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消化道息肉36例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治疗各种消化道息肉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氩离子凝固术(APC)切除消化道息肉36例,其中广基扁平息肉24例(36枚),亚蒂息肉12例(15枚);内镜下高频电切消化道息肉28例,其中广基扁平息肉15例(24枚),亚蒂息肉13例(18枚)。结果: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能清除各种大小的广基扁平息肉和亚蒂息肉,效果较好,治疗后副作用与内镜高频电切组比较较少(P〈0.05)。结论:氩离子凝固术(APC)是一种新的非接触性内镜下电凝固技术,此法具有简便、安全、疗效好、易掌握等特点,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刘三红  王霞 《广州医药》2014,45(6):34-35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结肠无蒂息肉的治疗价值.方法 采用肠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32例共36枚结肠无蒂息肉病变,病灶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后,圈套整块切除,回收全部标本送病理学检查,术后结肠镜随访.结果 32例共36枚结肠无蒂息肉病灶切除顺利、完全,随访3~6个月,病变愈合,无穿孔及其他并发症发生,其中病变残留、复发1例.结论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治疗结肠无蒂息肉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频脉冲圈套治疗胃肠息肉的效果。方法113枚有蒂与亚蒂息肉高频脉冲圈套,残蒂出血或过长44枚宽基小息肉用ABC直接喷灼。结果治疗2周后内镜复查有98枚息肉部位黏膜充血,15枚黏膜浅溃疡形成,无并发症。结论高频脉冲圈套+ARC治疗胃肠息肉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内镜下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对消化道息肉的治疗作用。方法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对消化道息肉样病变145例行内镜下APC治疗。结果对于直径〈10mm的息肉仅用APC即可清除,〉10mm的亚蒂和有蒂息肉先行圈套器切除后再用APC处理残端组织后全部治愈。结论APC对于各种消化道息肉样病变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MR)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03~2013-03间消化内科收治的86例患有消化道无蒂息肉患者采用EMR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80例患有消化道无蒂息肉患者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两组术后切除息肉组织均进行病理检查,并对患者进行1个月至1年随访。结果观察组86例患者采用黏膜切除术后均一次性完成切除,成功率达到100%;1例术后出现少量出血,采用药物止血;随访1年,无复发。对照组60例患者完成一次性切除,切除成功率为75.00%;术后有8例患者出血量较多,采用钛夹后止血;随访1年,6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7.50%。将观察组的切除成功率、复发率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差异有显著性( P<0.05)。两组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EMR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复发率低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黄小荣 《嘉兴医学》2001,17(4):201-202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治疗结直肠大息肉(直径≥2c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术前一天常规服用电解质溶液清洁肠道,手术采用结肠镜下直接分块套切除(有蒂息肉)或先用内镜注射针在息肉基底部粘膜下注射肾上腺素溶液(1:10000),使局部粘膜肿胀,降起后,再将息肉分块切除(无蒂息肉)。结果:共治疗息肉32例,息肉直径2.0-4.5cm,17例有蒂息肉,5例亚蒂息肉及6例无蒂息肉除手术均一次性分数切除。另有4例无蒂息肉除手术分二次完成,前后间隔二周。所有患均无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示管状腺瘤13例,绒毛状腺瘤11例,绒毛管状腺瘤5例,管状腺瘤合并早癌2例,绒毛管状腺瘤合并早癌1例。3例合并早癌的息肉基底部均未发现癌细胞,故未侵犯粘膜下,得到根治。结论:内镜下高频电治疗结直肠大息肉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下安全有效地分片切除大肠无蒂大息肉的方法。方法:在内镜下用圈套器将无蒂大息肉分片电切摘除,必要时应用黏膜切除法。结果:对148例患者共162枚大肠无蒂大息肉采用该种治疗方法,病变直径均大于2cm,其中5例术中创面渗血,3例迟发性出血,予以止血夹闭合止血,其余患者均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术后病理4例示腺瘤癌变。所有患者复查1~5次后全部经内镜根治。结论:结肠镜下无蒂大息肉分片电切术是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胃肠道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电子结肠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66例结肠无蒂息肉进行内镜下息肉连同基底部黏膜一并高频电切除,仔细观察残面确定残留情况,观察其感染、出血、穿孔等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在治疗后3个月复查内镜进一步确定有无息肉组织残留。结果64例患者的结肠无蒂息肉通过EMR成功完全切除(96.97%),2例患者因息肉在3cm以上未能一次完全切除,2个月后复查再次EMR成功完全切除。无感染和穿孔并发症,6例患者有少量出血(9.09%),内科治疗后痊愈。结论EMR治疗结肠无蒂息肉安全可靠,切除完整、残留率低,可以作为结肠无蒂息肉的标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下尼龙圈套扎法联合高频电切治疗结直肠巨大息肉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5例结直肠巨大息肉(直径≥2cm)患者采用结肠镜下尼龙圈结扎装置将尼龙圈套扎于大息肉根部,再行高频电凝切除治疗。结果本组85例共105枚亚蒂或粗蒂大肠息肉均一次性成功套扎并同时行高频电切除术,一次性切除息肉81枚(77.14%),分次切除24枚(22.86%),其中即刻出血2例(2.35%),立即给予内镜下电凝和(或)钛夹,即时止血,术后3例有蒂息肉渗血,原尼龙圈下方再次套扎1枚尼龙圈后出血停止。所有患者均未见迟发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术后1、3、6个月、1年复查胃肠镜,未见复发。结论内镜下尼龙圈联合高频电切治疗结直肠巨大息肉的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加强对Peutz-Jeghers综合征的认识,以提高诊治水平,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总结31例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胃肠遭息肉行内镜下切除,较大无蒂息肉手术切除,辅以术中内镜检查.结果 31例患者口唇、口腔颊黏膜、手指脚趾末端均有散在分布的黑/褐色斑,29例有阵发性腹痛,伴腹胀,无排便、排气、血便.息肉分为无蒂、亚蒂、长蒂息肉,表面呈分叶状或菜花状,部分息肉表面黏膜糜烂,伴溃疡形成.术后第3天发生便血4例,小肠穿孔行手术修补治疗1例.病理证实错构瘤29例,十二指肠黏液腺癌1例,空肠黏液腺癌1例.结论 胃镜、结肠镜、小肠镜是Peutz-Jeghers综合征重要的治疗手段,≤3cm息肉行镜下切除,>3cm无蒂或亚蒂息肉或可疑癌变倾向的患者宜手术治疗,术中辅以内镜检查进一步切除小肠息肉是治疗Peutz-Jeghers综合征的重要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内镜下冷圈套息肉切除术(CSP)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直肠亚蒂型息肉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直径6~20mm亚蒂型息肉患者200例,共246枚息肉,其中CSP组100例(122枚息肉)采用CSP治疗,EMR组100例(124枚息肉)采用EMR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迟发性息肉切除术后出血(DPPB)率,次要观察指标为术中即刻出血的发生率、术中及术后的穿孔率、手术时间、术后息肉复发率和新生息肉发现率。对两组10~20mm的息肉进一步分析,比较息肉直径、息肉位置、术后病理诊断、手术时间、完整切除数、内镜下成功切除数、操作失败后追加治疗数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息肉大小、位置及病理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SP组术中出血率高于EMR组(7.4%比0.8%,P<0.05),但CSP组术后延迟性出血率较EMR组(0比6.5%)下降(P<0.05)。CSP组手术时间较EMR组缩短[(2.6±0.7)min比(3.8±0.6)min,P<0.01]。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息肉复发,两组新生息肉发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0~20mm息肉(CSP组51枚,EMR组48枚)的息肉直径、息肉位置、术后病理、完整切除数、内镜下成功切除数及操作失败后追加治疗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SP组手术时间较EMR组缩短(P<0.01),术中出血发生率较EMR组高(P<0.05),但CSP组术后延迟性出血发生率较EMR组低(P<0.05)。结论对于6~20mm的结直肠亚蒂型息肉,CSP较传统EMR更安全,且手术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陕西医学杂志》2013,(2):214-216
目的:探讨结肠镜下不同方法治疗结肠息肉的疗效。方法:756枚结肠息肉行结肠镜下治疗,分别采用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378枚,高频电切术治疗115枚,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237枚。术后随访3月,比较3种方法的治愈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APC组(治愈率100%)、EMR组(治愈率96.7%)对于治疗扁平及浅表隆起的结肠息肉明显优于高频电切组(治愈率63.4%,P<0.01),而APC组和EMR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高频电切组(治愈率94.5%)、EMR组(治愈率100%)对于治疗亚蒂隆起及有蒂隆起的结肠息肉明显优于APC组(治愈率74.5%,P<0.01);而APC组和EMR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PC治疗扁平及浅表隆起的结肠息肉疗效较好,但无法获取完整病变病理结果;高频电圈套器切除可应用于亚蒂及有蒂息肉。EMR对于治疗各种息肉均更加理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内镜行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高渗盐水后再行消化道息肉高频电凝电切除的效果。方法:对60例直径〉2cm的胃肠道有蒂或亚蒂甚至广基息肉,分为30例实验组和30例对照组,实验组切除前在病变不同部位行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高渗盐水,再行高频电切除;对照组直接行高频电切除,观察两组出血、穿孔及切除是否彻底。结果:实验组30例均获成功,无1列发生出血、穿孔和原位复发;对照组出血10例,穿孔1例,切除部位复发3例。结论: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高渗盐水后再行消化道息肉电凝电切除疗效可靠,手术创伤小,病变切除彻底,能减少术中、术后出血和穿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内镜检查和治疗大肠息肉的疗效及技术特点。 方法 :对 10 3例大肠息肉患者的 15 1枚息肉行内镜下电切除术。镜下采用混合电凝、电切法 ,息肉过大者采用分次套切法 ,无蒂息肉先进行粘膜下注射生理盐水 ,使息肉隆起后再分块电切。息肉离断残基无活动出血后退镜。 结果 :15 1枚息肉中 5 3枚 (35 % )完整切除 ,术后 1年复查未发现残留癌组织。 98枚 (6 4 .9% )分块切除 ,有 1例术后 1年复查发现有残留癌组织。随访中发现9例患者有新生腺瘤。 结论 :经内镜检查切除大肠息肉是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比较3种不同内镜方法治疗结肠粗蒂大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治疗结肠粗蒂大息肉安全、有效的内镜治疗方案。方法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8例共124枚结肠粗蒂大息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纯高频电切除组(简称单纯切除组)、尼龙绳结扎联合高频电切除组(简称尼龙绳组)、黏膜下注射后高频电切除组(简称黏膜下注射组),分别予以单纯高频电切除、尼龙绳结扎联合高频电切除、黏膜下注射后高频电切除治疗,比较3组不同治疗方法的完全切除率、出血及穿孔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操作时间、使用器械费用等。结果3组结肠息肉的完全切除率均为100.0%,尼龙绳组未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单纯切除组术中出血3例、迟发出血1例、迟发穿孔1例,黏膜下注射组发生术中出血1例、迟发出血2例;单纯切除组的术后住院天数大于尼龙绳组和黏膜下注射组[(3.56±1.43)比(3.00±0.00)、(3.12±0.48)d,均P<0.05];黏膜下注射组的操作器械费用高于单纯切除组和尼龙绳组[(1186.0±67.77)比(864.4±121.8)、(878.4±82.12)元,均P<0.05]。结论尼龙绳结扎联合高频电切除治疗结肠粗蒂大息肉的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医疗费用低,可作为结肠粗蒂大息肉的首选内镜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液体垫在大肠亚蒂、无蒂和扁平息肉电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465枚大肠亚蒂、无蒂和扁平息肉电凝切除过程中应用液体垫,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465枚大肠息肉均采用液体垫联合高频电凝切除术,术中及术后未发生严重出血、灼伤及穿孔等并发症。465枚息肉均一次性切除成功。3个月后复查肠镜显示息肉完全消失3,2枚(6.9%)可见残基瘢痕。结论内镜下液体垫联合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操作简单,并可增加高频电凝切除术的安全性,降低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吴春晓  王辉 《当代医学》2012,18(25):77-78
目的 探讨初学者内镜下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常规使用钛夹预防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内镜下切除无蒂息肉,观察创面,对创面较大、较深者常规使用钛夹,有蒂和亚蒂的使用钛夹夹住蒂部后再行高频电切除,创面较大的使用钛夹夹闭创面,共切除大肠息肉52例(86枚).结果 52例患者的86枚息肉均顺利切除,恢复良好,术后1周均痊愈出院,无出血、穿孔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后常规使用钛夹,简单方便,安全有效,有效避免或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牛王兰 《甘肃医药》2009,28(5):397-398
胃息肉是由胃黏膜上皮增生所致,胃镜下见到胃息肉是黏膜向腔内的局限性隆起,注气后不消失,可单个或多个,大多数单个发生,形态上分为:无蒂、亚蒂、有蒂息肉。病理上将胃息肉分为三类:(1)增生性或再生性息肉;(2)腺瘤性息肉;(3)错构瘤性息肉。胃息肉主要是增生性息肉,多位于窦部及体部,直径常小于2cm,一般无恶变倾向。增生性息肉有伴恶变倾向的是腺瘤样息肉,有些恶变早期的腺瘤样息肉病灶小、浅、很少浸润。而息肉镜下取材有局限性,不能反映全部息肉状态容易漏诊。  相似文献   

19.
胃肠道息肉是临床常见病.息肉从形态上可分 为有蒂、亚蒂、无蒂等,其中亚蒂息肉和无蒂息肉又 被称为宽基息肉.随着内镜技术发展,目前大部分 消化道息肉均可采用内镜治疗,但内镜下切除宽基 息肉有一定风险,可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1-2].我院 内镜中心自 2006年开始应用液体垫法结合金属钛夹 法治疗消化道宽基息肉,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内镜下微波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靖 《中原医刊》2005,32(1):62-63
消化道息肉的内镜下治疗常采用电凝电切术,然而部分病人息肉的形态为基底部宽大、息肉无蒂或体积较大,应用微波凝固汽化效果更好。一般息肉可以一次完成,对于较大的(直径≥2cm)可以采用2次或3次完成。我们的经验是对于多发的小息肉、广基、亚蒂的息肉微波优于电凝电切。我科1998年~2003年12月采用内镜下微波治疗宽基、无蒂或体积较大息肉5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