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爱香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6):125-125
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是患者可以自行决定给药的时间和剂量的术后镇痛法[1]。2003年~2005年我们随机选择部分术后留置自控镇痛泵患者,提供积极的护理干预,以期全面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1临床资料1.1资料我院2003年~2005年妇产科手术患者使用自控微量镇痛泵病例共计80例  相似文献   

2.
腹部手术后应用持续自控镇痛泵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围手术期镇痛作为解决术后疼痛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1] 。镇痛泵对术后病人镇痛效果较好 ,我院自 2 0 0 1年 1月 12月 ,对 86例腹部手术病人安置了持续自控微量麻醉镇痛泵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86例 ,男 5 5例 ,女 31例 ;年龄2 6 79岁 ,平均 5 1 8岁。其中胃癌根治术 18例 ,结肠癌切除术 32例 ,直肠癌切除术 2 7例 ,结石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 4例 ,门静脉高压症离断术 3例 ,胰腺癌胰腺切除术 2例。1.2 镇痛方法 手术结束时保留硬膜外留置管或术后经肘前臂静脉穿刺留置管。持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下肢创伤骨折术后患者使用经硬膜外自控镇痛泵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98例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的骨折手术患者的资料,对使用静脉镇痛泵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静脉镇痛泵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但也存在不良反应。结论对使用静脉镇痛泵的骨折术后患者要注意观察、分析,采取针对性护理,使手术患者在无痛的状态下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进行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气胸新生儿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儿临床表现、血氧饱和度以及影像学改变。结果 18例患儿穿刺后2h内呼吸困难明显减轻,皮肤紫绀基本消失,外周循环明显改善,血氧饱和度明显上升;穿刺后6h复查胸片显示胸腔内气体显著减少,压缩的肺组织明显复张;穿刺后48h后胸片显示胸腔内气体完全消失;1例患儿行二次留置针穿刺后临床症状改善,1例患儿经治疗后无效,以上20例患儿治愈率为95%。结论利用静脉留置针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疗效肯定,安全可靠,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5.
骨折患者术后留置镇痛泵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骨折患者术后留置镇痛泵的临床护理.方法 对26例骨折术后接受镇痛的患者进行严密的观察.针对麻醉镇痛药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采取护理干预.结果 留置镇痛泵能有效改善术后疼痛,不良反应大大减少,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保持硬外管通畅,大大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同时加强临床观察及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将不良反应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6.
张丽静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351-352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搜集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间78例儿科患儿,对住院期间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入院后即行静脉留置套管针进行输液,患儿保留时间7d者3例,保留3~4d者41例,1~2d者20例,24 h者12例,因发生静脉炎拔针2例。穿刺78例中,成功75例,失败3例,成功率为96.2%,失败率为3.8%,一次穿刺成功70例,成功率为89.7%。结论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迅速、易于操作,便于固定,不仅能高效率维持患儿的静脉通道,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而且能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妇科术后留置镇痛泵患者夹泵时间对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妇科2005年4月至6月手术后留置镇痛泵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A组50例,手术后24小时夹泵;B组40例,手术后36小时夹泵;C组30例,于手术后48小时夹泵。采用VAS观察术后48小时内的镇痛效果。结果镇痛效果满意率A组90%,B组90%,C组93.3%。结论妇科术后留置镇痛泵患者24小时夹泵不影响其镇痛效果,为妇科术后留置镇痛泵患者早期拔除尿管创造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8.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小儿表皮穿刺的镇痛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飞  顾军养  韩微 《医药导报》2010,29(5):611-612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小儿表皮穿刺伤的镇痛效果。方法将住院患儿100例根据自愿程度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儿科常规操作程序,常规消毒后皮试,阴性者行四肢浅表静脉穿刺或留置;试验组征得患儿及家长同意后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约 0.5 h后皮试,阴性者再行四肢浅表静脉穿刺或留置(第二项操作不使用乳膏),采用WONG BAKER面部表情量表和 FLACC评分法评估小儿疼痛情况。结果试验组小儿行皮试或静脉穿刺时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小儿表皮穿刺伤(皮试、静脉穿刺)镇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镇痛泵用于三腔二囊管压迫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及其护理措施。方法:对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消化道大出血使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的患者,以数字评定量表进行疼痛评估,对评估为中度以上疼痛者(疼痛评分4分)使用护士控制的镇痛泵,方法为枸橼酸芬太尼、氟比洛芬酯联合用药以微量注射泵持续小剂量泵入。观察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8例患者中4例患者疼痛评分为4~6分(中度疼痛),14例患者疼痛评分为7~10分(重度疼痛),使用镇痛泵后疼痛明显缓解(无痛或仅有轻度疼痛,疼痛评分0~3分)。16例患者住监护室5~9d后病情稳定,转至普通病房;2例患者死亡。无1例患者发生呼吸抑制。结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使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的患者有中重度的疼痛,使用护士控制的镇痛泵能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运鹤 《淮海医药》2004,22(4):318-318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三、四期)和骨关节炎最有效的方法,它可以解除关节疼痛,保持关节稳定,且活动功能好,能有效地调整肢体的长度。我科2 0 0 2年9月~2 0 0 3年8月对4 0例病人实行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 0例,男8例,女32例,年龄6 0~79岁,平均6 7岁。其中股骨颈骨折30例,股骨头坏死8例,骨关节炎2例,均为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均留置负压引流管、导尿管,术后36例使用镇痛泵,住院时间2~4月,术后经Х片检查证实,病人均恢复良好。2 术前护理2 .1 心理护理 …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术后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镇痛效果的满意度。方法选取2013年2-10月该院下肢骨折全身麻醉插管术后使用PCIA的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50例,由麻醉医师常规术前访视时介绍自控镇痛泵的使用方法;观察组50例,除麻醉医师常规术前教育外,术后返回病房后由麻醉护士再次对患者及家属进行PCIA的使用宣教,自设访谈问卷,使用访谈法48 h后停止使用镇痛泵时收集两组患者术后PCIA使用情况、镇痛效果及镇痛满意度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镇痛泵的使用情况、镇痛效果及镇痛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术后再次宣教,患者PCIA的术后使用情况、镇痛效果及满意度均得到改善与提高。  相似文献   

12.
持续性术后镇痛的故障与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次性恒速球泵在国内被广泛应用于持续性术后镇痛。本文旨在分析临床应用中影响镇痛疗效的机械故障或其他故障以及病人出现的不良反应。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 :2001年1月31日~2002年12月31日 ,我院进行持续性术后镇痛共1070例 ,病人的ASA分级为Ⅰ~Ⅲ级 ,年龄14~80岁。其中持续性硬膜外镇痛 (PCEA)859例 ,持续性静脉镇痛 (PCIA)211例。1 2方法 :PCEA :硬膜外穿刺、置管 ,穿刺点自T7~L5 不等 ,注入试探量5ml确定麻醉平面 ;PCIA :用三通将镇痛泵连接于静脉输液器通道上 ,维持液体至撤离镇痛泵。待手术结束时按“负荷量3ml~5ml…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镇痛泵在临床普遍使用 ,其自身的优点及确切镇痛效果得到肯定 ,但亦出现一些不良结果 ,特别是胆囊切除术后导致胆汁漏延误诊治。我院 1 998年 5月~ 2 0 0 2年 1 2月 ,于单纯胆囊切除术后应用镇痛泵4 82例 ,其中发生胆漏延误诊治 5例及其他并发症 ,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镇痛泵合理应用的指征。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 82例 ,男 2 0 1例 ,女 2 81例 ;年龄 2 3- 77岁 ,平均 4 8岁。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 2 83例 ,伴急性胆囊炎 1 94例 ,胆囊息肉 5例。手术均为单纯胆囊切除术 ,术后经硬膜外管接自控式止痛泵 (珠海福尼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并分析我院患者术后镇痛泵的使用情况,为镇痛泵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3月手术患者资料,对使用镇痛泵的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对其镇痛有效率、镇静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16年3月术后使用镇痛泵的患者有103例,占手术总量的12%;使用镇痛泵的患者镇痛有效率为77.7%,镇静有效率为80.5%,严重恶心呕吐的患者占6.8%,头晕的患者占25.2%。结论:我院术后使用镇痛泵的患者镇痛有效率和镇静有效率较高;对于使用镇痛泵所带来的副作用,应引起麻醉医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10例采用静脉留置针新生儿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10例新生儿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281例、一次性穿刺成功比例为90.6%,留置时间1~4 d,平均留置时间为3.1 d;发生堵塞情况10例,机械性静脉炎者2例,发生化学性静脉炎者1例,结论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科的应用可以有效避免反复穿刺造成的损伤,减轻新生儿的痛苦及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金红妍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4):3785-3786
目的:探讨微泵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诊冠脉介入术后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对119例急诊冠脉介入术后患者使用日本生产的ATOM微量泵.采用周围静脉留置针穿刺法,微泵注射替罗非班,持续24~36小时.结果:心电图ST段明显改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减少了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但皮肤口腔黏膜出血3例、6例血小板减少.结论:术后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用微量泵控制泵入速度,密切观察病情及并发症,加强护理,促进病人早日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科病人手术创伤大 ,术后疼痛难忍 ,随着医学科研水平的不断发展 ,阵痛泵广泛应用于临床 ,有效地解决了病人术后疼痛的问题。我们通过对 2 0 0 1年 1~ 12月 399例使用镇痛泵病人的观察发现 ,术后镇痛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对此采取了一定措施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75 3例开胸病人中 ,399例术后使用镇痛泵 ,男 2 4 1例 ,女 15 8例 ,年龄 3~ 79岁。其中食管癌占5 4 % ;贲门癌占 12 % ;肺癌、纵隔肿瘤占 36 %。1 2 存在的问题 全部病人镇痛效果均达临床要求。但也有 2 %的病人出现轻微呕吐、恶心 …  相似文献   

18.
手术后应用镇痛泵给患者镇痛的同时也带来了尿潴留的负面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3~6月共完成电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LC)术359例,其中开腹手术83例,均留置尿管不属于本次观察范围,其余276例均实施LC术前未留置导尿管,属于本次观察范围.由手术室术后安置镇痛泵126例为观察组,男29例,女97例,年龄12~85岁,胆囊结石105例,胆囊息肉21例.未安置镇痛泵126例为对照组,男37例,女89例,年龄18~83岁.  相似文献   

19.
术后硬膜外置镇痛泵 ,有效解除了术后疼痛 ,勿需使用止痛药 ,但是部分患者出现并发症。现将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1999年2月~2001年3月 ,我科胆囊切除术后施行硬膜外安置镇痛泵90例 ,其中男35例 ,女55例 ,年龄在25~68岁 ,胆囊结石78例 ,胆囊息肉12例。1 2置镇痛泵法 :目的是控制手术后剧烈疼痛 ,并提供持久的止痛效果[1]。方法 :选择T8~9 硬膜外穿刺置管 ,术毕保留硬膜外导管接镇痛泵 ,预用吗啡1mg加生理盐水10ml,体质强壮者可预用吗啡2mg加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20.
<正>我院自1999年开始使用静脉留置针,经常出现留置针留置失败,现将造成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失败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科采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住院患儿928例进行护理观察,年龄0~14岁,穿刺部位为头皮静脉、手背静脉、足背静脉、大隐静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