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周玲霞  黄金鹏  钱雅萍 《中医杂志》2011,(18):1598-1599
2008年12月~2010年12月间我科共收治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52例,我们运用穴位敷贴(自制)加腹部按摩配合中药理气通便协定方(自制)鼻饲在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腹腔高压症(IAH)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及分级标准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安静状态下测量,  相似文献   

2.
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笔者就不同类型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进行了观察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把 1994年 11月~ 1997年 11月入我院ICU,经气管插管或切开机械通气的急性呼吸衰竭 36例 ,按 , 型呼吸衰竭分为两组。急性呼吸衰竭诊断及分型符合邵孝钅共主编《急诊医学》1992年版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 1。表 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例 (% )n男女 平均年龄 (岁 )原  发  病急性肺部感染慢支感染胸腹术后脑血管病 型呼衰 2 1 1 3 863.5± 9.0 7(33.3) 0 1 0 (47.6) 4 (1 9.0 ) 型呼衰 1 5 96 64…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42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自2007年8月至2009年2月机械通气治疗42例ARDS患者.结果:42例患者的低氧状态均在机械通气治疗数小时内得到改善,其中痊愈后出院28例,痊愈率达66.7%;治疗失败14例,占33.3%.治疗失败的患者中,多脏器功能衰竭9例是主要原因,其次是感染性休克4例.将治疗2h后与治疗前各项临床指标相比,PaO2/FiO2、PaO2、SpO2、RR、HR等临床指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这表明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治疗的8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对呼吸机的参数进行调节,观察并比较患者在通气前后的症状以及各项指标。结果:患者机械通气24 h后以及结束机械通气时的生命体征均明显优于通气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者时,使用机械通气可以获得良好效果,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法,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有效率为70.0%,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的AHI、夜间微觉醒次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而LSp O2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中的嗜睡程度改善优于对照组,其E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hsCRP、TNF-α、IL-6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疗效肯定,利于缓解临床症状,减轻微觉醒次数,提高最低血氧饱和度,改善嗜睡,其机制与改善缺氧、调控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等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耳穴压丸联合穴位针刺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21年5月期间该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机械通气患者80例,依据干预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联合组38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的同时给予重症机械通气基础镇痛、镇静、排痰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实施穴位针刺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耳穴压丸,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和病死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等基础生命体征,潮气量(Vt)、呼吸道峰压(Ppeak)、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呼吸功能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和血肌酐(Cr)等生化指标,记录谵妄、低血压、心动过缓和胃肠道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VAP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对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MV)期间人机对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MV的106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镇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刺疗法。比较两组镇静达标时间、停药苏醒时间及不同时间镇静效果,治疗前、治疗48 h评估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心率(HR)、呼吸(RR)、平均动脉压(MAP)]、肺功能[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肺顺应性(C)],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患者住院时间、MV时间。结果观察组镇静达标、停药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12 h、24 h后两组Richmond镇静评分(RASS)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RA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方法和时间不存在交互效应(P0.05);治疗48 h后,两组HR、RR、MAP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HR、R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h后,两组PaO_2、PaO_2/FiO_2、C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谵妄发生率及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V、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对呼吸衰竭患者MV期间镇静效果、肺功能及恢复进程方面有益,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探讨不同方式的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36例诊断为呼吸衰竭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采用高频震荡通气(HFOV),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CMV),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1%,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常规机械通气(CMV),能迅速升高Pa(O2),纠正低氧血症,并发症少,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黄龙汤对腹腔高压(IAH)/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患者腹腔内压(IAP)的影响。方法:60例确诊为IAH/ACS患者,运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最终治疗组完成28例,对照组完成25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黄龙汤加减,2组疗程均为7d。治疗过程中每6h测定1次IAP,比较2组患者治疗期间IAP变化情况和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变化情况,随访30d比较病死率。结果:治疗第3天起,2组患者IAP逐渐下降,治疗组I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0d,治疗组病死率为7.14%,对照组病死率为12.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黄龙汤加减,可明显降低IAH/ACS患者IAP和APACHEⅡ评分,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针刺治疗难治性高血压1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申鹏飞  王舒 《天津中医药》2012,29(3):241-242
[目的]观察针刺人迎穴为主的选穴处方对难治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35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口服药物不变,再行人迎穴为主的处方针刺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评价其24 h动态血压变化、24 h平均脉压及心率、昼夜节律逆转率的变化。[结果]经治疗90 d后,135例患者的血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下降(P<0.05),其中显效36例,有效77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83.71%。[结论]针刺人迎穴为主的处方对治疗难治性高血压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腹针配合盒灸治疗老年男性夜尿频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腹针配合盒灸治疗老年男性夜尿频20例。结果:痊愈12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结论:腹针配合盒灸治疗老年男性夜尿频效果较理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孙华  张有志 《针灸临床杂志》2003,19(1):54-54,F003
以显著持续心情低落为主要特征的抑郁症是全球性的主要精神卫生问题,以应用抗抑郁药物为主的临床治疗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制约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与此同时应用针灸疗法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却日益得到关注。就近年来有关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研究以及针灸治疗抑郁症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进展作一简要综述,同时也指出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针灸治疗抑郁症作出客观的科学评价,并进一步推动针灸疗法在抑郁症治疗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艾灸、针刺结合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艾灸组(30例)和针灸组(30例),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症状分级量化评分。结果与针刺组比较,艾灸组可以显著改善关节压痛(P<0.05),针灸组可显著改善患者关节肿胀度、双手握力(P<0.05或P<0.01)和疼痛评分;与艾灸组比较,针刺组可以显著改善关节活动度(P<0.05),针灸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主次症、关节活动度和疼痛评分(P<0.05);针灸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针刺单用组和艾灸单用组(P<0.05或P<0.01)。结论针刺结合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显著免疫调节作用,改善受损关节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5.
孔莉 《天津中医药》2015,32(8):459-46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失眠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常规口服西药降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佐匹克隆胶囊。治疗28 d后,以24 h动态血压监测指标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OI)作为疗效评价标准。[结果]两种疗法在降压及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方面均取得一定疗效,其中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可以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及睡眠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验证腹针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1例乳腺增生病例随机分为腹针组(64例)、常规组(57例).腹针组在基础治疗(心理疏导及口服中成药乳癖消)的同时应用腹针疗法,穴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门为主穴;常规组仅行基础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主症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100BREF)评分,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QOL-100BREF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均可有效改善疼痛和生存质量;腹针组总有效率为84.4%(54/64),优于常规组的68.4%(39/57,P<0.01).腹针治疗对中度疼痛疗效最优(P<0.05).结论:腹针治疗乳腺增生病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病位在脑,但和心、肝、脾、胃、肺、肾及目、耳等脏腑、器官的功能相关。血浊蒙蔽脑窍、髓海失养、经络痹阻是其病机。治疗上拟定益气健脾、理血化浊治本和镇静止眩、通络止痛治标的治法,运用近部选穴、远部选穴相结合的选穴原则,采取即刻降压、巩固疗效和自我按摩3个步骤,施治以针刺、刺血、拔罐和按摩4种治疗方法。方案在即刻降压,改善眩晕、头痛、头昏脑胀等症状和远期疗效方面均有一定的优势,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腹针治疗儿童近视眼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腹针与耳穴贴压治疗儿童近视眼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儿童近视眼患儿随机分为腹针组(45例,90只患眼)和耳穴组(45例,90只患眼).腹针组取中脘、商曲、下脘、天枢、气海、关元,采用腧穴点刺,由中脘开始,顺序向下,以关元结束,不留针,每次均叩刺5 min,以皮肤潮红不出血为度;耳穴组取肝、肾、脾、胃、眼区、屏间前、屏间后、枕,予王不留行籽粘贴在选定穴位上,每次选单耳,第二次更换对侧耳,每日自行按压5 min.两组均每周治疗2次,治疗10次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与第一次治疗后20 min以及治疗5周和3个月后的视力表所测得视力水平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①视力表所测得视力水平:腹针组与耳穴组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腹针组在治疗20 min、5周和3个月后均优于耳穴组(4.78±0.16vs 4.69±0.22,P<0.01;4.85±0.16 vs4.79士0.21,P<0.05;4.89±0.13 vs4.71±0.25,P<0.01);②有效率:腹针组在治疗20 min、5周和3个月后均优于耳穴组[31.4%%(27/86) vs 0%(0/82);81.4%(70/86) vs 60.0%(49/82);88.4%(76/86) vs 51.2%(42/82),均P<0.01].结论:腹针治疗儿童近视眼在改善患者视力水平方面临床疗效优于耳穴贴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脐灸治疗单纯性腹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单纯性腹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穴位埋线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敷脐灸,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方法,2组均治疗60 d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及腰围的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经治疗后腰围、体质量、BMI均下降,且治疗组对降低腰围、体质量、BMI等指标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结合脐灸通过对机体产生多种刺激效应,有效调节内脏功能,加速体内脂肪分解速度,从而降低腰围、体质量、BMI等指标,提高总有效率。该疗法疗效稳定,无不良反应,且患者依从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腹针治疗粘连期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腹针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157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腹针组(79例)、体针组(78例).腹针组穴取中脘、商曲、滑肉门;体针组采用常规取穴针刺,穴取肩髃、肩髎、肩贞,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10次为一疗程.于治疗前后分别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疼痛程度,以功能活动积分(Mallet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情况,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腹针组总有效率为92.4% (73/79),优于体针组的71.8% (56/78)(P<0.05);腹针组与体针组治疗后VAS评分分别为2.58±1.64、3.12±1.93,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针组与体针组治疗后肩关节功能积分分别为8.34±3.02、7.49±3.36,两组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疗法是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理想方法,总体疗效优于常规取穴,对疼痛和关节功能活动的改善与常规取穴相当,具有取穴快捷、患者无不适针感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