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比较使用20000U/ml尿激酶注射液24h停留封管溶栓治疗与美国肾脏病基金会肾脏病预后质量倡议(kidney disease outcomes quality initiative,K/DOQI)指南推荐溶栓治疗方案对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8例于2003年8月至2008年12月在广州暨南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因慢性肾衰竭使用临时性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临床诊断导管内血栓形成病例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其中治疗组45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使用20000U/ml尿激酶溶液24h停留封管溶栓治疗,对照组使用美国肾脏病基金会K/DOQI指南推荐方案进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种溶栓治疗方法对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以及副作用。结果治疗组动脉端溶栓成功率81.3%,静脉端成功率100%,总成功率88.2%;对照组动脉端溶栓成功率87.5%,静脉端成功率94.7%,总成功率90.2%;两种溶栓疗法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成功后,治疗组患者血栓复发率11.1%,对照组复发率15.2%,两组患者再次发生血栓形成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不同导管溶栓治疗方案对患者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20000U/ml尿激酶溶液停留封管24h,可以有效治疗颈静脉留置双腔透析导管血栓形成并恢复导管功能。与K/DOQI指南推荐溶栓方法比较,其治疗成功率相似,但操作更为简便,且无明显副作用及治疗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两种封管方式对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62例使用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25 000 U/ml尿激酶加25 mg/ml肝素溶液24 h停留封管,对照组采用常规25 mg/ml肝素生理盐水封管,两组患者均连续观察9个月.结果 两种不同封管方案对患者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观察组实际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导管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25 000 U/ml尿激酶加25 mg/ml停留封管24 h,可以有效预防颈内静脉留置双腔透析导管血栓形成,改善导管功能,且无明显副作用及治疗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陈红春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2):3064-3064
目的 总结小剂量尿激酶持续腔内泵入溶解深静脉永久性导管内血栓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6例因血栓形成致深静脉永久性导管功能不良者予以氯化钠溶液50 ml加尿激酶10万U持续腔内缓慢泵入,结束后用氯化钠溶液2ml加肝素钠100 mg加尿激酶10万U封管.结果 经治疗及护理后,6例患者透析时血流量均正常,未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持续腔内泵入溶解深静脉永久性导管内血栓方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肝素尿激酶混合液和肝素在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封管中的效果。方法:将60例带涤纶环深静脉留置导管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分成实验组(以肝素尿激酶混合液封管)和对照组(以肝素封管),观察与比较两组留置导管时间、导管堵塞、溶栓后再通和导管动静脉端的静态管路压:结果:实验组留置导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导管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静态管路压差异也有显著性,但溶栓后再通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肝素尿激酶混合液是较好的留置管封管液,有预防留置导管功能丧失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观察肝素钠尿激酶混合液在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封管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更好的封管方法。1对象和方法1.1对象以长期留置导管为透析血管通路的尿毒症患者23例,既往均应用肝素钠封管。随机分为肝素钠尿激酶混合液组和肝素组。混合液组12例,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54.6±16.9)岁,透析龄(63.6±34.1)月,导管留置时间(24.3±16.7)月,透析频度平均2.64次/周。肝素组11例,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55.7±13.7)岁,透析龄(65.3±36.4)月,导管留置时间(25.3±16.9)月,透析频度平均2.72/周次。混合液组和肝素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透析龄、导管留置时间、透析频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混合液组:每次透析结束后用肝素钠12 500 U溶解尿激酶5万U并加生理盐水至3 m l,按照导管管腔容量分别注入导管的动静脉端。肝素组:每次透析结束后用肝素钠12 500U加生理盐水至3 m l,按照导管管腔容量分别注入导管的动静脉端。连续观察12个月。两组若发生导管阻塞均应用尿激酶(按动静脉端各5万U)溶栓治疗。若发生导管感染可根据情况局部和(或)全身应用抗...  相似文献   

6.
肝素尿激酶混合液在血液透析双腔导管封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肝素尿激酶混合液在血透用双腔导管封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颈内静脉永久留置双腔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患者,根据导管动脉端和静脉端封管液的不同选择,随机分成肝素尿激酶混合液组(A组)和肝素组(B组),观察比较两组导管的堵塞次数和静态管路压。结果A组导管堵塞12例次,溶栓后全部再通,静态管路压为(10.2±3.57)cmH2O;B组导管堵塞33例次,溶栓后再通31例次,静态管路压为(7.4±5.28)cmH2O。两组导管堵塞例次和静态管路压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肝素尿激酶混合液可应用于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的封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激酶加庆大霉素封管及插管处伤口护理对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将97例长期颈内静脉留置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分为预防组43例与对照组54例,对照组患者血液透析结束后动静脉管腔各推入普通肝素2500U/2ml封管。预防组患者将庆大霉素8万U置入无菌敷料贴在静脉留置管出口部位,动静脉管腔各推入尿激酶5万U+庆大霉素4万U/2ml封管,观察1000个置管日。结果预防组置管感染时间和伤口感染时间较对照组延长,感染率降低;导管发生栓塞的时间较对照组延长,栓塞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庆大霉素加尿激酶封管辅以庆大霉素敷料插管处伤口包扎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使用小剂量尿激酶封管方法对长期留置深静脉导管病人血液透析的影响。[方法]选择使用长期深静脉导管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病人封管1320例次,根据封管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浓度为625 U/mL 的肝素封管,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的尿激酶(浓度为5×10^4 U/mL)封管,观察封管后两组再次透析时的导管血流的通畅率、血流值、静脉压值、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值(Kt/V值)。[结果]观察组通畅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封管方法使导管功能较对照组更优,两组透析的血流值、静脉压值、Kt/V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尿激酶封管能有效改善长期深静脉导管的通畅率,提高透析的充分性。  相似文献   

9.
张丽芳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0):1910-1911
目的观察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栓塞后使用尿激酶溶栓后的效果。方法对32例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合并栓塞的患者行尿激酶溶栓效果进行临床观察与护理。结果32例患者溶栓后均能恢复正常血流量,接受正常血液透析。结论采用合适的尿激酶溶栓方法可以延长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定期尿激酶管内溶栓治疗对永久性双腔透析导管功能的影响及护理方法。[方法]永久性双腔透析导管留置时间大于3个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按常规封管方法护理,对照组常规封管护理的同时每月定期1次尿激酶管内溶栓治疗,连续观察6个月,记录每次透析时血流速度、血泵前动脉压、回路静脉压、上机前发生抽吸导管不畅事件的例次及透析过程中流量不畅时需护理干预的例次。[结果]观察组透析时平均血流速度、血泵前平均动脉压、回路静脉压、上机前发生抽吸导管不畅事件的例次及透析过程中流量不畅时的护理干预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定期尿激酶管内溶栓治疗可以有效地维持永久性双腔透析导管功能,延长导管使用寿命,提高透析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透导管不同封管方法的临床结果。方法将2009--2012年使用血液透析导管作为透析通路的老年透析患者按导管封管液配制方法不同分别设为对照组(尿激酶20000U+肝素50nag)和观察组(尿激酶20000U+肝索50mg+低分子肝素4100IU),对2组患者的透析导管堵管率、出血风险及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的导管堵管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20000U+肝素50mg+低分子肝素4100IU肝素封管法可延长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双腔管透析使用寿命,且出血的风险并未增加,能有效降低老年透析患者的导管堵管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规律性尿激酶溶栓治疗对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6例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时间大于3个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例,观察组在常规导管护理的同时,每月定期1次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导管护理方法.观察比较两组透析前抽吸导管通畅情况,透析中血流速度、回路静脉压、血流不畅需导管干预的例数及因栓塞更换导管的例数.结果 观察组透析前抽吸导管通畅情况、透析中血流速度、回路静脉压、血流不畅需导管干预的例数及因栓塞更换导管的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律性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有效地维持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的功能,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提高透析效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鄢建军  童辉  刘蔚  刘慎微  吕永曼 《护理研究》2008,22(10):899-900
[目的]探讨定期尿激酶管内溶栓治疗对永久性双腔透析导管功能的影响及护理方法.[方法]永久性双腔透析导管留置时间大于3个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按常规封管方法护理,对照组常规封管护理的同时每月定期1次尿激酶管内溶栓治疗,连续观察6个月,记录每次透析时血流速度、血泵前动脉压、回路静脉压、上机前发生抽吸导管不畅事件的例次及透析过程中流量不畅时需护理干预的例次.[结果]观察组透析时平均血流速度、血泵前平均动脉压、回路静脉压、上机前发生抽吸导管不畅事件的例次及透析过程中流量不畅时的护理干预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定期尿激酶管内溶栓治疗可以有效地维持永久性双腔透析导管功能,延长导管使用寿命,提高透析效率.  相似文献   

14.
定期尿激酶溶栓对长期留置导管透析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40例长期留置导管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2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封管;观察组每月定期用尿激酶溶栓,观察血流速度、静脉压,导管功能和透析充分性。结果与常规组比较,观察组血流速度显著提高(P〈0.05),静脉压显著下降(P〈0.05),导管功能良好,患者透析充分。认为对长期留置导管行血液透析患者定期使用尿激酶溶栓,可预防导管血栓形成和改善导管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长期深静脉双腔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使用效果,总结长期留置导管经验。方法随访自2003年8月至2008年2月68例长期留置深静脉双腔导管的透析患者的使用情况和并发症。结果实施长期深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手术68例,均经右侧颈内静脉一次性成功(成功率为100%);导管退出时平均使用时间12.8~7.3个月,退出原因:分别为死亡、感染、血栓形成、导管破裂、肾移植、内瘘;导管使用期限:平均(16.4±8.14)个月,使用时间分别为大于36个月1例,大于24个月8例,大于12个月29例,大于6个月19例,小于6个月11例。长期深静脉双腔留置导管透析效果:导管血流量、透析充分性KT/V值和内瘘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长期深静脉双腔留置导管适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以达到充分透析;成功的置管,严格的管理,有效处理并发症是延长导管使用期限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药在治疗长期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晚期功能不良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我科在2004年8月至2008年12月间出现深静脉长期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晚期功能不良且需反复行尿激酶导管内溶栓治疗的维持血透患者共16例。16例患者均在尿激酶导管内溶栓开始1个月后在溶栓的同时加用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肠溶片0.1g每日1次和盐酸噻氯匹定0.25g每日1次。统计加用抗血小板药前后1个月内尿激酶导管内溶栓次数及尿激酶总用量;并在用药1个月后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与用药前做对比;同时收集用药后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16例患者在加用抗血小板药前尿激酶导管内溶栓治疗次数为(2.56±0.72)次/月,尿激酶总用量(114.35±33.28)万U/月;加用抗血小板药后尿激酶导管内溶栓治疗次数为(0.63±0.46)次/月(P〈0.01),尿激酶总用量(13.74±6.82)万U/月(P〈0.01)。用药前后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无显著性差异。加用抗血小板药后有1例患者反复出现皮下瘀斑。结论抗血小板药可以减少长期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晚期功能不良治疗时的尿激酶导管内溶栓次数及尿激酶用量.有效防治长期留置导管晚期功能不良。  相似文献   

17.
小剂量尿激酶溶解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内血栓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宝砖  邱为  唐玫  王济东 《临床荟萃》2007,22(22):1602-1605
目的回顾分析小剂量尿激酶溶解深静脉导管内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3例深静脉置管的血液净化患者并发29例次深静脉导管内血栓形成,给予尿激酶(12 500~25 000 kU/L)1.0~2.0 ml导管内浸注,观察溶栓效果,尿激酶浸注30分钟后导管未通畅重复治疗1次,其中19例患者监测了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浓度(FG)等凝血指标,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0例患者进行26例次导管内浸注尿激酶,30分钟内血栓溶解24例次,2例重复1次溶栓成功,1例溶栓失败,尿激酶用量20 000~850 000 U,19例患者监测PT、APTT延长,但Plt和FG浓度无明显变化,所有患者未出现出血等副作用。结论深静脉导管血栓形成应用小剂量尿激酶导管内浸注溶栓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8.
抗生素加肝素混合液封管预防中心静脉置管感染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抗生素肝素混合液在血液透析用双腔导管封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北京市降福医院血液透析室135例次留置中心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患者随机被分为A组(抗生素肝素组)和B组(肝素组).观察了抗生素(头孢拉定/去甲万古霉素)加肝素混合液封管对置管感染的影响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果①抗生素肝素组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率仅1.60%,较肝素组11.1%明显降低,其中导管内感染0%,显著低于肝素组的8.33%。说明肝素加抗生素封管能明显降低导管内感染的发生率。②肝素头孢拉定/去甲万古霉素混合液封管,导管内血栓形成发生率,局部渗血或血肿和导管意外脱落的发生率与肝素组无显著差异,表明肝素加头孢拉定/去甲万古霉素霉素封管不增加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头孢拉定/(去甲万古霉素+肝素混合液)封管是降低中心静脉置管感染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深静脉留置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明锋  金烈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8):1380-1381
[摘要]【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常用的血管通路之一深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17例建立深静脉留置透析导管的血透患者进行系统的观察,了解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及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217例中共发生与深静脉留置导管相关的感染25例(12.5%),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拔管或抗生素从透析导管动静脉端缓慢注入结合尿激酶封管是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 深静脉留置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拔管或抗生素从透析导管动静脉端缓慢注入结合尿激酶封管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规律性尿激酶封管对长期留置深静脉导管功能改善的作用以及使用寿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血液透析患者292例,根据封管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肝素溶液封管;观察组每周第1次治疗时使用25000 U/ml尿激酶加25 mg/ml肝素溶液封管。两组患者均连续观察12个月。结果:两组不同封管方式对患者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但观察组在12个月内长期中心静脉导管的功能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使用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律性尿激酶封管对长期留置深静脉导管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