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明友 《西南军医》2009,11(3):416-418
目的研究卒中后抑郁(PSD)的特点和相关因素,为卒中后抑郁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门诊和住院的19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卒中后抑郁及其相关因素的现状调查,运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S)和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卒中患者进行评定,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6.86%,其中轻度63.01%、中度26.03%、重度10.96%;卒中后抑郁的特点为睡眠障碍、绝望、运动阻滞和焦虑等为主要表现;经Logistic回归分析,卒中后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有负性生活事件、病灶数目、心血管病史、抑郁症史、病灶部位以及脑卒中史。结论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高,以睡眠障碍、绝望、运动阻滞和焦虑等主要表现,其相关因素有负性生活事件、病灶数目、心血管病史、抑郁症史,它的发生可能是社会心理学因素和神经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124例经CT和MRI证实脑卒中患者的情绪状态,并与对照组比较。根据卒中病灶部位、病程、肢体肌力与非抑郁组对照比较。结果:①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45.2%;②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与卒中部位密切相关;③病程在3~6个月时更易发生抑郁;④脑卒中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与肌体肌力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抑郁症状为脑卒中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与卒中部位、病程、肌体肌力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效果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治疗,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中国卒中量表(C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对治疗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1个月后,高压氧治疗组患者的HAMD、CSS、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高压氧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有效方法,能够明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初发、轻度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并观察药物干预对卒中后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脑卒中患者226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改良Barthel指数(M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测评,并以PSQI量表总分>7分作为判断睡眠障碍的标准。分析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类型及特点;分析睡眠障碍在不同类型的卒中患者中发生率的差异,筛选影响因素;分析睡眠障碍患者与非障碍患者各量表评分的差异;分别在治疗前(脑卒中发病后1周内)及治疗后2周对睡眠障碍患者中的57例失眠者(出血性卒中14例、缺血性卒中43例)进行量表评分,分析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在226例患者中,99例(43.81%)发生睡眠障碍:出血性卒中患者以睡眠过多为主,缺血性卒中患者以不同形式的失眠居多。轻度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与性别、年龄、卒中部位、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精神状态(有无焦虑或抑郁)关系密切。与非睡眠障碍患者比较,睡眠障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焦虑、抑郁程度较高(P<0.05),日常生活能力较低(P<0.05)...  相似文献   

5.
李珂  蒲传强 《武警医学》2009,20(10):941-944
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脑卒中后并发的抑郁症,是卒中后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属于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发生率占急性卒中患者30%以上。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情绪低落,可伴绝望感、乏力,缺乏主动性,失眠早醒,少数患者伴焦虑。卒中后抑郁不仅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预后,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血清瘦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S-100B水平与卒中后发生抑郁的危险性的关系.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12月入住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1例,随访半年后42例患者确诊为卒中后抑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8分),按照入组时间、年龄、性别及脑损伤部位匹配原则,选择未患卒中后抑郁的脑卒中患者42例作为对照.收集出院时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瘦素、NSE及S-100B浓度,分析其与卒中后抑郁发生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检验各组数据值对诊断卒中后抑郁的效率.结果 卒中后抑郁组血清瘦素、NSE、S-100B浓度(分别为25.84±13.80、2.59±1.48、25.03±8.24μg/L)与对照组(分别为8.67±6.17、2.27±1.84、22.40±6.84μg/L)比较明显增高(P<0.05).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NSE及S-100B未见明显相关性;基于ROC曲线,卒中后患者血清瘦素曲线下面积为0.935(95%CI 0.885~0.984),血清瘦素值16.17μg/L是诊断卒中后抑郁的最佳临界点,敏感性为81.0%,特异性为90.1%,是具有较高精准度的诊断指标.结论 脑卒中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升高与卒中后发生抑郁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卒中后抑郁的血清预测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缺血性卒中部位与卒中后抑郁的关系。方法:入选103例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抑郁状态,按卒中部位进行分组比较分析。结果:缺血性卒中部位与抑郁症患病无确切相关性,多病灶组与单病灶组间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抑郁症发病与缺血性卒中部位无确切相关性,而与病灶数量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诊治的42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在病情稳定之后进行24项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即HAMD-24)进行抑郁程度评价,同时详细收集患者资料(年龄、性别、教育、收入、病情等),通过单因素分析、Logistic分析对卒中后抑郁发生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卒中后抑郁发病率为40.7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教育程度、家庭社会支持、经济收入、合并基础疾病、危险因素数目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卒中后抑郁发生具有相关性,进一步行Logistic多元分析显示年龄、教育程度、家庭社会支持、合并基础疾病和神经功能缺损为卒中后抑郁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卒中后容易发生抑郁,且抑郁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临床对于高危患者应及时采取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脑卒中急性期情感障碍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指导卒中患者的临床康复工作。方法: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对52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筛查。结果:522例卒中患者发生情感障碍282例(54.0%),抑郁242例(46.4%)、焦虑192例(36.8%)、躁狂发作3例(0.6%),均以轻度为主;从构成比看,女性高于男性,且年龄≥60岁较≤45岁情感障碍发生率明显为高(P〈0.05);其发生与优势半球及基底节病灶、卒中后失语或言语困难、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高海拔地区脑卒中后情感障碍发生率高,临床医生应予高度重视,早期识别、早期治疗,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 RS定量测定在预测梗塞后抑郁中的价值。方法对51例首发脑卒中且预后良好的患者和1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1 H‐M RS。根据DSM‐IV抑郁性疾患诊断标准和 HDRS评分,将所有脑卒中患者分为3组,然后分析卒中后抑郁患者与未受梗塞灶累及的额叶(前扣带回)1 H‐MRS数据之间的关系。采用单体素 MRS来评价额叶 NAA/Cr ,Glu/Cr ,Cho/Cr和mI/Cr的值。结果共11例患者(21.5%)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9例(17.6%)患者的 HDRS评分>14、但不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这两组例患者的Glu/Cr值都高于 HDRS评分<14的卒中患者和健康志愿者( P<0.001)。但是NAA/Cr、Cho/Cr和mI/Cr的值在卒中后各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研究表明卒中后抑郁症的患者其额叶Glu的水平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后抑郁的诊断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戴光明  代芬  梁学军 《人民军医》2007,50(3):166-168
据调查显示[1],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对人类的威胁将位于全球疾病负担的第3位。心境障碍是脑卒中一种特异的并发症,而抑郁障碍在脑卒中最常见。脑卒中所致的脑损伤和神经、精神障碍等影响抑郁症的诊断。现就脑卒中后抑郁的诊断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人口学资  相似文献   

12.
兰琳  荣秀华 《西南军医》2009,11(3):411-412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状态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后NIHSS评定为7~32分的轻、中度患者,根据Zung自评量表评分后分为脑梗塞后并发抑郁症组38例,脑梗塞后无抑郁症组64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定变化。结果急性脑梗塞并发抑郁者与脑梗塞后无抑郁者,4周后其神经功能恢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脑梗塞后抑郁状态可严重妨碍神经功能的恢复,影响患者的后期康复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预测价值及影响PSD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10例,患者发病3个月时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将患者分为卒中后抑郁组(PSD组)40例和非卒中后抑郁组(NPSD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24 h内相关实验室检验结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HAMD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ROC曲线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cy和hs-CRP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3个月时发生PSD的独立危险因素;HAMD评分与Hcy(r=0.540,P=0.000)和hs-CRP(r=0.488,P=0.000)呈正相关性;Hcy联合hs-CRP预测PSD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70,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5%、78.6%。Hcy联合hs-CRP的AUC高于Hcy(AUC=0.765)或hs-CRP(AUC=0.800)。结论Hcy联合hs-CRP评估PSD发生预测价值大于Hcy或hs-CRP单一指标,临床应充分评估hs-CRP和Hcy水平均较高的脑卒中患者,及早有针对性的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症状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德香 《西南军医》2009,11(4):611-61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症状特征。方法采用17项版本HAMD量表对19例脑卒中后押郁症和23例抑郁症病人分别进行抑郁症状调查,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症与抑郁症病人比较在工作兴趣和自杀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忧郁情绪、阻滞、精神焦虑、自知力及体重减轻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症状特征主要表现在工作和兴趣减退、自杀、忧郁情绪、阻滞、精神性焦虑等精神方面,并较相对保持完整自知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fordepression,HAMD)评价表探讨截瘫患者抑郁症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并进行对比分析,为截瘫患者的全面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SDS和HAMD以问卷调查方式对56例晚期截瘫患者进行抑郁症调查,并分析抑郁症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疼痛、病程、治疗费用来源、家人及社会关怀、文化程度、个人收入的关系。对照组随机选择同期住院其他骨科疾病患者51例作为其他疾病组,正常对照组为门诊健康体检者35例。结果:截瘫患者SDS评价中抑郁症发生率为82.1%(46/56),中重度发生率为46.4%(26/56),HAMD评价体系中抑郁症发生率为89.3%(50/56),中重度发生率为51.8%(29/56),均显著高于其他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中重度抑郁发生与病程、治疗费用来源、家人及社会关怀显著相关,HAMD评价中还与个人收入相关。结论:截瘫患者中重度抑郁症发病率较高,SDS和HAMD评价体系结合应用能较完善反应截瘫患者的心理变化及社会相关因素。良好的医疗措施、家庭社会关怀及经济支持可以显著减轻截瘫后抑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卒中后抑郁特点及舍曲林治疗效果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卒中后抑郁(PSD)的特点,观察抗抑郁剂舍曲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为卒中后抑郁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19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卒中后抑郁及其相关因素的现状调查,将PSD患者随机分为舍曲林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舍曲林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结果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6.86%,卒中后抑郁的特点为睡眠障碍、绝望、运动阻滞和焦虑等主要表现;卒中后抑郁患者HAMD和ADI评分高;口服舍曲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HAMD、HDL、NFDS减分明显,抗抑郁治疗在缓解抑郁症状的同时,可以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结论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高,以睡眠障碍、绝望、运动阻滞和焦虑等为主要表现,抗抑郁剂舍曲林不仅可以明显改善卒中后抑郁的抑郁症状,还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卒中最常见并发症之一。随着卒中发病率的增高,PSD的发病率也不断增高,据报道其发生率多在30%~50%不等[1],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降低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预后。为探讨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将我们收集的26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氟西汀在脑卒中后抑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62例急性期脑卒中合并抑郁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人在进行康复和原发病治疗的同时,治疗组31例,给予氟西汀20mg/d抗抑郁治疗,对照组31例,给予安慰剂治疗,4周后对两组病人抑郁状况进行Hamilton抑郁量表评定对比。结果:氟西汀治疗卒中病人抑郁,有效率为83.8%,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提示氟西汀可以改善脑卒中病人的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卒中合并抑郁症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30例脑卒中合并抑郁症的护理,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及教育护理措施。结果:30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减轻,自信心、自尊心逐步恢复,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结论:脑卒中合并抑郁症患者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及教育,可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合并抑郁症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30例脑卒中合并抑郁症的护理,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及教育护理措施.结果:30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减轻,自信心、自尊心逐步恢复,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结论:脑卒中合并抑郁症患者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及教育,可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