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周秀芳  金海英 《黑龙江医药》2001,14(4):256-258,272
目的以HPLC外标法同时测定复方依那普利片中依那普利(用E代)、氢氯噻嗪(用H代)的含量。方法:采用LUNAC_(18)柱,甲醇——乙醚——0.03mol·L~(-1)磷酸二氢钾(用10%磷酸调pH至3.0)300:7:70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5nm。结果:含量测定方法能较好地分离被测组分和有关杂质,被测组分的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满意,溶出度限度为标示量的75%,均匀度限度为±20%。结论此质量标准能很好地控制成品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氯沙坦和依那普利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病人血尿酸代谢和降压疗效。方法 :6 8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病人分为 2组 ,氯沙坦组 34例 ,用氯沙坦 5 0mg ,po ,qd ,依那普利组 34例 ,用依那普利 10mg ,po ,qd ,均持续 4wk。结果 :wk 4末降压总有效率氯沙坦组 76 % ,依那普利组 79%。 2组疗效比较 ,P >0 .0 5。血尿酸水平在wk 4末氯沙坦组较治疗前下降 (12 5±s 4 0 ) μmol·L- 1,依那普利组下降(34± 38) μmol·L- 1,氯沙坦组和依那普利组降血尿酸总有效率为 74 %和 2 1% ,2组疗效比较 (P <0 .0 1)。结论 :氯沙坦不仅降压而且降低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3.
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达丰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7):1068-1069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和钙通道阻滞剂(CCB)非洛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对血压和尿蛋白的影响.方法:所有患者治疗前停服降压药12周,原未服降压药者直接进入本研究.依那普利组服用依那普利10 mg/d,1次/d.非洛地平组用非洛地平缓释剂5 mg/d,1次/d,疗程均为12周.服药2周后,如血压达到130/8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或收缩压(SBP)下降20 mmHg,或舒张压(DBP)下降10 mmHg,则继续服药;反之则增加药物剂量,非洛地平增至10 mg/d,依那普利增至20mg/d.结果:依那普利和非洛地平均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肾病的血压,二者无明显差异;在减少蛋白尿方面,依那普利具有明显优势,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依那普利是治疗糖尿病肾病,减少蛋白尿生成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伊贝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HF患者87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n=43)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治疗组(n=44)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伊贝沙坦与依那普利。结果:疗程结束时,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减速时间,P均<0.05,药物不良反应(咳嗽、皮疹、低血压、头晕)发生率2组比较,P>0.05。结论:依那普利与伊贝沙坦联合治疗CHF较单用依那普利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加小剂量尼群地平联合治疗1、2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其对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1、2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1级高血压患者单用依那普利5~10 mg,每日2次,2级高血压患者单用依那普利10~20 mg,每日2次.第二组:1级高血压患者给依那普利5 mg加尼群地平5 mg,每日2次,2级高血压患者给依那普利10 mg加尼群地平5 mg,每日2次.两组治疗时间为8周.治疗前后测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结果:第二组的总有效率(94.0%)较单独用依那普利的总有效率(70.0%)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明显减少,且对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无影响.结论:依那普利加小剂量尼群地平联合治疗1、2级高血压较单用依那普利更有效,不良反应少,对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氨氯地平治疗肾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治疗肾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肾性高血压病人 96例 ,分 2组 ,氨氯地平单用组 5 4例 [男性 30例 ,女性2 4例 ;年龄 ( 38±s 19)a]给氨氯地平 10mg ,po ,qm ( 7∶0 0 )× 6wk(如治疗 2wk未达显效可剂量加倍 ) ;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合用组 42例 [男性 2 6例 ,女性 16例 ;年龄 ( 41± 2 0 )a]在原用依那普利 10mg ,po ,qd或bid基础上加用氨氯地平 (用法同上 )× 6wk。结果 :单用组总有效率 80 % ,合用组为98% (P <0 .0 1) (其中对重度高血压的有效率分别为 42 %和 80 % ,P >0 .0 5 ) ,不良反应均较少而轻。结论 :单用或合用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肾性高血压疗效均较好 ,对重度高血压以加用依那普利的合用组似较好。  相似文献   

7.
厄贝沙坦与依那普利对照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7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坚勇  陈文珍 《中国新药杂志》2005,14(11):1344-1347
目的:比较厄贝沙坦与依那普利对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研究方法.经1周的清洗期,70例坐位舒张压>90 mmHg的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入厄贝沙坦组(n=35)150 mg·d-1或依那普利组(n=35)10 mg·d-1,两组均干早晨口服1次.4周末,如坐位舒张压仍>90 mmHg,加用双氢氯噻嗪12.5mg·d-1,总疗程8周.结果:厄贝沙坦组平均坐位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降低12.0%与15.5%,而依那普利组分别为12.3%与13.9%.厄贝沙坦组有效率73.5%,依那普利组67.6%,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别,但依那普利组咳嗽发生率(14%)显著高于厄贝沙坦组(3%).结论:轻中度高血压的治疗中,厄贝沙坦与依那普利疗效相似且耐受性良好.厄贝沙坦咳嗽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依那普利及其代谢物依那普利拉的HPLC-MS测定法,以研究健康志愿者口服依那普利片后的药动学过程。方法血浆样品加入内标贝那普利,以甲醇沉淀蛋白后,进行HPLC-MS分析,色谱柱为Licrospher C18,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溶液(66∶34,V/V),内标为贝那普利,检测离子为m/z377.4(依那普利)、m/z349.3(依那普利拉)和m/z425.4(内标),传输区电压为80 V。20名健康受试者口服20 mg依那普利片,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在1~300μg.L-1范围内依那普利和依那普利拉与内标峰面积的比值与浓度的线性关系均良好。依那普利的日内RSD<3.2%,日间RSD<7.0%;依那普利拉的日内RSD<3.2%,日间RSD<11.3%。依那普利和依那普利拉的t1/2分别为(1.5±0.4)、(10.1±2.6)h;ρmax分别为(222.9±57.6)(、86.51±44.8)μg.L-1;tmax分别为(0.8±0.2)(、3.5±0.9)h。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测定结果准确,可用于人体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依那普利活性代谢产物依那普利拉浓度,研究依那普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Wistar大鼠ig依那普利15 mg/kg,采用固相萃取法对大鼠血浆样品预处理,洗脱液为甲醇、水。色谱与质谱条件为Diamond C_(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5 mmol/L乙酸铵(45∶55);体积流量:0.5 mL/min;柱温:30℃;进样量:5μL。采用ESI(+)离子源;干燥气(N_2)体积流量11.0 L/min,压力275.8 k Pa,温度350℃;毛细管电压3 500 V;多级反应监测(MRM)模式,正离子模式;EMV为400 e V。结果血浆中内源性物质对测定无干扰,依那普利拉的线性范围为20~1 500 ng/mL,最低定量限为20 ng/mL。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血浆样本中依那普利拉的提取回收率大于85%,且无浓度相关性。经2次冻融以及冷冻14 d稳定良好。大鼠体内依那普利拉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_(0-t)为(8015±297.7)ng/mL·h,C_(max)为(1 405±269.10)ng/mL,t_(max)为(2.45±0.19)h,t_(1/2)为(4.82±0.32)h,Clz/F为(2.18±0.10)L/kg·h,Vz/F为(12.63±1.31)L/kg。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通过测定代谢产物依那普利拉经时血药浓度,可以考察依那普利的药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分离非那雄胺有关杂质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以ODS柱 (2 5cm× 4 .6mm ,5 μm)为固定相 ,乙腈 0 .0 4mol/L磷酸 (用NaOH溶液调至pH =4 .0 ) (5 5 :4 5 )为流动相 ,2 15nm为检测波长 ,分离非那雄胺有关杂质及中间体 ,酸、碱、过氧化氢强烈破坏产物。结果 :非那雄胺有关杂质及合成中间体 ,酸、碱、过氧化氢强烈破坏产物分离良好。结论 :本方法专属性强 ,灵敏度高。可用于检查非那雄胺有关杂质  相似文献   

11.
杜碧莹 《中国药房》2014,(25):2369-2371
目的:建立环戊丙酸雌二醇原料药中有关物质的检查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流动相为硝酸铵溶液-乙腈(23∶77,V/V),流速为1.5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进样量为50μl。杂质Ⅰ按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计算,杂质Ⅱ采用杂质对照品外标法进行定量。结果:杂质Ⅰ与杂质Ⅱ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32.0、0.52.0、0.54.0μg/ml(r均为0.999 9),校正因子分别为0.970、0.368;杂质Ⅰ、杂质Ⅱ与环戊丙酸雌二醇检测限分别为6.3、1.5、2.3 ng,定量限分别为21.0、5.0、7.7 ng。3批样品中均检出杂质Ⅰ、杂质Ⅱ,但未检出雌二醇。结论:建立的方法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检查环戊丙酸雌二醇原料药中的有关物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提高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的稳定性。方法 将马来酸依那普利原料和碳酸氢钠以1:3的摩尔比溶解在水中,作为粘合剂使用。结果 通过原辅料相容性试验表明,处理后的API与各辅料相容性较好,杂质没有明显变化;通过制剂的加速6个月试验表明:杂质C由0.15%增长至0.61%,杂质D由未检出增长到0.48%;通过长期12个月的数据表明:杂质C由0.15%增长至0.42%,杂质D由未检出增长至0.1%。结论 通过原辅料相容性和稳定性考察结果显示,该工艺有效解决了马来酸依那普利制剂稳定性不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检查阿瑞匹坦原料药中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Merck C18;流动相A为0.2%磷酸溶液(pH 2.5),流动相B为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15 nm。按照加校正因子主成分自身对照法进行定量计算。结果:起始原料Ⅰ、起始原料Ⅱ、中间体Ⅰ、中间体Ⅱ、阿瑞匹坦各峰之间均能达到很好的分离,并在各自的检测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0.999 8),检测限分别为0.01、0.06、0.01、0.25、0.03μg/ml;各杂质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3%、99.05%、98.85%、100.6%(RSD为0.29%、0.10%、0.64%、0.26%,n=3)。结论:本文建立的方法灵敏快速、准确可靠,可作为阿瑞匹坦原料药的有关物质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自建的方法测定头孢克肟颗粒中杂质A~F相对于头孢克肟的校正因子,以确定最佳的定量方式,提高头孢克肟颗粒有关物质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方法 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以0.1%四丁基氢氧化铵溶液(用磷酸调pH至6.0)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等度洗脱。柱温40℃,检测波长254nm。分别对各杂质的校正因子进行测定,并将测定结果和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及外标法进行对比。结果 头孢克肟与相邻杂质及各已知杂质之间的分离均良好,头孢克肟、杂质A~F在0.5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r>0.996),杂质A~F的校正因子分别为2.7、1.1、1.1、1.0、1.0和1.1。按加校正因子的自身对照法计算,3批样品杂质A分别为0.46%、0.51%和0.50%,杂质B分别为0.07%、0.06%、0.07%、杂质E均为0.09%、0.10%、0.09%,杂质C、杂质D、杂质F均未检出,其他单个最大杂质均小于0.1%,总杂质分别为0.81%,0.67%和0.65%;按外标法计算,3批样品杂质A分别为0.48%、0.54%和0.52%,杂质B分别为0.07%、0.06%和0.07%,杂质E分别为0.09%、0.10%和0.09%,杂质C、D、F均未检出,其他单个最大杂质均小于0.1%,总杂质分别为0.83%、0.70%和0.67%。两种计算方式无明显区别,杂质的定量方式以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为宜。结论 通过对各已知杂质校正因子的测定,无需持续提供杂质对照品,即可准确测定头孢克肟颗粒的有关物质,本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可为该抗生素药物其他剂型有关物质的定量方法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新方法对硫酸卷曲霉素进行补充检测,综合现行标准检验结果对其质量现状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Agela Venusuil XBP C18 (L)色谱柱,以磷酸盐缓冲液(pH 2.3)(0.2 mol·L^-1磷酸二氢钾-0.015 mol·L^-1的己烷磺酸钠溶液,用磷酸溶液调节pH至2.3)-乙腈(93:7)为流动相A,以磷酸盐缓冲液(pH 2.3)-乙腈(90:10)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为268 nm,测定了硫酸卷曲霉素的有关物质、组分及含量;并依据现行法定质量标准,对硫酸卷曲霉素原料及制剂进行检验,分析国内硫酸卷曲霉素的总体质量水平;对其有关物质进行了杂质谱分析.结果 该方法分离了卷曲霉素ⅠA、ⅠB、ⅡA、ⅡB四个主成分,有关物质测定方面制剂的最大单杂在0.4%~1.2%之间,总杂在1.3%~4.0%之间;组分及含量测定方面制剂的Ⅰ组分均值为96.2%,含量均值为106.1%;杂质谱研究结果显示硫酸卷曲霉素制剂中主要杂质23个,其中3个未知杂质含量均较高,各企业制剂杂质谱基本固定.结论 目前国产硫酸卷曲霉素质量状况较好;硫酸卷曲霉素重金属、有关物质、组分及含量的标准提高更有助于产品质量的严格控制;杂质谱研究为今后目标杂质的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水合羟基化头孢克洛杂质方法。方法 采用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A为0.78%磷酸二氢钠溶液(取磷酸二氢钠7.8 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 mL,用磷酸调pH至4.0),流动相B为0.78%磷酸二氢钠溶液(pH 4.0)-乙腈(55:45);流速1.2 mL/min;检测波长220 nm;柱温25℃。结果 水合羟基化头孢克洛杂质在9.108×10-4~3.4×10-2 mg/m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平均回收率为104.03%,RSD为0.82%(n=9),定量限为17.721 ng。在回收率试验中加入的水合羟基化头孢克洛杂质,采用外标法和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的结果一致,该杂质的相对保留时间约为1.11,校正因子为1.02。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以采用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对水合羟基化头孢克洛杂质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7.
复方北豆根安酚那敏片质量标准的修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复方北豆根安酚那敏片中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对制剂中马来酸氯苯那敏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条件: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甲醇旬.01mol/L磷酸二氢钾(5:95)溶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为40℃;流速为1ml/min;进样量为20μl。结果马来酸氯苯那敏在0.1471~1.0294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Y=2242404.616X+2508,r=0.9999)。平均回收率是101.87%(n=9)。实验的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都很好。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快速、精密度高、准确度好,可用于该药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肌醇烟酸脂的有关物质。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C18,流动相为水-甲醇-四氢呋喃(45:45:10),检测波长262nm,流速1.0mL/min,进样量10μL。采用自身对照法。结果最大杂质峰不超过对照溶液主峰,其杂质峰面积之和不超过对照溶液主峰。结论本方法能灵敏、准确、可靠的进行杂质检测,对肌醇烟酸脂有关物质的控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长春西汀氯化钠注射液中长春西汀的含量与有关物质。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体积分数为0.5%的二乙胺溶液-乙腈-异丙醇(体积比为36∶55∶9),检测波长为280 nm。采用外标法和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相结合的方法对注射液中的有关物质进行检查,其中杂质A、B、C、D采用外标法,其他未知杂质采用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长春西汀主峰与有关物质峰基线分离,长春西汀在0.020.18 g·L-1内质量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高、中、低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99.2%、98.9%和100.3%,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54%、0.59%和1.38%(n=3);有关物质的检测结果均在限度范围之内。结论本法可用于长春西汀氯化钠注射液中长春西汀的含量与有关物质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HFBA中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方法 色谱柱为Thermo BDS Hypersil-C18(150 mm ×4.6 mm,5μm)柱;流动相的有机相为乙腈,水相为体积分数0.5%的冰醋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流速和柱温分别为1.0 mL·min-1和30℃,检测波长和进样量分别为257 nm和2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