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高皮内注射一次成功率。方法:选择将需做皮内过敏试验的住院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左手拇指与进针方向一致绷紧皮肤同时针头斜面垂直进针的观察组和左手拇指与进针方向相反绷紧皮肤同时针头斜面向上进针的对照组各60例.重点分析的指标有出针、重复进针率、注射时漏液和拔针时出血的例数。结果:两组皮内注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皮内注射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梅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4):1306-1306
传统的皮内注射法有两个不便之处,一是不容易绷紧皮肤,因新生儿皮肤覆以胎脂,皮肤很滑,二是将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5°刺入后,易发生针头从皮肤表皮层穿出的情况,因新生儿皮肤嫩,角质层薄。我们给新生儿皮内注射的技巧是:①左手拇指与食指捏起一块皮脊,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大约1·5cm,右手进针时选择皮脊的最高处,进针的方向比较偏向于皮脊的长轴,既便于左手拇指固定针栓,又防止注射失败时针头刺伤自己。②进针角度尽量小,因选择捏起的皮脊后,进针角度好掌握,传统方法绷紧皮肤后进针因注射者自身右手的原因,角度不容易掌握。③针头斜面进入…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静脉穿刺操作技术,以减轻静脉穿刺时患者的疼痛.方法 对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结防科门诊注射室输液的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穿刺时针尖斜面向上,使针尖刃面与皮肤平行并缓慢进针.观察组采取针尖大角度、斜面略向左、与皮肤竖着并快速穿刺.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静脉穿刺时疼痛显低于对照组,经处理有差异.结论 观察组采取针尖大角度、斜面略向左、与皮肤竖着并快速穿刺,可减轻静脉穿刺时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4.
皮肤分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前二者统称为皮内组织,属于真正皮肤结构,厚度0.5~4.0毫米,结构较皮下组织紧密,血管亦较皮下为少,仅在真皮中有细致毛细血管。做各种试针及敏感性试验时多需作皮内注射,注射时若进针过深,即刺入皮下,共反应与皮内注射不同,易造成误诊。例如我们会见结核菌素试验误注入皮下者,其表现均为阴性,经更正为皮内注射后,反应几全为阳性;亦会发现青霉素皮内试验误注入皮下者,在局部产生暂短性经斑,但不高出皮肤平面,  相似文献   

5.
为婴幼儿进行皮内注射有一定困难,因为小儿皮肤薄嫩,而且不与术者合作,所以进针角度与进针深度不容易掌握,影响皮内注射的准确性。多年来的临床实践使我体会到:为婴幼儿进行皮内注射时采用平行下压进针比较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6.
皮试是将药物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皮试穿刺时只需把针尖斜面进入皮内,进针角度过大或力量过大均会导敛进针过深使穿刺失败。为提高穿刺成功率及减少疼痛,2008年5月~2009年7月,我科对90例肥胖患者皮试时使用不固定皮肤的进针方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长效青霉素属注射剂,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可用于风湿病时预防链球菌感染,也可用于治疗青霉素G敏感细菌引起的感染,如梅毒。因为长效青霉素在注射过程中极易阻塞针尖,造成注射失败。阻塞通常发生在进针后刚开始准备推药时,因此临床上通常选用9号注射针头来避免针尖的阻塞。9号针头注射不仅对患者组织损伤大,还会给患者造成心理恐惧。在用于儿童和婴儿注射时更为明显。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一种用小号针头注射长效青霉素且不阻塞针尖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皮试是将药物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皮试穿刺时只需把针尖斜面进入皮内,进针角度过大或力量过大均会导致进针过深使穿刺失败.为提高穿刺成功率及减少疼痛,2008年5月~2009年7月,我科对90例肥胖患者皮试时使用不固定皮肤的进针方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温热银质针疗法时体外留针长度与温热银质针温度及大鼠骨骼肌形态学变化的关系,以明确最适的留针长度。方法:将5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采用温热银质针治疗,银针刺入鼠左后腿皮肤深度均为3cm,各组体外留针长度分别为9cm、7cm、5cm,艾条在针柄顶端点燃。使用数字测温仪测量针尖、皮肤进针点及二者中点的温度。光镜下观察针尖处肌肉组织形态学变化及波形蛋白和结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温热银质针治疗过程中,各组针尖、中点、皮肤进针点温度波动明显(体外留针9cm组针尖温度除外),第10min时最高。体外留针5cm组针尖(43.6±0.6℃)和皮肤进针点温度(46.8±1.1℃)最高,体外留针9cm组皮肤进针点温度(36.6±0.6℃)最低,体外留针9cm组针尖温度(35.2±0.7℃)与体外留针7cm组(35.6±0.7℃)无显著差异。各组大鼠骨骼肌细胞呈现损伤-修复过程,体外留针5cm组组织损伤范围大,程度严重,以瘢痕修复为主,波形蛋白和结蛋白表达少,另两组以肌细胞再生修复为主。结论:根据温热银质针体内针身温度和大鼠骨骼肌损伤-修复情况,体外留针9cm和7cm时更合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两种皮内进针方式进行变态反应特异诊断对患者痛感及一次皮丘注射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在两侧上臂外侧皮内试验做变态反应特异诊断患者127例,将每位患者左上臂外侧23个皮丘作为对照组、右上臂外侧25个皮丘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共观察皮丘2 921个,采用传统的皮内注射进针法;实验组共观察皮丘3 175个,采用针尖斜面向下与皮肤呈45°角刺入皮内注射法,观察两种皮内注射进针法在变态反应特异诊断中对患者疼痛反应及一次皮丘注射成功率的影响。结果:两组疼痛反应及一次皮丘注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针尖斜面向下与皮肤呈45°刺入皮内注射法疼痛反应轻且一次皮丘注射成功率高,明显优于常规皮内注射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肿瘤放疗患者行CT模拟定位高压注射造影剂时,提高静脉首次穿刺成功率的穿刺方法及效果。方法纳入272例肿瘤放疗CT模拟定位下高压注射造影剂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42例和观察组1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穿刺方法,即穿刺点选择暴露血管远心端,增大进针角度,进针后不经过皮下潜行,套管针尖端位于血管直的部位。对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静脉渗漏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279,P=0.039);静脉渗漏显著低于对照组(Z=1.382,P=0.044)。结论在肿瘤放疗患者CT模拟定位高压注射造影剂时,穿刺点选择暴露血管的远心端,增大进针角度,进针后套管针尖端位于血管直的部位的改良穿刺方法较传统穿刺方法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
1984年9月以来,我们采用骶骨前封闭疗法治疗急、慢性盆腔炎103例,病程1~10年,治疗方法:患者右侧卧于检查床上双膝屈于胸前。碘酊、酒精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洞巾,戴无菌手套。术者左手食指伸入肛门内,右手持穿刺针,先于肛门与尾骨尖连线中点处用2%普鲁卡因作皮肤与皮下润浸润麻醉。用6~7号腰椎穿刺针直刺入皮下,然后针尖朝向骶骨方向继续进针,以伸入肛门内的手指试探,以免刺入直肠,针尖达骶骨凹处后拔出针芯,注入事先准备好的药液(回抽无回血时再注药)。注射完毕,拔出穿刺针,局部敷无菌纱布。一般于月经干净三天开始治疗,每周一  相似文献   

13.
赵冰冰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2003-2005
目的 探讨改良注射方法在预防注射低分子肝素引起皮下出血和疼痛中的作用.方法 将2011年9月~2012年3月入住我心内科病房需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26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查询文献、询求专家意见,并结合患者病情和家属的实际情况,为实验组患者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改良注射方案,包括:注射前热敷局部皮肤、应用提捏腹壁皮肤垂直进针法、快速推注药物、针尖拔出后保持提捏皮肤3 min等,对照组进行常规注射.结果 实验组患者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出血面积和注射时疼痛低于常规注射组.结论 采用改良注射方法可有效地预防注射低分子肝素引起的皮下出血和疼痛.  相似文献   

14.
增大静脉穿刺角度对进针疼痛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减轻患者穿刺疼痛和减轻血管损伤的静脉穿刺方法。方法对200例不同疾病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分别采用增大静脉穿刺角度法与传统穿刺法。前者是在血管上方采取针尖斜面与血管纵轴平行方向直刺血管,见回血或感觉有突破感后,迅速将针柄放平,再沿血管进针少许。传统的穿刺方法,针尖斜面朝上,针头与皮肤成20°~30°,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见回血后可再顺静脉进针少许。结果观察日患者穿刺的疼痛反应程度明显轻于对照日(p<0.01),穿刺成功率2组无差异。结论采取针尖斜面与血管纵轴平行方向直刺血管,既能减轻患者痛苦,又能减少血管损伤,优于传统的进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们不断观察、分析和总结工作经验,归纳出静脉穿刺失败的有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旨在提高静脉穿刺技术水平。现报告如下。1静脉穿刺失败的因素1·1情绪紧张穿刺时思想顾虑太多,害怕失败,操作紧张慌乱,容易导致穿刺失败。1·2穿刺部位及血管选择不当选择的穿刺部位位于骨隆突处、关节部位、皮肤瘢痕处、血管硬化的静脉及上次穿刺失败的血管等,易造成静脉穿刺失败。1·3进针角度不当进针角度及穿刺深度不当,都可造成穿刺失败。1·4进针用力不当应根据血管的性质,掌握好进针的力度,用力过猛针尖易刺破对侧血管壁,用力太小,不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行老年患者手背浅静脉穿刺时采用非握拳法和改变针尖斜面及进针角度以减轻疼痛,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由方法2选择在我单位接受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22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自身对照,每例各观察10次,观察组采用非握拳法,同时针尖斜面略向左,以皮肤约450角进针。对照组采用握拳法,针头根据教科书与皮肤约20度角进针,观察两组的疼痛程度及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无痛或微痛占74.3名。穿刺失败率占重1.3名,对照组无痛或微痛占4.3%,穿刺失败率占4.1%,两组数据用统计学分析p〈0.01,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明显优干对照组。结论:针对老年患者静脉特点静脉穿刺时采用非握拳法,进针时改变针尖斜面及进针角度可减轻穿刺时疼痛和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对110例患者采用不同静脉穿刺进针角度产生的穿刺效果的观察和比较,认为静脉穿刺时加大针尖与皮肤间的进针角度至约60°(称为大角度静脉穿刺术)可以减轻穿刺疼痛、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赵丽  孙峥  尚洁  张玥铮  马素文  卢洁 《护士进修杂志》2020,35(17):1553-1555
目的利用体外静脉穿刺模型,模拟探究留置针不同进针角度与速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8套前臂静脉穿刺模型在45°、60°两种留置针进针手法穿刺下,分别配合3 mL/s、4 mL/s、5 mL/s、6 mL/s速率高压团注对比剂,CT断层扫描采集数据并结合VR重建,观察针尖在血管内是否存在深入或回退情况。结果 (1)60°进针时,随对比剂流速增加,模拟血管内针尖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深入,深入范围为0.14~1.57 mm(P0.05)。(2)45°进针时,针尖变化不显著(流速≤4 mL/s),针尖明显从模拟血管内回退(流速4 mL/s),回退范围为0.14~0.22 mm。结论当造影剂流速≤4 mL/s时,宜选择45°进针;当造影剂流速为5 mL/s时宜选择60°进针;当造影剂流速为6 mL/s时选择45°会造成进针回退,选择60°进针会造成进针深入。建议临床上结合患者血管条件辅助决策,在一定的流速下,血管条件好宜选择45°进针,血管条件欠佳宜选择60°进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超声显影下比较2种皮下注射手法针尖到达目标组织的准确率, 为临床注射做出安全合理的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平行对照非劣效比较研究, 便利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门诊注射室皮下注射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 2组各34例。A组为捏起皮肤注射, B组为绷紧皮肤注射, 统一注射部位、注射针长度、进针角度。通过超声显影比较2组针尖到达目标组织, 即皮下脂肪层的准确率, 并观察2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注射过程中的影像表现。结果针尖到达皮下脂肪层的准确率A组为97.1%(33/34), 与B组的100.0%(34/3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53, P>0.05)。2组的疼痛评分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67, P>0.05)。不同疼痛评分的患者间年龄、皮下脂肪厚度及针尖到肌筋距离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 = 1.20、0.44, H = 0.64, 均P>0.05)。结论在一定条件下, 捏起与绷紧皮肤2种注射手法针尖到达目标组织皮下脂肪层的准确率、安全性一致, 应根据临床实境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收集病例20例20眼,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3个月至4岁,平均2.5岁,左眼8例,右眼12例;上眼睑13例,下眼睑7例,肿瘤位于皮下或结膜下. 1.2 方法 1.2.1 药物选择曲安奈德针剂20 mg. 1.2.2 治疗方法采用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眼睑毛细血管瘤.皮肤常规消毒后,进针点位于瘤体周边的正常皮肤,选择进针点后,不拔出针尖,在肿瘤的不同部位注药,注药剂量视瘤体大小而定,一般以瘤体局部皮肤轻度发白为准,使药物布满肿瘤腔,拔出针头无菌纱布按压15 min.疗效差的患儿,1个月可再次注射,药量随肿物大小变化,一个部位最多连续注射3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