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总结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感删性眼内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12例(12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感染性眼内炎。5眼行单纯玻璃体腔注药,6眼行玻璃体腔注药联合玻璃体切除,1眼行眼内容摘除术。结果早期玻璃体腔内注药或联合玻璃体切除可有效控制感染,11眼炎症控制,8眼最终视力达0.12~0.5。结论玻璃体腔内注药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感染性眼内炎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急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848例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急性眼内炎4例(4眼),眼内炎发生于术后2~6d,视力为光感~数指/10 cm.治疗方法:2例行玻璃体腔内注药术,其中1例效果欠佳,于次日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内注药;另2例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药,均配合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结果 随访8~26个月,4例眼内炎均得到控制,最后视力分别为0.15、0.25、0.6、0.8.结论 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急性眼内炎是白内障手术的严重并发症,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眼内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发病原因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4年8月收治的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内炎5例(5眼),其中3例为糖尿病。5例均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根据病情4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抗生素注射,1例单纯玻璃体腔注药。结果本组5例中4例眼内炎细菌培养呈阳性:2例为表皮葡萄球菌,1例粪肠球菌,1例醋酸钙不动杆菌。5例眼内炎均得到控制,除1例外,4例恢复良好视功能。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机率较大,积极采取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对恢复有用视力是必要的。白内障术后急性眼内炎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手术治疗急性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3-02我院收治的急性感染性眼内炎患者23例23眼临床资料,排除伴有球内异物的病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闭合三通道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手术,其中6眼(并发外伤性白内障)联合Ⅰ期晶状体摘除+Ⅰ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眼(并发外伤性白内障)联合Ⅰ期晶状体切除+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4眼(硅油填充期间并发白内障)联合Ⅱ期晶状体摘除+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5眼(4眼外伤性眼内炎及1眼青光眼滤过泡漏致眼内炎)保留晶状体,1眼(白内障术后眼内炎)联合Ⅰ期人工晶状体取出+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4眼(白内障术后眼内炎)保留人工晶状体。

结果:随访6~24mo,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手术的患者23例23眼眼内炎均得到有效控制,21眼(91%)患者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有2眼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压≥30mmHg,1眼行硅油取出术后眼压恢复正常,另1眼取硅油术后眼压仍高,需应用降眼压药物控制。

结论:急性感染性眼内炎患者及时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手术治疗,能有效控制眼内炎,提高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内注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0月-1999年10月收治的16例外伤性眼内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16眼术后炎症均得到控制,眼球得以保留,视力均有提高,半年后7例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最好视力达0.8。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内注药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出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病因素、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0年来,白内障术后眼内炎14例(14眼)的发病因素、治疗方法和后果。结果经过前房冲洗+玻璃体腔注药和全身抗感染等治疗,所有患眼的感染均被控制,出院时视力1眼无光感;3眼光感;其余10眼均达数指以上。结论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发病因素很多,早期前房冲洗+玻璃体内注药是控制眼内炎,改善预后的关键,特别是对于无条件开展玻璃体手术的基层医院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总结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化脓性眼内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2001年2月~2004年4月,我院收治此类患者7例(7只眼),分别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12天发生化脓性眼内炎。感染后视力:光感~手动/30cm。治疗方法:2只眼行玻璃体腔药物注射;4只眼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药物注射;1只眼行眼内容剜出术。结果术后随访1~36个月,6只眼眼内炎症控制,视力分别为0、02、0.4、0.6、0.8、0.8,其中1只眼出现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结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突然发生的术眼疼痛是化脓性眼内炎早期重要特征之一。玻璃体腔注射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化脓性眼内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对感染性眼内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感染性眼内炎患者18例(18只眼)施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提高11只眼,不变2只眼,降低4只眼。2例眼内感染未能控制,16例患者均炎症消退,角膜透明,前房清,眼球无萎缩。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无玻璃体腔灌注超声乳化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无玻璃体腔灌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39眼)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病例的临床资料,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8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8眼,其中以上2种术式均行玻璃体腔灌注;无玻璃体腔灌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13眼,比较3种方法术后视力、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视力提高囊外摘出术7眼,玻璃体腔灌注加超声乳化术16眼,无玻璃体腔灌注超声乳化术12眼.视力不提高的原因均与眼底有关.与手术无关.结论 无玻璃体腔灌注超声乳化具有更安全、微创、恢复快的优点,是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首选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单纯行玻璃体切除术对外因性细菌性眼内炎的疗效。方法 外因性细菌性眼内炎21例(21只眼),其中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只眼,眼球穿通伤后20只眼。均作睫状体平部三切口玻璃体切除术,晶状体混浊者一并切除,若有球内异物一并取出,伴视网膜脱离者,重水或气/液交换复位视网膜后行眼内炎光凝、长效气体或硅油填充以及巩膜环扎,术中灌注液内不加入庆大霉素,术毕不作玻璃体腔注药,术后联合抗生索和激素静脉用药。结果 炎症控制20只眼,术后矫正视力提高20只眼,有效率为80.95%。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对严重细菌性眼内炎而言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白内障摘出术后急性眼内炎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出术后急性眼内炎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方法对15例(15眼)经临床或病理诊断为白内障摘出术后急性眼内炎,进行治疗和疗效分析。结果15例中,13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注药术,2例行前房冲洗和药物治疗,其中10例术中摘出人工晶状体,所有患眼炎症均被控制;1例眼球萎缩;10例最终视力低于0.1。结论白内障摘出术后急性眼内炎经及时治疗可控制炎症,但视力预后差。预防主要依靠各环节的无菌操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治疗方案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6-01/2010-12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21973例28722眼患者的资料(超声乳化20937例27521眼,囊外摘除术1036例1201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全部术眼中,感染性眼内炎11眼,感染率为0.04%,9眼发生于超声乳化术后,2眼发生于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共有5眼病原菌培养阳性,其中表皮葡萄球菌2眼,金黄色葡萄球菌,浅绿色气球菌,真菌各1眼。感染发生于白内障术后2wk以内者占73%(8/11),房水混浊或前房积脓者行前房灌洗+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前房积脓合并明显玻璃体混浊或经前房灌洗+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治疗观察1~2d感染加重者行前房灌洗+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11眼均保住眼球。结论: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经常发生于白内障术后2wk以内,经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控制感染发展,保留部分有用视力;前房灌洗+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必要时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治疗1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9年11月至2005年10月11例11眼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眼细菌培养阳性,培养细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2眼,粪肠球菌1眼,催产克雷白菌1眼,腐生葡萄球菌1眼,异型枸橼酸杆菌1眼,醋酸不动杆菌1眼。行后部玻璃体切割术者5眼,其中眼球摘除1眼;单纯前房冲洗加注药2眼;前房冲洗注药联合玻璃体腔注药4眼。结论前房和玻璃体注药,后部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眼内异物伴外伤性白内障行异物摘出联合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5例(25眼)眼内异物伴外伤性白内障依异物的位置不同而采用3种术式:采用玻璃体切除(9眼)或磁铁吸出玻璃体异物(10眼),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及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或经角膜缘切口摘出晶状体内异物联合囊外摘出PMMA人工晶状体后房植入(6眼)。结果 随访3月,术后视力≥0.515眼,0.1~0.48眼,0.082眼。术后视力低的主要原因是眼铁质沉着症。术后视力与角膜伤口的大小部位有关,与视网膜异物与黄斑区的距离有关。术后无眼内炎或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结论 准确判定预后、排除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的因素而行眼内异物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玻璃体切除玻璃体腔注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治疗严重眼内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43眼)感染性眼内炎进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眼内异物摘出,或联合晶状体切除、视网膜脱离复位及硅油或惰性气体填充术,配合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随访4月~4年。结果41眼(95.35%)眼内炎控制,保存了眼球;35眼(81.40%)视力不同程度的提高;视力无变化者3眼(6.98%);视力降低3眼(6.98%);1眼(2.33%)作眼内容摘除;1例术后自动出院,失随访。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是治疗严重眼内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取17例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有7只眼发生脉络膜脱离,5只眼行脉络膜上腔放液+前房成形术,1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前房成形术,1只眼行脉络膜上腔放液+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前房成形术.有9只眼发生恶性青光眼,1例行抽玻璃体水囊联合前房成形术,3例行前部玻璃体切除及后囊切开联合小梁切除及丝裂霉素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及房角分离术,1例行前部玻璃体切除术中发生脉络膜脱离及脉络膜上腔出血行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放液,2只眼行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及房角分离术,1例行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前房成形术,术后前房仍浅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后囊膜切开及房角分离术,1例为视网膜脱离术后硅油存留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及前房成形术.结果 术后前房恢复时间脉络膜脱离组行脉络膜上腔放液及前房成形术平均为5.6d,恶性青光眼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及后囊切开组前房恢复时间最短,平均为1.1d.结论 恶性青光眼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及后囊切开治疗有效快速.  相似文献   

17.
恶性青光眼18例综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青光眼综合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14眼小梁切除术后的恶性青光眼,6例6眼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恶性青光眼进行药物及玻璃体腔水囊抽吸术治疗。结果: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4例4眼恶性青光眼患者在术中发现并及时行玻璃体腔水囊抽吸联合前房形成术;其余14例16眼先用药物治疗2d无效后,行玻璃体腔水囊抽吸术1~2次,其中1例1眼(小梁切除术后)在行2次玻璃体腔水囊抽吸术后未能控制眼压、恢复前房,经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玻璃体水囊抽吸术,全部成功。眼压控制理想,前房正常,随访平均21mo期间未复发。结论:恶性青光眼治疗中,抽吸玻璃体腔水囊、解除睫状环阻滞、建立前房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细菌性眼内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总结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细菌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至2005年于本中心收治的8例(8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细菌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眼行房水和(或)玻璃体病原学检查,6眼培养阳性,培养阳性率为86%,3例为表皮葡萄球菌。全身及局部的广谱抗生素治疗或联合早期玻璃体切割可有效控制感染,7眼眼内炎症得到控制,5眼视力达0.12~0.5,2眼眼球萎缩。结论表皮葡萄球菌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细菌性眼内炎的主要致病菌,早期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入适量广谱抗生素是目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急性眼内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白内障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后眼内炎的发生、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8眼)经临床和/或微生物检查证实为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经临床诊断和房水、玻璃体涂片,并做细菌及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8例中有6例房水及玻璃体微生物检查阳性(球菌5例,杆菌1例)。1例玻璃体腔注药病情控制;5例行玻璃体切除等手术联合注药,术中同时行人工晶状体摘出术者3例;1例行眼内容摘除术;1例保守治疗无效放弃治疗。治疗后视力2眼0.5,1眼0.2,3眼手动。术后随访6~24个月,随访到6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视力呈正相关。结论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控制炎症,保留部分有用视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慢性细菌性眼内炎的治疗效果观察,提出治疗建议。方法 回顾分析2004-2009年收治的4例4眼人工晶状体术后慢性细菌性眼内炎,观察其发生时间、眼部体征。经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晶状体后囊膜环形撕囊联合眼内注入万古霉素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切除的玻璃体和撕下的晶状体后囊膜进行涂片和培养微生物检查。复发病例联合全身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术后观察其眼部情况、视力。结果 4例平均发病时间是人工晶状体术后8周(5~11周)。其中女性3人、男性1人,年龄平均75岁(67~81岁)。玻璃体切除前视力分别是眼前手动1眼、数指2眼、1眼0.06。丙酸痤疮杆菌感染3跟,表皮葡萄球菌感染1眼。其中两眼分别于术后7周和5周复发。复发的两眼间断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和妥布霉素,联合全身应用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8周,炎症控制。随访16~36月,无复发。最后随访眼部无炎症表现,晶状体囊膜清晰和玻璃体腔均清澈,最佳矫正视力分别是0.8、0.5、0.2和0.3。结论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慢性眼内炎玻璃体切除和晶状体后囊膜环形撕除术后,局部和全身应用抗生素时间要适当延长以防治复发,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治疗作用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