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输液预防异丙酚全麻诱导期低血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输液预防异丙酚全麻诱导期低血压史绍凤*马国良*张振林*异丙酚具有起效迅速、效果确实和苏醒完全的特点,但对呼吸循环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本文观察用药前输注适量平衡盐液预防异丙酚全麻诱导时低血压的效果。资料与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人,男21例... 相似文献
2.
3.
氯胺酮对异丙酚全麻诱导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异丙酚与其他静脉麻醉药相比 ,具有诱导快、麻醉深度易控、苏醒快而完全等优点。但该药对呼吸和循环有明显的抑制[1] 。近年来 ,临床对其副作用的防治办法进行了许多探索[2~ 5] 。本文旨在观察氯胺酮对异丙酚全麻诱导心血管反应的影响。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 30例 ,男 11例 ,女 19例 ,年龄 2 6~ 6 5岁 ,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10例 ,术前各项实验室检查均正常 ,无心脏病、高血压病史。麻醉方法 术前 30分钟肌注阿托品 0 5mg、苯巴比妥钠 0 1g。左桡动脉穿刺直接测压。麻醉诱导 :Ⅰ组依次静…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异丙酚和依托咪酯在全麻诱导其对微循环灌注量的影响。方法:30例施行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15例),麻醉诱导使用异丙酚;B组(15例),诱导使用依托咪酯。采用激光多普勒检测诱导前,诱导后10分钟,皮肤、骨骼肌基础微循环藻注量(PU)和皮肤升温42℃时PU值。结果:诱导后,皮肤和骨骼肌基础PU值与诱导前比较A组下降显著,其变化分别为30%和55%(P〈0.05);B组略在下降;组间比较 相似文献
5.
异丙酚和依托咪酯在全麻诱导期对微循环灌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异丙酚和依托咪酯在全麻诱导期对微循环灌注量的影响。方法:30例施行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15例),麻醉诱导使用异丙酚;B组(15例),诱导使用依托咪酯。采用激光多普勒检测诱导前,诱导后10分钟,皮肤、骨骼肌基础微循环灌注量(PU)和皮肤升温42C时PU值。结果:诱导后,皮肤和骨骼肌基础PU值与诱导前比较A组下降显著,其变化率分别为30%和55%(P<0.05);B组略有下降;组间比较,骨骼肌PU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皮肤升温后PU比较,两组诱导后较诱导前略有下降,变化率分别为2.6%和4.8%。结论:异丙酚对微循环的影响较依托咪酯大。 相似文献
6.
异丙酚全麻对眼压的影响董少梅1郑丽莉1于海涛21青岛市市立医院麻醉科(266011)2本院眼科表1围麻醉期眼压的改变(mmHg)(x±s)硫喷妥钠组异丙酚组术前12.23±1.0213.40±1.04诱导后6.95±1.86*△8.01±1.10*△... 相似文献
7.
9.
10.
肥胖对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影响安裕文莫怀忠曾庆繁谭明祥作者单位:550001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本文研究不同体重病人全麻诱导无呼吸期耐受缺氧时限,以探讨肥胖病人的氧储备能力。资料和方法全麻择期手术病人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3~59岁。术... 相似文献
11.
异丙酚用于全麻诱导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异丙酚用于全麻诱导的临床观察杨晓辉*黄凤伦*我们在全麻诱导期间应用异丙酚、琥珀胆碱及芬太尼进行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并与硫喷妥钠做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择期普胸科手术(食管癌、贲门癌、肺癌)随机分为两组:Ⅰ组20例,男14例,女6例... 相似文献
12.
异丙酚在全麻诱导插管期间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观察异丙酚在全麻诱导插管期间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并与硫喷妥钠进行临床比较。择期手术病人20例,随机分为二组,即异丙酚组(P组)和硫喷妥钠组(T组),每组各10例。诱导方法为静注异丙酚2.5mg/kg或硫喷妥钠6~7mg/kg和琥珀酰胆碱1.5~2.0mg/kg后气管插管。应用BoMedNCCOM3-R7无创心功能监测仪分别在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后即刻及插管后1、5min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诱导后P组的血压和RPP明显降低而HR稍减慢,其血压下降的幅度比T组显著,而静注硫喷妥钠后HR明显增快,RPP反而增高,说明异丙酚可能减少心肌的耗氧量。在插管后即刻P组的血压、RPP和HR上升幅度比T组小,说明应用异丙酚时插管刺激引起的高血压反应比硫喷妥钠弱。上述表明异丙酚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全麻诱导药,在老年人和其他方面的应用仍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全麻诱导前加用氯胺酮 ,观察全麻诱导时的心血管反应。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择 40例ASAⅠ~Ⅱ级上腹部手术病人 ,随机分成氯胺酮组 (Ⅰ组 )和对照组 (Ⅱ组 )。麻醉方法 术前 3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钠 0 1g及阿托品0 5mg。入室 5分钟后监测B 相似文献
14.
不同剂量雷米芬太尼对全麻诱导期血液动力学和血浆皮质醇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雷米芬太尼诱导插管对血液动力学和血浆皮质醇浓度的影响。方法40例全麻病人随机均分为四组:芬太尼组(Ⅰ组,芬太尼2μg/kg)和不同剂量雷米芬太尼组(Ⅱ组0·5μg/kg,Ⅲ组1·0μg/kg,Ⅳ组1·25μg/kg)。诱导使用咪唑安定0·025mg/kg、芬太尼2μg/kg或雷米芬太尼0·5、1·0、1·25μg/kg、丙泊酚1·5mg/kg和罗库溴铵0·7mg/kg。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min、诱导后1min及插管后3min内每隔1分钟记录SBP、DBP、HR,分别在诱导前5min、插管后4、6min测血浆皮质醇浓度。结果各组在诱导后SBP、DBP均明显下降,其中Ⅲ、Ⅳ组下降更明显。插管后,Ⅰ、Ⅱ组SBP、DBP明显上升,HR增快。Ⅲ、Ⅳ组SBP分别在插管后2、1min下降。各时点Ⅲ、Ⅳ组SBP、DBP、HR与Ⅰ组相比显著下降。Ⅰ、Ⅱ组血浆皮质醇浓度在插管后4min明显上升。结论雷米芬太尼1·0、1·25μg/kg虽可以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不良反应,但诱导期间低血压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实验观察合不同浓度氯化钾的高渗氯化钠溶液复苏出血性休克犬对血清K+的影响。结果表明,含低浓度氯化钾的7.5%氯化钠浪静注后,血K+一过性增高,然后逐渐降低,至注射后30分钟时血K+与注射前水平相等。静脉注射合1.5%氯化钾的高渗氯化钠溶液后,观察期内各血K+测定值均显著高于注射前值。7.5%氯化钠溶液能有效地逆转出血性休克。结果提示,较低浓度的氯化钾溶液不足以预防静注高渗氯化钠所致低钾血症,应在严密测血K+基础上,静脉滴注氯化钾溶液以维持血K+在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6.
研究静脉输液预防异丙酚全麻诱导引起的低血压作用。36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Ⅰ组:对照组,不予静脉输液;Ⅱ组:以8ml/kg乳酸林格液扩容后静注异丙酚;Ⅲ组:以12ml/kg乳酸林格液扩容后静注异丙酚。比较三组异丙酚全麻诱导后1、3、5、7、10分钟收缩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显示Ⅲ组收缩压降幅最小,Ⅱ组其次,Ⅰ组降幅最大,说明以12ml/kg乳酸林格液扩容能有效地对抗异丙酚引起的低血压。 相似文献
17.
18.
异丙酚诱导期脑电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丙酚是快速,短效催眠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较轻。EEG监测是判断异丙酚诱导期麻醉深度敏感而直接的手段。18例ASAⅠ-Ⅱ级患者在注入芬太尼3.6μg/kg10min后给予异丙酚2mg/kg或硫喷妥钠4mg/kg于20s内缓慢静注,诱导期间用SAN-EI21A71脑电图监测仪持续描记脑电变化。结果表明,异丙酚与硫喷妥纳均首先产生β高幅兴奋性活动,最大效应期异丙酚无δ波,维持期效应则相似。起效时间, 相似文献
19.
全麻期持续泵注异丙酚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麻期持续泵注异丙酚的临床观察顾小萍*崔苏扬*徐福涛*本文观察麻醉维持期间麻醉注射泵持续静脉内注射不同剂量的异丙酚对血压(BP)和心率(HR)的影响,并与γ-羟丁酸钠相比较,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选择ASAⅠ级各类手术患者28例,随机分为Ⅰ、Ⅱ、Ⅲ、... 相似文献
20.
硬膜外注入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对全麻病人异丙酚及异氟醚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 观察在相同麻醉深度下,硬膜外注入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对全麻病人异丙酚及异氟醚用量的影响。方法 45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根据复合硬膜外用药的不同随机分为三组:生理盐水对照组(Ⅰ组)、1%利多卡因组(Ⅱ组)、2%利多卡因组(Ⅲ组),每组15例。硬膜外阻滞平面确定后麻醉诱导以25 mg/min异丙酚连续输注至病人神志消失;麻醉维持吸入异氟醚使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维持在50-55,硬膜外以7 ml/h泵注维持。记录异丙酚用量、异氟醚呼气末浓度(ETiso)及BIS、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结果 病人意识消失时异丙酚用量:Ⅰ组(1.7±0.4)mg/kg、Ⅱ组(1.2±O.3)mg/kg和Ⅲ组(1.0±0.3)mg/kg,Ⅲ组和Ⅱ组异丙酚用量比Ⅰ组明显减少(P<0.01)。ETiso分别为Ⅰ组(0.85±0.10)%,Ⅱ组(0.65±0.06)%,Ⅲ组(0.57±0.12)%,Ⅱ组、Ⅲ组比Ⅰ组和Ⅲ组比Ⅱ组明显降低(P<0.01或0.05)。结论 维持相同的麻醉深度下,硬膜外注入1%利多卡因组比2%利多卡因组既能减少全麻药的用量,又能保持循环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