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玉琦  蒋俊豪 《上海医学》2003,26(8):535-536
近年来 ,创伤性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在我国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创伤性诊疗技术的普及、交通发展及社会治安等因素是其主要原因。创伤性血管病变的病因分为穿透性损伤、钝性损伤和医源性损伤 ,可引起血管破裂或断裂、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动脉夹层等血管病变。早在 2 0世纪 70年代 ,就开始采用腔内技术的栓塞疗法治疗四肢小血管的动静脉瘘和假性动脉瘤。 1 991年Parodi等[1 ] 首次报道应用人工血管内支架成功治疗腹主动脉瘤。之后 ,Becker等[2 ] 和Martin等[3] 相继将该技术引入创伤性血管病变的治疗中 ,应用带人工血管的Palmaz支架治疗锁骨…  相似文献   

2.
经动脉血管介入诊疗术并发血管迷走反射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冬梅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1):594-594
经皮穿刺动脉血管介入治疗是近年兴起的新技术、新疗法。介入治疗是一项有创伤性的检查和治疗,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多种并发症,血管迷走反射是介入诊疗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虽然发病率不高,但由于其危害性很大,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非常重要。我院内二科2000年8月-2008年2月共开展血管介入诊疗术728例,出现血管迷走反射共25例。经及时发现积极采取措施,均转危为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蔡伟  左文山 《中外医疗》2014,(33):83-85
目的:对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方式对创伤性四肢主干血管损伤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创伤性四肢主干血管损伤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对两组受损部位血运恢复正常时间、手术操作总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时间、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围术期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受损部位血运恢复正常时间(41.38±3.23)d、手术操作总时间(75.60±8.93)min、术后住院治疗时间(12.16±2.54)d明显短于对照组(68.48±3.14)d,(114.73±10.72) min,(17.65±3.29d);创伤性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治疗效果(总有效率88.4%)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7.4%);手术操作期间出血量(57.20±4.53)mL明显低于对照组(186.46±23.58)mL;在围手术期内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2例)明显少于对照组(11例)。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方式对创伤性四肢主干血管损伤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出血量低,治疗时间短,恢复速度快,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创伤性血气胸是由于各种严重的外伤致使胸腔内血管、器官或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使胸膜腔内积血、积液,致使肺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压缩而造成患者缺血、缺氧,胸闷、呼吸困难,严重者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对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的抢救及护理值得我们临床护理工作者认真学习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交通工具的多样化,高伤能引起的严重骨折或多发骨折合并创伤性休克的损伤逐渐增多,县级医院临床工作中多发骨折合并创伤性休克较常见,建立多发骨折合并创伤性休克的诊疗常规,能使临床工作迅速、准确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糖尿病足的定义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严重者可以发生局部的或全足的坏疽,需要截肢。美国每年的非创伤性截肢中,一半以上是糖尿病所致,85%的截肢起因于溃疡,糖尿病足溃疡和截肢所带来的医疗耗费巨大,几乎相当于糖尿病其他并发症的总和。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动脉造影在创伤性血管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怀疑有血管损伤的患者进行选择性动脉造影。损伤的原因包括钝挫伤、刀刺伤、撕脱伤等。结果血管造影1例阴性,其余22例共31条血管有不同程度的动脉损伤表现,阳性率95.6%。动脉闭塞12条血管,动脉腔内缺损3条,动脉狭窄3条,局部管腔扩张2条,动静脉瘘1条,动脉血流速度减低6条,动脉偏离4条。结论对怀疑有创伤性血管损伤的患者而言,选择性动脉血管造影是一种安全、准确而且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严重创伤救治是全球性难题,全球每年因严重创伤死亡人数约占总死亡数的10%,而创伤性凝血病(TIC)导致创伤性大出血占创伤患者死因的30%~40%。TIC由多因素与多系统所综合诱发,预防和纠正TIC是严重创伤或多发伤管理的核心之一,而复杂的发生机制致使其诊断标准滞后与救治不及时。有研究提出的出血性凝血衰竭理论认为:严重组织损伤和失血,导致休克低灌注与氧债的发生,同时伴随血管内皮的一系列病变反应启动了TIC的发生。本文基于这一机制理论,尝试建立能够预测TIC发生的综合指标组合。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在血性凝血衰竭过程中的重要临床指标变化,以及这些指标对TIC的发生与进展的影响。创伤严重程度评分,代表出血休克的血红蛋白变化、平均动脉压和休克指数,反映低灌注与无氧代谢的乳酸、pH值与碱剩余指标,血管内皮糖萼、syndecan-1、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血栓调节蛋白(TM)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因子等指标均具有评估患者TIC发生发展的潜在价值。因此,从出血性凝血衰竭发生机制的角度出发,了解由严重组织创伤、创伤性休克和组织低灌注,继而导致的血管内皮病变过程所诱导的TIC发生机制,能够为实...  相似文献   

9.
大鼠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光镜在大鼠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对血栓及血管内膜、内皮细胞的病理形态变化进行观察.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骨折组、创伤组和对照组,骨折组和创伤组分别用自制的打击装置造成不同程度损伤,3组均行髋人字石膏固定,光镜观察不同时相点鼠隐大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及血管内膜、内皮细胞变化.结果:骨折组7d时血栓发生率85%,骨折组、创伤组可见静脉内膜损伤,内皮细胞剥脱,内皮下层裸露,血管壁炎性细胞浸润,隐动脉内未见血栓,9d时部分血栓纤维化、部分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形成迷路状可互相沟通的管道,血管再通.对照组内膜和内皮细胞基本正常,仅见少数静脉内有不完全血栓存在.结论:大鼠创伤性隐大静脉血栓形成与静脉内膜及内皮细胞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光镜在兔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对血栓及血管内膜、内皮细胞的病理形态变化进行观察.方法:将1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骨折固定组、创伤固定组、单纯固定组和空白对照组,骨折固定组和创伤固定组分别造成不同程度损伤,光镜观察不同时相点兔股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及血管内膜、内皮细胞变化.结果:创伤固定组7d时血栓发生率80%;骨折固定组、创伤固定组可见静脉内膜损伤、内皮细胞剥脱、内皮下层裸露、血管壁炎性细胞浸润,股动脉内未见血栓;9d时部分血栓纤维化,部分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形成迷路状可互相沟通的管道。血管再通.单纯固定组内膜和内皮细胞基本正常,仅见少数静脉内有不完全血栓存在.结论:兔创伤性股静脉血栓形成与静脉内膜及内皮细胞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1.
血管创伤常见于战争时期,主要由爆炸等原因造成,是导致战争伤亡率升高的关键原因。其损伤部位以四肢血管发生率最高,其次为颈部、骨盆部、胸腹部,且动脉损伤多于静脉损伤。血管创伤动物模型是一种应用于军事医学研究的动物模型,可模拟战场血管创伤情况,对降低血管创伤导致的战场伤亡率至关重要。目前血管创伤动物模型主要包括创伤性血管疾病模型和创伤性出血模型两大类。兔类、鼠类、猪类为血管创伤动物模型的常用动物种类。本文就近年来血管创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和困境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血管性痴呆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主要是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可分为多梗塞性,皮层下小血管病变,特殊功能部位梗塞如角回、丘脑、额叶梗塞等.卒中后痴呆与基线智力、年龄、受教育程度和血管危险因素有关.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包括VaD、血管性认知障碍非痴呆,及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伴血管病变.VCI概念有助于VaD二级预防治疗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骨盆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疾病之一,随着我国交通事故、高坠伤、挤压伤等事故的不断增加,骨盆骨折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由于骨盆的骨及韧带结构与盆腔、神经血管、空腔脏器及泌尿生殖结构紧密相邻,所以骨盆骨折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是预防骨盆骨折早期并发症及晚期后遗症的主要手段。骨盆后环损伤的治疗一直是骨盆骨折治疗的重点。骨盆后环损伤的治疗主要采用外固定和内固定治疗,其适应症仍是骨盆骨折治疗的争论焦点,但对于不稳定型骨盆后环损伤,急诊行外固定治疗在急诊抢救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骨盆后环损伤常伴有神经损伤(腰骶丛神经损伤),其常导致疼痛、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由于其难治性,学者们对其展开了大量的基础研究,以期从基础研究获得临床创新的成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修复神经损伤,降低骨盆后环损伤引起的并发症。因此,在创伤骨科规范诊疗的基础上,关注和应用这些进展,适时开展基础和临床研究,能提高骨盆骨折的诊治水平,达到更好为患者诊治、改善生存和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肠道菌群是一个具有调控机体屏障、调节代谢活动等功能的重要微生物群。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与多种疾病相关。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失调可能会引起血管内皮炎症、氧化应激等,可能是血管内皮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综述近年来肠道菌群在血管内皮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治疗方法,为优化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各种脑血管病引起脑组织损害而产生的痴呆,它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常见痴呆类型。针刺疗法对血管性痴呆的认知功能及社会活动功能康复有积极作用,临床应用广泛。本文综述中文数据库中近五年相关针刺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文献报道,科学评价针刺疗法的优势和不足,以期为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血管性痴呆是由脑血管疾病后导致的以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血管性痴呆的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医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较单纯西药治疗具有明显优势。文章就近几年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与实验室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指各种血管性因素引起的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诱发因素和发病机制较为明确,但目前尚缺乏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从而为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预防提供可能。该文从概念、危险因素、发病机制、治疗预防等方面对VCI的现状加以综述,以供中老年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性痴呆(VD)是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已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结合科研成果及中医药诊治VD的文献,分析汇总VD在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方面的进展。脏腑虚损、气血失调、痰瘀阻窍为V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痰瘀蕴积、酿生浊毒、败络损髓是VD发生发展的关键。中医分期治疗包括分为早期、中期、晚期治疗及分为平台期、波动期和下滑期治疗。中医专法专药治疗主要以补肾活血化痰、补肾益气活血、活血通络、活血化痰为主。中医针灸治疗主要包括体针、针药结合以及眼针、耳穴按压配合艾灸、中药穴位敷贴等。今后应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除加强对VD的诊治研究外,还应对无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的发病机制及有效的临床治疗进行探讨,以期达到对VD早预防、早诊断、早干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易勇 《大家健康》2016,(4):65-65
目的:研究分析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自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的脑外伤以及脑出血手术约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脑肿瘤手术的患者约20例,脑动脉瘤手术的患者约15例,对其临床诊断方法以及手术价值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0例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患者经手术治疗之后显效120(60.0%),有效70例(35.0%),总有效率为95.0%。结论:采用眶部 CT 检查诊断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采用视神经减压术治疗脑损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疗效非常显著,值得临床广泛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韩娜 《医学综述》2012,18(17):2740-2743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在临床和基础方面的各项研究均表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存在血管病变,阿尔茨海默病不仅是神经元退行性病变,而且是以血管功能失调为特征的血管病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除了具有血管生成作用外,还具有神经保护及营养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缺乏,导致低灌注和神经元变性,表明它在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元损伤相关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