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β-内酰胺酶抑制剂治疗小儿难治性肺炎的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媛  赵虹 《临床医学》2002,22(8):15-15
目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治疗小儿难治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难治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选用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合成剂或头孢哌酮与舒巴坦合成剂,对照组选用头孢哌酮或头孢曲松,同时两组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措施,对两组治疗后退热时间,心力衰竭纠正时间及肺部湿性罗音消失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在治愈率,缩短退热时间和湿性罗音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儿难治性肺炎多为耐药菌感染所致,应考虑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感染,选择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成剂治疗肺炎,临床获得确切疗效。β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β-内酰胺酶抑制剂治疗小儿难治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难治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选用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合成剂或头孢哌酮与舒巴坦合成剂,对照组选用头孢哌酮或头孢曲松,同时两组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措施,对两组治疗后退热时间、心力衰竭纠正时间及肺部湿性罗音消失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治愈率、缩短退热时间和湿性罗音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儿难治性肺炎多为耐药菌感染所致,应考虑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感染,选择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成剂治疗肺炎,临床获得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小儿大叶性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方法 总结21例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小儿大叶性肺炎的临床资料及治疗与转归。结果 本组病例以年长儿多见,3~5岁3例,5~10岁18例,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肺部体征少,可伴有肺外并发症;21例胸部X线均呈单侧大叶性肺炎,1例以腹痛、腹泻为首发症状,1例并少量胸腔积液;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MP-IgM)测定均阳性;所有病例阿齐霉素治疗有效。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小儿大叶性肺炎在临床和X线表现上与细菌性肺炎不易区分,尤其与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大叶性肺炎难以区分,血清学检测MP—IgM为诊断的主要手段;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小儿支原体肺炎呈大叶性肺炎改变合并胸腔积液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56例确诊为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胸部CT呈大叶性肺炎改变并胸腔积液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6,~14岁36例(64.3%),3~6岁16例(28.5%),3岁以下4例(7.1%),均有持续高热,咳嗽。高分辨胸部CT检查:46例(82.2%)单侧病变,其中右侧24例(58.67%),左侧19例(41.33%),大量胸腔积液4例,中等量胸腔积液15例,少量胸腔积液37例。胸片无提示胸腔积液20例(35.7%),肺不张6例。结论对于支原体肺炎胸片呈大叶性改变者,应及早进行高分辨胸部CT检查,避免胸腔积液漏诊,利于早期诊断。治疗上除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外,还应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  相似文献   

5.
赵碧波  谢静  钱瑞 《临床医学》2011,31(8):85-86
目的探讨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收治诊断明确的36例儿童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热、咳嗽,胸片均可见到大片状密度增高影,肺炎链球菌5例,支原体阳性9例,经治疗治愈30例,好转4例,转院2例。结论儿童大叶性肺炎应结合临床表现、肺部体征及早进行胸片检查及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阿米卡星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患者给予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阿米卡星注射液抗感染,对照组患者单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除治疗组中有1例患者发生药物过敏,其余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阿米卡星注射液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虽然不能提高药物疗效,但可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近3年所收集的15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相关资料。结果 60%病例〈3岁,3~6岁占25%,其余占15%。胸部影像学改变:呈现支气管肺炎改变,间质性肺炎改变,部分病例呈大叶性肺炎改变,少数合并胸膜改变或胸腔积液。实验室检测(包括肺炎支原体抗体、咽分泌物恒温箱培养)。治疗上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为治疗首选,少数耐药者加用激素和利福平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儿童应用莫西沙星治疗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应用莫西沙星治疗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收集临床资料,判定临床疗效,分析用药安全性,总结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突变情况。结果:39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应用莫西沙星治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基因检测阳性率为95.2%。39例患儿中痊愈6例(15.4 %),显效29例(74.4 %),无效2例(5.1%),自动出院2例(5.1 %),有效率为89.8 %。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患儿神志、皮肤、关节、心律和胃肠道功能等,密切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未发生与莫西沙星相关的短期药物不良反应。无患儿因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结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应用莫西沙星治疗有效性高,预后改善,短期观察并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说明短期使用是安全的。儿童应用喹诺酮类药物为超说明书用药,临床药师应协助医师做好相关工作,降低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小儿大叶性肺炎合并肺脓肿的临床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黄石市爱康医院30例确诊为大叶性肺炎合并肺脓肿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病年龄多为3~13岁,其中3~6岁者8例,7~14岁者22例,均有持续高热,最高体温达41℃,热程最长达10 d。咳嗽。均行胸部CT加三维重建检查:25例为单侧病变,其中右侧15例,左侧10例。合并肺膨胀不全10例,胸腔积液2例,胸膜粘连1例。22例肺炎支原体Ig M阳性,痰培养肺炎克雷伯菌5例,大肠埃希菌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结论对持续发热、超高热的儿童需早期及时行胸部CT加三维重维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治疗及干预预后。治疗上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必要时选用头孢四代及碳青酶烯类,足量雾化吸入,4次/d,健侧卧位,叩背排痰,3~4次/d,2 min/次,促进痰液排出,缩短病程,防止肺纤维化,影响肺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江苏地区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以提高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3年4月在本科确诊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住院患儿10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MP—IgM抗体,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转归等。结果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多以高热伴痉挛性咳嗽为临床主诉,肺部可闻及干、湿罗音68例(64.8%);胸部影像学检查提示肺内病变多累及单侧或双侧肺,易合并胸腔积液及肺不张;单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需联合头孢三代抗生素治疗,部分病例需加用激素和(或)静脉丙种球蛋白;所有患儿预后均良好。结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情重、进展快,可引起肺内、外并发症且病情迁延。早期识别、早期积极治疗,大多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变迁。方法对344例大叶性肺炎病例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平均6.1岁,〈1岁24例,1~3岁56例,〉3~6岁104例,〉6~18岁160例。344例患儿中咳嗽342例(99.4%),多为刺激性干咳,发热267例(77.6%),胸痛57例(16.7%),气促45例;肺炎支原体抗体188例,80例病毒感染,14例痰培养阳性,混合感染46例。细菌感染多发生于≤3岁儿童,〉3岁儿童支原体感染发生率高。累及部位右肺多于左肺,均以下叶为主;经系统治疗后,大部分好转,2例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大叶性肺炎多好发于3岁以上儿童,由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大叶性肺炎逐渐减少,而由支原体、病毒及其他细菌感染引起的大叶性肺炎逐渐增多,大部分经治疗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治疗问题。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确诊的62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激素使用情况分为激素组与非激素组。激素组30例,予以口服强的松1mg·kg^-1·d^-1,连用3—5d。对照组32例。对其热程、化验结果、影像学特征、住院天数及病灶吸收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2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均采集双份血清(间隔2周),恢复期MP—IgM滴度4倍上升,滴度最高可达1:20480;胸部x线片及胸部CT表现为双侧或单侧大叶肺实变;合并少量胸腔积液16例,中等量积液8例;肺门或纵隔淋巴结增大20例,右上肺、右中肺或左上肺不张10例。激素组热程明显缩短,临床症状很快得到改善,胸部X线片或CT示肺部病变很快好转。结论对于明确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灶特点,普通胸部X线片有局限性,采用胸部CT检查更有助于明确病变范围,对病情严重度及转归的预测有一定的帮助。对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除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索外,可合理应用激素。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缩短热程,促进病灶早日吸收。  相似文献   

13.
黄广  肖育  林霓阳  林卓珊 《临床医学》2007,27(12):43-44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血清学检测、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75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资料及治疗与转归。结果本组病例以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多见,6岁以上37例(占49.3%),6岁以下38例(占50.7%),其中年龄最小7个月,发病年龄有趋小倾向,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小婴儿常出现喘憋,肺外并发症较多;胸部X线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MP-IgM)测定均阳性;所有病例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有效。结论支原体肺炎不典型病例逐渐增多,在临床和X线表现上与病毒性及细菌性肺炎不易区分,血清学检测为诊断的主要手段,MP-IgM尤为重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4.
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情况不断加重,所以对所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及临床疗效的持续监测非常重要。不同国家地区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和耐药机制上存在差异,提示我国在制定指南、选择抗生素和应用疫苗时不能照搬国外。目前为止,单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仍是治疗门诊患者和没有耐药危险因素的住院患者的替代药物。对菌血症和更严重的住院患者的感染,怀疑和证实有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肺炎链球菌感染者需要小心,推荐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药物联合应用。此外,新型抗生素(如酮内酯类抗生素)的开发,以及根据当地血清型流行情况合理应用疫苗,也可以达到防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肺炎链球菌(MRSP)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大叶性肺炎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004年问32例MP大叶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X线表现特点。结果:MP大叶性肺炎多见于长儿童.多有高热、顽固性剧烈咳嗽,肺部体征少,X线表现84.4%为单侧病变,病变下肺多于上肺,多为不完全节段或大叶实变,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均痊愈。结论:MP大叶性肺炎临床症状较重,且与肺部病变范围及程度有关,时有上述表现的肺炎患儿应及时寻找MP感染证据,阿奇霉素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β-内酰胺联合大环内酯对住院治疗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是否优于β-内酰胺单药。方法将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34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155例,研究组193例,分别给予β-内酰胺单药及联合大环内酯治疗,观察临床稳定时间、住院时间、总病死率及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临床稳定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临床稳定率却高于对照组(P<0.01),而总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1)。CURB-65、多肺叶病变及单药治疗是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β-内酰胺联合大环内酯对住院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优于单药,推荐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正>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已成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及其他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一般认为,MP感染后患者大多临床症状较轻,病程自限,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但是,近年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患儿明显增多,已成为临床医师的关注热点。目前,国内外对RMPP尚无统一定  相似文献   

18.
反复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发病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63例CVA患儿作为观察组,50例同期、年龄相近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胶体金标法检测两组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MP-Ab),阳性者给与规范化应用抗大环内酯类生素,配合哮喘常规治疗。结果CVA组MP-Ab阳性率为54.0%,对照组MP-Ab阳性率为6.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34例CVA并MP感染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总有效率为94.1%(33例)。随访6~24个月,仅1例轻度咳嗽发作。结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密切,CVA并MP感染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儿童支原体肺炎241例临床特点和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1例MP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咳嗽、发热是支原体肺炎的主要表现;婴幼儿常伴有喘息、痰鸣。影像学表现多样,婴幼儿以斑片状阴影多见,学龄儿以节段性、大片状阴影常见。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良好;部分难治性MP肺炎,结合纤维支气管镜下冲洗或肺泡灌洗治疗和加用糖皮质激素,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结论 MP肺炎具有肺部体征与症状、肺部影像学表现不相一致特点,肺部影像学缺乏特征性表现。早期规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治疗,对及时控制临床症状、预防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原则。方法对30例胸片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多集中在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30例均有发热,25例有刺激性干咳,24例有肺外并发症,24例热程≥10d,27例住院时间≥14d。30例先予静脉滴注红霉素,后改阿奇霉素口服序贯治疗,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头孢菌素类治疗,伴有胸腔积液和中毒症状重者,给予地塞米松和人丙种球蛋白治疗。治疗2周后复查X线胸片肺部实变影较前明显吸收,治疗4周左右肺部病变基本吸收。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症状重,肺外并发症发生率高,常有多脏器损伤,病情恢复慢、疗程长,但经4周左右正规治疗,均能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