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越来越多的复杂手术在门诊完成,足够的术后镇痛决定患者是否可以早期安全离开医院。术后镇痛技术已由传统的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和椎管内镇痛向多模式镇痛转变。多模式镇痛技术运用更小量的阿片类药物,联合非阿片类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对乙酰氨基酚、局麻药、糖皮质激素、NMDA受体拮抗剂、α2肾上腺素能激动剂等,在术后镇痛的同时减少阿片类药物副作用,便于患者早期活动和康复。  相似文献   

2.
个体化给药策略是未来的趋势及麻醉技术发展的必经阶段,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飞快发展,为个体化给药技术及策略提供了强大的量化依据。然而由于围术期干扰因素的复杂性及疼痛评判标准的主观性,目前围术期阿片类药物个体化应用仍然处于萌芽阶段。随着临床路径的越来越规范及各种疼痛综合评判指标的相应推出,基于基因多态性的阿片类药物个体化应用将越来越展现其临床价值。合理的阿片类个体化用药将有望成为提升围术期麻醉质量与安全的利器。  相似文献   

3.
妇科领域以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在临床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微创手术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对患者的损伤,若围术期疼痛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和充分治疗,短期内影响术后恢复,增加并发症发生,远期可引起慢性盆腔痛。因此,加强(术后)围术期疼痛管理,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与妇科"微创理念"相符合。目前(术后)围术期疼痛管理更注重患者参与,加强专业疼痛管理人员培训,妇科微创术后镇痛模式也由单一的以阿片类药物为主的术后"自控性镇痛"转变为联合用药的超前镇痛或多模式镇痛,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明显降低,且阿片类药物的用量明显减少。根据不同的妇科微创术式个体化选择镇痛模式,将微创理念贯穿于整个医疗行为当中,达到最好的医疗效果。本文对妇科微创手术(术后)围术期疼痛管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鹏  刘斌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2):3631-3633
<正>阿片类药物用于缓解焦虑,降低手术相关疼痛已有及近百年的历史,目前主要用于术前用药、围术期镇痛[1]。芬太尼属于合成的麻醉性镇痛药,具有镇痛  相似文献   

5.
焦波  刘进 《华西医学》2023,(4):631-634
竖脊肌阻滞作为一种新型的镇痛方法,在围手术期的应用日益广泛。该技术主要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射至竖脊肌深筋膜和椎体横突之间的结缔组织,从而实现阻滞,其在成年患者术后镇痛中的作用已得到验证。目前已有病例报道显示其在儿科患者中也有一定的镇痛效果,可降低术后疼痛评分和阿片类药物消耗量。因此,该文从多方面对竖脊肌阻滞在儿科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总结现有研究结果,旨在为临床医生在儿科人群中合理使用该阻滞技术提供更多证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门诊整形手术越来越流行,其镇静镇痛管理也越来越受重视。如今门诊整形手术主要提倡无阿片类药物麻醉,积极寻找阿片类药物的替代方案已成为趋势。本文综述了几种主要门诊整形手术围术期及术后的镇静镇痛管理方案,未来非甾体消炎药、局部麻醉、区域神经阻滞等的联合可能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阿片类药物是中重度疼痛、急性疼痛的首选药物,但其非镇痛效应,特别是呼吸抑制、潜在成瘾性是困扰临床用药安全的重要因素。目前针对镇痛药物的研究演化成了不同的方向:去阿片化;应用药物基因组学,个体化使用阿片类药物;开发不良反应更小的新型阿片类药物。随着对阿片受体、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的深入研究,为开发不良反应更小的阿片类药物提供了新的线索。新型阿片类药物研发是近年的热点问题,本文重点阐述新型阿片类药物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黄知音  吴旦  洪满妹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6):1524-1525
随着患者对手术后疼痛控制的要求逐步提高,术后镇痛已经从传统的术后口服以及肌肉注射阿片类药物向自控式镇痛手段发展。病人自控镇痛法  相似文献   

9.
术后疼痛是每一位老年手术患者必须面对的问题。随着对疼痛病理、生理认识的进一步提高,疼痛的妥善治疗已经成为围术期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研究证实,控制术后疼痛可减轻和缓解患者因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钟倩  李丽  邵雪晴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4):1285-1286
目前围术期患者康复质量日益受到重视,术后解除伤口疼痛是重要措施之一.自2000年以来,我院对肝脏术后病人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Patient-control analegasia PCA)镇痛,使用方法简便,患者可根据疼痛的程度,自行控制追加药量,减轻了疼痛所致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黄忆梅  王琦  郑捷  姚军  胡艳艳  宁波 《全科护理》2020,18(23):3024-3028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超前镇痛在儿童膝关节镜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接受膝关节镜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围术期疼痛管理,观察组在围术期加强疼痛知识宣教、给予超前镇痛、术后早期反应的控制等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术前、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东大略儿童医院疼痛量表(CHEOPS)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VAS及CHEOP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超前镇痛用于儿童膝关节镜围术期护理中可减轻患儿术后疼痛,加速患儿康复,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正>快速康复外科(FTS)最早由丹麦的外科医生Kehlet等[1]提出。FTS又称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围术期多学科配合、使用多种措施以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和降低总病死率[2-3]。ERAS的优化干预措施包括:加强术前健康教育、取消术前肠道准备、缩短术前禁食禁水时间、术中保温、术中硬膜外麻醉、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术后不留置胃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多模式镇痛在胫骨平台骨折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01月-2020年01月收治予行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60例,观察组围手术期予采用多模式镇痛,对照组围手术期予采用传统镇痛,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患肢疼痛改善情况、膝关节恢复不同角度所需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结果 观察组术后患肢VAS疼痛评分、膝关节恢复到不同角度所需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理念多模式镇痛能有效缓解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疼痛,加速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疼痛是一系列复杂的不同种类的不快或痛苦知觉事件的综合,发生机制非常复杂.虽然目前有效的阿片类药物是最好的镇痛剂,然而仍有30%左右的疼痛患者,尽管给予了大剂量阿片类药物,仍然经受着剧烈疼痛的折磨.此外,鸦片类药物的副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亦限制了其应用.与此同时,钠通道阻滞药利多卡因静脉注射用于治疗疼痛的良好辅助效果则日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治疗肾结石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超前镇痛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6月行PCNL治疗的103例肾结石患者,其中49例为观察组,围手术期实施超前镇痛护理;54例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遵医嘱应用止痛药物。比较2组患者术后3d疼痛情况、术后睡眠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高于对照组,且术后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围手术期实施超前镇痛护理可有效缓解PCNL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术后睡眠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阿片类药物加强对肺癌术后患者活动诱发性疼痛的控制,降低患者因晨间护理而被动大幅度活动后剧烈疼痛的发生率,减少患者因剧烈疼痛所致的生理不良应激的发生,为临床如何有效地控制活动诱发的术后疼痛提供依据。方法 将我院ICU 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均使用PCA镇痛泵,观察组在晨间护理前30min增加使用阿片类药物,对照组则在晨间护理前不额外使用镇痛药物 结果 额外使用阿片类药物的观察组活动时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其生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 阿片类药物在缓解肺癌术后活动诱发性疼痛方面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水平,做到有效镇痛,进而降低因剧烈疼痛引起的不良生理应激的发生率,提高临床上对肺癌患者术后活动诱发性疼痛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刘海霞  刘红 《山西护理杂志》2013,(12):3918-3919
[目的]探讨多模式超前镇痛在骨关节手术围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将120例择期骨关节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于术前24 h内口服塞来昔布400 mg,术后使用静脉镇痛泵(PCIA),术后当天至术后第5天每天口服塞来昔布400 mg,并根据疼痛评分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对照组于术后仅使用PCIA,按需使用镇痛剂如哌替啶肌肉注射.分别于术后4h观察1次病人视觉模拟疼痛标尺(VAS)疼痛评分、副反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等)、睡眠障碍,出院时调查病人满意度.[结果]术后12h~48h观察组VAS疼痛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阿片类药物副反应事件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的睡眠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采取多模式超前镇痛可提高术后镇痛效果,改善病人的睡眠障碍,减少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提高病人满意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日间手术在国内发展迅猛,但与国际日间手术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全流程围手术期镇痛管理规范是保障日间手术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及顺利出院的必要因素之一,也是推进国内日间手术向国际日间手术接轨的有效动力。该文结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日间手术围手术期镇痛管理临床经验,从日间手术围手术期镇痛管理实施策略、镇痛管理质量控制以及无痛日间手术病房建设等方面进行总结,制定了日间手术围手术期疼痛管理规范,以期为全国日间手术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腹腔镜手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在外科手术中比例在逐年增加。腹腔镜手术术后苏醒期疼痛也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腹腔镜手术术后苏醒期疼痛特点表现除切口疼痛外,内脏痛及放射痛均较明显。目前,临床上常使用非甾体类药物、曲马多或芬太尼、哌替啶等阿片类药物处理苏醒期疼痛[1-4]。但非甾体类药物和曲马多等药物常表现为镇痛不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癌痛机制、评估及其治疗的最新进展。方法:综合国内、外癌痛基础与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对癌痛机制、评估及其治疗效果进行综述。结果:疼痛作为癌症患临床上最为严重的症状之一,大大降低了患的生活质量。从疼痛性质上将癌痛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和神经病理性。前对阿片类药物较为敏感,而后对阿片类药物多无明显反应,应采用辅助用药及神经阻滞等措施。美沙酮及其他阿片类药物轮换应用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疼痛是癌症患最为常见的症状,临床上首先对癌痛机制进行分析,采用科学的方法评估,采取针对性治疗,能有效减轻患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