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尼可地尔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无复流和慢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PCI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静脉注射尼可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无复流和慢血流情况及心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无复流和慢血流比例(24.00%)低于对照组(5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38±3.61)%高于对照组的(43.94±4.72)%,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49.75±4.18)mm、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50.36±5.09)mm低于对照组的(51.47±3.56)mm、(52.18±5.4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PCI中采用尼可地尔静脉注射治疗患者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无复流和慢血流风险,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3.
4.
邵经华 《黑龙江医学》2022,46(16):1957-1959
目的:探讨冠脉内注射尼可地尔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中发生冠脉慢血流—无血流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周口港区医院收治的100例行PCI术且术中靶病变血管出现慢血流或无血流[心肌梗死溶栓(TIMII)分级≤2级]的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冠脉给药成分将其分为实验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实验组冠脉内注射尼可地尔,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后TIMI血流分级及手术前后心肌损伤指标、心脏结构指标、血清炎症应激因子。结果:实验组患者给药后TIMI血流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3 d的血清N末端脑肽钠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 Tn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3 d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  相似文献   

5.
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及时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是目前公认的改善心肌梗死预后的有效方法。临床上非Q波和Q波心肌梗死造影上有血栓征象者分别高达75%和90%以上,特别是溃疡病变、带血栓病变在介入治疗中更容易发生斑块和血栓的脱落,引起远端血栓栓塞,形成“无复流”或“慢血流”,一旦远端血栓栓塞,无论是冠状动脉内应用尿激酶、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等都不能显著改善患者近期和远期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6.
无复流现象表明在成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后心肌再灌注的缺如,预示左室功能恢复不良及心肌梗死早期病死率增高。我们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行PCI后无复流现象如心脏性猝死、非致死性心脏事件以及存活病人的左室功能和左室重构情况与预后的关系,探讨无复流现象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CS患者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对无复流现象进行防治时,尼可地尔的应用时机。方法依据不同的尼可地尔应用时机,选取168例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ACS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84例,均为冠脉内给药,一组为置入支架前预防性给药组,另一组为置入支架后发生无复流现象时补救性给药组;支架置入完成后,造影观察及比较罪犯血管血流TIMI、TMPG及MBG分级和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支架置入完成后,罪犯血管血流TIMI、TMPG及MBG分级均达到3级的患者比例,预防性给药组为91.7%,补救性给药组为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罪犯血管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预防性给药组为8.3%,补救性给药组为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出现无复流现象的患者,冠脉内给予尼可地尔治疗后,均恢复TIMI、TMPG、MBG分级3级血流。结论对于适宜的ACS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支架置入前冠脉内给予尼可地尔治疗,能够明显降低支架置入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的防治现状,以更好指导临床AMI规范化救治。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发表的有关PCI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的文献,对其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的现状和进展进行阐述。结果急诊PCI术中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CSFP)或无复流(No-Reflow,NR)现象使心肌组织得不到有效灌注,可明显恶化心功能及增加死亡率,削弱PCI的临床疗效。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能提高急诊PCI的成功率。结论对AMI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防治现状的了解,有助于AMI严重并发症的防治,改善急诊PC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中联合应用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血栓抽吸术,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10月我院ST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冠脉无复流者,共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联合应用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血栓抽吸技术,对照组常规应用硝酸甘油。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造影结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即刻TIMI 3级血流无差异,但联合治疗组TMP 3级明显增高(P〈0.05),即刻CTFC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术后2 h心电图ST段回落率明显增加(57.8%vs 26.6%,P〈0.05),两组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MACE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急诊PCI发生冠脉无复流现象后,联合应用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血栓抽吸术安全可行,能进一步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减少无复流现象,且不增加MAC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在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无复流现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12月日照心脏病医院收治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于冠状动脉中注入尼可地尔,对照组于冠状动脉中注入硝酸甘油,比较两组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变化和心肌梗塞溶栓血流分级(TIMI)变化情况,统计两组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比较两组再次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比例及斑块长度。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为(58.8±9.8)%高于对照组的(51.4±2.6)%,且观察组BNP水平(121.2±5.2)pg/mL低于对照组的(231.4±11.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6、54.436,P<0.05)。治疗后,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28...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最为凶险。及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急性STEMI患者最主流的再灌注策略。而部分患者在PCI术后仍不能得到充分的血液灌注,即出现无复流现象(NRP),与随后的不良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为了有效恢复再灌注后冠状动脉微循环的血流,防治冠状动脉NRP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回顾NRP的定义、诊断和临床表现,以病理生理机制为桥梁,提出通过相关预测因子来选择防治策略从而提高PCI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联合血栓抽吸对患者的预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共31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联合血栓抽吸组(n=97)和直接PCI组(n=216).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非参数检验,对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年龄、性别)、冠脉危险因素(吸烟、糖尿病、高血压)、入院时基本临床资料[血钾、血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肌酐(Cr)、缺血时间和KILLIP分级]、造影结果(罪犯血管、非罪犯血管数、后扩张数、TIMI分级、)、术后LVEF以及MACE(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冠脉危险因素、入院时基本临床资料、冠脉造影结果以及术后LVEF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Cr及罪犯血管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平均随访12个月,MACE率联合抽吸组25.8%,直接PCI组16.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47).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中,联合血栓抽吸治疗并不能够降低远期MACE事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PCI)中血栓抽吸对心肌再灌注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符合STEMI诊断标准的患者127例,分为抽吸组(52例)与直接PCI组(75例),分析两组术后冠脉罪犯血管血流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分级(TIMI)水平、冠脉罪犯血管血流校正计帧数(CTFC)、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术后1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TF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LVE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血栓抽吸组显著优于直接PCI组(P〈0.05)。结论急诊PCI中进行血栓抽吸可有效地改善心肌再灌注,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应用血栓抽吸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常规抗凝、抗血小板基础上,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联合应用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和α1受体阻滞剂乌拉地尔预防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术中无复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STEMI入选标准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和乌拉地尔,n=100例)和对照组(仅用替罗非班,n=100例)。术前均常规给负荷量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600 mg,试验组、对照组均于术前应用替罗非班[10μg/kg在3 min内推注,然后0.15μg/(kg.min)由微量泵持续泵入36~48 h],试验组在靶血管(IRA)PTCA导丝通过后,于冠脉内推注12.5~37.5 mg乌拉地尔,此后接受PCI治疗。结果两组术后即刻TIMI 3级血流无差异,但试验组TMP 3级明显增高(P〈0.05),1周及1个月内两组射血分数相似,对照组有2例术后3 d及23 d发生再梗死,30 d主要不良心脏事件较试验组高。结论国产替罗非班联合乌拉地尔在STEMI急诊PCI术前应用能够进一步改善心肌的灌注,减少无复流的发生,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经皮冠脉内介入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直接经皮冠脉内介入穴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熏PCI雪和静脉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穴ST鄄segmentelevation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熏STEMI雪的疗效。方法:对295例STEMI患者行直接PCI穴介入组,158例雪或静脉溶栓穴溶栓组熏137例雪治疗,比较两组的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左室射血分数、病死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基础临床特征无显著差异。与溶栓组比较,介入组穴98.6%的患者同时置入支架雪具有较高的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穴96.2%vs67.2%,P<0.05雪和左室射血分数眼穴63.2±12.3雪%vs穴51.4±3.4雪%,P<0.05演,且住院期间病死率穴3.2%vs5.8%,P<0.05雪、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穴8.2%vs20.4%,P<0.05雪和平均住院天数眼穴10.5±7.3雪dvs穴25.5±12.7雪d,P<0.05演显著低于溶栓组。结论:与静脉溶栓比较,直接PCI治疗STEMI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冠脉内注射小剂量乌拉地尔对防治靶血管开通后的无复流现象的作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行急诊介入治疗者共48例随机分为为乌拉地尔组(术中加用乌拉地尔冠脉内注射)和对照组(各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心肌灌注分级和无复流的发生率.结果 乌拉地尔组术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流Blush分级无复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 vs 29.2%)P<0.05.结论 冠脉内注射小剂量乌拉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现象有一定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林丛  马骏  童宗安  官学强 《浙江医学》2011,33(5):666-668,672
目的 观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疗效.方法 选择因STEMI行直接PCI并于术中应用Thrombuster Ⅱ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的患者65例作为治疗组,以基础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影像特征相似并单纯行直接PCI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TIMI 3级血流、校正TIMI帧数、术后2 h ST段回落程度、酶峰值和峰值时间以及梗死相关血管(IRA)无复流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 0.01).治疗组术后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径(LVESd)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1周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TEMI患者行直接PCI过程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可减少无复流的发生,改善心肌再灌注水平及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CI)中冠状动脉内应用不同药物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心肌灌注效果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急诊PCI术联合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照组采用急诊PCI术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及硝普钠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的预防效果。方法 收集发病12 h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并进行球囊后扩张的STEMI患者254例,根据是否进行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的预防分为常规后扩张组和优化后扩张组[147例,男117例,女30例,平均年龄(63.39±13.84)岁]和优化后扩张组[107例,男86例,女21例,平均年龄(63.11±11.34)岁],优化后扩张组依据TIMI血栓积分结果进行血栓抽吸及预防性用药。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造影特征、介入治疗后疗效及术后1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差异。结果 常规后扩张组与优化后扩张组基本临床资料及造影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化后扩张组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发生率(2.80%)低于常规后扩张组(10.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优化后扩张组2 h内ST段回落 ≥ 50%的比例(87.85%)高于常规后扩张组(77.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两组间术后24 h内心绞痛比例、CK-MB峰值及心功能指标(LVEF、LVED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优化后扩张组术后1年因心衰再住院的比例(0.93%)低于常规后扩张组(6.1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术后1年其他MACE事件(IRA导致的再发心绞痛、IRA再次血运重建、心源性死亡)发生比例及心功能指标(LVEF、LVEDD)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TEMI患者预防性应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及硝普钠,有助于降低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的发生,有效提高PCI术后疗效,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