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结膜瓣下水囊的形成对预测和控制术后滤过量及减少并发症的疗效。方法:186例200眼原发性青光眼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结膜瓣下水囊的形成结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即可拆缝线、丝裂霉素C和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同期进行疗效观察对比。指标包括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及并发症,随访12mo。结果:术后早期,观察组浅前房、滤过泡渗漏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远期,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视力下降及非功能性滤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结膜瓣下水囊的形成可有效控制眼压,减少术后滤过泡渗漏、浅前房、恶性青光眼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做滤过试验对预测和控制术后滤过量的疗效。方法61例(78HR)原发性青光跟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滤过试验结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即可拆缝线、丝裂霉素C和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小梁切除术,同期进行疗效观察对比。指标包括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视力及并发症,随访48周. 结果术后早期,观察组浅前房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远期,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视力下降及非功能性滤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滤过试验结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有效控眼压,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观察组50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52眼行单纯小梁切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眼压、视力、前房、滤过泡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1年眼压控制率:观察组为96.00%;对照组为67.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功能性滤过泡观察组为94.00%,较对照组63.46%为多(P〈0.001)。术后第1天浅前房发生率观察组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69%。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3例(68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传统小梁切除术加前房穿刺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术后随访3月~1年,观察前房形成、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控制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控制眼压好,维持功能性滤过泡效果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6例82眼青光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观察术后前房形成,视力改变,眼压,滤过泡及其他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浅前房,低眼压,视力下降等并发症减少。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是青光眼手术治疗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原发性青光眼59例(63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即在传统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增加预置前房穿刺、术中丝裂霉素C的应用及可拆除调节缝线.术后随访3个月~1年,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眼压控制较好,全组63眼中,眼压≤21 mm Hg 61眼,滴降眼压药后眼压≥21 mm Hg者2眼.功能性滤过泡形成者61眼.前房形成快,术后1d轻度浅前房3眼,以复方托品卡胺滴眼后,恢复正常.未出现前房积血、滤过泡渗漏、低眼压或脉络膜脱离等术后并发症.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生物羊膜在难治性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46例62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观察组32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B组为对照组30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眼压、滤过泡、视力、前房及角膜、术后并发症。结果:随诊12mo,眼压:两组手术前后各时间点眼压均明显降低(P<0.01)。术后12mo平均眼压:A组为12.3±2.3mmHg,B组为15.7±2.7mmHg,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眼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滤过泡:术后12mo A组功能型滤过泡28眼(88%),B组功能型滤过泡20眼(67%),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浅前房5眼(16%),脉络膜脱离2眼(6%),B组浅前房3眼(10%),脉络膜脱离2眼(7%),滤过泡渗漏1眼(3%)。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难治性青光眼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8/2008-06我院收治的难治性青光眼共59例59眼,应用常规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24例(对照组),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常规小梁切除术联合MMC和巩膜可调节缝线)35例(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均经统计学处理。结果:59眼手术顺利,未引发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追踪12mo。术后第1d浅前房发生率观察组为6%,明显低于对照组29%(P<0.05)。术后随访12mo时,观察组30眼眼压控制在6~21mmHg(86%),对照组15眼眼压控制在6~21mmHg(6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占86%,较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62%为多(P<0.05)。结论:难治性青光眼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有效降低眼压,且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陈宏民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8):1413-1414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122例132眼,观察术后眼压、滤过泡、视力及并发症,随访1a。结果:术后早期出现出现浅前房7眼,浅前房发生率5.3%。术后1a眼压平均16.7mmHg,118眼形成功能性滤过泡,占89.4%,手术成功率98.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成功率及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2例(96眼)青光眼施行复合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观察术后前房形成、视力改变、眼压、滤过泡及其它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浅前房、低眼压及视力下降等并发症减少。结论复合小粱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并发症少,疗效较好,是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可松解缝线的小梁切除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观察可松解缝线的小梁切除术能否减少小梁切除术后的并发症。方法 48例(72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3眼行可松解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对照组39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比较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视力及其他眼部并发症。结果 在术后低眼压、浅前房、视力下降的发生率观察组分别为6.06%,12.12%和6.06%,而对照组分别为28.21%,30.77%和26.64%(P<0.05),而且观察组前房积血、脉络膜脱离、并发性白内障及虹膜睫状体炎的发生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可松解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地控制术后滤过水平而减少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手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例(19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应用小梁切除术治疗,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术后随访眼压、滤泡形态,视力,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眼压均低于术前,滤泡在术后3~7d形成,形态良好。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并发症包括前房积血、浅前房,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外伤继发性青光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药物治疗无法控制眼压时,可以考虑应用该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3.
超声乳化与小梁切除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对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对比研究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对初次发作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将58例(58眼)初次发作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例(29眼),A组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行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3~6月。结果 术后随访期间两组视力均有提高,以A组提高明显。A组术后前房深度增加;B组术后前房深度减少,并且有5例术后早期发生了浅前房。术后两组眼压均比术前明显降低,早期以B组下降明显,A组有6例术后1天眼压高于21mmHg(1mmHg=0.133kPa),经局部用药后降至正常。结论 初次发作的合并有白内障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若无明显前房角粘连,经药物治疗眼压控制不佳者,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有效地降低眼压恢复视功能,且术后并发症较传统的小梁切除术为少。  相似文献   

14.
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施行改良小梁切除术18例21眼,术中应用抗代谢药物及可调节缝线,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前房及并发症。结果:出院时术后视力与术前视力无变化者6例8眼,提高者9例10眼,降低者3例3眼。Ⅰ°浅前房3例3眼,球结膜伤口渗漏4例4眼,经治疗恢复愈合。术后眼压失控者1例1眼,需再次手术。根据术后眼压高低及前房深浅,对可调节缝线进行拆除。部分患者术后视野略有改善。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少,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改进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4例114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改进术,术中剥离巩膜瓣进入透明角膜1mm,并在巩膜瓣下注入玻璃酸钠形成前房。术后观察眼压、前房、滤过泡、视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6mo。结果:术后无持续性浅前房发生;眼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均可形成功能性滤过泡;视力术后与术前有明显差异。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改进能很好的控制眼压,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式简单易行,效果稳定可靠,手术成功率高,是理想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生物羊膜应用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收治的36例(36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生物羊膜植入术并应用可松解缝线技术,术后观察其视力、前房、滤过泡和眼压等情况。结果:术后与术前相比眼压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滤过泡均为功能性滤过泡;视力保持不变或有所改善;并发症仅为早期浅前房和低眼压。结论:生物羊膜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地防止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不同巩膜瓣缝线方法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在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55例随机分为2组。A组: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C(MMC),29例(29眼);B组: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MMC,26例(29眼)。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前房、眼压、早期并发症及滤过泡情况。结果术后3月、6月、1年2组间眼压差异及手术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浅前房发生率低于A组。结论小梁切除术+MMC与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MMC两种术式相比疗效相当。可拆除缝线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sodium hyaluranate,SH)在先天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先天性青光眼患者40例69眼,随机分为两组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术中巩膜瓣下放置0.3mg/mL的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棉片3min,在间断缝合巩膜瓣2针后,观察组向巩膜瓣下及前房内注入SH0.2mL,两侧边作可调节缝线;对照组前房内注入平衡盐溶液,其余操作相同。术后监测并记录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滤过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6mo。结果:术后1wk内对照组眼压比观察组低,差异有显著性;末次复诊时两组眼压、视力无统计学差异。术后早期观察组浅前房、前房积血、脉络膜脱离、低眼压性黄斑病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先天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SH,可明显减少术后早期滤过过强所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青光眼白内障四联手术治疗极浅前房持续性高眼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玻璃体放液+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复合式小梁切除四联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分析对我院62例62眼,男26例26眼,女36例36眼,符合诊断急性闭角型青光,前房深度浅Ⅰ-浅Ⅱa级,经最大剂量药物治疗48~72h后眼压仍>40mmHg的患者。根据患者术前视力分为两组,其中33例33眼实施玻璃体放液+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复合式小梁切除四联手术治疗(试验组),29例29眼实施前房穿刺放液+复合式小梁切除两联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通过观察视力、眼压、并发症及滤过泡情况等,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高眼压均得到控制,术后1wk四联手术组眼压明显低于两联手术组(P<0.05)。两组观察6mo,四联术后视力及手术完全成功率明显优于两联手术,在术后并发症及有效滤过泡形成率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极浅前房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持续高眼压下,玻璃体放液+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四联手术及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应积极手术治疗,以挽救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