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肺功能食管癌高龄患者围术期治疗的手术适应证及治疗方法,以减少患者并发症,为术后早日康复创造有利条件。方法42例高龄食管癌患者依据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占预计值%)分为3组:I组10例,MVV占预计值%〉60%;Ⅱ组24例,40%≤MVV占预计值%≤60%;Ⅲ组8例,MVV占预计值%(40%,对比3组患者手术后心律失常及呼吸衰竭发生情况。结果I组患者无该情况发生;II组患者2例出现呼吸衰竭,4例出现心律失常;Ⅲ组患者4例出现呼吸衰竭,4例出现心律失常,且手术后死亡1例。结论高龄食管癌患者多合并肺功能减低,肺功能受损越重,严重并发症发生越多。通过术前针对性的处理,术中术后密切监护,及时治疗,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脊柱侧凸患者肺功能影响因素的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脊柱侧凸患者术前肺功能指标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 选取108例脊柱侧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术前肺功能参数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脊柱侧凸患者Cobb角与VC、FVC、FEVl、PEF、FEF25-75、MMEF及MVV等肺功能参数的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与MV及FEVI/FVC无相关性;CS患者的肺功能损害程度较IS组严重;Cobb角≥90°组、顶椎位于T4-T8组、年龄<10岁组及受累椎体数目7个组的侧凸患者肺功能损害程度远高于其余相应组别的患者.结论 脊柱侧凸患者术前肺功能主要影响因素为侧凸发病年龄、侧凸畸形Cobb角、侧凸发生的部位及侧凸累积节段.发病年龄小、大角度、长节段的先天性胸弯(尤其是顶椎区位于T8以上)患者其肺功能损害程度将会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慢血流(SCF)现象患者肺功能变化。方法60例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发现明显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根据TIMI血流帧数分为SCF组(30例)以及冠状动脉正常血流组(NCF组,3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肺功能水平及基础呼吸困难指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NCF组比较,SCF组患者一秒用力呼气溶积(FEV1)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V1%预计值、FEV1/FVC、MVV、MVV%预计值、基础呼吸困难指数明显下降,而hs-CRP水平、肺功能受损明显增加(P<0.05)。结论 SCF患者肺功能下降,可能与全身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限期手术患者最大通气量(MVV)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限期手术患者的MVV、FEV1和FVC值,并按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80、79~50和〈50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156例患者总体的FEV1、FVC与MVV均呈显著正相关,以FEV1与MVV的相关性更好。分组分析显示,随着FEV1%pred下降,FEV1与MVV间非常显著的相关性无明显改变,同归系数呈逐渐增大趋势;而FVC与MVV的相关性却逐渐变差,回归系数呈逐渐减小趋势。结论 MVV与FEV1的相关性较FVC更好,即使肺功能损害程度较重,亦可采用MVV与FEV相应的直线回归方程来估算限期手术患者的MVV值。  相似文献   

5.
肺切除手术前后肺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明娟  郑劲平 《广东医学》2004,25(4):407-409
目的 观察肺切除手术患者术前与手术 3个月后肺功能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美国SensormedicsVmax2 2 9系列肺功能仪检测 5 5例肺切除手术患者术前后肺功能 (肺通气功能及换气功能 )及追踪 71例患者的手术后肺并发症 (PPC)。结果 术后肺功能与术前肺功能相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术后实测值与预计值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肺功能受损程度与手术切除范围有关 ;开胸手术组与胸腔镜手术组肺功能下降情况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71例手术患者有 10例 (14 % )发生PPC ,其中 1例死亡。结论 肺切除手术后肺功能受到不同程度损害 ,为了更准确的预测术后肺功能 ,建议采用矫正系数Q矫正预计公式  相似文献   

6.
低肺功能肺癌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肺功能肺癌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后并发症、术后呼吸机的应用及术前肺功能检查的价值。方法64例低肺功能肺癌患者依据肺最大通气量(maximum ventilatory volume,MVV)和第1 s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分为两组,第1组为重度异常,即MVV≤50%,FEV1≤45%的23例;第2组为50%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球式呼吸训练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分为3组:治疗A组60例,利用三球式呼吸训练器进行训练;治疗B组58例,行缩唇‐鼓腮‐腹式呼吸训练;对照组58例行常规内科治疗。结果治疗A组训练前后比较:FEV1实/预计值(%)、MVV实/预计值(%)增加,生活质量评分(QOL)减少(P<0.01),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B组训练前后比较:QOL减少(P<0.01),FEV1实/预计值(%)、MVV实/预计值(%)、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FEV1实/预计值(%)、MVV实/预计值(%)增加,QOL减少(P<0.01);治疗B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QOL减少(P<0.01),FEV1实/预计值(%)、MVV实/预计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A组与治疗B组治疗后比较:FEV1实/预计值(%)、MVV实/预计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QO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稳定期患者使用三球式呼吸训练器进行肺康复训练能有效地改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基于此设备具有便捷的优点,在基层及肺康复大型设备不足的医院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科重构手术(解剖和功能重构手术)治疗终末期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肺功能变化情况,并评价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6年7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行外科重构手术治疗的47例终末期心脏瓣膜病患者,对术前、术后不同时间段的心功能及肺功能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7例,死亡率14.9%.死亡主要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低心排量综合征及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术后早期(出ICU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心胸比率、左心房内径、肺动脉收缩压等均较术前明显缩小和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改善(P <0.05),肺功能相关指标如肺活量(VC)、肺总量(TLC)、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50%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速(MEF50)等较术前改善不佳,甚至加重(P<0.05);术后6、12个月,VC、TLC、FVC、MVV、MEF50等肺通气功能指标较术前改善(P<0.05),但术后肺功能相关指标如残气量、第1秒呼出的气体量等较术前未见明显改善(P>0.05),一氧化碳弥散功能甚至较术前降低(P<0.05).结论 外科重构手术可改善终末期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肺功能,可作为心脏移植前的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9.
我院于1982年12月至1984年6月列11例脊柱侧突伴剃刀背畸形患者,在脊柱矫形的同时行畸形肋骨节段截除并用于脊柱植骨融合。男性3例,女性8例,年龄14~20岁,术前最大侧突110°,最小50°,术后平均矫正52%。肋骨切除最长10公分,最短5公分。术前胸廓隆起3~5公分,术后0~1.5公分。实践证明本手术既可增加脊柱融合率,又便于脊柱矫形,同时还可改善美观,减少手术次数,减轻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10.
60岁以上患者全肺切除术42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术前肺功能评价与老年患者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对42例60岁以上行全肺切除术患者,术前测定VC%、MVV%、FEV1%、DLCO%、屏气试验、血气分析,并与术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较严重并发症12例,死亡2例。无并发症组与并发症及死亡组术前肺功能指标有显著性差异的是FEV1%、DLCO%和屏气时间。当MVV%〈60%、FEV1〈50%、DLCO%〈50%、屏气时间〈30s时,全肺切除术后风险明显增高。结论对于需行全肺切除的老年患者,综合正确评价患者的肺功能情况,积极的围术期处理,既可避免让一些患者失去手术治疗机会,又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时采用肺保护性通气模式对老年脊柱融合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 II~III 级、择期行脊柱融合术患者60 例, 年龄70~85 岁, 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肺保护性通气(PMV)组及常规机械通气(CMV) 组, 每组30 例。PMV组:机械通气模式为间歇正压通气(IPPV) 加10 cmH2O 呼气末正压(PEEP), 潮气量(VT)=6 mL/kg, 呼吸频率(RR)=12~18 次/min, 吸: 呼比(I:E)=1:2, 每间隔15 min 作一次规律肺泡复张(AR);CMV 组:机械通气模式为IPPV, VT =10~12 mL/kg, RR=12 次/min, I:E=1:2。观察全麻插管前(T0)、插管后1 h (T1)、拔管后即刻(T2)、拔管后1 h (T3)、术后1 d (T4)、2 d (T5)、3 d (T6) 各个时间点患者pH, PaO2, PaCO2, 氧和指数(PaO2/FiO2)、肺泡氧分压- 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博(HR)、中心静脉压(CVP) 及术后1 天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在T1, T2, T3, T4, T5 各观察时间点中:与CMV 组相比, PMV 组中的PaO2和PaO2/FiO2 升高, PA-aDO2 下降(P<0.05);术后第1 天, CMV 组有5 例发生了气管- 支气管炎, 5 例低氧血症, 3 例肺不张, 术后肺并发症(PPCs) 发生率为43.3%, PMV 组仅2 例发生了气管- 支气管炎, 未出现其他并发症, PPCs 发生率为6.6% (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各时点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模式能够有效改善老年脊柱融合术患者术后低氧血症, 减少肺部并发症, 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莉珍  柴小青 《安徽医学》2016,37(12):1512-1515
目的 研究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肥胖患者不同通气模式对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到2015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肥胖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呼吸末正压通气联合保护性肺通气组(P组)和肺复张组(R组),每组20例。于气腹前5分钟(T0),气腹10分钟(T1)、30分钟(T2)、60分钟(T3)、90分钟(T4),气腹结束后5分钟(T5)和拔管前5分钟(T6),出PACU即刻(T7),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监测动脉氧分压(PaO2)并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记录气道峰压(Ppeak)、及肺动态顺应性(Cdyn)。记录各组患者到达气管拔管指征的时间和送出麻醉复苏室(PACU)标准的时间。术后随访记录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结果 P组T3、T4、T5、T7时的PaO2,T2、T3、T4、T7时的PaO2/FiO2,及T2时的Cydn较C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T3、T5、T6时的PaO2,T2、T3、T4、T6、T7时的PaO2/FiO2,及T2、T3、T4、T5时的Cydn较C组均升高,T2、T3、T4、T5的Ppeak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及R组达到拔管标准的时间、送出PACU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在T2、T3及T4时的Ppeak较P组降低,Cdyn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复张及呼气末正压通气联合保护性肺通气两种通气模式均能改善肥胖患者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肺功能,促进术后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期间实施不同的通气模式对心脏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40例心脏瓣膜置换择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体外循环期间接受的不同通气模式分为组Ⅰ(潮气量和呼气末气道正压均为0)、组Ⅱ(潮气量为5 mL/kg,呼气末气道正压为0)、组Ⅲ(潮气量为0,呼气末气道正压为10 cmH20)和组Ⅳ(潮气量为5 mL/kg,呼气末气道正压为10 cmH20),每组10例.记录胸骨锯开前、体外循环结束即刻、关胸后及体外循环后4 h的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包括动脉氧分压(Pa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02)、肺内分流率(Qs/Qt)、吸气峰压(PIP)、死腔容积与潮气量比(Vd/Vt)、肺动态顺应性(Cdyn)和心脏指数(CI)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 与胸骨锯开前比较,体外循环后4 h时间点各组PaO2显著降低,CI显著升高(P<0.05);组Ⅰ和组Ⅱ的Qs/Qt、PIP、Vd/Vt显著升高,而Cdyn明显降低(P<0.05);组Ⅲ和组Ⅳ的AaDO2显著降低(P<0.05).在体外循环后4 h时间点,与组Ⅰ和组Ⅱ比较,组Ⅲ、组Ⅳ的PaO2和Cdyn明显增高(P<0.05),而AaDO2、Qs/Qt、Vd/Vt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与单纯机械通气相比,心脏手术患者体外循环期间予以持续气道正压可明显减轻患者的肺功能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围手术期炎症及肺功能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的124例肺癌根治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单一药物麻醉,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右美托咪定麻醉,比较手术开始前(T0)、单肺通气(OLV)30 min(T1)、OLV 60 min(T2)及手术结束(T3)2组患者的血清中IL-1β、IL-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两组术中肺脏组织标本匀浆中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以及黄嘌呤氧化酶(XOD)水平,观察2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气道平台压(APP)和气道阻力(AR).结果2组患者在T1和T2时间点IL-1β、IL-10、TNF-α、MDA、MPO、XOD均明显升高,而且试验组的IL-1β、IL-10、TNF-α、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MPO、XOD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T1和T2点的PaO2、OI明显降低,气道平台压和气道阻力明显升高,但是试验组气道平台压和气道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aO2和O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根治术麻醉患者中采用右美托咪定麻醉可以有效的减轻肺部炎症反应,并对患者的肺功起到重要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枸橼酸咖啡因维持治疗对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机械通气后过渡性撤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10月三二〇一医院收治的82例NRDS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后将早产儿分为对照组(经鼻间隙正压通气+氨茶碱治疗)和观察组(经鼻间隙正压通气+枸橼酸咖啡因维持治疗),每组41例。对比两组早产儿撤机成功率和救治成功率。对比两组早产儿撤机后不同时刻(首次撤机即刻、撤机后48 h和撤机后72 h)血气指标[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力学指标[气道阻力和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及血清学指标[铁蛋白(SF)、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对比两组早产儿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撤机成功率和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早产儿首次撤机即刻、撤机后48 h、72 h的PaO2、PaCO2、气道阻力、PEEPi、SF、ACTH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1)不同时间点PaO2、PaCO2、气道阻力、PEEPi、SF、ACTH有差异(P <0.05);(2)两组早产儿PaO2、P...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 中零平衡超滤(zero-balanced ultrafiltration, ZBUF) 和改良超滤(modified ultrafiltration,MUF) 联合应用对婴幼儿心脏手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60 例 接受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零平衡超滤组(Z 组)、改良超滤组(M 组) 和零平衡超滤联合改 良超滤组(Z+M 组)。测定3 组患儿CPB 前(T1)、CPB 后20 min(T2)、术后2 h(T3)、术后6 h(T4) 和术后12 h(T5) 的氧合指数、肺泡- 动脉氧分压差、肺静态顺应性和气道阻力。记录3 组患儿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结果: 3 组患儿CPB 术后较CPB 前的氧合指数和肺静态顺应性明显下降,气道阻力和肺泡- 动脉血氧分压差明显升高 (P<0.05);在T3,T4 和T5 时,Z+M 组的氧合指数和肺静态顺应性明显高于Z 组和M 组(P<0.05),肺泡- 动 脉血氧分压差和气道阻力明显低于Z 组和M 组(P <0.05);Z+M 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比Z 组和M 组短(P <0.05)。 结论:零平衡超滤和改良超滤联合应用能明显改善婴幼儿心脏手术后受损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中联合使用肺保护通气策略与右美托咪定(Dex)的肺保护效果.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60例胸腔镜下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四组(15例/组):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组(A组)、使用Dex组(B组)、联合应用Dex+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C组)、空白对照组(D组).四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T0)、单肺通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剂量牛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高频震荡通气(HFOV)对新生儿呼吸衰竭(NRF)临床症状及呼吸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88例NRF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就诊时间随机将其分成研究组(A组,n=44)和对照组(B组,n=44)。B组予以常规治疗联合HFOV方案,A组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小剂量牛肺表面活性物质经气管插管给药方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T0)、治疗后3小时(T1)、治疗后6小时(T2)、治疗后24小时(T3)等不同时间点呼吸功能指标及动脉血气指标变化情况,记录其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差异,分析其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及治疗后转归、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①T1-T3时,两组新生儿PaO2水平均较T0时显著提升,且PaCO2及氧合指数(OI)、吸入氧气体积分数(FiO2)、MAP等呼吸功能指标均较T0时降低(P<0.05);其中A组新生儿各指标改善幅度大于B组新生儿(P<0.05);②A组新生儿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新生儿(P<0.05);③治疗后24小时,两组患儿呼吸衰竭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其中A组患儿降幅大于B组患儿(P<0.05);④两组新生儿在病死率、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NRF患儿予以小剂量牛肺表面活性物质经气管插管给药联合HFOV疗法,安全有效,可有效提高患儿呼吸功能,对缓解其相关症状、改善呼吸状态等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德昌  水清  陈方 《安徽医学》2018,39(11):1351-1355
目的 分析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3例,其中对照组予以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组予以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及血气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O2)均低于术前,动脉血氧分压(PaCO2)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术后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FVC%、FEV1%、DLCO%、PaCO2降低程度低于对照组,PaO2提高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气管插管后行过度通气对后腹腔镜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后腹腔镜手术患者44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22)和实验组(P组,n=22)。两组均采用间歇正压通气模式,吸入氧浓度为100%,氧流量为2L/min,吸呼比为1∶1.5。C组:气管插管后至气腹前行正常通气:潮气量10ml/kg,频率12次/分,气腹开始后改为潮气量8ml/kg,频率18次/分直至术毕。P组:气管插管后至术毕全程均行过度通气:潮气量8ml/kg,频率18次/分。记录诱导前(T0)、气腹前(T1)、气腹10min(T2)、气腹30min(T3)、气腹1h(T4)、气腹结束(T5)时的气道峰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并于上述各时间点分别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肺动态顺应性(Cdyn)、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结果 与C组比较,P组T1~5时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降低,T1~4时气道峰压均降低,T2~5时动态肺顺应性增高,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缩短(P<0.05)。与C组比较,各时间点两组的氧和指数、呼吸指数、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及皮下气肿、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管插管后即刻行过度通气有利于减轻后腹腔镜手术中的二氧化碳蓄积,同时对肺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