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8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感染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戊型肝炎病毒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4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组患者与40例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凝血酶原活动度、血白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重叠感染组HBeAg阴转率、HBV-DNA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可使病情急性加重并形成重症化,但戊型肝炎病毒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戊型肝炎病毒临床特点及戊型肝炎病毒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6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组患者与60例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组的临床生化指标,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凝血酶原活动度、血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叠感染组HBeAg阴转率、HBV-DNA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可使病情急性加重,易形成重症化,但戊型肝炎病毒对乙肝病毒复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庞增  谢俊强 《河北医学》2006,12(9):874-87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戊型肝炎病毒(HEV)的临床特点及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甲、乙、丙、丁或戊型肝炎病毒以及乙肝病毒e系统状态,PCR法检测HBV-DNA,同时检测肝功能(TB、ALT、AST、ALB、GLB、PT)。然后随机选择慢性乙肝重叠戊型肝炎与同期单纯慢性乙肝患者各50例分成重叠感染组和对照组,对两组进行临床比较分析。结果:重叠感染组与对照组中谷草转氨酶(AST)与球蛋白(GLB)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总胆红素(TB)、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HBeAg阳性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和(P<0.05)。重叠感染组重肝存活率为53%。结论:提示HBV与HEV重叠感染肝细胞损害加重,病情趋向重症化。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病毒可能比HBe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更易重叠感染戊型肝炎病毒。重叠后发生重肝存活率相对较高,预后并不一定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感染诊治特点。方法选择70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感染患者为观察组,70例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患者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凝血酶原活动度、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白蛋白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HBeAg阴转率、HBV—DNA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感染会导致病情急剧加重,形成重症化,但是戊型肝炎病毒对乙肝病毒复制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戊型肝炎患者重叠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的临床表现、肝功能变化及预后.方法 收集急性戊型肝炎患者65例和急性戊型肝炎重叠慢性乙型肝炎感染48例,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患者HBV标志物及抗HEV IgM.结果 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重型肝炎发病率及病死率在重叠感染组和单纯急性戊型肝炎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戊型肝炎重叠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肝功能损害严重,病死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了解急性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特点。②方法用ELISA法检测标本的肝炎病毒标志物,对于抗HEV—IgM阳性的标本同时进行谷丙转氨酶和血清总胆红素的检测。③结果在2807例各型肝炎病人中,抗HEV-IgM阳性者58例,占2.1%,感染者的男女比为2.2:1。感染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感染形式有单纯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戊型肝炎病毒和甲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戊型肝炎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均可引起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血清总胆红素的升高。临床型感染占74%,亚临床型感染占26%。④结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并且是临床上谷丙转氨酶和血清总胆红素大幅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慢性HBV感染重叠HEV感染实验指标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秀云 《广西医学》2007,29(8):1165-116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重叠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实验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及预后关系。方法对HBV感染重叠HEV感染与HEV感染进行血清学检测并进行临床比较分析。结果163例戊型肝炎中,慢性HBV感染重叠HEV感染(简称乙戊肝组)78例(47.8%),单纯戊型肝炎组85例(52.1%)。乙戊肝组重度黄疸、低蛋白血症、白细胞减少、中重度贫血、血小板减少及重型肝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P=0.000)。结论临床急性重症肝病患者应同时进行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重叠感染指标的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情转归。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及乙肝病毒E抗原系统,同时检测肝功能(ALT、TBIL、ALB)和凝血功能(PT),筛选出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EV感染患者127例与单纯戊型肝炎患者82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HBV重叠HEV感染(简称重叠组)127例(60.76%),单纯戊型肝炎患者82例(39.24%)。重叠组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厨时间(PT)、重型肝炎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单纯戊型肝炎组(P〈0.05或P〈0.01)。结论与单纯HEV感染者相比,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EV感染者的肝脏损害更严重,死亡率更高,且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9.
乙型、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10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不同年龄组、HBeAg阴阳性组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107例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中,乙、戊型肝炎重叠感染各年龄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BPC)和总胆红素(TBIL)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A/G、WBC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和P<0.05),而且高年龄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低年龄组(P<0.005);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之间ALT、TBIL、A/G、WBC和BPC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两组PT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HBeAg阴性组、HBeAg血清转换组的病死率与HBeAg阳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中,高年龄患者病死率高。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病毒可能比HBe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更易重叠感染戊型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戊型肝炎对乙型肝炎感染肝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乙型肝炎疾病治疗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戊型肝炎患者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重叠急性戊型肝炎50例,通过对本次研究对象检测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其ALT、ALB、TB、AST等进行分析对比。结果重叠型疾病患者与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对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红素等都存在明显上升趋势,而凝血时间都在变长,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戊型肝炎疾病对乙型肝炎感染患者肝脏系统以及其预后存在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何姗  庞超  胡南 《河北医学》2006,12(7):645-64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AV、HE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AV、HEV感染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测及统计TSB、ALT恢复正常天数并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重叠感染HAV、HEV患者慢性肝炎重度、慢性重型肝炎例数均明显高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血清TSB、ALT水平及恢复正常天数均高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结论: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AV、HEV感染后病情趋向重症化,病程延长。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陈文思  李刚  陈忠诚  林关玲 《热带医学杂志》2006,6(9):1035-1036,1039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重叠感染戊型肝炎病毒(HEV)对乙型肝炎病情的影响。方法对单纯HBV感染者与HBV重叠HEV感染者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A/G)、HBV-DNA及临床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重叠感染组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PT较单纯感染组明显增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TP、ALB偏低(P<0.01);两组HBV-DNA定量结果无显著性差别(P>0.05)。重叠感染患者临床症状较严重,易伴发并发症。结论HBV重叠感染HEV容易致乙型肝炎慢性化和重症化,是乙型肝炎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对50例丙型肝炎(其中丙型38例,丙、乙型重叠感染12例)进行临床分析,发现丙型肝炎在我科占住院肝炎患者的29.98%,多与手术、输血密切相关,临床表现较轻,发生黄疸者较少,易反复、慢性化。丙型肝炎与丙、乙型重叠感染比较,后者病情较重、预后差,更易转为慢性及发展成肝硬化。  相似文献   

14.
乙型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的临床危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的危害,本研究将388例乙型肝炎多重感染与420例单纯性乙型肝炎作了临床特征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单纯性乙型肝炎相比,乙型肝炎多重感染组性别及年龄分布与之相似,均以男性青年为主。在临床表现上,乙型肝炎多重感染组较乙型肝炎组重症肝炎及肝硬化化重大,黄疸发生率高,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BILT)、血清直接胆红素(BILD)、血清间接胆红素(BILI)等肝功能指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中血清载脂蛋白A1(APOAl)临床价值。方法收集377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233例,肝炎肝硬化组105例,原发性肝癌组39例。检测血清APOAl水平,并与HBVDNA、谷丙转氨酶(ALT)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随着疾病进展,APOAl水平、HBVDNA载量、ALT水平均逐渐下降,肝癌组中位数最低,APOAl水平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l〈0.05);HBVDNA载量、ALT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组分别与肝硬化组及肝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但肝硬化组及肝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APOAl水平与HBVDNA载量呈负相关(尸〈0.05),而与AIJT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APOAl水平是反映慢性乙肝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对于判断病情及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阐明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基础对散发性甲型肝炎临床表现、肝功能指标、血清学规律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比较分析85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散发性甲型肝炎患者和267例散发性甲型肝炎患者的发病年龄、住院时间;症状明显期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和凝血酶原时间(PT)的水平;不同病周抗-HAV-IgM、抗-HAV-IgG的阳性率以及病死率。结果: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TB、GGT、ALP和PT水平以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有或有高度显著性(P<0.05,0.01)。而发病年龄、ALT水平以及第一、二、三-四和五-十六病周抗-HAV-IgM、抗-HAV-IgG的阳性率,二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基础虽然使散发性甲型肝炎患者肝内瘀胆程度减轻,对散发性甲型肝炎抗-HAV-IgM、抗-HAV-IgG的血清学出现规律无影响;但能引起散发性甲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损害加重,住院时间延长并且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散发性戊型肝炎(HE)和散发性甲型肝炎(HA)的差别。方法:对42例HE和70例HA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HE与HA相比,其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P〈0.01)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高(P〈0.01),黄疸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长(P〈0.01),重型肝炎发生率高(P〈0.05)。结论:HE未成年患者发病少见,肝细胞损害较HA明显,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