均为本院门诊病人 ,年龄 4~ 14岁 ,男17例 ,女 13例。其特征为腮腺肿胀、疼痛伴发热 ,病程为 1~3 d。治疗方法 内服中药消毒饮。药物组成 :黄芩 6 g,黄连3 g,牛蒡子 8g,连翘 10 g,薄荷 6 g,僵蚕 4g,玄参 6 g,桔梗6 g,柴胡 6 g,金银花 10 g,陈皮 10 g。水煎 16 0 m l分 2次口服 ,早晚各 1次 ,每日 1剂。煎后药渣于肿痛部位冷敷 ,早晚各 1次。治疗结果 治疗 4d进行疗效评定。痊愈 :用药后体温降至正常 ,肿胀疼痛消失 ;2 1例 (70 % )。有效 :用药后体温下降 1.5℃以上或降至正常 ,疼痛消失 ,仍有轻微肿胀 ;9例(30 % )。总有…  相似文献   

12.
1998年以来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 2 2例患者全部来自我院门诊 ,均符合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 1 ) 。随机分为治疗组 62例 ,其中男 36例 ,女 2 6例 ;年龄 3~ 1 5岁 ,平均 7.5岁。对照组 60例 ,其中男 36例 ,女2 4例 ;年龄 3~ 1 4岁 ,平均 8岁。两组治疗前平均病程、病情相似 ,具有可比性。2 治疗方法对照组 :用病毒唑 1 0~ 1 5mg/kg·d- 1 ,加入 1 0 %葡萄糖液中静滴 ,同时给予对症处理。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中药普济消毒饮加减。处方 :黄芩、牛蒡子…  相似文献   

13.
杨君兴 《陕西中医》2003,24(3):250-251
临床资料 本组 1 41例中 ,年龄最小 8岁 ,最大 1 4岁 ,平均年龄为 1 1岁 ;其中 8~ 1 2岁 1 2 9例 ,1 2~ 1 4岁 1 2例 ;男 89例 ,女 52例 ;单侧腮腺部肿痛者 97例 ,双侧腮部肿痛 44例 ;全部均有发热 ;病程最短 2 d,最长 5d。诊断标准 :发于流行性腮腺炎疫区且有接触史 ;临床上以耳垂为中心漫肿疼痛 ,咀嚼及张口时其痛更甚为特征 ,伴发热恶寒 ,或头痛等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高 ,淋巴细胞相对增加。  治疗方法 自拟基本方 :黄芩、牛蒡子、僵蚕、夏枯草各 8g,金银花、丹参各 6 g,桔梗 3 g,公英、板蓝根各 1 0 g,大黄 5g,1 d1…  相似文献   

14.
我院1990~1991年底先后治疗22例流行性腮腺炎,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文选择符合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的患者22例,年龄最大11岁,最小2岁;其中男性16例,女性6例;双侧18例,单侧4例。2 诊断标准①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②腮腺双侧或单侧肿胀、疼痛;③挤压腮腺,其导管无脓液流出;④血清淀粉酶增高。  相似文献   

15.
1986~1990年间,笔者以中医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合并睾丸炎1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8例,年龄在15~35岁,发病后2~5天就诊。18例皆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37.3℃~38℃5例,38.1℃~39℃11例,39℃以上2例;一侧腮腺肿大5例,双侧腮腺  相似文献   

16.
笔者用清代杨璇《伤寒温疫条辨》所载之加味凉隔散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颇佳,兹介绍于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流行性腮腺炎41例,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4~15岁,平均9岁;病程2d以内32例,2~4d9例。1.2治疗方法予加味凉隔散:蝉蜕、僵蚕、姜黄、大黄、黄连、黄芩、连翘、竹叶、栀子(剂量随年龄而定),水煎后去渣,加入芒硝、蜂蜜、黄酒。每日1剂,分3次餐后服用。2结果痊愈(治疗3d以内体温恢复正常,腮腺肿胀消失)31例,显效(治疗3d以内体温恢复正常,腮腺肿胀基本消失)8例,有效(治疗7d内体温正常,腮腺肿胀有所减轻)1例,无效(治疗7d以后发热及…  相似文献   

17.
四逆散加味治疗小儿发热3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资料 :2 6例小儿患者均为门诊 ,1 1例为住院小儿患者 ,女 1 3例 ,男 2 4例 ;年龄 9个月~ 5岁之间 ,病程 3~9d,为夏季小儿发热不退伴有肠胃不和小儿患者。 T38℃~ 4 0℃之间  治疗方法 :四逆散加味 ,柴胡、枳实各 5g,杭白芍 2 g,白术、连翘各 6g,蝉衣 1 .5g,偏腹胀者加陈皮 3g,便秘去白术加大黄 0 .5g,气虚者加太子参 3g,呕吐者去杭白芍加竹茹 3g,每日 1剂水煎服 ,分 3次温服。  治疗结果 :小儿发热服药后 ,体温逐渐正常 ( T37℃ ) ,痊愈 2 9例 ,有效 8例 ,(当天服药后体温降至正常 ,但下半夜又发热 ,服中药 2剂后体温降至正常 ,…  相似文献   

18.
中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常在冬春季流行 ,学龄前儿童发病率较高 ,临床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主要症状。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本病 ,疗效确切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86例中 ,男 52例 ,女 36例 ;年龄 2~ 1 4岁 ;病程 3~ 1 2天 ,平均 5天 ;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及腮腺肿大 ,40例为单侧 ,46例为双侧。治疗方法内服普济消毒饮加减 :板蓝根 6g、连翘 6g、柴胡 6g、黄芩 6g、夏枯草 1 0 g、僵蚕 6g、甘草 3g;高热者加生石膏 1 5g,水煎服。以上为 6~ 9岁儿童用量 ,6岁以下者药量减半 ,9岁以上者药量加倍…  相似文献   

19.
者运用本院制剂消炎解毒合剂治疗外伤血肿继发感染106例,收到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106例中男62例,女44例;年龄18岁以下11例,19~25岁24例,36~55岁45例,56岁以上26例;感染部位肩部13例,肘部17例,膝部20例,踝足部56例。治疗方法 药用金银花15g、紫花地丁12g、贯众9g、野菊花6g、蒲公英15g、生甘草6g、延胡索9g、当归9g、制乳没各6g、生地12g、丹皮10g、赤芍9g、陈皮9g、防己9g、地龙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5剂为1个疗程。疗效标准 治愈:服药5天内,红肿热痛消失,体温正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与分类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生姜仙人掌外治急性腮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  16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 ,男 9例 ,女 7例 ;发病年龄 5~ 10岁 8例 ,11~ 15岁 6例 ,16岁以上 2例 ,其中成年人 1例 ,年龄最小 5岁 ,最大 39岁 ;单侧腮腺发病 2例 ,双侧腮腺发病 14例。除 1例成人不发热外 ,其余病例均有发热 ,最低 37.6℃ ,最高 39.5℃。治疗方法 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