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 (PD-1)表达与乙型肝炎病毒DNA (HBV-DN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2例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择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受检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PD-1表达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CHB患者HBV-DNA水平,根据HBV-DNA水平将患者分为HBV-DNA高水平组、HBV-DNA中水平组和HBV-DNA低水平组,比较3组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PD-1表达情况,分析CHB患者PD-1表达水平与HBV-D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PD-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不同HBV-DNA水平的CHB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PD-1表达水平:HBV-DNA高水平组>HBV-DNA中水平组>HBV-DNA低水平组(P <0.05);CHB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PD-1表达水平与HBV-DNA水平均呈正相关... 更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慢性肝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健康医护人员10例,乙肝病毒携带11例,慢性乙型肝炎21例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外周血CD3^+CD4^+、CD3^+CD8^+、CD3^+检测。结果CD3^+CD4^+/CD3^+CD8^+比值、CD3^+CD8^+百分率在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CD3^+CD4^+百分率,CD3^+百分率在慢性乙型肝炎组,乙肝病毒携带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外周血CD3^+CD8^+百分率升高,CD3^+CD4^+/CD3^+CD8^+比值降低,无CD3^+CD4^+百分率变化,可能与其功能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D4^+和CD8^+T淋巴细胞上PD-1的表达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6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7例HBV携带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PD-1,并与19例健康人群对照。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PD-1的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强,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8^+T淋巴细胞和HBV携带者CD4^+T淋巴细胞PD-1的表达量和荧光强度都高于对照组。CD4^+和CD8^+T淋巴细胞PD-1表达与血清中乙肝病毒载量无明显关系。慢性乙型肝炎轻度组患者CD4^+和CD8^+T淋巴细胞PD-1表达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淋巴细胞异常激活现象,CD4+和CD8+T淋巴细胞PD-1的表达与其病情发展和转归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分析31例AIH患者及18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和PD-L1的表达率,并检测其中24例活动期AIH患者经临床治疗4、12周后PD-1/PD-L1的表达。结果 AIH患者外周血CD4+及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的表达率分别是(18.3±8.5)%和(13.0±9.0)%,PD-L1的表达率分别是(24.5±12.3)%和(11.2±7.0)%,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1);不同性别及不同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24例活动期AIH患者接受临床治疗4、12周,T淋巴细胞表面PD-1/PD-L1的表达率均有所降低,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D-1+/CD4+表达率与碱性磷酸酶水平呈负相关(r=-0.48,P<0.05),PD-1+/CD8+表达率与ALT、AST水平均呈正相关(r=0.42,P<0.05;r=0.41,P<0.05),与其余临床指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AIH患者外周血PD-1/PD-L1共刺激分子表达存在异常,与病情活动及临床治疗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但尚不能成为判断疾病发展及预后的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D-L1)的表达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0例和健康体检者82例进行研究。分别纳入慢性乙肝组和健康对照组,检测外周血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面PD-1、PD-L1的表达量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  慢性乙肝组患者外周血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面PD-1和PD-L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乙型肝炎病毒载量越高、外周血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面PD-1和PD-L1的表达量越高;慢性乙肝组患者血清中ALT、AST、IL-6、IL-8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与外周血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面PD-1和PD-L1的表达量呈正相关。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面PD-1和PD-L1的表达量显著升高且与肝损伤程度、炎症反应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布鲁氏菌感染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配体2(soluble 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2,sPD-L2)的水平及与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亚群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9—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83例布鲁氏菌病患者资料,其中急性期37例、慢性期46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组为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三组外周血Th1、Th2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比和相关转录因子T-bet、GATA-3的mRNA水平。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CBA)技术检测三组样本血清中细胞因子sPDL2、IFN-γ、IL-4的表达含量。结果 急性期布鲁氏菌病组Th1细胞百分比、T-bet mRNA和IFN-γ水平分别为(45.33±4.96)%、(1.91±0.41)pg/mL和(74.42±13.95)pg/mL,高于慢性期布鲁氏菌病组的(21.78±4.42)%、(0.65±0.24)pg/mL和(10.64±3.04)pg/mL及HC组的(28.87...  相似文献   

8.
《右江医学》2019,(11):826-832
目的探究米诺环素辅助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接受治疗的9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米诺环素进行辅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以及治疗组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外周血中CD_4~+、CD_8~+比例以及CD_4~+/CD_8~+、外周血CD_4~+、CD_8~+ T淋巴细胞PD-1及PD-L1的表达。结果治疗后3个月,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_4~+比例以及CD_4~+/CD_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D_8~+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_4~+比例以及CD_4~+/CD_8~+均明显降低,CD_8~+比例明显升高(P<0.001)。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_4~+和CD_8~+T淋巴细胞表面的PD-1、PD-L1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外周血CD_4~+和CD_8~+T淋巴细胞表面的PD-1、PD-L1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或0.001)。结论米诺环素辅助治疗可明显降低慢性牙周炎患者外周血中CD_4~+比例,有效提升CD_8~+比例,并抑制PD-1和PD-L1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秦金环  白留江  梁运光   《中国医学工程》2010,(4):103-103,105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青年组和中老年组,应用流式细胞术对88例慢性乙型肝炎和44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血清中的HBV DNA含量。结果两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相似,除CD8增高外,CD3、CD4计数和CD4/CD8比值均明显降低,但中老年组明显低于青年组、两者相比经统计学处理有明显差异(P0.05)二者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CD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肝病患者的疾病影响因素复杂,不排除CD3+CD4十淋巴细胞数降低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易产生各种继发感染和并发症,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更应全面兼顾。及时使用免疫增强剂,利于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0.
1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及T细胞亚群)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意义。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比较分析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30例键康正常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外周血CD3^ CD4^ 细胞降低,淋巴细胞CD4^ /CD8^ 比值下降。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存在辅助性T细胞减少及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比例失衡等异常表现。  相似文献   

12.
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数量居世界首位,乙型肝炎病毒(HBV)对人体危害大,CHB患者生存质量(QOL)偏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中医药发(2008)23号〕确定湖北省中医院为肝病重点研究基地,为研制防治肝病疗效确切的中药新药,本院制定并实施了基地重点病种研究项目。目的 了解多中心临床研究中采用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QOL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6年8月参加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湖北)重点病种的13个研究中心的CHB患者611例,入组患者均采用恩替卡韦(ETV)治疗48周,并随访1年。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采用中医症候量表评判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以及采用慢性肝病问卷(CLDQ)、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QOL。结果 611例CHB患者中,脱落/中止50例(8.2%),共纳入561例。CHB患者治疗后腹部症状、乏力、全身症状、活动、情感功能、焦虑、CLDQ总分、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理综合分(PCS)、心理综合分(MCS)、SF-36总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不同性别、婚姻状况、合并症、地区的CHB患者治疗后CLDQ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合并症、地区的CHB患者治疗后PC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合并症、地区的CHB患者治疗后MC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合并症、依从性、地区的CHB患者治疗后SF-36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患者的年龄、病程、中医症候量表得分与CLDQ总分、PCS、MCS、SF-36总分均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地区是CLDQ总分、MCS及SF-36总分的影响因素,病程、中医症候量表得分是CLDQ总分、PCS、MCS及SF-36总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不同地区CHB患者QOL存在差异,病程、中医症候量表得分与CHB患者QOL呈负相关,病程越长,中医症候量表得分越高,病情越重,QOL越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干扰素 α(赛若金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 )疗效与机体免疫状态的关系。方法 :采用抗体致敏的红细胞花环试验及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ELISA)大剂量干扰素α治疗前后乙肝患者 T淋巴细胞亚群 CD4+ 、CD8+ 及 CD4+ /CD8+ 、IL - 1 0、IL- 1 2、TNF-α含量。结果 :干扰素 α治疗前 T淋巴细胞亚群 CD4+、CD8+、CD4+ /CD8+比值及 IL- 1 0、IL- 1 2和 TNF- α含量分别为 ( 39.91± 4.5 2 ) %、( 34.1 3± 4.2 4 ) %、( 1 .1 3± 0 .1 2 ) %及 ( 30 .61± 1 1 .2 1 ) pg· L-1 、( 5 8.1 2± 1 3.5 2 ) pg· L-1 和 ( 2 65 .83± 60 .63) pg· L-1 ,治疗 6个月后治疗有效组分别为 ( 4 3.1 2±4.31 ) %、( 30 .81± 5 .1 3) %、( 1 .41± 0 .1 1 ) %及 ( 1 6.5 1± 8.63) pg·L-1 、( 92 .93± 2 1 .5 2 ) pg·L-1 、( 1 2 6.92± 5 3.83) pg·L-1。结论 :大剂量干扰素 α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免疫状态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HBV感染者外周血各亚群淋巴细胞的变化.方法 对112例乙肝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血中HBV-DNA及检测各组外周血T细胞哑群CD3+、CD4+、CD8+、CD3-/CD16+CD56+(NK细胞)、CD3-CD19+(B细胞)表达百分比.结果 与急性肝炎组比较,慢性肝炎、肝硬化组CD3、CD4、CD8均有下降(P<0.05),肝硬化组下降最明显.而肝硬化组B细胞百分比较慢性肝炎、急性肝炎组高(P<0.05),NK细胞百分比较慢性肝炎、急性肝炎降低(P<0.01).结论 HBV感染者体内存在T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T细胞亚群随病情进展而减少,主要为CD3、CD4、CD8.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变化,分析其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乙肝病毒DNA(HBV-D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6月入住我院消化内科诊断为CHB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T淋巴细胞(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CD4~+/CD8~+细胞)比例、25(OH)D_3水平变化。根据血清25(OH)D_3水平将CHB分成25(OH)D_3正常组、25(OH)D_3不足组、25(OH)D_3缺乏组,分析3组乙肝E抗原(HBeAg)阳性率、HBV-DNA载量、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比例及CD4~+细胞/CD8~+细胞比值变化,同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HB患者25(OH)D_3与CD3~+、CD4~+、CD8~+、CD4~+/CD8~+细胞比例、HBV-DNA的相关性。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CHB组血清25(OH)D_3水平、外周血CD3~+、CD4~+、CD4~+/CD8~+比例均降低,而外周血CD8~+比例升高(均P<0.01)。(2)随着25(OH)D_3逐渐降低,CHB患者外周血CD8~+比例、HBeAg阳性率、HBV-DNA载量均逐渐升高,而CD3~+、CD4~+、CD4~+/CD8~+比例逐渐降低(均P<0.01)。(3)Pearson分析显示:CHB患者血清25(OH)D_3与外周血CD3~+、CD4~+、CD4~+/CD8~+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721、0.772、0.639,均P<0.01),与外周血CD8~+、HBV-DNA呈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688、-0.812,均P<0.01)。结论:CHB血清25(OH)D_3明显降低,其可能参与了CHB免疫功能调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同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表达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细胞亚群水平差异。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2月于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5例。根据HBeAg的表达分为阴性组30例,阳性组35例。比较两组CD3、CD4、CD、CD4CD25百分率。结果 HBeAg阳性组CD8(31.2±5.6)%、CD4CD25(31.8±5.5)%高于阴性组高于阴性组CD8(27.6±5.3)%、CD4CD25(28.6±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595、2.5293,P=0.0078、0.0114)。结论不同HBeAg表达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HBeAg表达阳性者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型和NK活性,并与正常人比较,以观察HCV感染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外周血T细胞CD3、CD4、CD8表达,采用LDH释放法测定NK活性。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4/CD8比值、NK活性明显降低,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0.01,<0.01和<0.05),而CD8升高(P值<0.05);HCV-RNA阳性组与HCV-RNA阴性组比较,CD4/CD8比值、NK活性进一步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提高其细胞免疫功能可能有利于患者的愈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总结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近期预后的影响,以求提高慢性乙型重症肝炎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抗病毒组(44例)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照组(40例)仅使用内科常规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后2周、4周两组患者生化指标、病毒转阴率、MELD评分、生存率及并发症等因素变化。结果:1.治疗后2周结果:两组的TBiL、PTA、INK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无统计学意义;MELD评分在抗病毒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抗病毒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MEL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抗病毒治疗4周结果:抗病毒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病毒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并发症的患者中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以改善生化指标,提高病毒转阴率,降低MELD评分,提高生存率,改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