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研究表明,炎症与免疫贯穿动脉粥样硬化全过程,白细胞介素-18(IL-18)是多效能前炎症因子,与斑块脆性有关;金属蛋白酶-1(MMP-1)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相互影响,导致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缺血事件。hs—CRP是最敏感的急性相关蛋白,与IL-18相互作用,加重炎症反应,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我们观察IL-18、MMP-1和hs—CRP水平与急性冠脉病变的关系,旨在为老年人ACS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炎症标志物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在老年和中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对12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心病的患者测定hs—CRP,并对其在老年和中青年ACS中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1)老年和中青年ACS患者的hs—CRP浓度高于非ACS患者(P〈0.05);(2)在老年组,hs—CRP水平在冠脉1、2、3支病变组的差异不显著;但在中青年组.冠脉2、3支病变组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3)年龄与hs—CRP水平不相关(r=0.02,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hs—CRP水平显著升高。中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有关。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及并发症的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1]。炎症的存在影响了斑块的稳定性,使斑块易于破裂,形成斑拴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2]。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炎症的敏感指标,与斑块的进展密切相关,肝脏产生CRP的主要肝脏刺激物是白介素-6(IL-6)^[3],CRP与IL-6可能具有相关性。有关ACS患者CRP的研究较多,而hs-CRP与IL-6相互关系报道较少,尤其在老年ACS中的变化及相关性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4.
目的结合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onprotein,hs.CRP),探讨血清内皮脂肪酶(endotheliallipase,EL)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入选对象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步进行心电图、外周血EL、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I参数检测和常规身体检查后设正常对照组(30例)和冠心病组(85例);再将冠心病组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亚组(3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亚组(46例);同时也将85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冠状动脉单支病变(34例)亚组与多支病变(51例)亚组。比较组间外周血EL、hs.CRP浓度差异,评价两者在冠心病患者中的相关性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血清EL、hs—CRP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L:(762.91±72.62)μg/Lvs(368.23+42.14)μg/L,P〈0.05:hs—CRP:(12.76±3.08)mg/Lvs(2.34±1.53)mg/L,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清EL及hs.CRP浓度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6.44±36.85)μg/Lvs(478.26±24.53)μg/L,P〈0.05;(21.89±4.36)mg/Lvs(5.76±6.21)mg/L,P〈0.05]。冠心病组中,51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血清EL浓度明显高于34例单支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7.98±51.53)μg/Lvs(705.42±34.61)μg/L,P〈0.05]。所有患者血清EL浓度与hs.CRP浓度呈正相关(r=0.327,P=0.02)。结论EL在预测冠心病中有重要价值,它们在冠心病外周血中浓度的升高可以提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且在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方面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成加  朱红梅  钱龙 《内科》2008,3(3):354-355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及其近期预后意义。方法分别测定30例ACS患者入院时hs—CRP水平,并与30例稳定型心绞痛及30例健康成人hs—CRP作对照。以hs—CRP〉5mg/L为界,比较ACS患者阳性组及阴性组心脏事件发生率。血浆hs—CRP的测定采用微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结果ACS组的hs—CRP水平(6.05±2.08)mg/L,较正常对照组(3.16±0.96)mg/L高(P〈0.01),也较稳定型心绞痛组(3.24±0.94)mg/L高(P〈0.01)。后两组hs—CRP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水平高的ACS患者较hs—CRP水平低者预后更差。结论hs—CRP与ACS发生有关,可作为危险分层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正常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联合测定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8例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住院患者(对照组)和8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ACS且LDL—C正常的患者(ACS组)的h—FABP,比较两组间的阳性率。同时测定两组hs—CRP水平,比较其差异,ACS患者又被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N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STEMI)三组,比较各组间hs—CRP水平。结果:ACS患者h-FABP阳性率(7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P〈0.01。ACS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7.42±12.70)mg/L;(4.95±3.14)mg/L,P〈0.05],且随着病变进一步进展,其水平亦升高,组间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h—FABP联合hs—CRP可提高ACS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同时hs—CRP水平能预测病变的进展程度。  相似文献   

7.
同型半胱氨酸与冠脉病变程度及斑块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e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对20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对照组(54例)和冠心病组(146例);冠心病组根据临床类型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ACS组,115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31例)。以Gensini积分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以临床类型评价斑块稳定性。检查所有患者血浆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分析Hey、hs—CRP与Gensini积分、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结果ACS组和SAP组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8.8±6.5)mol/L比(10.2±4.1)mol/L,(16.3±5.7)mol/L比(10.2±4.1)mol/L,P均〈0.05],而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逐渐升高;ACS组Hey水平较SAP组高(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明显相关,且与斑块稳定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超敏 C反应蛋白(hs 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含量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48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hs CRP、TNF α含量,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CS患者血清hs CRP、TNF α含量显著升高(P〈0.01),并且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而增高。结论在 ACS患者中 hs CRP、TNF α含量升高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清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70例冠心病患者[ACS患者3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5例]、35例非冠心病患者(正常对照组)sCD40L、MMP-9、TIMP-1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及SAP组比较,ACS组sCD40L[(2.73±0.92)μg/ml比(3.05±0.98)μg/ml比(4.72±1.15)μg/ml]、MMP-9[(152.38±54.22)ng/ml比(341.12±69.96)ng/ml比(574.2±139.20)ng/ml]水平明显升高(P均〈0.01),而TIMP-1[(415.92±13.96)ng/ml比(249.32±36.80)ng/ml比(172.20±40.10)ng/ml]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MMP-9与sCD40L呈正相关(r=0.42,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溶性CD40配体、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升高,血清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水平下降提示这两指标与粥样斑块不稳定相关,可作为判断粥样斑块不稳定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探讨氟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7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服用氟伐他汀前后血浆IL-6及MCP-1水平。同时选择4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治疗前,ACS组血浆IL-6[(24.13±6.24)ng/ml]、MCP-1[(18.95±4.53)pg/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8.97±5.67)ng/ml和(14.35±4.28)pg/L,P均〈0.01;服用氟伐他汀4周后,ACS组血浆IL-6(19.56±5.87)ng/ml及MCP-1(14.85±4.38)pg/L水平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显著升高,提示冠脉综合征与炎症反应有关。氟伐他汀可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妊娠相关蛋白A(PAP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内皮素(ET)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临床诊断为ACS的患者102例,被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8例)。另选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为SAP组和20例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PAPP-A、ET,采用超敏免疫透视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结果:①ACS组(AMI组和UAP组)血浆中PAPP-A[(20±6)mI U/L∶(15±4)mI U/L∶(6±4)mI U/L∶(5±5)mI U/L]、ET[(60.9±35.4)ng/L∶(52.4±33.4)ng/L∶(38.1±30.5)ng/L∶(35±19.0)ng/L]和hs-CRP[(22±11)mg/L∶(24±8)mg/L∶(3±2)mg/L∶(2±1)mg/L]浓度均显著高于SAP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②SAP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PAPP-A、ET和hs-CRP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ACS患者血PAPP-A水平与ET及hs-CRP有明显相关(r=0.68、0.63,P均0.01),而与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钙蛋白I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APP-A、ET与hs-CRP水平显著升高,与动脉硬化斑块不稳定有关,检测其水平有助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ACS患者32例(ACS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其首诊时及入院后(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异常升高时)MPO水平,并与健康体检者(38例,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CS组首诊与入院后MPO水平均显著升高[(85.5±11.5)IU/ml比(101.6±35.5)IU/ml、(95.7±26.1)IU/ml,P<0.05]。结论:血清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升高可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有关,髓过氧化物酶是一种预测早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炎症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清CXCL16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浓度的影响.方法 取98例冠心病患者血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并给予常规治疗及联合依那普利治疗3周,比较其血清CXCL16及hs-CRP浓度与正常人的差异,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CXCL16及hs-CRP浓度显著升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较稳定型心绞痛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后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CXCL16及hs-CRP浓度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XCL16:(1.44±0.67)ng· mL-1 vs.(3.45±0.62)ng·mL-1,P<0.05; (1.86-±0.76)ng·mL-1 vs.(2.65±0.95)ng·mL-1,P<0.05. hs-CRP:(1.21±0.46)mg·L-1vs.(3.32±1.08)mg·L-1,P<0.05;(1.62±0.76)mg· L-1 vs.(2.25±1.02)mg·L-1,P<0.05];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且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效果更优,以降低血清CXCL16浓度效应更明显.结论 依那普利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及降低血清CXCL16浓度从而发挥对冠心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的ACS患者80例作为ACS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42例;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两组急性期血清hs-CRP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CS组hs-CRP水平[AMI组(25.45±7.56)mg/L,uA组(14.54±4.55)mg/L]与对照组[(3.45±1.04)m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AMI组hs-CRP水平高于uA组(P〈0.05)。血清hs—CRP水平是ACS的独立危险因素(AMI组:OR=1.54,P〈0.01;UA组:OR=1.46,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可以反映心肌损害的程度,是AC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判断ACS发生发展及预后评价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50例(SAP组)和ACS患者50例(ACS组),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的血脂,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I(eTnI),MMP-2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CS组和SAP组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降低;cTnI[(0.011±0.024)μg/L、(O.019±0.026)μg/L比(1.113±4.220)μg/L]水平显著升高,且ACS组cTnI水平显著高于SAP组(P〈0.05~〈0.01);(2)与健康对照组和SAP组比较,ACS组hsCRP[(0.59±0.32)pg/ml、(1.40±1.90)pg/ml比(4.79±4.31)pg/ml]水平、MMP-2[(0.30±0.14)pg/L比(0.38±0.78)μg/L比(0.58±0.54)μg/L]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3)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各组血清MMP-2与血清hsCRP具有明显正相关(r=0.374,P〈0.01)。结论:MMP-2水平升高可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有关,MMP-2水平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髓过氧化物酶(MPO)及丙二醛(MDA)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表法,让75例ACS患者被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35例),另选40例正常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病人血浆NO、MPO及MDA浓度的变化.结果:ACS患者的MPO及MD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NO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治疗2周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丹红注射液组MPO[(45.82±2.92) U/L比(35.86±3.30) U/L]、MDA[(4.048±1.058)pg/ml比(2.958±0.410) pg/ml]水平显著降低,NO[(19.49±2.81)μmol/L比(32.55±4.66)μmol/L]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能够有效地降低血浆髓过氧化物酶及丙二醛,升高血浆一氧化氮的浓度,从而改善机体氧化应激状态和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测定肾上腺髓质素(ADM)和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的意义。方法:选择51例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住院患者(非冠心病组)和124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 ACS的患者(ACS组)。测定非冠心病组冠脉造影前后及 ACS组冠脉介入治疗前后 ADM和 hsCRP 的浓度,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在造影/介入治疗前,与非冠心病组比较,ACS组 ADM [(28.7±1.6)pg/ml比(36.7±2.5)pg/ml]和 hsCRP [(4.74±3.21)mg/L比(27.65±11.76)mg/L]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0.01)。与冠脉介入前比较,ACS组在冠脉介入后 ADM [(36.7±2.5)pg/ml比(47.1±5.3)pg/ml]和 hsCRP [(27.65±11.76)mg/L比(39.53±4.83)mg/L]水平显著上升(P均<0.01),且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0.01)。非冠心病组在冠脉造影前后 ADM和 hs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测定肾上腺髓质素联合超敏 C-反应蛋白水平有助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及其病变严重程度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变化,探讨抗炎性细胞因子对ACS发病的影响。方法受试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18例)及对照组(NCA组,18例)3组,于清晨空腹取静脉血,采用ELISA方法测定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10和TGF-β水平,常规检测血糖及血脂水平。结果ACS组血清IL-10和TGF-β水平[(11.35±2.04)pg/ml,(5.85±2.0)ng/ml]显著低于SA组[(13.03±2.24)pg/ml,(9.37±2.76)ng/ml]和对照组[(14.43±3.52)pg/ml,(11.21±4.7)ng/ml](P〈0.05),而后两组血清IL-10和TGF—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和TGF—β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定的保护性作用。在ACS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清IL—10和TGF—β水平明显降低,并且可能存在着一种动态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体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以及瑞舒伐他汀对二者的干预作用.方法 纳入2011年3月~2011年11月邯郸市第一医院行冠脉造影确诊ACS患者55例(ACS组),同期纳入胸痛行冠脉造影但结果正常者3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受试者IL-6和MMP-9水平,比较两组差异;ACS组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d)4周后再次检测IL-6和MMP-9血浆水平,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CS组IL-6和MMP-9水平均较高[分别为:(23.76±5.78)ng/ml vs.(17.56±5.34)ng/ml和(19.87±5.68)mg/L vs.(16.59±5.1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组患者服用瑞舒伐他汀4周后血浆IL-6和MMP-9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炎症反应可能参与ACS的发病过程,瑞舒伐他汀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