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点研究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理的关系.方法根据有无并发狼疮性肾炎分为Ⅰ组、Ⅱ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表达变化.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 T淋巴细胞显著减少,CD8T细胞及NK细胞的表达显著增加,CD4/CD8细胞比值明显下降,尤其在并发狼疮性肾炎组更为显著.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NK细胞的表达异常在SLE尤其在狼疮性肾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以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紊乱,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机体产生大量自身抗体而导致组织器官损伤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其中,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紊乱是致病的始动环节和关键.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了探讨SL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在SLE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我们对20例SL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20例SLE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制订的诊断标准,均为活动期病人,其中  相似文献   

4.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30例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百分数,结果SLE活动组病人,CD4^+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CD8+细胞百分率增高,NK细胞数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非常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坤  张永亮  张敬然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9):3991-3992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患者和20例健康者,采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流式细胞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SLE活动组CD4+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苏或  洪素英 《上海医学》1997,20(9):510-51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ELE)孕妇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1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妊娠后(SLE+NP组)的外周血T淋业九进行检测,并以1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非行娠妇女(SLE组),20例正常非妊娠妇女(NNP组)作对照。结果:SLE+NP组的CD3、CD8百分率与SLE,NNP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CD4的百分率和CD4/CD8的比值都低于SLE和NNP组。结论: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T淋巴细胞亚群、B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在活动期SLE患者中的改变,探讨这些免疫细胞在SLE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微量微量全血标记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对38例活动期SLE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进行检测。结果 38例活动期SLE患者CD4^+细胞和CD4^+/CD8^+比值降低(P〈0.01),CD3^+细胞、CD4^+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采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2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T淋巴细胞的变化,同时观察21例正常人作对照。实验结果表明,SLE患者淋巴细胞绝对值为1.689±0.829,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CD3阳性细胞百分比与绝对值分别为41.87±7.40%和0.699±0.341,CD4上述数值分别为28.26±4.60%和0.33±0.237,均较正常人显著低下(P<0.001),CD4/CD8比值为0,99±0.25,也较正常人组显著低下(P<0.00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求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CD8亚群细胞数目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方法(ma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ting,MACS)分离SLE患者外周血CD4、CD8 T淋巴细胞并计数.结果SLE患者CD4及CD4/CD8较正常对照明显减少(CD4,P=0.001;CD4/CD8,P=0.046),CD8细胞无明显差异.结论SLE患者T淋巴细胞CD4及CD8亚群及两者的平衡关系存在异常,其中以CD4 T细胞减少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并阐明其与SLE疾病活动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00例初治SLE患者外周血,分析不同临床亚型SLE患者(肾脏受累、皮肤受累、关节受累、血液系统受累和不同疾病活动期) 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评估初治SLE患者基线期临床指标与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之间的关系。100例患者中有78例随访12个月,随访患者中26例出现不良预后,比较预后不良组与临床缓解组SL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SL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狼疮肾炎组SLE患者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非狼疮肾炎组(P<0.05),关节受累组SLE患者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非关节受累组(P<0.05),皮肤受累组SLE患者CD8+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非皮肤受累组(P<0.05),血液系统受累组SLE患者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非血液系统受累组(P<0.05)。SLE患者基线水平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与SLE疾病活动性指标(SLEDAI)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391,P=0.001;r=-0.360,P=0.002;r=-0.315,P=0.008);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计数与SLE患者血浆C3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407,P=0.001;r=0.395,P=0.001;r=0.254,P=0.035);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与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LY)计数呈正相关关系(r=0.717,P=0.000;r=0.617,P=0.000;r=0.599,P=0.000);重度活动组SLE患者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轻度活动组(P<0.05);预后不良组SLE患者CD3+T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于临床缓解组(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在不同亚组SLE患者中各有不同,并且与SLE疾病活动性密切关联;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SLE患者预后不良有关,有可能成为SLE疾病活动性标志物和预后判断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T细胞亚群及共刺激分子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1)与正常人相比,SLE患者CD3^ ,CD4^ T细胞亚群显著减少,CD4/CD8比例失调,双标记CDr^ CD28^ ,CD8^ CD28^ T细胞亦显著减少;(2)患者共刺激分子CD28表达显著降低,4-1BB分子表达显著增高;(3)患者T细胞CD4/CD8与抗核抗体呈负相关,共刺激分子4-1BB与抗核抗体,尿蛋白呈正相关,而与CD4^ CD28^ T细胞亚群呈负相关。结论:T细胞亚群及共刺激分子表达异常在系统性斑狼疮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匹多莫德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感染情况、淋巴细胞亚群和疾病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SLE治疗过程中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到0.5×109/L以下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6例和对照组23例。干预组常规治疗时加用匹多莫德,对照组不加用匹多莫德,观察两组感染发生率,及对淋巴细胞亚群和SLE疾病活动度(SLEDAI-2000)的影响。结果干预组26例中发生感染6例,感染率23.08%,对照组23例中发生感染9例,感染率3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CD3+T细胞比例、CD4+T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干预组对SLEDAI-2000改善有促进作用(P〈0.01)。结论匹多莫德对继发淋巴细胞减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感染有较好的预防作用,能有效调节患者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促进疾病活动缓解。  相似文献   

13.
采用抗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T_3、T_4、及 T_)及PAP技术对19例(21例次)SLE患者皮损中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活动期与非活动期 SLE 患者皮损中 T 细胞各亚群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T_4/T_比值降低,有显著性意义;同一组织中,与 T_4~+细胞相比,多显示 T_~+占优势;除真皮层外,T_~+细胞还浸润至表皮层。提示 SLE 皮肤损害与局部 T 淋巴细胞浸润有着一定的关系。本观察还发现,活动期与非活动期患者相比,皮损中 T 淋巴细胞各亚群及 T_4/T_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推测皮损中炎性细胞浸润的程度与全身病情轻重关系不大,而与皮肤损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正常人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PBMCs)T淋巴细胞亚群的平衡状态,方法:采用微量全血法在样本中标记多种荧光抗体,利用三色流式细胞技术对正常人及SLE患者外周血各T细胞亚群百分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与正常人相比,在未经刺激的自然状态下,SLE患者PBMCs中表达白细胞介素(IL)-10的Th2细胞及Tc2细胞的百分率均显著增高;如经植物血凝素(PHA)和佛波醇乙酯(PMA)联合刺激,正常人表达干扰素-γ(IFN-γ)的Tcl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而SLE患者则仍表现为Th2和Tc2细胞百分率的明显增高。结论:SLE患者体内存在高IL-10应答,低IFN-γ应答状态,从而形成T细胞亚群平衡向Th2/Tc2偏移的态势。  相似文献   

15.
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以正常人作对照分析。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NK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而CD8^+细胞水平显著升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业群和NK细胞数量的改变与胃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分期越晚,CD3^+、CD4^+及NK细胞数量CD4^+/CD8^+细胞比值越低,CD8^+细胞水平越高;Ⅰ、Ⅱ期胃癌患者与Ⅲ、Ⅳ期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可用于胃癌患者的免疫状态监测。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亚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亚群的比率改变.方法采用微量全血三色标记法,以流式细胞技术检测SLE患者外周血CD4+、CD4+CD25+、CD4+CD25+CD45RO+T细胞亚群,分析阳性细胞百分率和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结果SLE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百分率,活动期(29.29%±8.86)%和非活动期(29.55±8.96)%均低于正常对照(37.41±3.29)%(P均<0.05);CD4+CD25+T细胞百分率SLE活动期(10.30±5.6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5.39±1.43)%(P<0.05),非活动性SLE病人组(5.63±2.49)%和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CD4+CD25+CD45RO+T细胞百分率SLE活动期(3.96±3.5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1.39±0.63)%,非活动期(0.75±0.66)%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均<0.05).平均荧光强度分析表明SLE患者组和正常组的CD25和CD45RO抗原密度差异并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中存在CD4+CD25+及CD4+CD25+CD45RO+T细胞亚群比率异常增高,且与病情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女性系统红班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中泌乳素(prolactin,PRL)及自身抗体ANA、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水平,了解PRL与女性SLE患者发病及病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测定43例女性SLE患者血清PRL水平,与34例体检健康女性血清PRL水平比较。同时采用间接免疫光法测定患者血清中ANA滴度;全自动速率比浊法测定患者血清中补体C3、C4水平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含量并做PRL与各项参数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女性SLE患者血清PRL含量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RL水平与ANA滴度及IgG,IgA,IgM,C3,C4含量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大于0.05)。结论;本文实验数据提示女性SLE患者血清PRL水平明显升高,PRL水平测定对SLE疾病发展状况的观察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