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交试验优选水提后丹参药渣中丹参酮ⅡA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水提后丹参药渣中丹参酮ⅡA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丹参酮ⅡA提取率为定量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了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乙醇倍量及乙醇体积分数对丹参酮ⅡA提取率的影响。结果:丹参药渣中丹参酮ⅡA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8倍量90%乙醇浸泡30 min,回流提取2次(85℃),每次0.5 h,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水提后丹参药渣中丹参酮ⅡA的提取率约为91%。结论:优化的提取条件效率高,水提后丹参药渣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较高,提示其可以作为一种丹参酮资源,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沈飞  宿树兰  江曙  唐志书  赵步长  王明耿  段金廒 《中草药》2015,46(16):2471-2476
目的分析评价丹红注射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丹参固体废弃物丹参酮类及残留丹酚酸类资源性化学成分,并研究资源性化学成分转化机制及其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价值和资源化途径,以期为丹参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甲醇超声法提取丹参药材及其药渣中的资源性化学成分;用HPLC-PDA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与测定,BDS HYPER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柱温30℃;体积流量1 ml/min;以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进行梯度洗脱。结果丹红注射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丹参固体废弃物中丹参酮类成分与丹参药材相比,几乎未被利用而残留于固体药渣中;尚残留一定量的丹酚酸类成分;水提后丹参药渣中丹酚酸A、原儿茶醛的量高于丹参药材。结论丹红注射液生产过程中生产的丹参固体废弃物中丹参酮类资源性化学成分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丹参药渣中的多糖进行提取工艺优化,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超声法提取丹参药渣中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丹参药渣中多糖含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以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优选丹参药渣多糖的提取工艺;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其抗氧化能力。结果丹参药渣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功率300W,提取时间82.27min,乙醇浓度75.46%,温度72.49℃。在此最佳提取条件下丹参药渣中多糖提取率为17.25%,理论值为17.36%,与理论值相对误差小于5%。在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中,当丹参残渣多糖的浓度达到2.0 mg/m L时,其对DPPH的清除率为90.82%,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论采用超声提取法可以充分提取出丹参药渣中的多糖,为中药废弃物的再次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丹参药渣中丹参酮类成分的提取富集工艺进行优化,并进一步对其开发利用进行分析。方法: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以总丹参酮的含量为评价指标,优选丹参药渣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采用溶剂沉淀法纯化富集丹参酮类成分。结果:丹参药渣中丹参酮类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为90%,10倍乙醇用量,提取2 h,提取2次;通过水沉淀法可以去除丹参粗提物中大多数的水溶性成分,纯化制备丹参酮类化学成分,其中提取物中总丹参酮的含量为1.752%,是原提取物含量的7.5倍。结论:本文优选了丹参药渣中总丹参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采用水沉淀去除部分水溶性成分,从而富集纯化丹参酮类成分。建立了采用HPLC同时测定丹参药渣中总丹参酮含量的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重现性好,为丹参药渣的资源化利用及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丹参药渣为代表的中药固废在生物转化高价值利用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小分子生物抗性屏障。选育高耐受性的功能转化菌株,破除丹参药渣的抗性屏障,产高附加值纤维素酶,对中药固废资源化与产业化利用具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该研究采用生物学方法,利用丹参药渣所含小分子抑菌物丹参酮优选产酶菌株,得到一株真菌扩展青霉SZ13。确定SZ13最优产酶工艺和产酶高峰期,发现SZ13在温度35℃,转速180 r·min~(-1),药渣添加量5%,种液接入量5%的条件下降解药渣,可以维持5 d的产酶高峰期。在此基础上,探究SZ13对不同类型药渣的降解产酶能力。结果显示,SZ13生物降解各类型药渣产酶的酶活高,稳定性强。SZ13可以高效利用丹参等不同类型中药渣等固体废弃物,实现不同类型药渣中纤维素的高值化利用。  相似文献   

6.
黄芪在制药、保健品等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药渣大多被直接丢弃或简单转化为低附加值产品。黄芪使用量巨大,若通过合适途径加以利用,其药渣可变成宝贵的再生资源,在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寻找高效的转化途径对提升资源价值、减少环境污染、维持药材种植及加工基地的生态平衡均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应用研究方面,阐述黄芪药渣医疗和经济价值,为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酸碱预处理丹参药渣,并利用纤维素酶降解,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丹参酮类成分提取效率的影响,以期为丹参药渣中丹参酮类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未经酸碱预处理的丹参药渣中,当酶C浓度为6 U·m L~(-1),酶解4.5 d时可使大部分纤维素降解,所得葡萄糖质量分数最高为59.74 mg·g~(-1)。对不同预处理方法评价,发现碱预处理-纤维素酶C降解后的效果最佳,葡萄糖质量分数达119.50 mg·g~(-1),相同浓度纤维素酶C酶解的酸预处理药渣次之。丹参酮的提取量经酶液降解后,与常规非酶法处理相比,丹参酮ⅡA提取量提高了82.54%,质量分数达2.451 mg·g~(-1);丹参酮Ⅰ提取量提高了81.82%,质量分数达2.373 mg·g~(-1);隐丹参酮提取量提高了64.4%,质量分数达1.080 mg·g~(-1);二氢丹参酮Ⅰ提取量提高了61.3%,质量分数达0.601 2 mg·g~(-1)。通过酸碱预处理与纤维素酶降解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提高丹参药渣中丹参酮类成分的提取效率,该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有利于提升丹参药渣中丹参酮类资源性化学物质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金莲花药渣及发酵物中总黄酮含量,为金莲花药渣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以水和乙醇-水为溶剂提取金莲花药渣及其发酵物中总黄酮;采用UV法,以芦丁为对照品,测定其中总黄酮含量.结果:金莲花原药材、金莲花药渣和药渣发酵物的水提物中总黄酮含量依次为8.16%、1.93%和0.93%;乙醇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依次为13.93%、9.27%和3.51%.结论:金莲花药渣中仍具有较高含量的黄酮成分,应充分开发利用其价值.  相似文献   

9.
土壤微生物组是土壤健康的关键性评价指标,前期的研究表明中药渣有机肥能够提高栽培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但是中药渣有机肥对于土壤微生物组的影响相关的报道很少。基于此该研究在评价中药渣有机肥对栽培丹参产量和质量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研究中药渣有机肥对栽培丹参根际微生物组群落以及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施用中药渣有机肥促进了丹参生长以及有效成分的积累,其中丹参地上干重、地下干重、地上鲜重、地下鲜重的提高幅度为371.4%、288.3%、313.4%、151.9%;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的提高幅度为887.0%、183.0%。(2)施用中药渣有机肥显著改变了栽培丹参根际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具有显著性的区别。(3)施用中药渣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多亚硝化螺菌Nitrosospira multiform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产酶溶杆菌Lysobacter enzymogenes以及木霉菌Trichoderma等土壤有益菌的相对丰度。(4)KEGG功能预测分析表明,施加有机肥后的土壤环境中更容易富集与代谢相关的微生物;施加中药渣有机肥后还可增加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我国药渣再利用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与评述,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目前我国题名"药渣"的期刊文献、国家专利文献为研究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借助计算机统计功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文献主要分布在有机化工、园艺、畜牧与动物医学等学科;内容涉及药渣与饲料、食用菌、肥料,药渣成分的分析与应用等;药渣的具体类型主要有甘草、丹参、藏药渣驯等;涉及药渣加工及处理技术10余种。结论我国药渣的再利用研究薄弱,抗生素药渣的再利用是研究难点,药渣资源化利用技术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