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更年期抑郁症病因主要在心神,病本在肾,与肝相关,强教授认为治疗本病应"木郁达之",以疏通气机为要,同时需要明辨虚实阴阳,以达到阴阳和合、气机调畅,神有所养,同时还要顾护脾胃,注重心理疏导。取穴以督脉、手足厥阴经腧穴为主,多针刺百会、四神聪、内关、神门、大陵、膻中、太冲、中脘、足三里等穴。临床根据病情不同,辨证用药,随症加减。1肝气郁结证:治以调神疏肝,理气和中,针刺加行间、支沟。2心肝火郁证:治以疏肝解郁,清泻肝火,针刺加行间、内庭、支沟。3痰气郁结证:治以行气疏肝,化痰散结,针刺加天突、丰隆、照海。4心脾两虚证:治以健脾养心,调神安智,针刺加脾腧、通里。5心肾阴虚证:治以滋养心肾,针刺加太溪。另外,咽部异物硬塞感明显者加照海、天突;癔症性失明者加睛明、四白、光明;癔症性失听者加耳门、听宫、听会;癔症性失语症加廉泉、旁廉泉。  相似文献   

2.
杜娟  阮志忠 《河南中医》2021,41(1):76-78
针灸治病强调调神治神,常取心经之原穴神门调补心神,心包经之络穴内关祛邪安神;取头部督脉之百会、神庭、四神聪穴通调督脉,健脑益髓.在针刺调神的同时重视调气,常取合谷、太冲穴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百会、四神聪、安眠、神门、合谷、太冲穴等调神导气止痛.治疗颈腰椎疾病,取百会、神庭等督脉穴调神导气止痛;治疗带状疱疹时,取百会、四...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神、脑、心的全面深刻探析,及多年临床经验,孙远征教授提出"调神"针刺法,其以调"心神、脑神"为理论依据,"醒神""治神""调神""守神"为治疗的核心理念,将"调神"针刺法通过"神—脑—心"体系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成确切的针刺方法,并规范了针刺手法的操作和刺激量,强调可广泛应用于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疾病,或者部分功能性疾病、情志类疾病,亦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治疗法则.  相似文献   

4.
"气"穴不仅是中医认识人体的重要结构,且在刺灸治疗时亦是施术定位的评判标准。针刺调气关键在于补泻,而补泻的关键是如何辨气,如何辨正邪大小。"用针之类,在于调气",意欲调气,需要医者先"治其神",医者要摒弃杂念,内省自视,保持极虚静的精神状态才能守神。"针响""医者得气"及"二次得气"在治疗层次上相差较大,前两类处于致病的启动阶段,施术者必须在"针响""医者得气"的基础上判别疾病的阴阳盛衰及证候的寒热虚实,诊其脉气大小后施以相应的补泻手法,才可激发"二次得气",这是针刺得气补泻的内在本质。"凡刺之道,气调而止",知气之所在而守其门户,守门户运用于临床即是守神。临床上运用"气"穴时应擅于调气与治神,二者中调神为先导,调气为关键,"以神导气,令气易行,以意通经",达到经脉调畅,血脉通利,阴阳调和之效。  相似文献   

5.
卒中后抑郁属于脑器质性抑郁障碍,病位在心君脑府,"脑络受损、神失所主"是其基本病机,"肝失疏泄、肝气郁滞"贯穿卒中后抑郁始终,是其病机关键,故"调神"是其治疗的关键。针灸治疗卒中后抑郁选用的主穴使用频次排名前十位的分别是:百会39次,太冲30次,神庭29次,内关27次,神门25次,三阴交22次,四神聪20次,印堂18次,合谷17次,足三里13次。其中以"调神"为主的相关腧穴6个,分别为百会、神庭、内关、神门、四神聪、印堂,使用频次达158次,以"疏肝"为主的相关腧穴2个,太冲、合谷,使用频次47次。诸穴合用,行气血,和阴阳,疏经络,调脏腑,以达到治疗疾病、改善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武连仲教授重视神志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认为窍闭神迷、神匿、神散是精神障碍的基本病机.衷中参西,应用症状诊断学逆向思维方式准确诊断,在区分器质性和功能性精神障碍的基础上,结合经络循行主治及神经系统定位诊断选穴处方;辨证以阴阳、虚实、经络脏腑为本;治以开窍、利窍、通窍、醒神、调神,强调理、法、方、穴统一.发展腧穴、刺法理论,定位独特,详辨穴性,组穴简洁,重用五腧穴、头、颈、项部腧穴和八脉交会穴,提出雀啄刺、十二针感.综合治疗,体针、舌针、汤药同施,自成体系,对精神障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介绍袁青教授基于三才思想指导应用调神针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袁青教授认为,治疗失眠宜将三才思想与治神调神结合,在调节一身整体阴阳的同时,突出对神的调治,使阴阳协调,使形神合一。诸法有五:一者,组方选穴,调节元神常用穴组有四神针、智三针、脑三针;调节心神常用穴组为手智针。二者,针刺手法,有补法、泻法、导法之别。三者,针以调神,灸以温通,因才(天地人三才)施灸。四者,宜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施治。五者,治疗后调摄,须形神共养,以全天时地利人和。  相似文献   

8.
王玉明 《新中医》2012,(12):8-11
耳鸣发生与脑神、心神关系密切,是神失内守的表现。从脑神五志理论辨识论治入手,重点采用健脑静神、调心调志,配合调五脏之法,用药多以归脑经之药为主。  相似文献   

9.
陈冲  指导:袁青 《新中医》2023,55(24):165-168
介绍袁青教授治疗儿童癫痫的临证经验。袁青教授认为,癫痫患儿的病机为阴阳失调,气机逆 乱,元神、心神俱损。针刺治疗以醒脑调神、调和气血阴阳为主。常用穴组有痫三针、刺神穴组、定神穴组、 四关穴组等。袁青教授强调,调神针法的要义在于两神合一,既要调患儿之神,也要求患儿与医者之间达到高 度的信任与配合。  相似文献   

10.
"调神"是针刺施治的基础和前提。《灵枢·本神》亦云:"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说明"神"的重要,证明了"调神"在针灸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临床上调神之法遍布,但是多归于调脑神和心神,取穴多从督脉、膀胱经、心经、心包经入手。本文对临床调神常用穴位做了归类总结。  相似文献   

11.
关梓桐  徐雅 《世界中医药》2014,9(9):1243-1246
根据中医对"神"定义的不同概念,来阐述"心主神明""脑主神明""心脑共主神明"这三个学派的学术观点及论据。并赞同从神的不同角度来分别阐述心主识神和脑主元神的"心脑共主神明"的观点。认为此观点更符合临床实验研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针药无二致”,将“引经药”中“引经”的核心思想引入穴位,形成“引经穴”的概念。结合穴位的作用规律及配伍原则,总结出引经穴的作用以及分类。引经穴概念的提出将会完善临床穴位配伍的理论依据,更有利于针灸临床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13.
从诊疗思路、治法穴方、临床验案3个方面简述易玮教授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辨证特色及治疗经验。易玮教授在学术上深受新安医家及岭南针灸学家靳瑞教授的影响,诊治妇科病症更得益于罗颂平教授、张玉珍教授的学术思想。重视经络辨证,佐以脏腑、阴阳、气血、寒热、虚实辨证,临证取穴从任、督、冲、带脉立论,正经结合奇经,尤重带脉;其次,强调沟通先后天经气,调肝益肾,并理心脾胃以安胞宫;同时重视调理经期,待经调以嗣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挖掘古籍《普济方·针灸门》中针灸治疗不孕症的选穴规律.方法:利用《中华医典》第5版检索《普济方·针灸门》中治疗不孕症的针灸处方,分析处方数据中穴位的使用频率、特点、归经和刺灸方法.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条文60条,穴位30个,共计用穴频次65次.其中,单穴处方最多,频次为56次,占比93.33%;特定穴17个,...  相似文献   

15.
林梦园  周男  冯国湘 《光明中医》2022,37(2):209-211
《针灸大成》为我国针灸专著中影响深远的著作,具有被广为认可的权威性和实用性.此文目的为通过查阅《针灸大成》中关于神门穴的相关文献记载,总结及探讨神门穴的临床应用特点.《针灸大成》明确记载,神门穴为手少阴心经的输穴、原穴,它既有心经腧穴的共性,又有五输穴的特性.总结其应用范围及作用,可知其具有宁心安神、养血固表、调气导气...  相似文献   

16.
颜华  姜璐 《山东中医杂志》2021,40(5):515-518
曹志群教授将脏腑理论、经络理论、奇经理论相融合,形成脏腑经络奇经理论,并提出"脏腑气血升降在经(气)-入络(血)-深入奇经(肾)"的辨证模式.他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演变过程为脾虚湿蕴-肠络瘀阻-奇经受损,病机特点是脾虚湿阻为本,络脉瘀阻、痰瘀互结为标.治以理脾化湿、化瘀通络,或兼以清化、调和、温通,自拟方"芪仙苡酱汤...  相似文献   

17.
247首安神方剂用药组方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包祖晓  唐启盛  曲淼  赵晶 《中医杂志》2007,48(11):1013-1015
目的分析安神方剂的用药组方规律,探讨神志病的病机、证候、治法特点。方法统计分析247首安神方剂的药物分类、使用频次、五脏归经及各种治法的使用频次、配伍频次。结果补益法在神志病治疗中的使用频次最高,多与化痰除湿等祛实治法配伍使用;五脏归经以入肾、肝、脾经为主。结论虚证(尤其肾虚)是神志病的首要病机,虚实夹杂是主要证候特点,补益法和化痰除湿法的配伍应用是神志病治疗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灸是中医治病调气的常用方式,其最终目的在于调气,“气至”是决定疗效的关键。杨继国教授在临床中总结出“三步调气法”,即针灸得气、以神驭气、点穴导气三步。针灸得气依靠针刺手法和控制灸量达到“气至”,强调“得气”,注重患者的“针感”和“灸感”;以神驭气是通过治神、调神引领经气到达病所,用于针灸得气失利之时;点穴导气即运用点按、揣揉、敲打穴位等方式调气,用于前两步均未实现“气至”时。附病案3则以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9.
检索2010年8月1日—2013年7月31日期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电子数据库,获取国内关于针灸为主治疗网球肘的临床研究文献,并对其进行取穴规律的总结和分析。共纳入116篇,用穴44个,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阿是穴(108),其次是手三里(50)、曲池(45)、合谷(30)、外关(24)、肘(17)、尺泽(10);使用穴位数最多的经脉是手阳明大肠经,其次是手太阴肺经和手少阳三焦经;主要以局部取穴为主:特定穴使用最多的是五输穴中的合穴,其次是原穴、络穴和八脉交会穴。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取穴符合局部取穴、邻近取穴及循经取穴,取穴部位多集中在前臂和肘部。  相似文献   

20.
总结施茵教授运用针灸从脾肾论治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不孕症的临床经验。施教授认为育龄期PCOS患者以肥胖型居多,且常伴不孕,病位多在肾、脾,病机以脾肾亏虚为本,痰(湿)瘀阻络为标,临证取冲脉、任脉、肾经、脾(胃)经穴为主,循证施治,方穴术相应,以达补肾健脾益气、化痰祛湿行瘀、活血调经助孕之效。其提出的"辨证为根本,穴性同药性,选穴如组方,手法定补泻"的理论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更将穴位及针灸手法的治疗作用充分发挥,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