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治疗效果。方法 89例(178只眼)DR患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后,定期观察视力,进行眼底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记录眼底新生血管、视网膜出血渗出、玻璃体积血等情况,观察4个月至2年。结果激光治疗1个月后视力提高≥2行69只眼(38.7%),无变化63只眼(35.3%),视力下降≥2行35只眼(26%)。视网膜及视盘新生血管消退170只眼(95.5%)。8只眼(4.5%)发生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割术,术中璃体腔曲安奈德注射,补充激光治疗。结论激光光凝是治疗DR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视网膜血管增生性肿瘤(VTR)的临床特征,初步探讨其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B型超声检查确诊的VTR患者17例17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1例患者行光动力治疗(PDT),7例患者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1例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时发现VTR予以病理检查和病灶部位激光光凝治疗。 结果 17例患者17只眼眼底均有单个或多个黄色或红色肿瘤样病变,均同时伴有视网膜内或视网膜下渗出,占100%;伴出血者10只眼,占58.82%;伴视网膜脱离者5只眼,占29.41%。渗出累及黄斑区者9只眼,占52.94%;合并玻璃体积血1只眼,占5.88%。肿瘤位于颞下象限者8只眼,占47.06%;位于颞上象限者7只眼,占41.18%;鼻上下象限各1只眼,分别占5.98%。B型超声检查显示16只眼肿瘤位于视网膜上。FFA检查发现瘤体血管早期即发生明显的荧光素渗漏。1例患者经PDT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7例激光光凝的患者中,2例肿瘤缩小,1例渗出减少。 结论 VTR的临床特征是眼底黄色或红色肿瘤样病变伴视网膜内或视网膜下渗出, B型超声和FFA检查有助于确诊。PDT和激光光凝治疗对控制病变有效,但对视力提高无明显帮助。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 22: 177-180)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色素失禁症(IP)患儿的眼部表现及IP相关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征,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8-12于湖南省儿童医院确诊的IP患儿33例的临床资料,随访1a,观察患儿的全身发育情况及眼底表现,根据眼底具体情况给予治疗。

结果:纳入患儿中女31例,男2例,首次就诊年龄5d~23月龄(平均3.38±5.02月龄)。眼部异常患儿14例,其中单眼受累5例,双眼受累9例,表现为角膜混浊1例1眼、白内障1例1眼、外斜视2例2眼、视网膜病变14例23眼。眼部异常患儿中1例在随访过程中因神经系统病变死亡; 1例行右眼玻璃体切除+左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 1例患儿行右眼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左眼FFA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末次随访时,13例眼部异常的存活患儿中1例眼底检查示IP相关性1期视网膜病变,其余患儿眼底病变消退。

结论:IP患儿眼部临床表现多样,以视网膜病变最为常见,因此对确诊患儿进行规范的眼底筛查与随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二极管激光在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二极管激光在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伴有屈光间质浑浊中的光凝效果。方法 56例(64眼)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2例,视网膜静脉阻塞20例,视网膜静脉周围炎14例。42眼伴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玻璃体浑浊,但能见眼底。治疗前常规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行全视网膜光凝或病变区限局性播散性光凝,一般做1~5次。有10眼玻璃体浑浊重或伴有视网膜脱离术前无法光凝者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术中进行光凝。结果 光凝  相似文献   

5.
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近3a 176例320眼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经行激光光凝治疗后,定期观察视力,眼底及眼底荧光造影检查(3 ~4mo),记录新生血管、视网膜出血渗出、玻璃体积血等情况,观察期4mo~3a。结果:完成激光治疗后1mo,视力提高≥2行139眼(43.4)%,无变化123眼(38.4)%,视力下降≤2行58眼(28.1)%。造影示新生血管消退307眼(95.9%),3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虹膜新生血管消退,眼压正常。28眼(8.8%)发生玻璃体积血,后行玻璃体切割,术中补激光。结论:激光光凝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的就诊、治疗状况,进一步了解当前糖尿病患者对其眼部并发症的认识程度,以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的态度.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1年12月,来我院眼科就诊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接受眼底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以及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玻璃体切除术的治疗状况.随访12~24个月. 结果就诊的1280例DM患者均接受间接检眼镜检查,278例(522只眼)同意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示,无DR4只眼,Ⅰ期36只眼,Ⅱ期42只眼,Ⅲ期298只眼,Ⅳ期66只眼,Ⅴ期58只眼,Ⅵ期18只眼.其中241只眼建议局部视网膜光凝, 166只眼在我院接受治疗;224只眼建议全视网膜光凝术,167只眼接受治疗;行玻璃体手术的患者29只眼,其中18只眼曾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结论 DR早期因患者的视功能损害不严重,极易轻视治疗.部分患者对激光视网膜光凝存在误区,导致患者早期治疗不彻底,以致任其疾病向严重状态发展.今后应加大早期的宣传力度,让患者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趋势.最大限度的挽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7.
眼内激光在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眼内激光光凝在玻璃体切割术中治疗视网膜病变 ,封闭视网膜裂孔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 5 4例 5 4眼玻璃体切割手术 ,病种包括复杂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眼内异物嵌顿于视网膜。在术中施行眼内光凝 ,封闭裂孔或光凝视网膜血管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区。结果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44例 ,视网膜复位 3 6例 ;眼内异物包裹 2例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及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玻璃体出血机化共 8例均手术成功。结论 眼内光凝是治疗多种眼底病变的有效方法 ,是玻璃体切割手术中一个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8.
基层医院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

方法:对55例92眼分别为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PDR)、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术,术后3, 6, 12mo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彩色眼底像, 新生血管未消退者和无灌注区尚存者追加光凝, 随访3~12mo。

结果:全视网膜光凝术后PPDR视力提高和视力不变者23眼(77%),视力下降者7眼(23%); PDR视力提高和视力不变者44眼(71%),视力下降者18眼(29%)。经过一次全视网膜光凝后,3mo复查FFA,新生血管未退、无灌注区未消失者追加光凝,PPDR有效率为29 眼(97%),PDR有效率为50 眼(81%); 13眼(14%)出现玻璃体出血转上级医院行玻璃体切割术。

结论:基层医院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干预治疗时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增殖期不同阶段玻璃体手术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就诊的增殖期DR患者65例(90只眼),分为增殖晚期、增殖早期,在增殖期不同阶段实施玻璃体手术。所有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视力及眼前节记录,眼底可见者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部分患者行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中应用高速玻璃体切割,眼内注入0.02ml曲安奈德(TA),充分剥离新生血管膜,眼内视网膜激光光凝,如伴有裂孔及视网膜脱离,术后采用眼内气体或硅油填充,其余患者手术结束后玻璃体腔再次注入0.05ml TA。结果增殖期DR早期实施玻璃体切割术,术后可最大限度保留患者视力,术中联合应用TA,术后黄斑水肿减轻,加快视功能的恢复。结论增殖期DR患者,应及时进行玻璃体手术;对于DR早期增殖病变,玻璃体手术干预治疗可防止病变发展,有效保护患者的视功能,应做为糖尿病患者玻璃体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行视网膜光凝术后睫状体的形态学改变。方法 26例(29只眼)经检眼镜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为增生前期、增生期DR需行全视网膜光凝术的患者。所有患眼首次光凝下方1/4象限视网膜,激光参数:激光点数400~450点,光斑直径250~300μm,标准Ⅲ级光斑。并于首次光凝术前和术后第2天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观察和分析光凝术后睫状体的形态改变。结果视网膜光凝术后第2天21只眼(72.4%)出现睫状体脱离。21只眼中17只眼(80.9%)为全周睫状体脱离,4只眼(19.1%)为部分象限脱离。结论 DR视网膜光凝术后睫状体脱离是暂时的、无严重后果的较为常见的眼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改良超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高危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应用改良的超全视网膜光凝术(extra 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E-PRP)治疗高危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high risk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hsPDR)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我院2011-02/2014-12通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确定为高危 PDR患者88例102眼纳入研究。采用倍频532激光对其中52眼行改良的 E-PRP 治疗,50眼行标准全视网膜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 PRP)治疗。激光治疗后每3mo 行 FFA 及彩色眼底照像,对新生血管未消退、大片无灌注区未消失的患者追加光凝,随访6~36mo。
  结果:高危 PDR 经改良的 E-PRP 和 PRP 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改良的E-PRP 治疗后视网膜无灌注区消失、新生血管消退35眼(67%),有效率88%;有6眼因严重玻璃体积血、纤维增殖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需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占12%。经 PRP 治疗后视网膜无灌注区消失、新生血管消退23眼(46%),有效率66%。有17眼出现视网膜前出血或玻璃体积血,需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占34%。两组比较,新生血管消退率及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改良的 E-PRP 是治疗高危 PDR 的安全、有效手段,其疗效优于传统 PRP。  相似文献   

12.
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07/2012-11在我院行玻璃体切除,术后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后,4 wk内给予视网膜光凝的PDR患者72例104眼,出院后随访12 mo以上,统计分析术前、术后及最终矫正视力、手术并发症等临床资料。 结果:视网膜光凝(最后一次视网膜光凝)后1 wk内视力提高有效率88.5%(92/104),1mo 视力提高有效率92.3%(96/104),3mo视力提高有效率90.4%(94/104),其中1眼发生新生血管青光眼,6 mo 视力提高有效率88.5%(92/104),其中1眼发生视网膜脱离,12mo视力提高有效率80.8%(84/104),并出现2眼硅油乳化,随着糖尿病眼底病变发展,视力提高率下降,硅油眼手术并发症增多,尤其吁期及遇期患眼。 结论:玻璃体切除造影后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PDR是安全有效的,玻璃体切除术后进行造影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视网膜光凝,既能减少过度光凝,又能防止光凝不足。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视力,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Talc retinopath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wenty-three patients had bilateral intraretinal talc microemboli, which were seen on ophthalmoscopic examination. Twelve of these patients had additional retinal vascular or choroidal abnormalities in the posterior pole that were confirmed by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Six patients had peripheral 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 associated with peripheral retinal vascular nonperfusion. Of these six patients, three had associated vitreous hemorrhage, and two had optic disk neovascularization and traction retinal detachment. The progressive fundus changes seen in talc retinopathy were documented by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and compared to those seen in sickle-cell retinopathy. One eye in one patient was treated by argon laser photocoagulation for proliferative retinopathy, and three eyes in two patients with vitreous hemorrhage were treated by pars plana vitrectomy.  相似文献   

14.
Zhang SC  Gao RL  Ding XY  Li CF  Liu T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12):740-742
目的 探讨玻璃体手术结合眼内激光一次性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晚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方法 晚期PDR患者56例(56只眼),其中牵引性视网膜脱离者32例(32只眼)。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切除术和全视网膜光凝,约光凝800~1000个光斑。观察患者术前后视力、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改变情况,分析患者术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结果和并发症。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52只眼玻璃体腔和眼底均清晰,视网膜保持复位,未见新鲜出血、渗出灶及新生血管等。32只眼术后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其中28只眼未见无灌注区。术后视力提高者52只眼。结论 眼内全视网膜光凝具有所需能量小、有效率高、并发症少、术后反复出血发生率低等优点。对于晚期PDR患者,在玻璃体切除术中行一次性全视网膜光凝,疗效满意,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5.
乔斌  Yi Yao  赵晴阳 《国际眼科杂志》2008,8(8):1584-1586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原因。方法:对行玻璃体切除术后9例病例(11眼)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眼中行晶状体手术7眼,其中后囊破裂或不完整6眼,术前存在虹膜新生血管(NVI)2眼,术后视网膜脱离1眼,手术后至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期间11眼均未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视网膜光凝。结论:术中联合行晶状体手术、玻璃体腔填充物、光凝效果、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术前存在NVI等对术后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背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由视网膜缺血缺氧继发的眼病.荧光素虹膜血管造影(IFA)可早期诊断NVG,但其不能全面反映眼底血管情况.IFA联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可全面检测视网膜及虹膜新生血管情况,但目前国内关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合并NVG患者中此方法的应用研究较少. 目的 探讨IFA联合FFA检查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接受IFA和FFA联合检查的PDR患者79例133眼,其中无虹膜病变100眼,I期青光眼红变期21眼,Ⅱ期开角型NVG 12眼.所有患眼均行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IFA联合FFA检查.采用McNemar非参数检验法对比分析裂隙灯显微镜和IFA检查在I期青光眼红变期患眼检出率的差异. 结果 IFA检查显示100眼无虹膜病变患者无异常虹膜荧光素渗漏,FFA检查显示接受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的32眼未发现视网膜新生血管,68患眼存在视网膜新生血管;早期IFA检查显示,21眼I期青光眼红变期患者瞳孔缘或虹膜表面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FFA检查显示均存在视网膜新生血管;早期IFA检查显示12眼NVG患者虹膜表面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FFA检查显示均存在视网膜新生血管.I期青光眼红变期患眼中IFA检查的检出率为100%(21/21),明显高于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的71.43%(15/21),2种检测方法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 结论 IFA联合FFA检查可以及早发现PDR合并青光眼红变期,有助于及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虹膜和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虹膜和视网膜新生血管患者13例13眼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的临床随访资料。13眼中视网膜新生血管9眼(其中继发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2眼,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6眼,Eales病的1眼),虹膜新生血管4眼(均继发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3眼全部行玻璃体腔注射1.25mg/0.05mL的Bevacizumab,术前或术后分次补充完成视网膜光凝。随诊3~18mo,随访期间发现新生血管复发者,再行同样方法的注射和光凝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经治疗后,13眼中8眼(61.5%)视力提高,4眼(30.8%)视力保持不变,1眼(7.7%)视力下降;6例合并玻璃体积血,术后均明显吸收;13眼视网膜及虹膜新生血管均消退,随诊期间复发2眼,行第二次注射和光凝治疗后新生血管无复发。虹膜新生血管(新生血管性青光眼)4眼中2眼治疗后眼压下降,随访期间均控制正常,另2眼联合青光眼阀植入后眼压控制正常。随诊期中,其余9眼眼压无升高。1例患者注药后结膜下出血,其余患者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虹膜和视网膜新生血管在短期内能促进玻璃体积血吸收和新生血管萎缩,副作用少;但尚需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玻璃体手术制备视网膜脱离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玻璃体手术制备兔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模型的病理特征。方法 25只兔(25只眼)均采用玻璃体切割、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下腔注射的方法。制备视网膜脱离模型,排除失败的5只眼后,20只眼术后进行视网膜电图(ERG)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并分别于术后第1、4、7天和28天进行常规的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20只视网膜全脱离眼、随着时间的延长,视网膜外层变性萎缩,膜状物形成,视网膜皱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