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二甲双胍对糖耐量减低患者的干预治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糖耐量减低(IGT)人群转变成2型糖尿病转化率的作用以及对IGT逆转为正常糖耐量的作用。方法以口服葡萄糖(OGTY)试验,按1999年WHO标准确诊的IGT 254例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127名,两组受试者的基本情况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按照中国营养学会制订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的饮食原则合理膳食,并适当增加体力活动;治疗组除给予相同内容的健康教育外,同时给予患者口服二甲双胍片,每日2次,每次0.5g。试验治疗期为2年。采用前瞻性对列研究的分析方法,计算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糖尿病累计发病率,并估计相对危险度。结果治疗2年后,34名IGT转变为糖尿病,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例和25例,治疗组的糖尿病累积发病率为7.8%,对照组的糖尿病累积发病率为21.4%(P=0.004),相对危险度RR为0.366(95%可信区间0.179—0.750),治疗组和对照组逆转IGT到正常糖耐量的比例分别为56%和32.9%。结论采用二甲双胍干预治疗IGT是预防和延缓IGT向2型糖尿病发展的高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毕腊梅 《现代保健》2011,(25):59-60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干预治疗糖耐量减低的l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并诊断为糖耐量减低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控制饮食和运动干预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干预治疗;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治疗,0.75g/d。两组患者均治疗12个月,并分别在治疗前后监测患者的体质指数(BMI)、腰围改变、空腹血糖(FBS)、餐后2h血糖、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变化。结果(1)预治疗后,治疗组BMI、腰围、FBS、PBS均明显好转,对照组各指标无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后,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12个月内无发展为临床糖尿病的患者;对照组12个月内有6例(17.6%)发展为临床糖尿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二甲双胍用于糖耐量减低的干预治疗可有效的延缓或预防临床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糖耐量低减(IGT)人群中,药物干预与非药物干预对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择500例采用口服75 g的葡萄糖耐量试验(OGTF)判定IGT,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饮食加运动组、阿卡波糖组、二甲双胍组,共追踪3年,每年必须进行OGTT的复查。与此同时,在空腹状态下,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脂等。对照组的治疗方案:仅进行一般的糖尿病防治知识宣教;饮食加运动组的治疗方案:按照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饮食的控制、制定相应的运动方案。每年进行饮食运动治疗的宣教;阿卡波糖组的治疗方案:阿卡渡糖50 mg,3次/d,规律服药;二甲双胍组的治疗方案:二甲双胍0.25 g,3次/d,并规律服药。结果在初访时,4组的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年后,对照组的空腹血糖(FPG)、OGTT后2 h的血糖(2h PG)均有所上升,平均每年糖尿病的发病率为11.92%;饮食加运动组的FPG有轻度的升高,但是2h PG存有轻度的下降,平均的每年糖尿病发病率为8.20%;FPG、2h PG均下降显著,每年的糖尿病的发病率为1.94%、3.92%。在3年末,阿卡波糖组、二甲双胍组的平均的FPG与对照组、饮食加运动组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该次的实验表明,每年糖尿病自然发病率在IGT人群为11.92%,通过一般的饮食加运动干预,IGT人群中每年的糖尿病的发病率为8.20%。阿卡波糖组、二甲双胍组,每年的糖尿病发病率可下降到1.94%、3.92%。在IGT的干预治疗中,小剂量的药物干预,可显著的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格列本脲治疗Ⅱ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使用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片(每片含盐酸二甲双胍250mg,格列本脲1.25mg)1片口服,1次/d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0.5g/tid进行治疗,测定两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以及标准餐后2h血糖。结果研究组三个生化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二甲双胍格列本脲协同使用可有效改善Ⅱ型糖尿病,特别是单用无效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诺和龙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Ⅱ型糖尿病对血糖代谢的疗效。方法对确诊的64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诺和龙0.5~1mg/次,3次/d;二甲双胍0.5g/次,3次/d,餐时服用,连续治疗8周。结果用药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龙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协同作用,副作用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给予经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逆转为糖耐量减低(IGT)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二甲双胍对血糖控制和胰岛B细胞功能的作用。方法在饮食和运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停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复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选出IGT的病例82例,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饮食运动治疗;B组为联用二甲双胍治疗,均治疗1年。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及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转归,比较180min内胰岛素释放曲线下面积(AUCI)、C肽曲线下面积(AUCC)和糖耐量曲线下面积(AUCG)的变化;用稳态模式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及胰岛B细胞基础功能(HOMA-B)的变化。结果1年后,B组较A组BMI减低,血糖控制更好,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降低;复查OGTT、胰岛素和C肽释放试验发现,非糖尿病病例数更多;HOMA-IRI和AUCG降低,HOMA-B升高。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经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部分病例可逆转为IGT;继续二甲双胍治疗,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和血脂,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延缓病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睡前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和/或睡前口服二甲双胍片在控制2型糖尿病空腹高血糖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病程在6个月以上并已接受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在2个月以上,晚餐后2h血糖〈7.8mmol/L,但凌晨3时血糖〉6.1mmol/L和晨7时空腹血糖〉7.0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三组:A组40例,睡前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剂量根据血糖调整;B组40例,睡前口服二甲双胍片0.5g;C组40例,睡前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4U加口服二甲双胍片0.5g。治疗14d后,观察各组患者空腹血糖控制情况及凌晨低血糖和血糖偏低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但C组与B组相比,更能有效地降低空腹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A组相比。降低空腹血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发生凌晨低血糖和血糖偏低的情况却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空腹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皮下注射4U中效胰岛素加口服二甲双胍片0.5g是一种患者容易掌握的安全、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给予经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逆转为糖耐量减低(IGT)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二甲双胍对血糖控制和胰岛B细胞功能的作用.方法 在饮食和运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停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复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选出IGT的病例82例,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饮食运动治疗;B组为联用二甲双胍治疗,均治疗1年.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及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转归,比较180 min内胰岛素释放曲线下面积(AUGI)、C肽曲线下面积(AUCC)和糖耐量曲线下面积(AUCG)的变化;用稳态模式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及胰岛B细胞基础功能(HOMA-B)的变化.结果 1年后,B组较A组BMI减低,血糖控制更好,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降低;复查OGTT、胰岛素和C肽释放试验发现,非糖尿病病例数更多;HOMA-IRI和AUCG降低,HOMA-B升高.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经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部分病例可逆转为IGT;继续二甲双胍治疗,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和血脂,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延缓病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经棕榈酸诱导后脂肪变性的大鼠成肌细胞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取Wister大鼠乳鼠骨骼肌细胞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取第5代成肌细胞,对照组用含0.5%BSA的DMEM培养12h;高脂组用0.3mmol/LPA(含0.5%BSA)培养12h;干预组分为3组,分别在高脂干预同时分别加入2.5、5.0和7.5μg/ml的二甲双胍,继续培养24h,用同位素示踪法检测葡萄糖摄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葡萄糖摄取明显下降[(1.83士0.34)10^-2pmd/(min·g)vs(2.33±0.47)10-2pmd/(min·g),P〈0.05]。在高脂组中随着给予二甲双胍的浓度逐渐增加,葡萄糖摄取逐渐增加,并呈剂量反应关系,其中7.5μg/ml的二甲双胍糖摄取量最多[(2.31±0.29)10-2pmd/(min·g)]。结论二甲双胍可增加高脂环境下大鼠成肌细胞的糖摄取,并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糖尿病的总人数目前已经超过4000万人,到2025年可能达到6000万人,居于世界第2位,到2051年糖尿病所占卫生预算比例将增加3.7倍。因此,对糖尿病的前期阶段一糖耐量减低(IGT)进行药物干预治疗格外重要。2005年1月—2007年12月.我们采用二甲双胍治疗高血压葡萄糖耐量减低患者32例,经过3个月的随访观察,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二甲双胍对IGT的干预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糖尿病(DM)和糖耐量减低(IGT)患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DM患者在发生DM之前,均经过IGT阶段。本文通过对32例IGT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治疗组及非药物干预治疗组比较分析,结果提示,二甲双胍治疗组比非药物干预治疗组DM发生率明显减少,而IGT向糖耐量正常(NGT)人转化者则明显增多,这可能是二甲双胍具有不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且能预防和减轻胰岛素抵抗,减轻高胰岛素血症之特点,进而能针对IGT的基本缺陷——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异常进行干预治疗,结果可纠正IGT患者的糖代谢紊乱,防止IGT向DM转化,同时又能使IGT向糖耐量正常(NGT)人转化。因此,用二甲双胍对IGT的干预治疗对提高IGT人群的生活质量,减少DM的发病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在临床控制老年难治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胰岛功能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524例老年难治性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2例。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阿卡波糖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血糖指标、胰岛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FBG、2h PBG、Hb A1C都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FBG、2h PBG、Hb A1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Fins、HOMA-IR水平显著提高,而FCP、HOMA-B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胰岛功能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药物性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在临床治疗中能有效控制老年难治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餐后血糖水平与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血糖水平异常并已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85例,按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三组: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组28例、糖耐量减低(IGT)组29例及糖尿病(DM)组28例,观察各组冠心病发生率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析三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血脂、血压、体重指数(BMI)的变化及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IGT组和DM组冠心病发生率[分别为79.3%(23/29)、85.7%(24/28)]明显高于IFG组[53.6%(15/28)](P<0.01),DM组冠心病发生率高于IG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和DM组2支病变、3支病变发生率均高于IFG组(P<0.01),DM组2支病变、3支病变发生率高于IG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DM组CRP、CIMT、BMI、三酰甘油(TG)、收缩压(SBP)较IFG组明显升高(P<0.01或<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IFG组明显降低(P<0.01);DM组CRP、TG、SBP较IGT组升高(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IGT组和DM组餐后2 h血糖与CRP、CIMT、BMI、TG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结论 餐后高血糖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对于IGT患者应尽早予以干预治疗,可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vel of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PBG)and the incidence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 Methods Eighty-five patients performed coronary angiography with abnormal blood glucose levels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according the blood glucose levels: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group(28 cases),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group(29cases)and diabetes mellitus(DM)group(28 cases). The detection rate and the extent of CAD were observed. The risk factors of CAD in 3 groups such as C-reactive protein(CRP),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 blood lipids, blood pressure, body mass index(BMI)and the correlation with CAD were analyzed. Results Sixty-two cases were confirmed CAD by coronary angiography. The incidence rate of CAD in IGT group[79.3%(23/29)]and DM group[85.7%(24/28)]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IFG group[53.6%(15/28)](P < 0.01). The incidence rate of CAD in DM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IGT group,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 0.05). The incidence rate of two-lesion and three-lesion in IGT group and DM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IFG group(P< 0.01). The incidence rate of two-lesion and three-lesion in DM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IGT group,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The levels of CRP, CIMT, BMI, triacylglycerol(TG)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were higher and HDL-C was lower in IGT group and DM group than those in IFG group(P < 0.01 or < 0.05).The levels of CRP,TG and SBP were higher in DM group than those in IGT group(P<0.05).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in IGT group and DM group,2 h PG ha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CRP, CIMT,B MI, TG(P<0.05 or<0.01), and had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HDL-C(P<0.05 or <0.01).Conclusions PBG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AD.IGT patients should be intervened as early as possible, which can be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cardiovascular events.  相似文献   

14.
6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综合干预管理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综合干预管理的效果。[方法]对某大型企业在职职工1 817人,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和餐后2 h静脉血浆血糖。对检出的6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综合干预管理2年。[结果]干预管理后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率、经常锻炼率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空腹血糖较干预前下降。60例中有14例发生糖尿病,其中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年转变率为3.8%,单纯糖耐量减低(IGT)为10.5%,空腹血糖受损兼有糖耐量减低(IFG/IGT)为27.8%。IFG与IGT糖尿病年转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FG/IGT糖尿病年转变率高于IF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GT与IFG/IGT糖尿病年转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IFG、IGT及IFG/IGT者均应给予积极的干预,特别是对IFG/IGT者,从而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HbA1c&gt;9%的新诊断的T2DM患者进行地特胰岛素(Det)联合二甲双胍的短期强化治疗,探讨Det作为基础胰岛素在T2DM起始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56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78例,两组在口服二甲双胍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Det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12周。对其治疗前后血糖控制、低血糖情况和HOMA-β功能进行自身及组间比较。结果:12周治疗后,两组中FBG、2 h PBG、HBA1c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FC-P、2 h C-P和HOMA-β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3.85%(3/78)、症状性低血糖1例,对照组24.36%(19/78)、症状性低血糖5例,Det明显优于门冬胰岛素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et作为基础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时HbA1c&gt;9%的T2DM患者可以良好控制高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门诊强化治疗方案,适合初诊2型糖尿病的起始治疗。  相似文献   

16.
朱柏乐 《现代医院》2006,6(9):66-67
目的探讨老年人糖耐量低减(IGT)患者的代谢改变和临床表现。方法观察一组30例50岁以上IGT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生化指标,与同年龄段的2型糖尿病(DM)和正常对照(NGT)人群进行比较研究。结果IGT组合并高血压、脑血管病者显著高于NGT组,但低于DM组,而合并冠心病者与NGT组、DM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IGT组甘油三酯(TG)、尿微白蛋白排泄率(UAER)显著高于NGT组,但低于DM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老年人IGT患者不仅有糖代谢异常,而且也存在着脂代谢紊乱,与正常人群相比有较高的心脑血管疾病和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肥胖及高血压与中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肥胖、高血压与中、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和体检的方法对遵义市40岁及以上年龄的2234名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超重和肥胖组的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患病率高于正常体重和低体重组;肥胖体型组DM和IGT患病率分别为8.86%和9.36%,均高于正常体型组;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01)。「结论」肥胖(尤其腹部型肥胖)、高血压对中、老年人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患者病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社区中老年居民糖调节受损(IGR)各类型的分布情况,探讨该人群IGR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上海市杨浦区延吉社区2228例45~74岁居民进行空腹血糖检测,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计量安培法进行测定。对筛检出的IGR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空腹血糖、糖负荷后2h血糖测定和血脂检测。结果共筛检出IGR者393例,其中,糖耐量正常者(NGT)占39.19%、空腹血糖受损(IFG)占12.72%、糖耐量受损(IGT)占16.54%、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受损(IFG+IGT)占16.03%、新发糖尿病(DM)占15.52%。不同年龄组,NGT、IFG、IGT、IFG+IGT和DM的构成比不同(χ2=21.295,P=0.006),IGT、IFG+IGT和DM的比例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不同体质指数人群中,NGT、IFG、IGT、IFG+IGT和DM的构成比不同(χ2=26.155,P=0.01),随体质指数的增加,糖代谢异常的比例逐渐增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该社区IGR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糖尿病家族史(OR=1.945)、高血压病史(OR=1.884)、高三酰甘油(OR=1.469)、年龄(OR=1.038)。结论延吉社区中老年IGR人群以IFG+IGT、IGT为主,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IGR发生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高三酰甘油和年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重症肺炎的肠内外营养支持疗法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2年3月于某院进行治疗的72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肠外营养组)和B组(肠内营养组)每组各36例,将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1周、2周的营养状况、细胞免疫状态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 B组干预后1周、2周的血红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改善幅度均大于A组,干预后的1周及2周两组的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B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A组,P均< 0.05.结论 老年重症肺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显著改善其营养和免疫状态,可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何丕山 《预防医学论坛》2012,(4):261-262,265
[目的]了解莒南县农村居民2型糖尿病患病率,探讨糖尿病、糖耐量减低与膳食营养摄入的关联,以便指导糖尿病防治工作。[方法]2010年,在莒南县农村地区随机抽取435名18岁以上居民进行膳食营养调查和血糖检测,对检出的41例糖尿病(DM)病人、糖耐量减低(IGT)者及随机抽取的41名血糖正常者,调查其各种食物摄取情况,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营养素摄入情况。[结果]调查435人,检出糖尿病(DM)病人12例,检出率为2.76%;检出糖耐量减低(IGT)者29例,检出率为6.67%。DM、IGT检出率,DM、IGT合计检出率为9.43%,男性为8.88%,女性为9.96%(P>0.05);18~29岁为4.11%,30~39岁为6.59%,40~49岁为5.75%,50~59岁为13.86%,≥60岁为15.66%(P<0.05);道口乡为11.48%,相沟乡为8.15%,大店镇为8.99%(P>0.05)。调查血糖正常者41人,血糖异常者41例(DM者12例、IGT者29例),膳食情况,异常组摄入总热能、碳水化合物、视黄醇、核黄素高于对照组(P<0.05)。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年龄大与总热能、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多为血糖异常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05、1.165、1.120);膳食纤维摄入量多为血糖异常的保护因素,OR值为0.866。[结论]年龄大、总热能摄入量多、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多、膳食纤维摄入量少的农村居民DM、IGT者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