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蟾蜍及蟾皮外治法的临床用途胡九荣陈方焘王璞主题词蟾蜍/外治法临床运用蟾蜍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全体,性辛凉、有毒;蟾皮为蟾蜍的皮,性辛凉、有微毒,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抗癌止痛等多种功效[1]。蟾蜍及蟾皮的主要活性成分有蟾蜍毒素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订壮药蟾蜍皮质量标准.方法:采用经验和理化的方法,对该药材的性状、薄层鉴别和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含量等项目进行分析检测,制订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结果:已制订出该药材性状、薄层鉴别和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含量测定方法,并制订了壮药蟾蜍皮质量标准.结论:建立的壮药蟾蜍皮质量标准可有效控制该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3.
蟾蜍类药材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蟾蜍类药材主要包括蟾酥、干蟾、蟾皮和蟾衣,分别是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耳后腺或皮肤腺分泌物、干燥全体、表皮及自然褪下的角质衣膜。查阅国内外研究进展,对蟾蜍类药材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总结,主要包括蟾蜍二烯羟酸内酯、吲哚生物碱、蟾蜍环酰胺等。  相似文献   

4.
<正>蟾蜍属两栖纲蟾蜍科动物,在我国广泛分布。蟾蜍经加工可制成蟾皮、蟾酥、干蟾、蟾蜍头、蟾蜍胆、蟾蜍肝等名贵中药材,其中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主要有蟾酥、蟾衣、蟾皮,"六神丸"、"蟾酥丸"、"麝香保心丸"等药物均含有蟾蜍成分,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现将其药用价值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化学成分蟾蜍体内化学成分组成复杂,主要分为蟾毒配基类、蟾蜍毒素类、蟾毒色胺类及其他化合物。1.1蟾毒配基类蟾毒配基属乙型强心甾族类化合物,这  相似文献   

5.
HPLC测定不同种蟾皮药材中不同部位蟾蜍噻咛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不同种蟾皮不同部位中蟾蜍噻咛的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种蟾皮中不同部位蟾蜍噻咛的含量.样品中蟾蜍噻咛峰通过与对照品进行HPLC-DAD 3D及HPLC-MS-MS比对分析进行了确定.提取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为50倍量50%甲醇超声60 min.样品分析选用了WondsiITM C18色谱柱(4.6 mm × 250 mm,5μm),以乙腈-水(6∶9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6 nm.结果: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r=0.999 7)、精密度(RSD,0.59%)、稳定性(RSD.0.72%)和重复性(RSD,1.5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7%,RSD为2.03%,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经测定,中华大蟾蜍与黑框蟾蜍不同部位均含有蟾蜍噻咛成分,含量为0.07% ~0.17%.结论:蟾蜍噻咛在不同种蟾皮药材中的不同部位含量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6.
蟾蜍皮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以伦 《新中医》1992,24(3):50-50
蟾蜍皮即蟾皮(土名癞蛤蟆皮),味辛,性凉,内服有消积杀虫之功,外用具解毒散肿之效,是治疗疗疮疽痈和其它一切无名肿毒的良药,治疗牙痛、乳痈等效果尤著。笔者临床40余年,采用鲜蟾皮外贴法治疗多种疾病,效果甚佳。该法简便实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指纹图谱与多元统计分析预测蟾皮质量标志物。方法 基于文献分析定位蟾皮质量标志物范围来源,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蟾皮中药效相关成分,结合指纹图谱和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出影响蟾皮批次间差异性成分,将药效成分与特征差异性成分关联,预测质量标志物,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和含量测定。结果 蟾皮质量标志物为沙蟾毒精、华蟾毒它灵、蟾毒灵、华蟾酥毒基、蟾蜍噻咛,能与主要抗肿瘤靶点稳定结合,其含量在多批次样品间具有一定差异,其中沙蟾毒精、蟾蜍噻咛整体较高,华蟾毒它灵、蟾毒灵、华蟾酥毒基整体较低。结论 沙蟾毒精、华蟾毒它灵、蟾毒灵、华蟾酥毒基、蟾蜍噻咛为蟾皮抗肿瘤作用的质量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李宝晶  吴炎  王磊  叶文才 《中草药》2021,52(10):2876-2883
目的研究蟾皮(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的干燥皮)中的蟾蜍甾烯类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方法利用硅胶、ODS、凝胶、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中药蟾皮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运用IR、UV、NMR、MS及单晶X-衍射等波谱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测试化合物对人肝癌HepG2细胞、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及人宫颈癌He La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从蟾皮95%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位共分离鉴定了14个蟾蜍甾烯类成分,分别为3,23-二羟基-γ-内酯-24-去甲-14,20(22)-二烯-21-胆酸(1)、3-表-酯蟾毒配基(2)、3-表-去乙酰华蟾蜍精(3)、3-表-蟾蜍灵(4)、3-氧-去乙酰华蟾蜍精(5)、3-氧-蟾蜍它灵(6)、3-氧-伪沙蟾蜍精(7)、3-oxo-Δ4(5)-resibufogenin(8)、3-oxo-Δ4(5)-cinobufotalin(9)、3-dehydroscillarenin(10)、3-氧-毛地黄毒苷配基(11)、digirezigenin (12)、bufogargarizin A(13)、bufogargarizin B(14)。化合物6、9、10对Hep G2、A549及He La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11~1.67μmol/L。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并首次报道其核磁数据;化合物1~14均为首次从蟾皮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9、10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9.
蟾蜍皮的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总结近年来蟾蜍皮临床应用,为蟾蜍皮的进一步应用提供思路。搜集蟾蜍皮相关研究文献,总结蟾蜍皮的临床应用研究概况。随着现代药理学研究及临床实践的深入,蟾蜍皮的临床功用已被广泛应用于疖痈、腮腺炎、带状疱疹、骨髓炎和体表感染等疾病。蟾蜍皮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应用前景乐观,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不同种的蟾皮中蟾蜍噻咛的含量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种蟾皮中蟾蜍噻咛的含量,色谱柱WondsilTM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6∶94),检测波长226 nm,流速1.0 mL/min,柱温35℃。结果回归方程为Y=6 945.3X+82.327,r2=0.999 4,平均回收率为98.57%,蟾皮中蟾蜍噻咛的质量分数在0.041 2~0.824μg。结论蟾蜍噻咛在不同种蟾皮药材中的含量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
地黄Rehmanniaglutinosa为我国民间传统植物药,有着久远的历史记载,主产于河南、河北、陕西、山西等地。其化学成分类型主要包括环烯醚萜类、紫罗兰酮类、苯乙醇苷类、三萜类、黄酮类及糖类等,对人体血液系统、心脑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有显著作用。随着现代分离分析手段的不断创新,加之现代科学技术与药理学方法不断应用于地黄的药理作用及机理研究,近年来,地黄中的化学成分不断被发现,其药理作用进一步被开发,临床适用范围逐年扩大,引起了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热切关注。对地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旨在为传统中药地黄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现代化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2.
秦贝贝  贾泽菲  王佳莉  马琳  张铁军  胡静 《中草药》2022,53(18):5920-5933
马钱子Strychni Semen为我国传统有毒中药,药用历史悠久、疗效显著,其化学成分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生物碱、酚酸、萜类、甾体及苷类等,对骨骼、神经、心血管系统均有显著的药理作用,在镇痛、抗肿瘤方面药效显著。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马钱子新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不断被发现,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以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的理论为指导,总结马钱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从亲缘关系、传统药性、药效、毒性、炮制、成分可测性和入血成分等方面对其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为马钱子更加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及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向璐  张巧艳  赵琦明  秦路平  龚婉 《中草药》2022,53(7):2196-2213
黄芪-当归是近代中药方剂中的常见药对,二者均为益气补血常用药,经历代医家证实其临床疗效确切。黄芪-当归具有调节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抗氧化、抗脏器纤维化、抗炎、抗肿瘤等作用,临床应用广泛,多用于肾脏综合征、糖尿病病变、贫血等的治疗,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未来具有较大的研究和开发潜力。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3个方面对黄芪-当归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总结,以期为该药对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林世翼  贾景明  王安华 《中草药》2020,51(1):256-264
狼毒Euphorbiae Ebracteolatae Radix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植物狼毒大戟Euphorbia fischeriana或月腺大戟E.ebracteolata的干燥根,是一种广泛应用,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中药材。狼毒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其中二萜类化合物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主要包括松香烷型、巴豆烷型、海松烷型、玫瑰烷型、西松烷型、巨大戟烷型、贝壳杉烷型、阿替斯烷型8种类型,此外还有少量二萜二聚体及其他类型的二萜类化合物。狼毒二萜类化学成分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抗炎、抗菌、抗病毒等药理作用。对狼毒二萜类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更好地开发狼毒资源及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管鑫  李若诗  段宝忠  王莹  范敏  王双  张海珠  夏从龙 《中草药》2019,50(19):4838-4852
重楼为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区,因其具有镇痛、止血、抗肿瘤、抗氧化、免疫调节等作用,在药品及保健品中有广泛的应用。但是其品种众多,药效差异明显,因此重楼的品质评价成为制约其开发利用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对重楼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进行系统整理,基于化学成分特有性、化学成分与药效相关性、传统药性、化学成分可测性几个方面对重楼属植物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为该属植物的质量评价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瑶药五指毛桃为桑科榕属植物粗叶榕Ficus hirta Vahl.的根,为岭南地区的药物,也是广西常用的瑶药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瑶药五指毛桃各方面研究逐渐深入,其有效成分、药品和保健食品的应用开发研究备受关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基于近年来公开发表的文献,对瑶药五指毛桃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质量标志物概念,基于从化学成分与传统药性功效和现代药理作用的相关性、化学成分的可测性和入血成分等几个方面对瑶药五指毛桃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为瑶药五指毛桃质量评价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绵马贯众是我国传统中药,在中医临床上运用广泛。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绵马贯众具有抗病毒、抗菌、抗肿瘤、抗氧化、止血、驱虫等药理作用,化学成分以间苯三酚类、黄酮类和萜类为主。对绵马贯众的本草考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并从植物亲缘学及化学成分特有性、传统药效药性、化学成分可测性和网络药理学4个方面对绵马贯众质量标志物(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白绵马素AP、白绵马素BB、绵马素BB、山柰素、大豆素、里白醇等可作为其Q-marker,为建立和完善绵马贯众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良姜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近年来有关高良姜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介绍,高良姜为一种常用中药,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类、黄酮类、二芳基庚烷类、苯丙素类、糖苷类等。药理学研究表明高良姜具有抗菌作用、抗病毒作用、抗肿瘤作用、抗氧化作用、抗胃肠道出血作用、抗溃疡作用和胃黏膜保护作用等。无论是高良姜粗提物还是其中所包含的具体的化学成分都表现出较好的药理活性,尤其是高良姜中的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的研究比较广泛,他们在抗肿瘤、抗氧化以及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抗多重耐药菌株方面的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今后在探讨高良姜中的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时,更应该注重同类成分之间的相互比较,寻找药理活性必须基团,明确构效关系,深入探讨作用机制,进一步促进高良姜药材的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白鹤灵芝为为爵床科白鹤灵芝属植物白鹤灵芝Rhinacanthus nasutus的干燥全草,作为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常用的壮药已经有千余年的用药历史,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润肺、降火、杀虫、止痒、平喘祛痰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白鹤灵芝具有抑菌、抗病毒、免疫调节、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国内外学者从白鹤灵芝中共分离了多种化合物,主要包括白鹤灵芝醌类化合物20个,还包括有机酸、木脂素、生物碱等结构类型化合物,其中白鹤灵芝醌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白鹤灵芝醌类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全面系统研究报道,笔者通过查阅、整理国内外近年来有关白鹤灵芝的文献资料,对白鹤灵芝中提取分离的萘醌类化学成分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对其中萘醌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进行综述,发现白鹤灵芝及其萘醌类化合物对肿瘤、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均有良好的药物开发潜力,可为后续阐明壮药白鹤灵芝药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和深度利用民族药资源提供重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赵雪艳  蔡霞  胡正海 《中草药》2014,45(20):3029-3033
甘遂Euphorbia kansui为我国传统中药,常用于治疗水肿、腹水等症。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甘遂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并在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方面陆续有新的发现。针对甘遂的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甘遂以后的研究及其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