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姚华  潘庭峰 《淮海医药》2012,30(1):73-74
目的对食品、药品微生物检验用培养基进行比较。方法以药品检验用培养基为对照培养基,采用平皿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对食品检验用培养基进行实验。结果 5株阳性菌的回收率均可达到70%以上。结论 2种标准所采用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培养基可以通用。  相似文献   

2.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开展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已近 30年 ,《中国药典》2 0 0 0年版首次分剂型载入了微生物限度标准 ,为药品微生物检验工作提供了更有力的依据。近年来有关微生物检验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报道 ,笔者现归纳如下以供参考 ,希望对药品微生物检验工作有所帮助。1 控制菌检查研究1.1 大肠菌群做为控制菌标准 李汉等 [1 ] 分别以大肠杆菌检查法和大肠菌群检查法检查了 2 4种中药材及 35种中成药 ,结果显示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结果有较大差异 ,认为用大肠菌群作为药品卫生指示菌具有广泛的卫生学意义。朱世真等 [2 ] 比较了大肠杆菌与大肠菌群在 6 0…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认雌三醇栓的检验条件和方法,保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科学性和检验结果准确性。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项下方法的验证。结果确定了雌三醇栓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操作方法。结论为雌三醇栓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提供了依据,对药品的生产及检验部门有实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试验及其相关的技术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生物污染的监控是药品质量和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指标。微生物试验结果易受试验条件的影响,特别是药品中含有对微生物生长有抑制作用组分时,影响尤为突出。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时,应保证在检验条件下的样品浓度不足以抑制污染微生物的生长,确保检验结果的有效和准确。也就是说,任何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均需经方法学验证,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样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可使用。为此,《中国药典》2005年版[1]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增加了方法学验证试验的要求。如果拟定方法不能消除样品的抑菌作用,方法学验证结果不符合要求,需试验出适宜处…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认甲庆栓的检验条件和方法,保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科学性和检验结果准确性。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项下方法的验证。结果:确定了甲庆栓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操作方法。结论:为甲庆栓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提供了依据,对药品的生产及检验部门有实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力增  陈琪 《海峡药学》2005,17(2):77-78
对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的灭活方法进行探讨,对一些含抑菌成分的药品通过比较检验,可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检查,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黄莘 《海峡药学》2007,19(9):63-64
目的建立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项下方法。结果确定了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操作方法。结论为典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提供了依据。对药品的生产及检验部门有实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TY-100型微生物限度检验仪及其微生物限度培养器(耗材)用于药品、水质等样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微生物限度培养器对5种已知微生物进行回收率检验,对药品样本和饮用水样本进行微生物限度检验。结果经统计与传统方法比较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法具有结果准确、操作简便的特点,可广泛用于药品、水质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喉咽灵口服液的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分别采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进行喉咽灵口服液的微生物限度检查验证。结果实验表明采用培养基稀释法对喉咽灵口服液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能充分消除药品中的抑菌作用,有效检出该药品中污染存活的细菌;回收率达70%以上。结论培养基稀释法可有效的控制喉咽灵口服液的质量,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
冰硼散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卢文斌 《中国药房》2007,18(18):1396-1397
目的:确定冰硼散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条件和方法,确保其检查方法的科学性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采用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项下相关内容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确定中和法作为冰硼散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方法。结论:本试验为冰硼散微生物限度检查提供了方法学依据,对药品的生产及检验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立了一个简便科学的检测方法收载于药典附录作为药品微生物限度检验项目。方法:对试验菌的试验条件、鉴别方法等试验进行比对试验。结果:确立了药品中白色念球菌的检验方法和检验程序。结论:为收载药典确立了正确的科学的简便易行的检验方法,保证药品的质量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根据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质量风险监测的方案,对16家生产小儿咳喘灵颗粒的厂家抽取48批次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为进一步提升该药品的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1105、1106,分别采用常规法、增加稀释液或培养基体积进行微生物方法适用性试验及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16个厂家中8个厂家的需氧菌总数采用常规法,5个厂家的需氧菌总数采用增加稀释液法,其余3个厂家的需氧菌总数采用增加培养基体积法;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大肠埃希菌均可采用常规法进行检查。结论:不同厂家生产的小儿咳喘灵颗粒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进行微生物检查时需先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用适合本产品的方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以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啮齿类动物骨髓微核试验(in vivo Mammalian Bone Marrow Micronucleus Test)是临床前药物遗传毒性研究标准组合试验之一,在医学、公共卫生、食品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等领域有巨大应用前景。在GLP条件下确立标准化试验方法和条件,积累一定的背景数据范围,可有效确保试验系统的可靠性,为数据分析提供有力依据。以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2007-2015年开展的小鼠及大鼠骨髓微核试验背景数据采集为例,介绍啮齿类动物骨髓微核试验规范化采集方法。  相似文献   

14.
The microbiological quality of the pharmaceutical excipients used to manufacture pharmaceutical and over-the-counter drug products may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outcome of individual processing steps and the microbiological attributes of the final drug products. Unlike 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 excipients are purchased from multiple suppliers and in many cases are produced for the food, cosmetics, consumer products, photographic, and paint industries and not specifically for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so the management of their microbiological quality is less straight- forward.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qualification of suppliers, excipient production methods, compendial standards, regulatory controls, and microbial limits testing of excipients. Emphasis is given to risk assessment associated with pharmaceutical excipients.  相似文献   

15.
皮晓华 《中南药学》2009,7(6):435-437
目的建立增光袋泡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验证和试验。结果增光袋泡剂微生物限度验证均能达到药典要求。结论经方法学验证试验得出的检查方法,可用于增光袋泡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16.
血管刺激性试验对于保证临床安全用药以及在药物研发中剂型改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血管刺激性试验的准确、可靠性,更好地为临床安全用药、药物研发以及完善药物说明书等服务,比较中国和日本两国的血管刺激性试验的相关内容,结合在国内外多年的病理教学及研究体会,总结工作心得,在试验设计、病理取材、病理诊断及结果判定方面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for the evaluation of human food safety used for animal drugs intended for food animals, and describes some of the difficulties posed by antimicrobial drug resistance. Like human drugs, animal drugs must be safe and effective for the patient. However, unlike human drugs, food derived from animals treated with the animal drug must also be shown to be safe for human consumption.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has come to realize that antimicrobial drugs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food animal have the potential to create a unique residue--increased numbers of microorganism that are resistant to antimicrobial drug treatment. The traditional toxicological paradigm for chemical residues does not apply to this unique microbiological residue. Information useful to a food safety evaluation may include the potential for the animal antimicrobial drug to diminish the susceptibility of microorganisms to human antimicrobial drugs, any human medical use of the drug, relationship to other human antimicrobial drugs, and the ability of the animal drug to alter the susceptibility of relevant microorganism to important human antimicrobial drugs. Yet to be developed are standardized approaches to quantify an acceptable level of resistant microorganism in food and to mitigate the hazard to assure that there is a reasonable certainty of no harm following the consumption of the edible food derived from the treated animal.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低内毒素蔗糖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对检查方法进行验证。方法 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通则1107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对检查方法进行适用性试验,通过确立的方法对供试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 各试验菌的计数回收比值均在0.5~2.0之间,控制菌生长良好,供试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 该方法有效可行,可用于低内毒素蔗糖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19.
丁勃  郑力真 《中国药事》2008,22(2):147-148
建立维生素C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样品用常规法、酸碱中和法、薄膜过滤法3种方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方法学验证试验,观察结果,样品酸碱度用碳酸钠调节至中性,可消除其抑茵作用。该方法简单、可靠,可用于维生素C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20.
李秋菲  周志云  罗世书 《安徽医药》2008,12(12):1240-1241
目的建立阿司匹林缓释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样品用常规法、酸碱中和法、薄膜过滤法三种方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方法学验证试验。结果样品酸碱碱度经碳酸钠调节至中性,可消除其抑菌作用。结论经碳酸钠调节供试液可消除其抑菌作用。该法较薄膜过滤法简单、可靠,可用于阿司匹林缓释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