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良Nuss手术矫治16例漏斗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胸腔镜辅助下改良的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6例漏斗胸患儿在无胸腔镜辅助下,双侧胸壁做横行切口,将塑型矫形板由右胸壁经胸骨后穿至左胸壁,翻转矫形板,将胸骨抬起矫正胸骨凹陷,钢板单侧固定于肋骨。结果1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平均时间46min,无术中并发症。缝伤口前充分鼓肺排出胸腔内气体,未放置胸腔闭式引流。术后1例并发轻度皮下气肿,2d后自行消失。术后住院5—7d。16例随访1~32个月,均无不适,活动量如常,其中2例已取出Nuss钢板,矫形效果满意。结论改良的无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具有切口小、美观、手术创伤小、方法简化、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同期治疗儿童漏斗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应用非胸腔镜辅助下两切口改良NUSS术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我科2009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漏斗胸患儿4例,采用改良NUSS术对其在常规体外循环手术后实施同期外科治疗,回顾性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4例患儿均治愈出院,随访6~24个月效果良好,矫形钢板固定良好,外形满意,心脏矫形满意,心功能良好。无死亡、大出血、术后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结论改良NUSS术用于同期治疗儿童漏斗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能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有效避免了二期麻醉及手术的风险,减少住院次数及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医疗费用,减少患儿的痛苦。  相似文献   

3.
何鹏飞  张青平  韩军 《武警医学》2013,24(3):261-262
 漏斗胸是儿童常见的胸廓畸形, 不仅影响患儿心血管及肺功能, 而且有害其身心健康。治疗漏斗胸唯一的方法是手术矫形, 笔者采用胸腔镜辅助下行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36例, 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Nuss手术治疗成年人漏斗胸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7月对37例成年人漏斗胸患者行Nuss手术治疗,总结分析临床诊治资料。结果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留置一根支撑板16例,两根支撑板21例,全组手术时间(93.78±24.98)min;术中出血中位数20(QR 10)ml;术后平均住院天数(7.62±±2.20)d,参照Nuss等的方法评定胸廓形状,获优34例,良3例。结论成年人漏斗胸进行Nuss手术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但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采用带血管蒂胸骨翻转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76例的经验和体会。方法:1990-2005年手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76例,其中男56例,女20例,年龄3-16岁,漏斗胸指数(F1)>0.3有23例,F1=0.2-0.3有40例,F1<0.2有 13例,全组均采用保留双乳内动脉,腹直肌血管行胸骨180度翻转,翻转后将傈留的双乳内动脉及腹肌血管置于胸骨前。结果:全组病例术后均有明显效果,胸骨元缺血坏死,肺不张或肺感染6例,胸腔积液2例均痊愈出院。术后住院9-20 d,(年均16 d)随访1~13年胸骨正常平坦,无一复发,结论:改良胸骨翻转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的近远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一种鸡胸矫治的微创方法并观察近期效果。方法经胸壁隆起最高处做一水平线,双侧腋前线至腋中线间区域相邻两条肋骨间沿水平线各做一长约3 cm切口,保持胸壁最高点与双侧切口在一条线上,并沿连线在骨性胸壁外做肌肉下隧道并与双侧切口相通。双侧切口下方用钢丝经骨膜下将固定片平行于身体纵轴固定于上下相邻肋骨。选取适配的Nuss钢板,钢板大小预先经过测量。调整形状后的钢板由预先做好的肌肉下隧道置入。连接钢板与固定片钢丝固定,将隆起的胸壁下压恢复平坦。患者手术当天及术后第1天床上活动,做挺胸动作及咳嗽;术后2~3 d可逐步恢复下床活动。结果 3例均未进胸膜腔,无需置管引流。手术矫形效果满意。术后疼痛程度为中度,术后4~5 d停用止痛药。结论采用肋骨外Nuss钢板置入微创矫治鸡胸技术上安全可行,手术创伤小,切口美观,对心肺功能影响小,矫形效果满意,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7.
带血管蒂胸骨翻转术治疗漏斗胸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采用带血管蒂胸骨翻转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86例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全组均采用保留双乳内动脉和腹直肌血管,行胸骨180°翻转,翻转后将保留的双乳内动脉及腹肌血管置于胸骨前。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均有明显效果,胸骨无缺血坏死,肺不张或肺感染6例,胸腔积液2例,均痊愈出院。术后住院9~20d,(平均16天)随访1~13年无一复发。结论改良胸骨翻转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的近远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胸骨肿瘤切除后胸大肌重建胸壁缺损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胸骨肿瘤切除术后胸大肌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2—2007年收治的9例胸骨肿瘤病例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形成的胸壁缺损采用胸大肌修复重建。结果9例胸骨肿瘤病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术后无胸壁畸形,轻度反常呼吸,无呼吸循环并发症。结论胸骨肿瘤适宜手术切除,但术后一般缺损较大,特别是胸骨全部切除,在修复重建时,采取游离胸大肌对拢缝合,可有效重建胸壁,无明显术后并发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成人漏斗胸微创矫形后胸廓骨的重塑变化与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漏斗胸患者82例,男67例,女15例,年龄18~57(23.5±6.1)岁,对称型(I型)37例,非对称型(Ⅱ型)45例,漏斗胸指数(HI)3.2 ~ 11.8(3.98±2.96).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行两侧腋中线切口,胸腔镜监视下将制备好的支撑杆置入胸骨后(1根60例,2根22例).术前和术后1周行胸部CT扫描三维重建胸廓影像,在矢状位上以胸椎体中心线为切线位,测量胸骨与胸椎体前缘之间的距离,并观察心脏移位情况.结果 使用l根矫形杆矫形后胸骨体中部及下端分别前移8.69、15.69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胸骨体上端及胸骨柄上、下端分别前移2.39、-2.38、1.44mm,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2根矫形杆矫形后胸骨柄下端及胸骨体上端、中部、下端分别前移10.8、12.45、17.61、20.62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胸骨柄上端前移2.34mm,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扫描显示矫形后心脏恢复正常位置.使用2根矫形杆者胸廓外观优于使用1根者.结论 微创矫治成人漏斗胸时矫形杆的支撑力可使胸骨重塑成形;使用1根或2根矫形杆时胸骨的重塑变化规律及力学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0.
漏斗胸是常见的先天性胸廓畸形,发病率0.1%~0.3%,男女比例约为4︰1[1,2],主要影响患者的胸部外观、心肺功能及社会心理状态。手术是治疗漏斗胸的唯一方法,而微创漏斗胸矫治术(Nuss)是治疗漏斗胸的最新术式,由Donald Nuss博士于1998年首次报道,由于其具有创伤小、不切骨、手术时间短、瘢痕小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2007-01至2011-01采用该手术治疗漏斗胸l5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成年漏斗胸患者行Nuss矫正术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我科2008年7月—2009年8月行Nuss手术的22例成年漏斗胸患者,总结分析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1)2例患者放2根支撑板,20例放1根,术中平均出血量(22.4±11.2)ml,手术时间为(75±21.3)min,术后卧床时间为(3.95±1.23)d,住院时间(8.9±3.1)d;(2)手术效果:患者心肺压迫受限症状消失的有效率100%;外形完全正常8例,占36%,明显改善14例,占64%;(3)发生支撑板移位2例(9%)、胸腔积液2例(9%)、气胸1例(4.4%)。结论成年漏斗胸患者接受Nuss手术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但难度较幼儿增大,由于其微创的特点,较传统术式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Nuss法比较成年人与未成年人漏斗胸矫正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漏斗胸患者156例,以18岁为界分为成年组(≥18岁)、未成年组(<18岁)。进行手术创伤、并发症、术后效果的比较.。结果一般情况比较:(1)平均手术时间:未成年组(62.4±5.25)min,成年组(90.6±10.2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未成年组(3.5±0.72)ml,成年组(12.27±5.39)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卧床时间:未成年组(2.5±0.5)d,成年组(3.35±1.2)d;平均住院日:未成年组(8.5±1.5)d,成年组(8.9±3.2)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情况:未成年组出现2例术后气胸,1例术后排异反应;成年组并发症依次为胸腔积液(5例)、气胸(3例)、支撑板移位(2例)、排异反应(1例)。矫形满意度:未成年组术后外形满意率为93%,成年组为86%。结论成人Nuss手术较未成年人的难度、风险均明显增大,术后矫形效果不及未成年人。  相似文献   

13.
改良French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French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的效果。方法儿童肘内翻畸形37例均行髁上楔形截骨术治疗,采用改良French内固定(A组)13例,单纯交叉克氏针内固定(B组)12例和钢板内固定(C组)12例,比较3组治疗前后肘关节活动度、提携角的变化及肘关节功能评价。结果 37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年~5年3个月。术后截骨处均在3个月左右骨性愈合,无一例再次出现肘内翻畸形,无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改良French内固定组优良率92.3%,显著优于单纯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和钢板内固定组(P<0.05);术后2年肘关节活动度(162.8±8.6)°,提携角(10.2±1.5)°,分别优于单纯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和钢板内固定组(P<0.05)。结论改良French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手术操作简单,局部创伤小,并发症少,取出内固定简单,术后肘关节活动度和提携角增加,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较理想的肘内翻矫形方法。  相似文献   

14.
黄旭杰  林博云  王戈  詹文材 《武警医学》2009,20(10):924-925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例中,男16例,女4例;年龄3—17岁;体重10-49kg,平均25.2kg;2例为不对称型,术后对称。20例均从1岁后出现漏斗胸畸形,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重;14例有反复出现上呼吸道感染,6例无任何症状。1例4年前做过非Nuss手术矫正术,术后1年复发。  相似文献   

15.
改良胸骨抬举术治疗漏斗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良胸骨抬举术操作简单,易掌握,术后无需取出固定材料,患儿易接受,疗效可靠。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998年5月~2002年5月采用自行设计的改良胸骨抬举术治疗12例先天性漏斗胸患儿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胸腔镜辅助下肋骨骨折内固定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性分析65例行胸腔镜辅助肋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胸壁疼痛均较术前明显缓解,复查胸片骨折对位良好,无胸廓畸形。该术式定位准确,皮肤切口小,手术创伤小,效果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自行研制的小儿股静脉双极管在小儿全胸腔镜心脏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儿28例,年龄4.2±1.3岁,体重14.6±3.9kg,其中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3例,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4例,三尖瓣关闭不全3例.采用仰卧位,右肩垫高30°,气管插管,高频通气;分别在右胸胸骨旁第四肋间,腋中线第四、六肋间作胸壁小切口,以全胸腔镜经股动脉、股静脉双极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完全在胸腔镜下行房间隔修补.结果 患儿手术顺利,体外循环时间53.5±17.8min,主动脉阻闭时间25.2±7.9min,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均自动复跳.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术后半年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右心房、心室缩小,肺动脉直径变小,心功能改善,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自行研制的小儿股静脉双极管用于全胸腔镜心脏手术治疗小儿心脏病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电视胸腔镜辅助腋下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腋下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07~2009-075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接受电视胸腔镜辅助腋下小切口治疗的临床资料,并与既往4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行常规开胸手术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所有病例术中均不使用昂贵的一次性材料,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5~41个月,无术侧复发。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切口疼痛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术中失血量及术后总并发症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腋下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确切、微创、安全、经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下颈椎低位前方联合胸骨柄劈开术内固定治疗颈胸段椎体结核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2006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6例颈、胸段椎体结核临床资料,均采用经下颈椎低位前方联合胸骨柄劈开行椎体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入钛网、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6例均获得随访,随防时间1~3年,平均2年;患者血沉恢复正常,植骨完全融合,融合时间为5~9个月;无螺钉松动、脱落及钢板断裂等并发症.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全部恢复到E级.结核病灶无复发,术后后凸Cobb角为5~25°,平均13°,较术前明显改善,末次随防后凸Cobb角无明显丢失.结论 经下颈椎低位前方联合胸骨柄劈开术入路,对C7~T4椎体结核显露满意,创伤小,手术安全,术后恢复快,是颈胸段椎体显露较好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壁小切口手术治疗心脏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胸壁小切口手术治疗心脏疾患115例临床资料.2001年9月~2004年10月,完成108例经右胸小切口手术,智能机械臂辅助完成手术5例,经右胸小切口伞堵房间隔缺损手术2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二次开胸止血1例(0.9%),术后肺不张3例(2.6%),脑梗死2例(1.7%).术后随访82例,时间6~24个月,效果满意.结论右胸小切口是矫治心脏畸形较佳的手术途径,创伤小,出血少,关胸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