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分析福建省1973-1975和2008-2009年人群死亡谱改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计算疾病死因、构成比、调整死亡率,用死亡率差别分解法对死亡率差别进行定量分解.结果 2008-2009年人群粗死亡率和调整死亡率均下降.呼吸系病从首位降至第4位,传染病从第3位降至第10位,恶性肿瘤从第2位升至首位.恶性肿瘤、脑...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成都市居民2006-2010年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变化趋势和分布状况,为预防恶性肿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成都市2006-2010年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其死亡率、死因构成、死因顺位及分布等.结果 2006-2010年成都市恶性肿瘤死亡共84925人,占总死亡人数的25.95%,死亡率逐年上升,平均死亡率为151.44/10万,标化死亡率为137.71/10万,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 563.23,314.45,P<0.01).在恶性肿瘤的死亡顺位中,居前5位的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肠癌,占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73.91%.主城区顺位为肺癌、肝癌、肠癌、胃癌、食管癌,农村顺位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肠癌.结论 成都市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呈逐年增高趋势,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肺癌位居恶性肿瘤死亡首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影响肺癌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肺癌的防制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死亡率差别分解法,对江苏省1973-1975年和2012年的肺癌死亡率进行定量分解,计算肺癌死亡率变化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的贡献值。结果与1973-1975年相比,2012年江苏省居民肺癌粗死亡率增长了5.59倍,标化死亡率增长了1.94倍,肺癌死亡在恶性肿瘤中的顺位由第4位上升至首位。人口因素在江苏省居民肺癌死亡率上升中的贡献率为43.32%,非人口因素的贡献率为56.68%。结论肺癌是江苏省恶性肿瘤预防和控制工作的重点,居民肺癌死亡率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年龄结构老化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赣榆县恶性肿瘤的流行趋势,为开展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分析该县1996~2001年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与1973~1975年主要肿瘤死亡进行比较。结果:该县1996~2001年恶性肿瘤平均死亡率为108.48/10万,标化率为84.74/10万,主要以食管癌、肝癌、胃癌、肺癌和肠癌为主。与1973~1975年死亡情况进行比较,恶性肿瘤死亡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其中肺癌死亡率上升最快,其次为肝癌。结论:重点加强对肺癌、肝癌的预防控制工作,降低相关危险因素水平,对于控制恶性肿瘤上升趋势将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黄石市城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特点与趋势,为确定防控策略及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中的全国标准人口对死亡率进行标化,按年度、性别、年龄、部位分别计算恶性肿瘤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和潜在减寿年数.结果 20年间黄石市城区居民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由100.52/10万上升到117.64/10万,死因顺位中一直占据第二位,构成比居前三位的是肺癌、肝癌和胃癌.死亡率明显上升的有肺癌、肠癌,肺癌标化死亡率由1990-1999年度的26.24/10万上升至2000-2009年度的35.43/10万;肠癌由5.50/10万上升至7.85/10万.男性肿瘤中,上升较为明显的有肠癌和肺癌;女性肿瘤中,肠癌、肺癌和乳腺癌明显上升.男性粗死亡率均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高,粗死亡率上升.主要减寿疾病为肺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结论 20年间恶性肿瘤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是威胁黄石市城区居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危害因素,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1973-2010年常熟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恶性肿瘤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死因报告责任单位上报的死因资料,按ICD-10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分类,分析38年来恶性肿瘤死亡趋势及主要恶性肿瘤死亡情况。结果 1973-2010年常熟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81.76/10万,占全死因构成比为23.87%,并随不同年代发展有逐步上升趋势;不同年代恶性肿瘤前十位死因顺位不同,胃癌始终居首位,肝癌、食管癌由第二、三位逐步下降至第三、四位,肺癌从第四位逐步上升至第二位;不同年代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其中胃癌、肺癌、肝癌、食管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35~54岁组、55~74岁组在不同年代死亡率均有逐步下降趋势;恶性肿瘤死亡35岁以下白血病占据首位,35~54岁组肝癌居首位,55岁以上胃癌居首位。结论恶性肿瘤是威胁常熟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死亡原因,人口不断老龄化是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因素,应根据不同人群、不同肿瘤的特点,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和减少恶性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福建省恶性肿瘤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福建省死因监测系统2007-2011年数据,采用趋势χ2检验对性别、地区、年龄分布特征及死亡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死亡为2007-2011年福建省居民首位死因,年均死亡率为149.80/10万,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趋势χ2=71.329,P〈0.01)。无论男女城乡,死亡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趋势χ2男=60.88,趋势χ2女=13.72,趋势χ2城市=17.20,趋势χ2农村=54.03,均P〈0.01)。男性死亡率(200.77/10万)明显高于女性(97.46/10万)(χ2=3703.97,P〈0.01),城市死亡率(157.49/10万)明显高于农村(147.10/10万)(χ2=28.827,P〈0.01)。前10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白血病、乳腺癌、鼻咽癌、恶性淋巴瘤、胰腺癌。肝癌为男性和农村首位恶性肿瘤,肺癌为女性和城市首位恶性肿瘤。结论福建省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呈上升趋势,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是监测重点,应考虑性别、年龄、地区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来制定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响水县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状况及其居民减寿情况。方法:应用死亡率、死因构成、潜在寿命损失、潜在工作损失和潜在价值损失对响水县居民2010年恶性肿瘤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响水县居民死亡率和恶性肿瘤死亡率分别为596.30/10万和176.29/10万;死亡率位于前5位的分别是肺癌、肝癌、食管癌、胃癌、肠癌;在YPLL、WYPLL分析中前3位均为肺癌、肝癌、食管癌,YPLL第4位是胃癌,WYPLL第4位是白血病;校正VYPLL为正值的有肝癌、白血病、乳腺癌和宫颈癌。结论:恶性肿瘤为响水县居民主要死因,开展恶性肿瘤防治对减少早死、保护劳动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温州市居民恶性肿瘤的死亡状况及死因特征,为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温州市卫生监测区2010年死亡报告数据,以ICD-10进行死因分类,作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温州市恶性肿瘤死亡报告12445人,死亡率160.S7/10万,占全死因的28.99%,平均减寿率为12.99‰,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均居第1位。恶性肿瘤前5位死因为肺癌、肝癌、胃癌、肠癌、食管癌,合计占恶性肿瘤死亡数的73.40%,男性前5位恶性肿瘤为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肠癌,女性前5位恶性肿瘤为肺癌、肝癌、胃癌、肠癌及乳腺癌。0~14岁儿童恶性肿瘤死亡前3位死因为白血病、肝癌、肺癌,其中白血病占42.86%。15~44岁肝癌、肺癌、胃癌,合计占该年龄段的52.97%。45~64岁前3位恶性肿瘤为肝癌、肺癌、胃癌,合计占62.49%。65岁以上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前3位为肺癌、胃癌、肝癌,合计占60.77%。结论:恶性肿瘤为威胁温州市居民健康第1位死因;肺癌、肝癌、胃癌、肠癌、食管癌,女性乳腺癌为主要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0.
刘增超  盛晟  胡磊 《职业与健康》2012,28(24):3122-3124
目的了解2009—2011年无锡市新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流行特征,为恶性肿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1年无锡市新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分析,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去肿瘤期望寿命、死因顺位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1年无锡市新区恶性肿瘤的年平均死亡率为192.99/10万,标化死亡率为107.49/10万,占全死因的30.88%,前5位死因顺位为胃癌、肺癌、肝癌、食管癌、肠癌,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是女性的1.69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575,P0.01)。PYLL前5位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白血病和肠癌,去肿瘤期望寿命对男性影响较大。结论恶性肿瘤是无锡市新区居民的重要死因。重点防治胃癌、肝癌、肺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定量分析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对广东省人群疾病死亡变化的影响,为制定可行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东省1970—1972年和2004—2005年2次全国死因调查的资料,利用死亡率差别分解法计算出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对各类疾病的贡献值和贡献率。结果2004—2005年广东省全死因死亡率为658.62/10万,1970—1972年为496.12/10万,死亡率上升均为人口因素的影响,其贡献率为138.48%。感染性疾病及母婴疾病死亡率下降72.92%,完全是非人口因素作用(107.1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上升122.15%,30年间其占总死因构成由51.04%上升到85.35%,人口因素与非人口因素起协同作用,各占58.64%和41.36%。其中,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死亡率非人口因素作用分别占46.32%和63.54%。结论非人口因素对广东省感染性疾病及母婴疾病死亡率下降起了巨大作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居民健康的威胁越来越大,需结合目前已知的可控非人口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慢性病死亡率变化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定量测量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对福建省人群慢性病死亡率变化的影响,估计非人口因素在疾病死亡变化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死亡率差别分解法,分析1993—1995年及2003—2005年我省死因登记系统监测资料,计算人群死亡率变化由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引起的比例。[结果]城市地区人口结构稳定,非人口因素作用影响更大;农村地区人口老化程度加快,人口因素与非人口因素共同影响死亡率的变化。1993—2005年肺癌、乳腺癌及糖尿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在城市地区80%以上是非人口因素的作用,农村地区非人口因素作用也占了50%左右。[结论]慢性病主要由行为危险因素引起,要降低其死亡率,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人们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3.
姜申易  吴彬  于晓松 《中国公共卫生》2019,20(12):1706-1709
  目的  对中国2004 — 2015年城乡女性恶性肿瘤死因顺位及死亡率分布规律进行分析。  方法  对2004 — 2015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所获得的恶性肿瘤统计资料用统计图表进行描述,采用χ2检验分析各年份、不同肿瘤死亡率城乡之间的差异。  结果  女性恶性肿瘤死因顺位为第2~3位;恶性肿瘤死因顺位排前5位的是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肛门癌;肺癌上升趋势最为明显,由2006年的17.47/10万上升到了2015年的27.69/10万。死亡率城市高于农村的肿瘤是肺癌、结直肠肛门癌、乳腺癌(P < 0.001);农村高于城市的肿瘤是胃癌、肝癌、食管癌(P < 0.001)。  结论  恶性肿瘤位于女性死因顺位的第2~3位,肺癌死亡率上升趋势明显,女性恶性肿瘤总死因顺位排前5位的是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肛门癌,而且有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970-2013年山东省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为制定癌症防控规划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恶性肿瘤死亡率数据取自山东省死亡登记系统和3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数据。利用死亡率和年龄标化死亡率等指标描述不同年代恶性肿瘤总死亡和主要肿瘤死亡水平的变化趋势,采用死亡率差别分解法计算死亡率变化中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的贡献值。结果 1970-2013年山东省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呈升高趋势,标化死亡率先升高后降低。恶性肿瘤死亡在全死因中的构成也是先升高后降低。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共同导致粗死亡率的升高,人口因素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甚至超过了非人口因素,导致2011-2013年恶性肿瘤年龄标化死亡率较2004-2005年降低。主要恶性肿瘤死因顺位变化较大,肺癌由第5位上升至第1位,2011-2013年较1970-1974年上升了6.81倍。胃癌死亡顺位从第1位降至第3位,食道癌从第2位降至第4位。经1964年中国标准人口调整后,肺癌死亡率仍呈快速升高趋势,而食管癌的调整率却逐渐下降。宫颈癌的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呈快速下降趋势,2011-2013年较1970-1974年分别下降了87.00%和93.00%。结论 恶性肿瘤仍然是威胁山东省居民的重大疾病,不同恶性肿瘤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应针对不同恶性肿瘤的病因和危险因素积极开展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东省翁源县恶性肿瘤死亡的流行特征,为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性调查方案,对2004m2005年翁源县主要死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标化率及对预期寿命的影响。结果2004--2005年翁源县恶性肿瘤的粗死亡率为141.9/10万,标化率为138.3/10万,死亡数居全死因的第2位;男女标化率分别为183.5/10万和98.0/10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x2=26.163,P=0.000),肝癌、胃癌和肺癌的男性标化率也显著性高于女性;且无论在男性和女性还是总体,胃癌的标化率均显著高于广东省农村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x。=3375.0,P=0.000),75岁~组的死亡率最高。居前5位的恶性肿瘤依次为肝癌、胃癌、肺癌、食道癌和其他恶性肿瘤;对期望寿命影响前3位的是肝癌、胃癌和肺癌。结论翁源县的恶性肿瘤、肝癌、胃癌和肺癌死亡水平男性高于女性,且胃癌显著高于广东省农村地区。因此,恶性肿瘤仍是危害居民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是胃癌和肝癌等消化系统肿瘤在该地区死亡率较高,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16.
影响中国人群疾病死亡因素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定量测量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对中国人群主要疾病死亡率上升和下降的影响,估计非人口因素在疾病死亡变化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历年人口普查资料,以及1991年和2000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分病因死亡率资料,采用死亡率差别分解法,计算该人群死亡率变化有多大比例是由人口因素引起的,多大比例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结果1950—1975年中国人群死亡率快速下降,主要是非人口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普及,特别是“爱国卫生运动”对死亡率下降起了主要作用。1991—2000年期间,肺癌、肝癌、乳腺癌、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和交通伤害都呈上升趋势,这些疾病的上升,50%以上都是非人口因素的作用。特别是肺癌,非人口因素的作用达到63%,交通伤害死亡率上升,88%与非人口因素有关。结论研究表明,行为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和被动吸烟、不健康饮食和静坐生活方式以及交通违章行为对多种疾病的死亡率上升有极大的影响,因此降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交通伤害的死亡率,很大程度上依赖人们改变自己的不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陕西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及寿命损失情况,为制定恶性肿瘤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陕西省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13个国家级死因监测点报告的恶性肿瘤死亡个案。运用Excel 2016和SPSS 25.0软件计算陕西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及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PYLLR)、标化潜在减寿率(SPYLLR)、平均减寿年数(AYLL)、潜在工作损失年(WPYLL)、平均潜在工作损失年(AWPYLL)。结果2015—2019年陕西省居民恶性肿瘤年均死亡率为134.06/10万,标化死亡率为121.50/10万,占全死因的21.48%。男性年均死亡率(166.00/10万)高于女性(100.30/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5—2019年陕西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1.41%,P<0.01)。0~44岁年龄组恶性肿瘤死亡率处于较低水平,45岁后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75岁以后迅速升高。陕西省居民恶性肿瘤前5位死因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和肛门癌,共占恶性肿瘤死亡构成的72.35%。2015—2019年陕西省居民恶性肿瘤PYLL为393996.33人年、PYLLR为14.98‰,AYLL为11.17年,且男性均高于女性。2015—2019年陕西省居民恶性肿瘤WPYLL为149978人年,AWPYLL为4.25年,WPYLL男性高于女性,AWPYLL女性高于男性。结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和肛门癌是陕西省恶性肿瘤预防控制的重点工作,同时宫颈癌和乳腺癌对女性健康的影响不可忽视,应针对主要恶性肿瘤和重点人群开展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楚州区和金湖县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变化情况,发现有意义的线索,为恶性肿瘤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对1973~1975年、2004-2005年全国死因调查中楚州区和金湖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次调查中,恶性肿瘤均是两县(区)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恶性肿瘤死亡率,楚州区1973~1975年为179.34/10万.2004~2005年为168.14/10万;金湖县1973~1975年为133.33/10万,2004-2005年为214.15/10万。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1973~1975年楚州区为262.59/10万,金湖县为205.70/10万(P〈0.01);2004-2005年楚州区为162.63/10万,金湖县为180.02/10万(P〉0.05)。2004~2005年与1973~1975年比较,食管癌死亡所占比例楚州区由52.09%下降至42.61%,金湖县由36.62%下降至28.45%;肺癌死亡所占比例楚州区由2.10%上升至11.19%,金湖县由2.55%上升至12.50%。[结论]楚州区和金湖县恶性肿瘤死亡率较高。两阶段在恶性肿瘤死亡中所占比例,两区(县)食管癌均有所下降,肺癌均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