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用婴幼儿供体角膜行穿透性角膜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效果。方法 采用3岁以下(平均1.6岁)婴幼儿供体角膜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26例26眼。结果 手术治愈率达92.3%,植片透明率达83.3%,视力获不同程度提高者79.2%。结论 婴幼儿供体角膜具有材料易得及内皮愈合储备能力高的优点,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泪疡可以控制感染、缩短病程、提高视力及保全眼球。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角膜内皮显微镜对穿透性角膜移植的供眼及术后移植片定期进行内皮细胞摄相观察,探讨供眼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异情况以及影响其变异的因素。方法选择做穿透性角膜移植的15例病人,用角膜内皮显微镜对术前供眼及术后植片进行定期内皮细胞密度、平均细胞面积、细胞大小变异系数(CV值)及细胞形态方面检查分析。结果(1)术后2~6周、3~6个月、7~11个月及1~1.5年的内皮细胞丧失率分别为12.17%、21.91%、26.55%及29.28%。(2)供眼角膜内皮细胞的平均细胞面积由术前的457.06μm^2逐渐增加到术后1~1.5年的646.34μm^2,CV值由52.42%增加到62.32%。(3)供眼六角形内皮细胞的比率由术前的41.76%下降到术后1~1.5年的28.08%。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供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逐渐减少,细胞丧失率逐渐增大,术后3~6个月增大最明显,7~11个月变化较小,趋于稳定。平均细胞面积及细胞大小变异系数均逐渐增大。标准的六角形细胞比例则逐渐变小,非六角形细胞的比例相应增大。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均能透明愈合,且角膜厚度在正常范围内,并获得良好视力,因此其是使角膜病失明患者复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变化。方法 :用角膜内皮显微镜对术前供体角膜及术后一年内受体植片的内皮细胞密度进行连续观察。结果 :术后植片内皮细胞下降率为 :一周 0 2 2 % ;二周 3 94% ;三周 5 74% ;二月 8 68% ;三月 10 0 9% ;六月 14 68% ;一年 2 6 7%。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内皮细胞在前三周为快速下降期 ,第二个月至一年为慢速稳定下降期 ,将为临床医师在手术时对供体的选择、手术技巧及术后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后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角膜供体行穿透性角膜移植的安全性。方法:按照时间先后顺序,采用DCD供体角膜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后3~4mo检测角膜植片内皮细胞密度及最佳矫正视力。结果:共统计14例26眼DCD角膜供体纳入本研究。供体年龄0.5~61(平均38.3±15.6)岁;死亡原因包括脑外伤9例,心肌梗塞2例,脑干出血2例,呼吸循环衰竭1例。14例DCD捐献者28眼,因2眼暴露性角膜炎用作科学研究,共26眼用于穿透性角膜移植。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手术后3~4mo未发生排斥反应,角膜植片保持透明。手术后3~4mo角膜内皮细胞密度794~4 347(平均2 305±827)个/mm2,其中低于1 000个/mm2者1例(3.8%),1 000~2 000个/mm2者9例(34.6%),大于2 000个/mm2者16例(61.5%)。26例角膜移植受者年龄20~80(平均40.7±17.1)岁。手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光感(+)~0.08(平均0.027±0.024);手术后3~4mo最佳矫正视力为0.2~0.8(平均0.52±0.18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96,P<0.01)。结论:DCD捐献角膜用作穿透性角膜移植供体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用某油或无水氯化钙保存角膜材料的大面积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严重感染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药物治疗无效的3例细菌性角膜溃疡,合并8.0~8.5mm直径的角膜溶解、穿孔;5例真菌性我膜溃疡,溃疡浸润范围均大于7.5mm,浸润深达全层,2例合并小穿孔,3例合并前房积脓。用甘油或无水氯化钙保存的角膜材料行大面积穿透性角膜移植。结果 7例感染控制,其中5例移植片保持半透明,2例新生血管长入,1例经2次角膜移植感染仍不能控制,最后做眼内容物摘除术。结论 在没有新鲜角膜材料来源时,用甘油或无水氯化钙保存角膜材料对严重感染性角膜溃疡行大面积治疗性穿透性角膜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7.
Vajpayee  RB  王亚星 《国际眼科纵览》2007,31(4):286-286
角膜移植术自1905年开展以来,手术技术和手术效果不断提高。目前研究的重点是部分角膜移植,即选择性地切削病变角膜和供体角膜。手术方法主要是板层角膜移植术,包括去后弹力层自动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DSAEK)、深板层角膜移植术、自动板层治疗性角膜移植术(ALTK)等。DSAEK是以健康供体角膜内皮取代病变角膜内皮,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相比,具有愈合快,术后散光小,更好地保持角膜强度和完整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从选材、材料改进以及临床试验等角度进行描述不同角膜移植供体材料的各自进展及特点.由于提高角膜与组织相容性,减少排斥反应和并发症是长期研究的重点领域,而材料选择、新材料的开发应用等是提高角膜移植成功率的关健.  相似文献   

9.
用婴幼儿角膜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临床观察赵广健赵广华赵清华左元新赵博福建省伤残儿童康复中心眼科(350002)关于穿透性角膜移植的供体年龄,曾有用新生儿和婴幼儿角膜获得良好结果的报道〔1、2〕。作者就1992年1月—1993年12月间,用婴幼儿角膜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eeplamellar keratoplasty,DLKP)术后不同时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ndothelial cell density,ECD)的变化情况,以明确这两种术式对移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非接触角膜内皮显微镜(Specular microscopy)及细胞图像分析系统(I MAGEnet2000)连续采集分析17例穿透性角膜移植及13例板层角膜移植术角膜内皮细胞情况,观察术后患者1、3、6、12及24个月时的角膜内皮细胞变化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7例(眼)PKP术前供体的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为(3390.4±259.5)个/mm2,术后1个月为(3073.7±392.1)个/mm2,术后3个月为(2834.0±456.1)个/mm2,术后6个月为(2591.2±366.7)个/mm2,术后12个月为(2180.6±250.8)个/mm2,术后24个月为(1820.5±198.2)个/mm2。13例(眼)DLKP术前患者健眼的内皮细胞平均密度为(3442.7±178.7)个/mm2,术后1个月为(3224.3±315.4)个/mm2,术后3个月为(3062.2±277.2)个/mm2,术后6个月为(2978.3±287.3)个/mm2,术后12个月为(2968.3±312.9)个/mm2,术后24个月为(2888.5±296.7)个/mm2。结论深板层角膜移植内皮细胞丢失速率较穿透性角膜移植小,术后细胞存活数目较穿透性角膜移植多。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供体角膜大桥状穿透性角膜移植的实验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减轻新生儿供体角膜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的近视程度。方法推导出应用新生儿供体角膜时植片直径与值床直径关系的矫正公式以缩小植片,采用大桥状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式以增加植片抗张力。用角膜屈光度测量、光镜组织学、角膜内皮细胞检查等方法,进行了50只家兔眼的对比观察,并临床应用13例。结果术后180d实验组角膜屈光度为49.11±4.72D,对照组为60.00D。13例病人平均随访8.96mo,植片平均屈光度47.90D,验光近视-1.00~-8.00D,平均-3.75D。结论缩小植片联合大桥状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式可减轻新生儿供体角膜穿透移植术后的高度近视。  相似文献   

12.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的角膜地形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机辅助角膜地形图仪的出现为精确分析角膜形态和曲率提供了可靠依据。本文选取30例已行角膜移植术的病人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据角膜地形图提供的资料。结合不同术式、随访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得出:彩色编码的角膜地形图中非对称蝶结形和不规则形在术后不同时间均可出现。术后6个月以上角膜的散光度数在不同诊断组、不同的植床、植片直径差异组中均无显著性差别,且不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角膜的散光轴向倾向于垂直向方位。  相似文献   

13.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7例17眼大泡性角膜病变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或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手术。随访观察2~43个月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角膜植片透明12例,半透明3例,植片混浊2例。其中4例在术后2周~21个月发生角膜免疫排斥反应,经保守治疗后控制。全部患者术后眼部刺激症状消失。除1例术前视力无光感,术后视力无变化外,其余病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或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手术,是解除眼部疼痛刺激症状、提高视力的首选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圆锥角膜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前后的角膜地形图分析吕岚王荣光邹留河董东生圆锥角膜是一种以局部角膜基质变薄、角膜进行性扩张为特征的角膜病,高度的不规则散光和基质瘢痕是导致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早期的视力下降可通过戴镜矫正,随着病程的进展,由于高度的不规则散光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后角膜的屈光情况。方法 取近三年来已行PKP的60例病人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根据角膜地形图提供的资料,得出结果。结果 角膜地形图中非对称蝶形结构和不规则形在术后不同时时间均可出现。光趋向。角膜的散光轴向倾向于垂直向方位。结论 术后角膜屈光力较正常角膜明显增加,有形成近视及近视散角膜地形图检查能确切地反映PKP后的角膜屈光状态。  相似文献   

16.
从选材、材料改进以及临床试验等角度进行描述不同角膜移植供体材料的各自进展及特点。由于提高角膜与组织相容性,减少排斥反应和并发症是长期研究的重点领域,而材料选择、新材料的开发应用等是提高角膜移植成功率的关健。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新生儿供体角膜改良穿透角膜移植矫正常规手术后高度近视的效果。方法根据几何运算推导出供、受体角膜曲率半径不同时植片直径的计算公式,并采用大桥状瓣植床,行25只家兔的实验性穿透角膜移植术。测量术后角膜屈光度。结果手术后半年时实验组(25眼)平均角膜屈光度为49.11±4.72D,对照组为60D(P<0.01)。结论该改良方法可以减轻新生儿供体角膜移植术后的高度近视,有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中减少角膜内皮损伤的方法。方法在24例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中,采用多种保护角膜内皮的方法包括:剪取供体植片时前房注入1%透明质酸钠;内皮侧冲切植片;6针预置缝合后前房注入1%SH及BSS以完全形成前房。  相似文献   

19.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由外伤引起眼球破裂已有报道,但发生在术后22年实为罕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全层角膜组织的共焦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eep lamellar keratoplasty,DLKP)是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手术,最早由Melles等报道。该术式对病变角膜进行深达后弹力层的剖切,仅保留后弹力层和内皮细胞层,主要针对病变局限在角膜基质层而内皮细胞无明显病变的患者,术后视力可达到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的水平。此外,该手术对角膜植片要求较低,甘油保存植片也能使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