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因子分析法研究广东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证候分型特点,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广东地区16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提取因子并测量症状载荷,明确因子对应的证候。结果:在提取出的15个公因子中,其中11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因子分别对应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湿热痹阻、肝肾不足三个临床上最常见的证候。结论:因子分析能对中医四诊信息较好地进行证型的客观分类,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广东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型特点,可为临床辨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广东省中医院慢性疾病管理门诊,应用因子分析法深入研究广东地区强直性脊柱炎的证候分型特点,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科学基础。方法:收集广东地区共30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中医临床四诊信息,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因子提取法,并对因子负荷进行正交方差极大旋转。结果:在提取的30个公因子中,其中12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因子能对应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证、督寒脾湿证及肾督痰瘀证3个中医临床常见证候。结论:运用因子分析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概括广东地区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常见证型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活动期常见的中医证候分类及量化诊断规律。方法以因子分析法对300例急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进行分析,提取因子并测量症状载荷,明确因子对应的证候。结果因子分析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临床四诊信息中提出21个因子,其中4个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分别是寒湿痹阻、湿热痹阻、寒热错杂、肝肾亏虚4个证候,同时对各个症状在4个证候中的权重进行量化,得出每个证候的主症和次症。结论因子分析所得的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活动期常见的证候分类及量化诊断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杜坚  陈群 《江西中医药》2010,41(1):45-47
目的:通过分析慢性盆腔炎中医证候与临床四诊信息的相互关系,可以较全面地了解各证临床症状的相关程度及关键的证候特征,从而为其分类及规范化诊断提供参考。方法:编制慢性盆腔炎中医证候四诊信息采集表获取四诊信息;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作为提取公因子的因子分析;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依临床症状的相关程度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采集15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62项四诊信息,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与各临床症状关系较为显著的有21个公因子,可反映原62个症状总信息量的70.197%。根据62个症状对21个公因子的作用大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可划分为四类,分别与湿热瘀结证、气滞血瘀证、脾虚湿瘀证、肾虚血瘀证较为符合。结论: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可以获得慢性盆腔炎的基础证型及主要临床特征信息,对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证候辨证及其分类研究具有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因子分析法研究小儿厌食症的中医证候分型特点,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近5年来在我院门诊就诊的305例小儿厌食症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提取因子并测量症状载荷,明确因子对应的证候。结果:在提取出的8个公因子中,其中4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因子分别对应小儿厌食症脾阴不足、脾虚湿阻、脾胃湿热、肝脾不调4个证型。结论:因子分析能较好地对中医证候进行证型的客观分类,可为临床辨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研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住院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及证候内涵,为该病住院患者的中医诊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文献研究及专家讨论的基础上设置证候采集表,整理中医四诊信息,运用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相结合行数据处理。结果聚类分析结果显示HAPC的证候分型为肝胆湿热、湿热中阻、痰浊阻肺、气滞血瘀4型,以分型结果进行因子分析,确定其主次症。结论通过对HAPC住院患者四诊资料整理、分析及统计学处理得出HAPC住院患者常见证候及证候内涵,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活动期患者的中医证候分类及其诊断要点。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记录163例AS活动期患者的症状、体征(包括舌象和脉象)等临床资料,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变量指标聚类分析。结果:AS活动期患者证候分为4类:湿热痹阻证、邪郁化热证、肝肾亏虚证、痰浊瘀阻证,并初步确定了各证候的诊断要点。结论:基于中医四诊信息的分析与变量聚类分析的结果、结合专家意见可对AS活动期中医证候进行合理分类并确定各证型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证候分类特点,为肝炎肝硬化的证候研究提供依据。方法:运用SPSS 20.0数据统计软件,根据通过《肝炎肝硬化临床信息采集表》收集到的801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四诊信息资料,对其中的97个中医症状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并对这些公因子进行中医证候的诠释。结果:对801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97个中医症状进行因子分析,共提取32个特征根大于1的公因子,根据中医理论对32个公因子下的中医症状进行诠释。提示的中医证候有血瘀证、湿证、热证、肝气郁结证、脾虚证、气阴两虚证、水停证、脾虚湿盛证、血虚证。结论: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证候分析是可行的,分析结果与现有的肝硬化辨证分型基本一致,此次研究既为现有的肝炎肝硬化辨证分型提供依据,也是首次应用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数据来研究肝炎肝硬化的证候分类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重症患者谵妄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192例患者,采集纳入病历资料的中医四诊信息,根据症状的出现率筛选出37个四诊信息,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统计.结果 经因子分析共提取12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64.01%,经分析涉及病性类证候要素为气脱、痰湿、火热、阴虚、阳虚、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元统计方法在研究中医证候分类中的实际意义,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分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轻度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中医临床四诊信息,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采集116例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中医四诊信息;应用系统聚类、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轻度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分可为5个类别:肝气郁结、肝郁脾虚、湿热内阻、瘀血阻络、肝肾阴虚,其中16例由于中医四诊信息量的限制(属无症可辨)而难以进行证型分类。结论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的联合应用,可以对中医四诊信息较好地进行证型的客观分类,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特点,在中医证候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广西地区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指导临床辨证治疗。方法调阅2000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风湿病科住院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病历,统计性别、年龄、职业、病程、家族史、诱因、症状、舌脉、体征及中医证候等,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医证候、致病因素的分布情况及中医证候与年龄、性别、病程的关系。结果广西地区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候分布依次是湿热痹阻(32.30%)、邪郁化热(19.47%)、瘀血阻络(12.39%)、肾阴亏虚(11.06%)、痰瘀互结(8.41%)、寒湿痹阻(7.96%)、肝肾不足(6.64%)、肾阳亏虚(1.77%)。在各种致病因素中,湿、热、瘀所占比例较大;各年龄段及不同性别间的中医证候构成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各证候在病程上存在差异。结论广西地区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候以湿热痹阻多见。湿、热、瘀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常见致病因素。各证候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分布无明显差异。在病程方面,痰瘀互结证病程最长,而虚证的病程普遍较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弱、少精子症的证候分型及量化诊断规律。方法:采集507 例弱、少精子症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对常见症状按4 级赋予分值,以因子分析方法进行证候分型及量化分析。结果:因子分析从弱、少精子症临床四诊信息中提取5 个代表性因子,分别代表湿热下注、肾精不足、肾阳虚、肝郁气滞、肾阴虚等证候,同时对各个证候进行量化。结论:以大样本为基础,应用因子分析方法所得的弱、少精子症常见证候分型及量化诊断规律符合临床实际情况,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岳跃兵  洪梦婕 《河南中医》2019,39(3):368-371
目的:探讨TPO抗体升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甲状腺功能情况。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制定病例报告表,并记录中医证候,运用聚类分析统计学方法对40例TPO抗体升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辨证分型。结果:TPO抗体升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基本证候为:寒湿阻络证,湿热痹阻证,气血两虚证和肝肾阴虚证;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比例为50.0%;中医证候符合肝郁气滞证的比例为32.5%。结论:TPO抗体升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初步分为:寒湿阻络证,湿热痹阻证,气血两虚证和肝肾阴虚证。中医证候符合肝郁气滞证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四川地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特征规律,为该病的中医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课题组前期制定的CRF病例表,记录四川地区8家子课题临床单位收集的10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四诊信息,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比较发现慢性乙型肝炎证候特征规律。结果基于因子分析的10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候研究共得到26个因子,结合专业知识及专家讨论后认为,合并为8个较符合临床因子组合证型,按解释的总方差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胃湿热(15.715%)、肝肾阴虚(9.255%)、肝郁脾虚(8.939%)、肝郁化火(7.781%)、脾虚湿阻(7.055%)、瘀血阻滞(5.520%)、阳虚(3.943%)、无证可辨(1.702%)。基于聚类分析的10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候研究,经K-means聚类分析4~12类后,结合专业知识,经专家讨论后,最终定为8类最为符合临床,由多到少依次为脾胃湿热、肝胆湿热、肝脾湿热、肝郁脾虚、肝郁化热、脾虚湿困、湿热夹肝肾阴虚、阳虚夹血瘀。结论研究表明,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数理统计学方法可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的分析,为该病证候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了可行的方法,但其结果仍需与临床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杜丽妍  刘燊仡 《中医杂志》2018,(11):918-920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中轴关节、肌腱韧带骨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胡荫奇将本病分为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肝肾阴虚证、肾督阳虚证、瘀血痹阻证、痰瘀痹阻证6种证候类型,在辨证论治的同时根据不同病变部位选用具有针对性治疗作用的药物。临床用药平和,注重补益肝肾精血,不主张一味温补肾阳,讲求阴阳平调,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肠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搜集264例大肠癌患者临床证候资料,建立数据录入系统,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探索大肠癌中医证型。结果调查结果共涉症状、体征56项,其中,频率在5%以上的症状及体征共49项。因子分析共提取出16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64.989%。聚类分析认为聚为4类证型最为明晰,更符合中医理论和临床常见证型实际情况。经过专家辨证,分别为淤毒阻滞证、脾胃虚弱证、大肠湿热证和肾阳虚证四种证型。结论淤毒阻滞证、脾胃虚弱证、大肠湿热证和肾阳虚证可能是大肠癌的临床常见证候类型。  相似文献   

17.
吴昊  王文婷  张雷  姚丽萍 《新中医》2019,51(9):17-20
目的:探索腕关节超声检查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中医辨证分型的应用。方法:将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设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另选择同期于本院实施健康体检的20例健康体检人员设为健康组,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组中医分型包括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瘀血痹阻证、肝肾阴虚证、肾气虚寒证,每种证型20例,对所有人员进行腕关节超声检查,分析各类人群的超声检测结果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结果: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瘀血痹阻证、健康组人员滑膜厚度、腕关节滑膜炎及腱鞘炎超声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湿热痹阻证患者滑膜厚度明显高于寒湿痹阻证、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瘀血痹阻证、健康组(P 0.05)。湿热痹阻证患者腕关节滑膜炎超声评分及腱鞘炎超声评分明显高于寒湿痹阻证、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瘀血痹阻证患者(P 0.05)。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肝肾阴虚证、瘀血痹阻证、肾气虚寒证患者滑膜血流信号依次逐渐减少,湿热痹阻证患者血流信号分级与寒湿痹阻证相比无明显差异(P 0.05);但湿热痹阻证患者血流信号分级与肝肾阴虚证、瘀血痹阻证、肾气虚寒证患者相比差异明显(P 0.05)。瘀血痹阻证、肝肾阴虚证、肾气虚寒证、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腕关节骨侵蚀发生率依次逐渐降低;瘀血痹阻证、肝肾阴虚证、肾气虚寒证患者腕关节骨侵蚀发生率明显高于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患者(P 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同中医分型患者实施腕关节超声检查显示的滑膜厚度、滑膜血流信号、滑膜炎、腱鞘炎、骨侵蚀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可通过超声检查辅助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素特点及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采集503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四诊信息,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相结合对61项变量进行分析,结合证素辨证体系寻找该病的中医证素特点及证型分布规律。结果证素辨证学研究结果得出本组503例乙肝后肝硬化病位证素5项,病性证素13项,其中病位证素主要涉及肝、脾、肾,病性证素主要涉及血瘀、气虚、气滞、湿热、水。采用因子分析61个证候条目,KMO统计量为0.812,Bartlett球型检验P0.0001,共提取出17个公因子,被提取有51项具有意义的症状,结合证素辨证学及专家讨论总结出7类中医证型:湿热内蕴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湿盛证、血瘀证、脾气虚证。采用聚类分析出该病的证型分布比例,依次为血瘀证占24.85%(125/503),脾气虚证占19.28%(97/503),肝郁脾虚证14.91%(75/503),脾肾阳虚证占12.72%(64/503),湿热内蕴证占11.13%(56/503),脾虚湿盛证10.14%(51/503),肝肾阴虚证7.55%(38/503)。结论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与证素辨证体系相结合用于乙肝后肝硬化证候特点研究,为该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肾性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中医症状及证候分布特征,初步归纳肾性骨病中医辨证标准。方法:采用中医症状量表对165例MHD肾性骨病患者症状进行横断面调查,对调查表症状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方法为主轴因子法,并进行最大方差法正交旋转,依据中医理论对症状因子进行定性,初步得出肾性骨病类证候群,结合慢性肾功能不全中医辨证标准相关内容,拟定肾性骨病类中医证候。结果:因子载荷阵提炼出5个主要因子,结合中医理论,因子1反映了肝肾阴虚证证候,因子2反映了浊毒内蕴证证候,因子3反映了肾阳虚衰证证候,因子4反映了水湿内停证证候,因子5反映了瘀血阻络证证候。结论:归纳肾性骨病患者主要证候表现为肝肾阴虚证、浊毒内蕴证、肾阳虚衰证、水湿内停证、瘀血阻络证5个基本证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糖尿病足坏疽(筋疽型)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糖尿病足坏疽(筋疽型)的中医辨证及其客观化、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136例糖尿病足坏疽(筋疽型)患者,制定糖尿病足坏疽(筋疽型)四诊信息采集表,建立数据库,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及证素辨证的方法,进行中医证候研究。结果因子分析共获得17个公因子,结合专业知识进行聚类分析,依据证素辨证的方法获得4种有效中医证型,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毒盛证、血脉瘀阻证、气血两虚证、热毒伤阴证。结论糖尿病足坏疽(筋疽型)以湿热毒盛证最为多见,湿热为其主要证素;其余依次为血脉瘀阻证、气血两虚证、热毒伤阴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