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脉络膜循环特征 ,探讨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发病因素。方法  14例(2 8眼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按常规方法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结果  14例 (2 8眼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动脉显影时间 12 .92± 2 .14s。造影早期脉络膜背景荧光暗淡 ,周边视网膜可见细点状色素上皮萎缩透见荧光及色素斑块遮蔽荧光 ,中晚期周边及后极部视网膜荧光素渗漏 ,呈斑片状强荧光。吲哚青绿造影动脉显影时间 13.86± 2 .73s。造影显示周边及后极部脉络膜大片毛细血管无灌注。结论  FFA和 ICGA造影结果表明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造成的脉络膜微循环障碍可能是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及视网膜感光细胞营养不良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典型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眼底血管造影特点。方法 诊断为非典型RP的15例(30眼)患者,行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其中5例同时做了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结果 15例非典型RP包括中心性RP3例;无色素性RP4例;白点状RP2例及Bietti’s结晶样RP6例;彩色眼底像显示其眼底表现各有特点,但FFA均显示有程度及范围不一的椒盐状透见荧光及多灶性脉络膜萎缩;ICGA早期可见脉络膜血管透见性增强,后期比FFA更清楚显示多灶性脉络膜萎缩的边界范围。结论 眼底彩色照相、FFA和ICGA结合检查,有助于更全面了解不同类型的非典型RP眼底表现特点以及视网膜、脉络膜循环改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点,进一步探索其发病机制。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方法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2004~2006年门诊诊断的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行FFA检查。主要指标FFA表现。结果全部患者FFA显示后极部斑驳状、点状透见荧光。背景荧光部分增高,部分减弱。视盘高荧光或部分高荧光8例。2例环以低荧光。动脉血管变细18例,但其中仅3例出现血管充盈迟缓。4例视网膜血管闭塞,且全部位于周边部。3例视网膜后极部血管渗漏。仅1例出现无灌注区。6例黄斑拱环结构破坏或结构不清。结论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的FFA特点显示:其病变主要是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改变和脉络膜毛细血管的萎缩,同时累及神经视网膜及其视网膜血管组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在老年黄斑变性(age—rd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用日本Topeon TRC-50IX眼底照相机对94例153眼进行FFA检查,并结合常规眼科检查进行分析。结果:94例153眼中萎缩型120眼,占78.43%,渗出型33眼。占21.57%。结论:FFIA可显示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并可指导临床治疗,对于隐匿型CNV需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e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以发现FFA未能显示的经典CNV。渗出型是AMD致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荧光素及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荧光素及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观察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视网膜和脉络膜血循环特性,了解脉络膜毛细血管损害的程度及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早期发现。方法:采用日本产TOPCONTRC-50IX眼底红外摄像机对7例(14只眼)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均进行荧光素及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并采用两种图像对比分析。结果:FFA;早期像可见裸露脉络膜血管及小片状遮蔽荧光。晚期后极部斑驳状荧光,未见渗漏。ICGA:早期脉络膜血管稀疏。细丝状呈僵硬走行,其中两只眼黄斑部荧光较强,中后期荧光渗漏,另有12只眼中后期后极部一片强荧光,在其周围小片状弱荧光,表现呈纱幕状荧光缺如。结论:由于ICGA使用ICG为染料,用近红外光作为激发光源,穿透色素上皮遮挡,通过高速摄影的方法,直观地动态了解脉络膜的血循环状况,弥补了FFA的不足之处,同时更确切地反映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脉络膜毛细血管损害的程度及范围,另外,FFA未发现的脉络膜新生血管,可能通过ICGA能辨认出来,因此,FFA和ICGA联合应用,更能反映本病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病变阶段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脉络膜血管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2000年1月至2015年4月诊断为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患者226例(452眼)的眼底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重点分析总结脉络膜血管情况.结果:31例(62眼)病变前期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显示动脉期脉络膜血管及视网膜血管充盈正常,未出现充盈延迟或缺损现象.25例(50眼)病变早期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显示动脉前期可见脉络膜背景荧光显示,部分脉络膜毛细血管未同时充盈,动脉期时上述部分完成充盈.106例(112眼)病变中期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显示动脉期出现部分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区,仅能看到残存的粗大脉络膜血管,随造影过程的进展,此区域并未出现充盈,即呈现永久的脉络膜毛细血管充盈缺损.64例(128眼)病变晚期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显示,广泛的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区,其间可见残存的脉络膜粗大血管,至造影晚期均呈现充盈缺损,萎缩区边缘随造影过程呈强荧光表现.结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可显示脉络膜血管萎缩变化情况,这一指标可作为反映不同病变阶段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病情进展变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8.
9.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并发症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并发症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眼科单志明现将我院1992年3月-1993年11月的561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病例中所见并发症情况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我院使用南京军区总医院金陵药物研究所生产的10%荧光素钠。凡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0.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以下简称中浆 )是以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为特征的常见眼底病 [1 ] 。自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发明以来 ,对中浆发生机制的了解进一步加深。我们总结了 1997年 11月~ 1999年 1月临床上诊断为中浆的 12 6例 (130只眼 )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2 6例 (130眼 ) ,均系焦作矿务局五官医院眼科门诊患者 ,经视力、视野、Am sler表和眼底检查 ,临床诊断为中浆。其中男 110例 ,女 16例 ,双眼发病 4例 ,均为男性。发病年龄 19~ 5 6 a,平均 40 …  相似文献   

11.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影响患者视力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63例(181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图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荧光渗漏点,181眼中典型荧光渗漏98眼,占54.1%;48.1%患眼视力在0.7以上。28.2%患眼视力在1.0以上。患者视力与病变部位或荧光渗漏点位置呈正相关。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显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影响程度,明确荧光渗漏情况、部位及荧光渗漏点数。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患者视力与病变部位或荧光渗漏点位置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阳桥生 《眼科新进展》2005,25(3):268-269
目的探讨45-55岁中年人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回顾分析68例79眼中年人CSC的FFA特点,并与同期45岁以下CSC的FFA特点相比较。结果中年人双眼发病11例,单眼发病57例,多灶渗漏44眼,局灶渗漏35眼。形态改变以墨渍弥散型和不典型渗漏多见,与45岁以下患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45岁以上CSC患者的FFA表现以多灶渗漏及播散性色素上皮损害多见,但需与老年黄斑变性相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视盘旁脉络膜炎(Jensen病)的眼底改变及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的特征.方法 分析11例(12只眼)Jensen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FFA表现.结果 11例患者均为近视.眼底可见视盘旁的灰白色局限性脉络膜渗出病灶,边界不清,轻度隆起;FFA早期为低荧光,后期荧光渗漏和染色;非活动病灶荧光着染,萎缩区可见大的脉络膜血管.结论 Jensen病多发生于近视患者,以青壮年多见,多为单眼发病,可复发.眼底表现有特征性,FFA检查有助于了解病变进展和活动程度,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视盘旁脉络膜炎(Jensen病)的眼底改变及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的特征。方法分析11例(12只眼)Jensen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FFA表现。结果11例患者均为近视。眼底可见视盘旁的灰白色局限性脉络膜渗出病灶,边界不清,轻度隆起;FFA早期为低荧光,后期荧光渗漏和染色;非活动病灶荧光着染,萎缩区可见大的脉络膜血管。结论Jensen病多发生于近视患者,以青壮年多见,多为单眼发病,可复发。眼底表现有特征性,FFA检查有助于了解病变进展和活动程度,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眼底荧光血管造影504人中有副作用58人(11.51%);老年组(61岁以上)130人中有副作用7人(5.42%)比中青年组(21—60岁)366人中有副作用51人(13.93%)少,差异极显著(p<0.01);老年组均为轻型反应,中青年组的中、重型反应占45.71%;老年组(30例)造影前与造影结束血压脉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非老年组(30例)舒张压有升高。但老年人多有心血等病,更应注意安全。  相似文献   

16.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穗英  曾怡谋 《眼科研究》1997,15(4):276-277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彭穗英曾怡谋兰超(广东省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眼科,524000)随着医学眼科学的不断迅速发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技术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应用这门技术的过程中,偶有副反应发生,这为临床眼科医师们所重视。为了防止副反...  相似文献   

17.
我院1985年1月至1994年12月共作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简称FFA)2318例,有并发症73例,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2318例中,男13O9例,女1009例;年龄7~79岁,平均43岁。既往有青霉素、链霉素过敏史者104例,普鲁卡因过敏者2例,磺胺及解热镇痛药过敏者11例,严重过敏体者1例,合计118例。第二次造影者46例,距第一次造影2月~2年。2造影方法:FFA前常规查心电图、血压,凡有严重心血管疾患经内科治疗稳定后再考虑做FFA。用复方托品酸胶、新福林交替散瞳。静脉注射前30分钟,口服苯海拉明50mg、维生素Bs20mg。向病人做好解释…  相似文献   

18.
挫伤性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eaturesFluoresceinAngiogra-phy简称FFA)能较准确、详尽地观察眼底组织挫伤的部位、范围、层次、程序,对挫伤性眼底病变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估计有独到之处,为临床治疗及推测预后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现将有关文献资料综述如下。(一)眼挫伤的FFA表现1.视盘挫伤的FFA表现[1-6](1)缺血性改变:伤后近期FFA检查可见视盘中央动脉显影倒置,造影过程中,早期视盘表现为弱荧光,可为象限性,也可为全盘性;后期FFA检查,表现为视盘荧光逐渐增强,但无渗漏,主要因随状后动脉分支断裂、阻塞而使相应区域缺血…  相似文献   

19.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不良反应分析四川石油总医院眼科赖钢成一1986年8月至1993年12月,我院共作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700例,发生不良反应52例,发生率7.43%,结合文献分析如下.我院使用广西梧州市第三制药厂生产的20%荧一光素钠注射液,每支3毫升...  相似文献   

20.
原色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及眼底自发荧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我们研究了记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原始色彩的方法,并利用原色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方法(Primary-color 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PCFFA)研究眼底自发荧光(autofluorescence,AF)现象。方法我们使用TOPCON-50IA眼底荧光造影机,SONY彩色摄像机和"先德"计算机图象处理系统,记录原始色彩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图像,并对有自发荧光现象的几种疾病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发现原色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像呈黄绿色调,眼底黄白色渗出不显示强荧光,新鲜的红色出血呈遮蔽荧光。各种疾病所致的眼底自发荧光均为红色。结论原色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色彩更真实、丰富;眼底红色自发荧光的形成可能与血卟啉类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