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李雅洁  杜勤 《上海医学》2007,30(1):68-70
DNA错配修复(MMR)缺陷与许多癌症的发生有关。细胞MMR缺陷会导致广泛的遗传突变及肿瘤的发生和发展。MMR缺陷肿瘤的一项重要诊断学特征为核苷酸重复区域高突变率的累积,这些突变即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MSI与胃癌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DNA错配修复系统和微卫星不稳定性与结直肠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CRC)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涉及到一系列遗传学改变。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存在于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NPCC),部分散发性结直肠癌(SCRC)胃癌等当中,MSI是错配修复基因的异常造成的。DNA错配修复基因的突变可以解释90%以上的HNPCC,少部分的HNPCC肿瘤和散发性MSl 的肿瘤可由其他途径所致,比如基因的甲基化。  相似文献   

3.
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 iteinstability,MSI)现在已经被公认为是恶性肿瘤形成的一个新机制,人们越来越关注MSI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自1993年[1]在遗传性非息肉样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中发现有较高比例的MSI以来,在许多肿瘤如肺癌、肝癌、食管癌、淋巴瘤、头颈部肿瘤、泌尿系肿瘤、生殖系统肿瘤、儿童胚胎性肿瘤中都报道了存在MSI.MSI已经成为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对MSI的产生机制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监测预后及复发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1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简介 在20世纪70年代,研究者就已经发现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存在微卫星(microsatellite,MS)DNA,直到80年代初期,人们对微卫星DNA才有了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癌微卫星DNA不稳定性与错配修复基因hMSH2mRNA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技术,对20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D9s171、D9s1604微卫星位点杂合性缺失(LOH)进行分析,原位杂交检测27例胃癌、10例癌旁组织和19例正常胃黏膜中hMSH2mRNA的表达。结果胃癌D9s171、D9s1604微卫星位点LOH发生率(13/20)较其癌旁组织(6/20)明显增高(P<0.05);两位点与LOH发生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hMSH2mRNA阳性表达细胞在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为(42.1±25.9)和(99.7±16.8),较正常标本的(175.8±26.4)明显减少;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组织间hMSH2mRNA表达阳性率不同,胃癌组织LOH(+)标本hMSH2mRNA阳性表达(25.5±10.7)较LOH(-)者(61.2±25.9)显著降低(P<0.05)。结论D9s171、D9s1604微卫星位点的LOH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胃癌中微卫星DNA不稳定性的产生可能是DNA错配修复基因hMSH2mRNA低表达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微卫星DNA不稳定性与错配修复基因hMSH2 mRNA表达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技术,对20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D9s171、D9s1604微卫星位点杂合性缺失(LOH)进行分析,原位杂交检测27例胃癌、10例癌旁组织和19例正常胃黏膜中hMSH2 mRNA的表达.结果胃癌D9s171、D9s1604微卫星位点LOH发生率(13/20)较其癌旁组织(6/20)明显增高(P<0.05);两位点与LOH发生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hMSH2 mRNA阳性表达细胞在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为(42.1±25.9)和(99.7±16.8),较正常标本的(175.8±26.4)明显减少;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组织间hMSH2 mRNA表达阳性率不同, 胃癌组织LOH(+)标本hMSH2 mRNA阳性表达(25.5±10.7)较LOH(-)者(61.2±25.9)显著降低(P<0.05).结论 D9s171、 D9s1604微卫星位点的LOH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胃癌中微卫星DNA不稳定性的产生可能是DNA错配修复基因hMSH2 mRNA低表达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胃癌FHIT基因的杂舍性缺失(LOH)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从染色体3p14:2选取4个微卫星标记,PCR方法检测50例胃癌和远端正常胃黏膜组织FHIT基因的LOH和MSI。结果:胃癌组织中FHIT基因LOH和MSI发生的平均频率分别为32.4%和26.4%。LOH和MSI与胃癌的Bormann分型、组织学类型、Laurcn分型均无显著相关。LOH阳性率胃癌穿透浆膜组显著高于未穿透浆膜组(P〈0.05)。MSI阳性率无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FHIT基因的MSI参与胃癌发生的早期阶段,LOH对胃癌的发展演变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发生机制颇为复杂,涉及多个方面,其发生过程是多因素、多基因作用经多阶段发展的结果.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不断加深,人们发现基因不稳在胃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这种基因不稳包括核基因组的不稳定和线粒体DNA的不稳定,其中一些非编码DNA(尤其是重复序列微卫星DNA)不稳定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研究胃癌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关系,探讨幽门螺杆菌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PCR为基础的方法对41例胃癌组织中Hp CagA基因以及4个微卫星位点BAT26,TP53,D2s123,D2s119进行检测,分析Hp感染与微卫星不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 胃癌Hp和CagA的阳性率分别为63.4%(26/41),69.2%(18/26)。BAT26,TP53,D2s123,D2s119位点MSI的检出率分别为21.9%(9/41),29.3%(12/41),29.3%(12/41)和14.6%(6/41),Hp阳性组各位点MSI检出率与Hp阴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agA^ Hp组与CagA^-Hp组各位点MSI检出率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 Hp感染与MSI无显著相关,Hp可能并非通过MSI导致胃癌发生。  相似文献   

9.
胃癌组织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在胃癌中的发生规律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对30例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石蜡切片提取DNA,应用银染PCR-SSCP技术检测5个MSI。结果:胃癌组织MSI的发生率为23.3%,其中高频MSI(MSI-H)3例,低频MSI(MSI-L)4例。5个位点中以BAT-26的阳性率最高,为13.3%。胃窦癌MSI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贲门癌(P<0.05),MSI与性别、年龄、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TNM分期无关。结论:MSI的发生率与所选位点有关,MSI更多见于胃窦癌,MSI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膀胱癌微卫星不稳定及hMSH2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膀胱癌微卫星不稳定及hMSH2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应用D2S119及D2S123两个微卫星位点标记,PCR法检测45例膀胱癌标本微卫星不稳定;PCR-SSCP银染法分析hMSH2基因外显子7、8、15突变情况。结果:45例膀胱癌中微卫星不稳定者有7例,微卫星不稳定发生率为15.6%;在这7例微卫星不稳定标本中有3例同时检测出DNA错配修复基因hMSH2突变,占微卫星不稳定总数的42.9%,且均为体细胞突变。结论:微卫星不稳定和错配修复基因hMSH2突变可能参与膀胱癌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SH2蛋白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38例胃癌标本hMSH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hMSH2蛋白表达强度及表达部位均与胃癌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 hMSH2蛋白表达强度在核表达及核、浆同时表达者明显强于浆表达者(P<0.05).[结论] hMSH2蛋白不能有效地进入核内发挥作用可能是导致错配修复功能下降的另一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基因hMSH2蛋白表达与胃癌发生以及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MSH2基因在38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的蛋白表达.[结果]癌细胞阳性表达率(52.63%)明显高于癌旁上皮细胞(23.68%)(P<0.05);同例中癌细胞和癌旁上皮细胞均表达的为15.79%,同例癌细胞表达而癌旁上皮细胞不表达的例数(14/38)明显多于癌旁上皮细胞表达而癌细胞不表达的例数(3/38)(P<0.05);高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和粘液癌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3.33%、52.63%、和70%.[结论]DNA错配修复基因hMSH2蛋白表达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胃癌组织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hMSH2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与微卫星DNA不稳的关系。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采用PCR为基础的方法检测微卫星DNA不稳。结果 正常胃粘膜未见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68例胃癌中检出hMLH1高甲基化11例,占16.2%,而且均为去甲基化和高基化并存,未见有hMSH2高甲基化者。将MSI分为高频率MSI(MSI-H,≥2个位点)8例、低频率MSI(MSI-L,仅为1个位点)9例和MSI阴性(MSS)51例3组,结果MSI-H组hMLH1高甲基化的检出率显著高于MSI-L和MSS组(P<0.01)。结论 hMLH1高甲基化可能参与了MSI病理途径,而hMSH2甲基化状态可能与MSI途径无关。  相似文献   

14.
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与胃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单链构象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single strand construction polymorphism-PCR,SSCP-PCR)技术检测30例胃腺癌患者5个位点的微卫星不稳定性,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VEGF的表达。结果:MSI阳性率为43.4%(13/30);VEGF阳性率为60%(18/30)。高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胃癌VEGF的表达显著减少。结论:MSI-H胃癌与微卫星稳定性(MSS)胃癌可能存在两种不同的新生血管形成的途径。MSI-H肿瘤较低的VEGF表达或许可解释为何MSI-H胃癌有较低的侵袭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叶因子的表达规律对判断胃癌恶化进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对胃镜活检标本228例进行检测,其中正常胃黏膜40例,肠上皮化生60例,不典型增生48例,胃癌80例。统计分析胃组织病变演化至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的过程中,三叶因子Ⅰ、Ⅱ、Ⅲ(TFF1、TFF2、TFF3)的阳性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正常胃黏膜演变成胃癌过程中,TFF1、TFF2的表达强度逐渐递减(P<0.05),TFF3的表达强度逐渐升高(P<0.05);TFF1、TFF2、T1FF3在弥漫型胃癌中的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肠型胃癌(P<0.05);TFF1、TFF2在不同分化程度中的阳性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在不同TNM分期中无显著差异(P>0.05);TFF3在不同分化程度中的阳性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TNM分期中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三叶因子的表达能够客观反映正常胃黏膜演变成胃癌的恶化过程,对诊疗胃癌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胃癌组织中hMSH2蛋白表达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非感染胃癌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hMSH2蛋白的表达,探讨hMSH2基因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和HP致癌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W S法对49例胃癌患者癌组织中HP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9例胃癌患者癌组织中hMSH2的表达情况。结果29例HP感染阳性胃癌组织中,hMSH2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62.07%);20例HP感染阴性的胃癌中,hMSH2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100.00%),HP感染阳性胃癌组hMSH2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与HP感染阴性组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MSH2基因蛋白表达异常与胃癌发生有关;HP感染引起hMSH2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降低可能是导致胃粘膜癌变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周长玉  高歌  董英 《吉林医学》2001,22(6):328-329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 ,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抑癌基因 p16和关键性凋亡调节基因Bcl- 2蛋白的表达 ,探讨Hp可能的致癌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 86例Bcl- 2、p16蛋白表达情况 ,其中 2 0例胃癌组织、18例异型增生、12例肠上皮化生、2 4例萎缩性胃炎、12例浅表性胃炎 ,用快速尿素酶法和HE染色检测Hp感染情况。结果 :胃癌组Hp感染 12例 (12 / 2 0 ,6 0 % )。Bcl- 2在异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肠上皮化生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Hp阳性组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组织中Bcl- 2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Hp阴性组 (P <0 0 5 )。p16在慢性胃炎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胃癌、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 (P <0 0 5 )。Hp阳性萎缩性胃炎组织的p16阳性表达率低于Hp阴性组 (P <0 0 5 )。结论 :在胃癌发生的早期即存在p16基因表达低下 ,Bcl- 2蛋白表达增加 ,Hp可能作为促癌剂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hMSH2基因表达及其突变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24例胃癌组织及15例癌旁组织的hMSH2mRNA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的hMSH2mRNA检出率为50%(12/24),高于癌旁胃黏膜组的20%(3/15);胃癌组织突变检出率为20.8%(5/24),高于癌旁胃黏膜的0%(0/15);5例突变中,杂合性突变2例,纯合性突变3例。在配对的15例中,仅胃癌组检出突变3例,均为纯合性突变。[结论]胃癌的发生伴随着hMSH2基因的表达上调,这种表达上调可能与该基因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hMSH2表达的预后意义。方法:收集新疆地区行结直肠癌手术的 327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二步法检测hMSH2蛋白表达水平,比较表达正常组与缺失组在 生存方面的差异。结果: 10.7%的患者存在hMSH2表达的缺失。生存分析的结果显示hMSH2表达缺失组较正常组生存 时间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SH2表达可作为新疆地区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一个独立的预后 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hMSH2mRNA在胃癌、癌旁及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 ,检测了2 7例胃癌、10例癌旁组织和 19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hMSH2mRNA的表达。计数阳性细胞数。结果 :胃癌、癌旁组织与正常胃粘膜组织hMSH2mRNA原位杂交阳性率分别为 74 1% ,6 0 0 % ,6 8 4%。胃癌杂交阳性细胞数 (42 1±2 5 9) ,较癌旁 (99 7± 16 8)与正常组织 (175 8± 2 6 4)显著减少 (P <0 0 1) ;不同临床分期胃癌组织间阳性细胞数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DNA错配修复基因hMSH2mRNA低表达可能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性进而诱发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