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中医临床研究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程伟  郭明冬  周文泉 《中国骨伤》2008,21(6):443-444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疾病。近年来,中医药领域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规律、中药有效治疗药物、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等多个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代谢性骨病,随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其已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高发病率及复杂的并发症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中医药治疗OP已逐渐成重要手段,既往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改善骨代谢方面作用明显,中医药治疗方案多样及安全性高等使得其在临床上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生活质量及降低发病率发挥了积极作用。研究发现,中医体质与OP的发病、治疗及预防相关密切,依据现代医学发展研究方向,从中医体质角度出发,探索中医体质与OP发病的关系,为中医药治疗OP提供新的思路,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中医药防治OP的水平及发挥其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防治形势变得更加严峻,目前单纯的西医药物防治骨质疏松症尚存在各种不良反应与疗效不确切等问题,这为临床上通过其他方式寻找满意的治疗方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有独到的见解,其治疗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笔者对近年来与骨质疏松相关的中医药研究概况作一总结,为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4.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皮质激素广泛应用于临床众多领域,但其通过对骨组织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引起的骨质疏松引起了临床医师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就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邹本贵  刘宏奇 《中国骨伤》2002,15(3):160-161
骨质疏松症是西学名词,在中医学古代医籍中,虽有与骨质疏公症表现相似的论述,但没有关于骨质疏松症因病机的系统认识.近代学者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了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理论.  相似文献   

6.
糖皮质激素广泛应用于临床众多领域 ,但其通过对骨组织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引起的骨质疏松引起了临床医师越来越多的重视 ,本文就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髋部暂时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髋关节暂时性骨质疏松症(transient osteoporosis of the hip,TOH)被归类为骨髓水肿综合征的一种。TOH既往研究不少,对其发病机制存在争议。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的发展,研究发现该病发病机制较复杂且不明确,本文从神经源性、骨坏死、血管功能异常、软骨下骨折、遗传、区域性加速现象等方面对TOH的相关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8.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lucocorticoid osteoporosis,GIOP)是长期或过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从而影响骨重建过程造成的。依据糖皮质激素在体内的生理病理作用和动态变化,中医学认为糖皮质激素造成的机体阴阳失衡是GIOP发病的根本原因;病变关键在肾,肾阴阳失衡是病机发展转化的核心,表现为“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的演变规律;脏腑亏虚,气血阻滞,骨骼失养是核心病机,病理变化始终强调动态性和复合性。据此确立“平调阴阳”的治疗大法,基于平调肾阴阳理论防治GIOP,一方面强调平调阴阳一定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另一方面在平调肾阴阳的同时调节一身阴阳的平衡以病证结合、辨证论治,并平调原发病之阴阳以治未病,最终达到阴阳平衡、血脉通利、筋骨得养的状态。现代研究表明细胞自噬是阴阳动态平衡的微观机制,是“平调阴阳”法改善GIOP的防治靶点。可见,平调阴阳是临床防治GIOP的一个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症是以全身骨痛、脊柱变形及易于并发骨折为临床特点的全身代谢性骨病,严重影响着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活水平。随着近年我国老龄化不断加重,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也呈现出增长趋势。目前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以内服药物为主,但均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不利于临床长期使用及推广。近年来临床报道,中医非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及无可比拟的优势。本文基于针灸,埋线,穴位注射,艾灸,推拿及传统健身功法等中医非药物治疗手段,综述近年来中医非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报道及文献研究,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为中医非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推广提供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在不断地增加。美国约有1400~2500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患骨质疏松性骨折者超过800万。骨质疏松症目前尚无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就目前治疗方法及进展综述如下。1氟化物60年代氟化物开始应用于临床,此前人们发现饮用...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骨病,以骨丢失、骨质量下降为临床表现。以往研究证实,骨骼周围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脂质代谢)与骨吸收密切相关。但淋巴系统作为微循环的重要环节未引起足够关注。笔者试从中医“虚瘀理论”出发,探讨淋巴管系统在骨质疏松病理进程中的作用和机制,为其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涉及雌激素水平、钙离子代谢、环境因素等多种复杂诱因的常见代谢性骨疾病,严重危害中老年女性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伴随PMOP病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铁过载"与绝经后女性的骨量变化存在相关性,并作用于PMOP发病始末。该机制与祖国医学中"血瘀"理论密切联系,在指导PMOP的临床防治上意义深远,有形实邪易于结聚,结而不散致机体营养缺乏,累于筋骨日久则致髓减骨枯,进一步诱发骨质疏松。笔者基于中医"血瘀"理论,就"铁过载"影响机体骨量变化及诱发PMOP的作用机制展开综述,旨在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临床工作者提供新思路,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由于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使破骨细胞骨吸收的速度快于成骨细胞骨形成,从而引发进行性骨质流失。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脾主肉,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精微,共同促进骨骼的生长,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多以脾肾渐虚为本,又因元气亏虚、肝气郁结、久病入络而致血行瘀滞,形成本虚标实之证。因此,笔者基于“脾虚为本、血瘀为标”思想探讨PMOP的病因病机,并凝练出“补肾-健脾-活血化瘀”之治则,从现代医学角度探讨这一治则的合理性,并在此治则的指导下探讨治未病3个阶段的防治思路,最后对中药和针灸防治PMOP进行综述,以期扩展临床思维。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在慢性疾病中发病率显著升高,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骨折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现代医学治疗具有经济负担重、缺少前瞻性研究的缺点,而中医药治疗具有不良反应小、依从性高及价格适中等优点,具有临床多途径、多靶点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独特优势。近年来中医药有关其研究越来越多,在治疗上注重滋补肝肾,重视补阴药及活血药的运用,许多研究者结合现代医学的检验、检查指标证明了中药的疗效,而从单味药、药对或是复方着手的许多实验研究又证明其疗效通路机制,除此之外,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治疗也有改善糖代谢及骨代谢的作用。笔者从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病因病机、辩证分析、治法、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及中医特色疗法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述,深入认识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能为其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雌激素降低导致钙吸收增加、骨量减少而引发的代谢性骨骼疾病,骨折是该病的主要发现途径,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目前常用的西药主要包括钙剂、双膦酸盐类、骨吸收抑制剂等,但其副作用和不良反应限制了长期用药。如今大量研究表明,中药可通过作用于成骨相关的多通路、多靶点,有效提高骨密度,减轻骨痛,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上有独特优势。笔者从临床、动物、细胞等方面归纳中药及复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防治该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症作为糖尿病在骨骼系统的慢性并发症,其发病率与糖尿病的发病率均在逐年上升,严重者可导致骨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现代医学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治疗效果不确切,不良反应多,价格昂贵。本病属于中医"消渴"合并"骨痿"的范畴,中医治疗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在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方面展开许多临床和实验研究,疗效确切。现将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4个方面对近年来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肾虚血瘀证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药治疗193例肾虚血瘀证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病案资料,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和关联规则分析中药的频次、四气五味归经、核心药物、药对等。结果共搜集处方582首,含药255味。有茯苓、白术、黄芪、泽泻、生地、桂枝应用频次超过40%;温性药92味,甘味药156味,入肝经药123味。复杂网络图显示茯苓、红花、黄芪、泽泻、白术、桂枝、陈皮、柴胡为核心药物。中药药对关联规则显示地黄-牡丹皮、茯苓-山药、白术-陈皮、山药等为常用药对。结论初步总结通过寒温并用、补泻兼顾、以甘味为主的补肾健脾活血中药治疗肾虚血瘀证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症是人体骨代谢平衡失调导致成骨细胞减少、破骨细胞增加而形成的一种骨小梁退化、骨结构脆性增加,易引发全身性骨折的中老年人常见疾病。近年来,表观遗传学研究发现骨质疏松与DNA甲基化具有密切的关系。表观遗传学是通过观察周身环境对人机体基因表达的影响,这与中医整体观念相符合。中医以人与自然相统一的理念,重视环境对人体的影响,通过药物调理使机体内阴阳达到一个平衡的稳态。随着表观遗传学对骨质疏松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中医科工作者在补益肝肾类中药干预骨质疏松甲基化机制方面取得了较大研究进展,笔者对近期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研究、诊疗骨质疏松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骨科疾患之一。中医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优势及效果明显,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明确。随着骨质疏松症分子生物学的深入发展,已有研究显示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发病机制中有着重要作用。lncRNA参与骨形成-骨吸收过程,起着重要调节作用;lncRNA在OP的不同中医证型中差异性表达,提示其参与OP中医证的发生发展;中医药通过调控lncRNA参与骨代谢过程从而防治骨质疏松症。故本文基于lncRNA总结近年来该领域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挖掘lncRNA为治疗的潜在靶点,为探讨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分子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