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经鼻切除鞍区及斜坡肿瘤的手术技术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内镜经鼻切除的鞍区及斜坡肿瘤18例患者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12例(66.7%),次全切除6例(33.3%)。术后10患者头痛症状均改善(100%)。9例视力受损患者术后视力均改善(100%)。术后5例有一过性尿崩症(27.8%),2例颅内感染(11.1%)。临床随访16例(88.9%),随访时间为1 ~ 25个月,随访中位时间为9个月。未见患者出现永久性尿崩、脑脊液鼻漏、复发等情况。结论 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切除鞍区及斜坡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尿崩症的病因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术后尿崩症的病因及治疗原则。方法收集110例垂体腺瘤病人术后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垂体腺瘤术后发生的尿崩症48例(43.6%),其中暂时型41例,三相型2例,持续型5例,术后6个月治愈率为93.7%(45/48)。另外统计显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术后尿崩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腺瘤(P〈0.05);向鞍上生长或向鞍旁生长的垂体腺瘤术后尿崩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鞍内生长的垂体腺瘤患者(P〈0.01)。结论垂体腺瘤手术切除后尿崩症的表现复杂多样,根据不同的病因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是病人平稳度过术后恢复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巨大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垂体柄保护及意义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目的 探讨巨大型垂体腺瘤切除手术中的垂体柄保护。方法 采用经纵裂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型垂体腺瘤52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39例(75%)。垂体柄保留34例(65%)。术后发生尿崩32例(62%),其中23例在术后1-2周内恢复正常,占术后尿崩总数的72%;7例在3个月内恢复;2例尿崩症状持续1年以上。结论 垂体腺瘤手术中的垂体柄保留可有效降低术后尿崩症,特别是永久性尿崩症的发生,是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切除鞍区及斜坡肿瘤的手术技术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内镜经鼻切除的鞍区及斜坡肿瘤18例患者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12例(66.7%),次全切除6例(33.3%)。术后10患者头痛症状均改善(100%)。9例视力受损患者术后视力均改善(100%)。术后5例有一过性尿崩症(27.8%),2例颅内感染(11.1%)。临床随访16例(88.9%),随访时间为1~25个月,随访中位时间为9个月。未见患者出现永久性尿崩、脑脊液鼻漏、复发等情况。结论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切除鞍区及斜坡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鞍区肿瘤术后高钠血症94例的病因探讨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鞍区肿瘤术后高钠血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对南方医院2002年1月至2005年5月鞍区肿瘤术后发生高钠血症的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8例鞍区肿瘤术后发生高钠血症94例(25.54%),死亡4例(4.26%)。结论第三脑室腹前区的手术损伤及术后尿崩症与鞍区肿瘤术后高钠血症密切相关,去除致病因素及正确纠正高渗状态是其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大型垂体腺瘤经颅显微手术切除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介绍经颅切除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的显微操作技术与经验。方法23例病人均取右侧眶.额下入路。充分降低脑张力,先切除囊内肿瘤组织,次环行切除鞍上瘤壁(鞍隔)。避免非直视下切除瘤壁至后床突,以保护垂体柄。鞍内瘤壁予电凝。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14例。9例出现尿崩,其中8例症状轻微,尿崩于术后1-2周内消失;1例尿崩持续8个月。35/46只眼术后视力好转(75.2%),无1例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无1例死亡。除1例因经济原因提前离院外,余22例出院时一般情况良好,生活自理。结论右侧眶-额入路是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手术的理想入路。熟悉鞍区显微解剖,循囊内肿瘤全切、鞍上瘤壁环切、鞍内瘤壁电凝的顺序与方法及娴熟的显微外科操作技术是全切除肿瘤的基础和关键,并能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介绍1998~1999年内显微手术切除82例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的操作技术及经验。方法 所有病人采用单侧经眶额下入路。先于囊内切除鞍内及鞍上的肿瘤;电灼并断肿瘤供血血管;沿鞍膈四周一圈,分块切除鞍上瘤壁;鞍内瘤壁予以电凝。结果 全切肿瘤及鞍上的瘤壁,电凝处理鞍内的瘤壁,同时保留好垂体柄者59例(72%),其余均为次全切除。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或工作78例(95.1%),尿崩61例(74.4%),  相似文献   

8.
经颅鞍区肿瘤切除术后的处理(附156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颅鞍区肿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特点及临床处理。方法分析156例鞍区肿瘤经颅显微手术病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全切除140例(90%),术后死亡3例(1.9%);术后并发尿崩症36例(23%)、电解质紊乱28例(18%)、癫痫8例(5.1%)、垂体功能低下5例(3.2%)、术后出血3例(1.9%);无高热和应激性溃疡。结论鞍区肿瘤经颅术后的并发症以水、电解质紊乱最为常见;制定术后常规处理并进行积极治疗,术后并发症基本上可以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鞍区黄色肉芽肿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鞍区黄色肉芽肿病例的临床资料,病人术前头痛,右眼视力0.8,内分泌检查提示甲状腺功能低下,其他未见异常。显微镜下肿瘤全切。结合文献分析该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措施。结果病人术后头痛症状消失,视力好转,垂体功能低下无改善,并发尿崩症。3个月后复查未见肿瘤复发,但垂体功能低下及尿崩症仍未消失,需要长期激素替代治疗。结论鞍区黄色肉芽肿是一种罕见的颅内良性肿瘤,术前诊断困难,手术是首选治疗方式,复发少见,但常并发垂体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0.
颅咽管瘤的手术入路选择(附5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鞍区颅咽管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及并发症防治措施.方法 对56例颅咽管瘤病人选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切除肿瘤,其中经翼点和改良翼点入路34例,额下入路11例,胼胝体-透明膈间隙-穹隆间入路6例,前纵裂-终板联合额下入路5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32例(57.1%),近全切除17例(30.4%),大部分切除7例(12.5%).术后死亡1例.主要并发症:尿崩症18例(32.1%),电解质紊乱26例(46.4%).结论 对颅咽管瘤病人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有利于在直视下显露并全切除肿瘤;熟练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熟悉鞍区的解剖关系并重视术中对下丘脑的保护,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颅咽管瘤全切除术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全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和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24例鞍区颅咽管瘤,术前进行糖皮质激素的替代疗法和抗癫痫药物治疗。手术采取翼点人路,从鞍区各个手术间隙分块切除肿瘤。术后严密观测病人的意识、尿量和血清电解质,及时防治尿崩症、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结果 22例达到全切,2例有少部分残余,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发生尿崩症16例,电解质紊乱12例,体温失衡6例。经过处理,电解质紊乱和体温失调完全纠正,13例尿崩症痊愈,3例缓解。结论 选用合适的手术入路,熟悉鞍区的各个手术间隙解剖是完成颅咽管瘤全切除术的关键。术前进行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术后严密监测尿量和血电解质,积极处理并发症,可以有效降低手术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内镜辅助下眶上锁孔入路在治疗鞍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39例鞍区肿瘤患者采用内镜辅助下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9例患者中全切除肿瘤者35例(89.74%),次全切除者4例(10.26%)。术后一过性尿崩5例(12.82%),脑脊液漏1例(2.56%)。术后随访10个月~6a,3例(7.69%)复发。结论内镜辅助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是处理鞍区肿瘤的理想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3.
鞍区肿瘤术后水钠失衡的临床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鞍区肿瘤水钠失衡的临床因素。方法对55例鞍区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出现一过性多尿,20例出现脑性盐耗综合症无永久性尿崩恶性肿瘤患者水钠失衡发生率为,。100%(7/7),颅咽管瘤37.5%(6/16),垂体瘤27.3%(6/22),脑膜瘤10%(1/10)。结论鞍区肿瘤术后易发生水钠失衡,术后发生率同术前是否有水钠失衡,肿瘤是否侵入第三脑室手术入路的选择及肿瘤切除程度无明显相关同肿瘤的性质及术中是否损伤下丘脑垂体柄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鞍区颗粒细胞瘤(GCT)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3例鞍区GCT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行扩大翼点入路手术2例,其中肿瘤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1例;行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全切除肿瘤1例.术后症状均改善,术后出现一过性尿崩症1例,垂体功能减退1例.3例术后均未...  相似文献   

15.
经颅鞍区肿瘤切除术后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经颅鞍区肿瘤显微手术后的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56例经颅手术治疗的鞍区肿瘤患者的资料。结果手术全切140例,大部分切除16例;术后死亡3例,尿崩症36例,血电解质紊乱28例,癫痫8例,垂体功能低下5例。术后脑出血3例,无1例高热和应激性溃疡发生。结论经颅鞍区肿瘤显微手术后的护理重点是其并发症的护理。了解并发症的原因及临床表现,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全程心理护理,并发症可基本恢复,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经颅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区肿瘤(附2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颅单侧额下入路和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的疗效。方法对15例位于鞍内、鞍上主要在轴线上的鞍区肿瘤采用一侧额下入路,5例偏轴线生长或巨大型向鞍旁、鞍后侵袭的肿瘤采用经翼点入路手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分切除3例。术后14例发生短暂尿崩,10例出现低钠血症,1例出现高钠血症,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经颅额下和翼点入路切除鞍区肿瘤具有操作直观、显露良好、损伤小的优点,结合显微操作技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鞍区肿瘤术后电解质紊乱的特点及治疗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术后电解质紊乱的特点及治疗对策,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8年6月间38例鞍区肿瘤病人术后电解质紊乱的病例资料,并总结其特点。结果38例鞍区肿瘤病人术后电解质紊乱经积极治疗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鞍区肿瘤病人术后并发症以低钠血症为主的电解质紊乱最常见。术中减少损伤是关键,术后电解质紊乱要正确分析原因,一般经积极治疗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鞍区肿瘤术后低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收治鞍区肿瘤术后继发低钠血症105例作为观察组,采用用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护理。以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92例鞍区肿瘤术后继发低钠血症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纠正低钠血症时间[(4.07±2.54)d]较对照组[(7.39±2.79)d]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8.81±1.59)分]较对照组[(94.02±2.71)]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术后30 d再入院率(4.76%,5/105)较对照组(18.48%,17/92)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尿崩症发生率(28.57%,30/105)与对照组(30.43%,28/9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鞍区肿瘤术后继发低钠血症病人,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可以更快纠正低钠血症,降低再入院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内镜下经单鼻孔切除伴有甲介、鞍前型蝶窦变异的垂体腺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10月至2006年8月应用神经导航技术对伴有甲介、鞍前型蝶窦变异的垂体腺瘤进行的10例内镜下单鼻孔手术。其中生长激素腺瘤3例,高泌乳素腺瘤4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1例,无功能性腺瘤2例。蝶窦冠状CT及蝶窦X线平片提示蝶窦形态,甲介型5例,鞍前型5例。术前行头部CT、MRI扫描,术中神经导航定位,在内镜下经单鼻孔切除肿瘤。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术前症状(视力受损、尿崩症)均在术后消失,血液、内分泌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随访1年以上的病例(8例)复查MRI均提示未见肿瘤残留或复发。术后所有病例均无出现颅内出血,视力、视野障碍,尿崩,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于伴有甲介、鞍前型蝶窦变异的垂体腺瘤手术,应用神经导航辅助内镜能确保术中定位准确,术术野大而直观,有利于切除肿瘤,并保护周围重要结构。  相似文献   

20.
84例鞍区肿瘤术后水钠失衡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鞍区肿瘤术后水钠平衡紊乱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84例鞍区肿瘤术后水钠平衡紊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84例均有尿崩症状,其中74例(88.10%)合并血钠紊乱,单纯性低钠60例,单纯性高钠10例,交替性血钠异常4例:经处理后均获临床控制。结论 鞍区肿瘤术后水钠平衡紊乱有其特殊的临床特征及不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