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现代医院》2020,(1):31-33
目的分析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为医院安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笔者拟通过对2015-2019年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上报的177例事件从等级、类型、原因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在非手术室科室101例(57. 06%)、手术室科室45例(25. 42%);从医疗不良事件等级划分,Ⅳ级事件最多,占53. 67%;Ⅲ级事件占43. 50%。医疗不良事件前三位的类型是错误事件、护理相关事件、设备器械使用事件;医疗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临床管理问题和诊疗问题。结论通过分析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梳理流程、完善制度,提升医疗质量,防范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种类、数量、规律、原因等,为预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上报且处理完毕的2862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上报事件中,药事事件占74.98%,医疗事件占5.73%,护理事件占5.17%,三项合计占比是85.88%;材料、人员、管理因素是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末端原因中出厂质量问题、物品保管不当、培训不到位、责任心不强、药品不良反应、告知不到位发生频次居多。结论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网络管理系统实现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动态管理,为预警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事件的发生是多种原因共同的结果,医院全面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干预,对促进医疗服务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某院2017-2019年度上报的医疗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研究不良事件上报的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某院2017-2019年度上报的医疗不良事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医疗不良事件主要发生在正常班时间,尤其是上午时间段;主要发生区域为住院病区,手术科室居多,常见于普外科、骨科、妇产科、ICU、儿科等科室;发生对象集中于高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上报人员大多为初级或中级职称人员,医师岗位发生的医疗不良事件最多;医疗不良事件主要发生在医疗管理类、护理管理类、医技管理类和器械管理类,以Ⅲ、Ⅳ级医疗不良事件为主.结论:制定医疗不良事件管理办法,鼓励不良事件上报;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的监管,减少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某三甲儿童医院2018-2019年度医疗不良事件上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医疗不良事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整理2018-2019年度医疗不良事件113例,分别从上报数量、等级、类别、科室等角度进行分析。结果:医源性不良事件的上报远少于患源性不良事件;患者期望值过高,依从性差,沟通不良,易引发患源性不良事件;投诉较多的外科科室主动上报意识有待加强。结论:提高不良事件的上报意识;加强患者期望值和依从性的管理;学习典型不良事件,落实核心制度。  相似文献   

5.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2,(10):1306-1309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某二甲医院2018年-2021年上报的387例医疗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研究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变化趋势,探讨可能的解决办法,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方法:应用Excel对该医院2018年-2021年上报的医疗不良事件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9年上报例数最多;该院医疗不良事件主要为Ⅳ级事件(临界错误事件)和Ⅲ级事件(非后果事件);外科与内科是发生不良事件的主要场所;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最多。结论:应通过不断推进基层医疗不良事件的规范化管理,加强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与定期对典型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总结等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某医院2017-2020年医疗不良事件数据分析,结合运用专业人员访谈法,发现存在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某医院2017 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系统收集的1 117例事件进行分析,并对临床科室负责人、医护人员及行政人员12名进行专家访谈。结果:医疗不良事件中Ⅲ、Ⅳ级上报比例高,普外科、骨科、妇科、产科等手术科室上报例数多。医疗不良事件漏报瞒报的主要原因是担心职能部门追责、引发纠纷及影响科室质量考核评分。管理中存在问题主要是上报意识不足、追踪整改不到位。结论:提高医护风险意识,完善闭环管理流程体系,强化院科两级督查,构建和谐安全文化氛围,以提高医疗不良事件上报率。  相似文献   

7.
组建“瑞士奶酪模型”管理小组,通过搜集前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情况、走访临床科室等方法,运用“瑞士奶酪模型”原理,从组织影响、不安全监督、不安全行为前兆、不安全行为4个方面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中上报情况不理想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强化风险意识、完善监管机制、优化不良事件上报流程、明确不良事件上报奖惩机制等措施堵住系统“漏洞”。采取措施后(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和采取措施前(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相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月均例数(采取措施前后分别为1.97例和9.18例)明显增长,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科室覆盖率(采取措施前后分别为15.00%和23.41%,P=0.032)明显上升,医务人员不良事件上报的参与度增加。应用“瑞士奶酪模型”明显改善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不理想的情况,进一步完善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运用循证医院管理理念,分析本院医疗不良事件根本原因,探讨医疗质量系统改进策略。方法 搜集该院近3年医疗不良事件数据类型,作根因分析,通过修订制度、流程改进、设备补充、学习培训等措施减少系统缺陷,提升医疗不良事件管理质量。结果 该院医疗不良事件主要类型为综合性较强的“其他事件”,主要原因为个人疏忽(37.2%)、医护团队沟通不足(29.4%)、流程未按照标准操作(29.0%);系统改进后员工医疗风险意识加强,不良事件上报率增加,警讯事件减少,不良后果事件下降,医务管理得到改善。结论 循证医院管理理念对提升医疗不良事件管理水平,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具有一定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规范化管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现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通过PDCA管理工具,医务人员能够正确识别医疗不良事件并及时上报,上报数量亦明显增加;规范化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评估和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内涵管理质量明显提升。结论:通过分析原因,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进行整改,避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保障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医院不良事件报告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工作实际,为加强不良事件管理工作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归因分析、访谈法、数据统计方法,采集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自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不良事件系统平台上报的1 688例报告,对不良事件管理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不同类型不良事件中,前五名依次为护理不良事件、药品安全不良事件、医疗器械安全不良事件、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输血安全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病人生理及行为因素、工作状态/流程设计和员工个人因素。不良事件上报管理存在以下问题:在系统层面,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与其它软件的整合不充分;在制度执行层面,未对所有不良事件进行根因分析;员工对不良事件辨识能力不足,上报积极性不高。结论:要从制度、软件、个人三个层面改善不良事件管理工作,提高不良事件上报率,充分发挥好不良事件系统平台作用,使医院的不良事件风险可见且可控;对不良事件应加强事前预防和事后总结,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封闭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精神科封闭病房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另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精神科封闭病房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文书书写、基础管理、安全管理及消毒隔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7%(P <0.05)。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精神科封闭病房的护理质量,降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根原因分析法对我院3年来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以便找出根本原因,确立防范措施。方法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委员会成员进行根原因分析法相关知识的培训,应用该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三年来我院发生的57起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找出并确立根原因。结果通过采用该方法对3年来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57起中31起是由系统原因造成的,占总数的54.4%;26起是由个人原因造成的,占总数的45.6%。结论应用根原因分析法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制订相应的改进计划并落实,能有效规避类似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用管理学工具标准化作业流程(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SOP结合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HFMEA),在提高医患沟通效率,降低医疗类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效果。方法运用HFMEA对现行的医患沟通SOP进行失效分析,发现失效模式,并进行整改,再将重新修订后的医患沟通SOP运用于工作实际,观察医疗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是否有下降。结果重新修订后的医患沟通SOP运用于工作实际,医疗类不良事件例数2018年42例,2019年40例,发生例数基本持平,但其中因医患沟通不畅发生的不良事件占比由2018年35.7%下降到2019年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课题研究,证明利用SOP结合HFMEA的方法能够提高医患沟通效率,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在医疗水平高速发展阶段,医疗安全依然是关注热点,由医院医疗器械诱发的医疗纠纷不在少数,因此加强医院医疗器械安全管理成为重中之重。建设医院监测管理体系,实现对医疗器械质量的监测与管理,减少医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有重要意义。文章在明晰监测管理工作意义的基础上,就现阶段医院医疗器械监测管理中存在的不良事件予以总结,制定可完善问题的策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升医院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5.
马金火 《中国医院统计》2020,(2):147-148,152
目的探讨应用奖惩机制解决医院实际工作中病案回收难题,提高病案回收效率,保证病案信息利用的及时性。方法通过对某医院2014年至2018年病案回收与奖惩相关考核规定的修改执行情况,以及具体数据的统计分析,以确定奖惩机制对病案回收管理工作的实效。结果2014年建立工作考核规定,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每年调整一次。医院出院病案3个工作日归档率从2014年的7.62%提升到2018年的53.62%,7个工作日归档率从2014年的44.45%提升到2018年的95.76%。2018年比2017年减少了218670元的开支,减少47.24%。结论奖惩机制是提升住院病案回收效率的有效手段。病案管理水平和利用程度地提高,对医院病案管理制度的完善与执行,以及医院管理层、各科室重视程度,有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提高围手术期病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500份围手术期病历作为本次研究入组对象。将PDCA循环管理方法运用于围手术期病历书写质量管理研究,按照PDCA循环管理操作流程主要包括4个阶段和8个步骤进行对应实施。分析总结考核结果,采用PDCA循环管理的理念分析有关围手术期病历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关调整措施,进行总结评价。结果采用PDCA循环管理后,围手术期病历质量明显上升,缺陷病历数量减少。每个季度缺陷病历比例逐渐下降,由之前的64.3%下降到目前的16.1%,期间不曾发现重大缺陷病历的存在。PDCA循环管理措施实施前后病历质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对于提高围手术期病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和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设医院不良事件管理系统,实现全院各类不良事件的统一上报与管理,对上报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利用,为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医院不良事件管理。方法运用主流关系型数据库ORACLE、IIS和应用软件实现系统安装部署,接入医院信息系统(HIS),以及护理、输血和药品等信息系统,建立院内统一的不良事件管理系统。结果实现了全院不良事件的统一管理、移动端上报处理和短信提醒功能。同时,该系统具备审批流程设置、数据分析利用和个性化功能定制功能。结论系统从信息化角度支撑医疗安全与质量的改善与提升,满足业务部门系统需求,减轻工作人员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移动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东方市人民医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7月全部科室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方法作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4月全部科室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加以移动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作为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的病区管理评分、基础护理评分、危重患者评分、护理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