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孙桂芝教授诊疗乳腺癌经验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师孙桂芝教授在乳腺癌的中西医诊疗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主张乳腺癌宜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佳,符合手术适应证的应及早手术治疗,术后可在放化疗基础上配合中药扶正祛邪,防止其复发转移,常可取得较好疗效。根据"乳腺"在肝胃经之所过,晚期常"烂开如翻花石榴",借鉴"疡科"诊疗思想,予以"清上扶下"为指导原则,通过疏肝和胃、健脾养血、益肾填精、抗癌解毒、祛腐生肌等法取得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孙桂芝教授是著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家,国家级名老中医,在食道癌诊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她认为应根据食道癌最主要的临床症状"噎膈"进行对症处理,以解决患者机械性吞咽困难和动力性吞咽困难为首要目的,而后开胃消食、健脾养血,扶正祛邪,方能达到留人治病、带瘤生存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郭勇教授在多年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首创"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四阶段学说",并结合现代医学乳腺癌全程管理理念的治疗模式,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郭教授倡导中西医相结合,以现代医学治疗为主要治疗、中医药为辅助治疗手段,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扶正同时兼顾祛邪,注重临床及实验转化性研究结果,根据乳腺癌全程管理中不同阶段呈现出的不同特点、不同中医证候分型,为患者订制并随时调整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从而在肿瘤治疗领域创新确立了具有独特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乳腺癌全程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在祖国医学中称“乳岩”、“乳石痈”、“乳栗”等,近年来其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已逐渐跃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历史悠久,临床经验丰富。庞德湘教授是浙江省名中医,从医40年,熟读中医经典著作,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尤其在乳腺癌的诊疗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疗效显著。吾有幸师从庞德湘教授,跟师学习近三年,临床观察见大部分乳腺癌患者均予康复期巩固调理治疗,向庞师请教后,深有感悟,现将庞师治疗乳腺癌康复期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孙桂芝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著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家,博士及博士后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潜心研习和临床实践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40余年,学术底蕴丰厚,经验宏富,认为胃癌可从"恶肉"和"恶疮"论治,扶正祛邪、去腐生肌,验之临床,疗效卓著,其融古汇今、中西合璧的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贾英杰教授认为,在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必须坚守中医思维,要从病证结合的角度来认识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目前,虽然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针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现存的问题,贾英杰教授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中医的历史积淀奠定了中医肿瘤学科的根基、肿瘤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现...  相似文献   

7.
<正>乳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一直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及生命安全[1]。目前乳腺癌治疗方式仍以传统手术为主,采用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可长期控制乳腺癌病情的稳定,较单纯西医治疗有明显的优势[2]。曾永蕾教授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安徽省名中医,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对乳腺癌术后治疗具有独到之处,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曾永蕾教授治疗乳腺癌术后的用药规律进行归纳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是在长期的理论、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而逐渐形成的“辨证论治、病证结合”诊疗模式。通过西医以疾病为主的模式化诊疗和中医以个体为主的个性化诊疗相结合,发挥出各自的优势使治疗效果最大化,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但中西医结合并不是单纯地将中医与西医简单相加。如何将两者结合发挥出最大优势从而造福社会,走出中西医结合的瓶颈是现阶段应思考的问题。高永翔教授认为中西医结合的诊疗过程应该遵循:1)中医、西医取长补短。2)发挥中西医协同效应。3)中西药合用的减毒增效。4)中西药合用的君臣佐使。5)考虑患者的依从性。6)关注国家、患者的经济负担。最后,高永翔教授表示,应全力支持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的发展,大力扶持中西医结合科室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徐力教授治疗乳腺癌的经验。徐力教授认为乳腺癌病性为本虚标实,病机首推肝郁气滞,临床以疏肝理气为治疗大法,重视中西医结合治疗,强调医食同源,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吴学苏教授以“五个结合”为特色治疗糖尿痛足的诊疗思路.[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收集吴学苏教授多年治疗糖尿病足的典型病例,分析、总结其“五个结合”诊疗特色.[结果]多学科共同参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平台治疗糖尿病足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作用.[结论]吴学苏教授提出的诊疗思路及诊疗特色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阐述了张大宁教授对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的相关观点和经验。首先,中医与西医"术业有专攻",理解并认同中医的文化属性是制约中西医结合的关键因素。其次,临床疗效是中、西医比拼的焦点,也是中西医结合的落脚点。最后,张教授提出的三维坐标诊疗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张大宁教授对中西医结合的思考,根植于文化差异,落脚于临床疗效,为中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姚新苗教授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学术思想。[方法]基于姚新苗教授"益骨汤"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根据中医学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分析筋与骨、血瘀、脾胃亏虚、肾精亏虚等因素在骨质疏松症病理过程中的主次地位,阐述相应治法的理论及临床依据。[结果]姚新苗教授治疗骨质疏松症,在"筋骨并重"的基础上更重视"筋"的作用,通过针刀治疗、康复锻炼等"理筋为先",实现筋复骨正。基于骨质疏松症病性多属本虚标实,本虚责于脾肾,而标实则多系瘀血等,遣方用药时主张在补肾、健脾的同时,佐以活血化瘀之药,主要学术思想可以归纳为"理筋为先""从瘀论治""健脾为要"和"补肾为本"等四个方面。[结论]姚新苗教授"理筋为先""从瘀论治""健脾为要"和"补肾为本"的学术思想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了新思路,值得学习效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近年来,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笔者有幸跟随郭勇教授,将其诊治肠癌经验与临床文献研究进展结合作一个总结探讨。方法:将郭勇教授多年来诊治的肠癌患者病例收集、整理,剖析并归纳其遣方用药特点,并与郭师探讨交流其辨病辨证思想,将其首创的肿瘤中医治疗应遵循“四阶段、一盲区、二弱点”理念深入解析并与肠癌的治疗融合。将中医与西医在肠癌治疗过程中的角色比重与转变作一个深入且系统的归纳。结果:肿瘤从发生、发展、演变直至归宿存在围手术期、辅助治疗期、随访期和姑息治疗期4个不同的阶段。通过对四个阶段疾病侧重的把握,灵活转换中西医治疗的角色比重,从而使肠癌患者阴平阳秘,达到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的最终目的。结论:中医与西医绝不是一个相互对立的关系,而是应该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在肠癌的治疗中,郭师中西医配合四阶段治疗肠癌的观点取得了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潘敏求教授认为乳腺与肝、脾、肾及冲任二脉关系密切,“瘀”、“毒”、“虚”是乳腺癌的基本病机,“疏肝健脾、补肾益精、化瘀解毒”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治则,潘教授临床用药常扶正祛邪并用,中西结合综合治疗,在疏肝健脾的基础上,十分重视脾胃与肝肾之气,以自拟乳复方为基本方,随症加减,临床应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文章总结年莉教授运用"年氏三联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头面带状疱疹的临证经验,年教授认为头面带状疱疹的病机是湿、热、火毒客于经络,气滞血瘀,阻遏经络而致病,分为肝经郁热型、脾虚湿蕴型、痰瘀阻络型,"年氏三联中医综合疗法"通过中药内服结合针刺外用可清热祛湿、化痰通络;局部中药湿敷,可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保护创面,促进愈合,多年临床经验证明,"年氏三联中医综合疗法"对患有头面带状疱疹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通过病案举隅,对徐力教授辨证论治乳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经验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认为中医药的准确辨证论治能较好的改善乳腺癌术后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化疗毒副反应;而准确辨证是成功施治的前提和保障,在古方基础上灵活化裁是临证取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符合实践需要,得益于其良好的临床疗效、独特的理念以及国家的重视,中西医结合事业始终在稳步前进,并得到了大众认可。其中中药复方与单味药、活性成分的研究、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建立以及病证结合诊疗模式的应用逐步发展完善。但是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仍存在着学科概念不清、定位不明确、与现代科技结合不紧密等问题,由此引发了对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思考。只有加强理论和方法创新,注重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坚持多学科交叉融合,才能使中医焕发新的活力。坚持守正创新,中西医并重发展、优势互补,使中西医结合学科更加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