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ACEI药物咪达普利对维甲酸所致的实验性骨质疏松的大鼠骨代谢和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为对照组(Ⅰ组)和维甲酸诱导骨质疏松模型组(Ⅱ组),模型+不同剂量的咪达普利干预3组(Ⅲ,Ⅳ,Ⅴ组),每组12只。对Ⅱ,Ⅲ,Ⅳ和Ⅴ组的大鼠用维甲酸80 mg/(kg·d)连续灌胃21 d建立实验性骨质疏松模型,Ⅰ组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对照。造模后,Ⅲ,Ⅳ和Ⅴ组分别给予低,中和高剂量咪达普利(5 mg, 10 mg,20 mg)灌胃,Ⅰ和Ⅱ组采用安慰剂对照,持续7d后处死大鼠,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的体重,脏器指数,股骨骨密度,股骨长度和干湿重,骨代谢指标和骨生物学力学指标。结果与正常组对比,模型组在大鼠的体重、各脏器指数、股骨骨密度、骨干湿重、骨代谢指标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CEI类药物咪达普利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大鼠的体重、股骨长度、干湿重增加(P0.05),股骨中钙和磷的含量明显增加(P0.05),血清中ALP和BGP的含量增加(P0.05),TRAP和PTH的含量下降(P0.05),肱骨生物力学最大载荷、最大扰度、最大弯度、、骨应力和骨应变增加(P0.05)。结论咪达普利能增加维甲酸所致的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体重,提高骨密度,增加肱骨长度和干湿重,减少骨质流失,促进骨形成和矿物质的沉积,增加骨的生物力学强度,减少骨折的发生,对骨质疏松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卡维地络与咪达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108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3组。卡维地络单药治疗组与咪达普利单药治疗组及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组各36例,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口服卡维地络和(或)咪达普利,均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分别优于卡维地络单药治疗组(83.2%),咪达普利单药治疗组(80.3%),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维地络与咪达普利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可同时减轻心脏后负荷,延缓心室重构,对伴有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的慢性心力衰竭,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3.
笔者应用咪达普利(达爽)治疗难治性肾小球疾病患者50例,取得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选择2003年8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2年全国肾脏病协作组黄山会议的诊断标准。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及病理诊断等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大量维生素K2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展示了其在维护广泛人群骨健康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本文根据文献,从维生素K的种类、分布、来源、人体存在的维生素K2匮乏、维生素K2在人体骨代谢中的作用机制及与常见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应用等方面做了较全面的综述,为包括日趋凸显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及其他更广泛人群的骨亚健康的预防及治疗策略提供较完整的认识及新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维生素K联合骨化三醇、钙尔奇D对男性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及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Discovery WA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患者腰椎L_(1~4)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股骨颈骨密度。对男性骨质疏松患者采用固力康联合骨化三醇、碳酸钙D3进行治疗,连续治疗1年,治疗期间监测患者骨代谢变化。采用美国Thermo公司全自动酶标免疫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BGP、CTX-1、细胞因子IL-6、IL-10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患者腰椎(L_(1~4)) BMD、股骨颈BMD开始增加,治疗12个月后患者腰椎(L_(1~4)) BMD、股骨颈BMD较治疗前增加明显。治疗后,血清骨形成指标BGP水平升高、细胞因子IL-10水平升高;血清骨吸收指标CTX-1水平、细胞因子IL-6水平降低。结论维生素K可提高患者腰椎与股骨颈骨密度,升高血清骨形成指标BGP、细胞因子IL-10水平,降低血清骨吸收指标CTX-1、细胞因子IL-6水平,维生素K治疗男性骨质疏松效果显著,是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的重要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K是一类具有叶绿醌生物活性的萘醌基团的衍生物,主要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叶绿醌,即维生素K1;另一类是甲基萘醌类,即维生素K2。近年来研究认为,维生素K2是围绝经期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关键的影响因素,它通过将骨钙素中的谷氨酸残基羧化成γ-羧化谷氨酸残基促进骨形成;是骨特异性转录调节因子,促进了成骨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并抑制骨吸收。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围绝经期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根据,也为绝经期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7.
维生素K2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30年代,丹麦生物化学家Henfik Dam无意中发现一种与凝血有关的活性物质,经分析,这些物质可以影响凝血酶原的合成和凝血.德语中血液凝固的单词是:[Koagulation],因而取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命名其为维生素K.自然界主要存在2种维生素K,即维生素K1与维生素K2.此后又人工合成了维生素K3和维生素K4.维生素K由于其促进凝血的特性而被发现,因而又名为凝血维生素.随后人们又发现维生素K与骨骼的新陈代谢有关,其中维生素K2作用更显著,1995年日本首次将维生素K2作为治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笔者将主要就维生素K2的研究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麻术中的咪达唑仑复合不同剂量丙泊酚对高血压患者应激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全麻下行择期上腹部手术并存高血压患者60例,根据丙泊酚维持用量随机分为3组,A组3 mg·kg^-1·h^-1,B组5 mg·kg^-1·h^-1,C组7 mg·kg^-1·h^-1;记录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5min(T2)、切皮后2 min(T3)、手术探查(T4)及清醒拔管后(T5)各时点的HR、BP、CSI、CORT。结果:T2、T3、T4时A组比B组、C组HR快(P<0.05),T2、T3、T4、T5时A组比B组、C组SBP、DBP数值高(P<0.05),T2、T3、T4时A组比B组、C组CSI数值高(P<0.05),B组、C组CORT值在T2时刻降低(P<0.05),T3、T4、T5时A组比B组、C组高(P<0.05)。结论: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以5 mg·kg^-1·h^-1泵入维持麻醉时,高血压全麻患者各指标变化相对比较平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甲状旁腺激素(1-34)(parathyroid hormone,PTH)联合维生素K_2(VK_2)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12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进行研究,按照1∶1∶1比例随机分为3组:VK_2组、PTH组、联合治疗组。PTH组40例患者给予特立帕肽20μg皮下注射,每日1次,治疗6个月;VK_2组40例患者口服四烯甲萘醌软胶囊45 mg/d,每日3次,治疗12个月。联合治疗组40例给予特立帕肽联合四烯甲萘醌软胶囊治疗。药物治疗后,将3组患者的腰椎及髋部骨密度、血钙、血磷、血清骨转换指标骨碱性磷酸酶(BALP)、I型胶原N末端肽/肌酐(NTX/Cr)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同时对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3组患者骨密度较治疗前都显著改善(P0.05),且相同时间点联合治疗组均明显优于VK_2组及PTH组(P0.05)。药物治疗12个月后,3组患者血清BALP和NTX/Cr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变(P0.05),且相同时间点联合治疗组均明显优于VK_2组和PTH组(P0.05)。3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旁腺激素和维生素K2均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疗效显著,且联合使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研究老年高血压并骨质疏松患者口服依那普利联合辛伐他汀对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9月我院老年高血压并骨质疏松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n=63)和对照组(n=63)。治疗组患者口服依那普利+辛伐他汀,对照组口服依那普利。两组观察6个月,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血清骨钙素(OC)、血清Ⅰ型胶原C末端肽(s-CTX)、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和骨密度值[腰椎正位、股骨颈、前臂、股骨粗隆]的水平。结果两组各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参数基线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OC、BAP及腰椎正位、股骨颈、前臂、股骨粗隆的BMD水平显著增大,且s-CTX、TRACP-5b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OC、BAP、s-CTX、TRACP-5b及腰椎正位、股骨颈、前臂、股骨粗隆的BMD水平改变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并骨质疏松患者给予口服依那普利和辛伐他汀治疗后6个月,较单纯口服依那普利骨密度值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11.
维生素K2具有抗骨质疏松的骨骼健康效应。在维生素K2系列中MK-7的活性最强。经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培养的体外机制分析及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去神经骨质疏松模型、悬吊骨质疏松模型、肥胖骨质疏松模型和临床研究,揭示MK-7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①通过维生素K2依赖性蛋白的γ-羧基化途径,将骨钙素分子中的谷氨酸残基羧化;②通过刺激成骨细胞分化、调控骨细胞外基质矿化、上调骨标志物基因表达、抑制破骨细胞生成,促进骨形成和降低骨吸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血清维生素D和K水平和慢性胰腺炎患者骨质疏松症相关性。方法通过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检测骨密度和粪弹性蛋白酶检测评估胰腺功能;检测患者血清维生素D和维生素K的水平;通过逻辑回归分析研究变量与骨密度之间的关联。结果共有211名CP患者,其中男性142例。有18%的患者有晚期CP,患有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为43%。维生素D和K缺乏分别为56%和32%。骨量减少的诊断率为42%,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率为22%。在多变量分析中,女性、年龄和较高BMI与骨质疏松症存在相关性。在男性患者中,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唯一因素是维生素K缺乏症。结论 CP患者的骨病发生率很高,且维生素K缺乏作为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唯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We have been using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HRT) as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for menopausal symptoms and osteoporosis. Estrogen increases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for 2 or 3 years, and only maintains BMD thereafter.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BMD improved with HRT in combination with vitamin K2. Ninety-four patients with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were studied. All patients were placed on HRT for more than 1 year. Ten patients whose BMD had increased up to a plateau and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thereafter while they were receiving HRT were placed on HRT in combination with vitamin K2. The long-term BMD (L2-L4) profiles of those receiving HRT alone, and the effects of HRT in combination with vitamin K2 on the BMD profiles were examined. The rate of change in BMD (mean ± SE) of all patients who underwent HRT alone was 2.9 ± 1.2% 1 year after the initiation of HRT, 4.6 ± 1.2% 2 years later, and 5.4 ± 1.2% 3 years later. The BMD in these patients, which reached a peak increase after 3 years, no longer increased from the following year. When vitamin K2 was administered concomitantly to 10 patients for 12 months because of the decrease in BMD, their BMD (mean ± S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0.734 ± 0.021 g/cm2 to 0.783 ± 0.026 g/cm2 (P < 0.03; paired-t test). We conclude that HRT in combination with vitamin K2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MD that was on the decrease after HRT alone. Therefore, as a supplementary drug for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vitamin K2 is a good therapeutic option for patients who are placed on HRT. Received: August 29, 2001 / Accepted: January 18, 2002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索维生素E联合雷洛昔芬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120名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维生素E联合雷洛昔芬干预,对照组单纯予以雷洛昔芬干预。在试验前及试验干预12个月后分别检测两组受试者的腰椎及髋部骨密度、血清骨代谢指标、细胞因子水平及研究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和骨折发生率。结果干预12个月后两组患者腰椎(L1~4)及左侧股骨颈的骨密度明显增加,而治疗组的骨密度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2个月后治疗组血清BGP、ALP、IL-6、TNF-α、IL-10及TGF-β1的水平均明显改变,而治疗组上述指标的改变均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折发生率明显下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药物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E联合雷洛昔芬能有效保护绝经后妇女髋部及腰椎骨密度,改善骨代谢及炎症因子水平,降低骨折发病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维生素K_2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骨代谢及血清组织蛋白酶K(cathe K)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我院骨质疏松患者,共有120例符合纳入标准。患者随机分为维生素K_2组、雷奈酸锶组和空白对照组(各N=40)。雷奈酸锶组每天口服2 g雷奈酸锶。维生素K_2组给予固力康胶囊:每次15 mg,每天3次。药物治疗前、术后6个月检测其骨密度,同时测量血清中血清骨钙素(BG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血清组织蛋白酶K(cathe K)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水平。结果药物治疗前后,各组的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和cathepsin K均有不同的变化;相对空白对照组,维生素K_2组、雷奈酸锶组髋部及腰椎密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雷奈酸锶组骨密度变化更明显,和其他组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雷奈酸锶组破骨活性(β-crosslaps、TRAP)最低,成骨活性(BGP、PINP)较高,而维生素E组破骨活性降低(β-crosslaps、TRAP),成骨活性(BGP、PINP)也增高,各组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其他组,雷奈酸锶组cathepsin K下降的最明显,各组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量维生素K_2可以通过促进成骨活性,降低破骨活性及cathepsin K表达来改善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髋部及腰部的骨密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生素K2能否促进卵巢切除骨质疏松(OVX)大鼠骨折愈合。方法将3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组(OVX)、OVX+维生素K2组。大鼠卵巢切除术后3个月,在右侧股骨干制作单侧股骨干骨折。然后在通过维生素K2治疗8周后处死动物,行X线片检测;对骨折的股骨进行生物力学检测并观察血清骨钙素(BGLAP)、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和雌二醇水平的变化。结果与OVX组相比,OVX+维生素K2组观察到更多骨痂组织形成和更好的骨愈合,并且BGLAP、ALP和TRACP水平降低,但是血液雌二醇水平没有观察到显著增加。与OVX组相比,OVX+维生素K2组显示出骨强度、最大负荷和弹性显著增加。结论维生素K2具有作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折愈合新型替代治疗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宁夏地区回、汉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维生素D受体基因(vitamin D receptor, VDR)基因多态性分布。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肽性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ve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从2015年至 2018年筛选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收集119例汉族和111例回族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妇女的血液样本并进行VDR基因型的分型检测,探讨宁夏回、汉VDR基因多态性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111例患者的VDR受体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汉族和回族的女性骨质疏松症的bb 型占89.20%,68.21%。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79%和27.16%,BB基因型频率为0.00%和3.80%。宁夏回、汉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VDR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宁夏回、汉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VDR基因多态性存在民族差异性,这种民族差异性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