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研究数字胃肠造影与胃镜检查在反流性食管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数字胃肠造影与胃镜分别对286例反流性食管炎进行检查,并对二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86例反流性食管炎中,数字胃肠造影的表现特征是:早期69例表现为功能性改变,钡剂滞留,食管排空缓慢,出现异常收缩波。中期172例表现为黏膜增粗,呈条状,颗粒状,部分病例有小溃疡形成。晚期45例表现为食管黏膜明显增粗,紊乱,有多个小溃疡,管腔狭窄,钡剂通过受阻,Bar-ret食管形成。胃镜检查食管黏膜充血286例,糜烂融合成片171例,溃疡69例,食管腔狭窄57例。结论数字胃肠检查对食管功能性变化,形态与病变范围,胃对食管的影响较清楚,观察也较全面。胃镜对食管炎腔内病变显示较为理想,特别是对早期食管炎病变的观察,同是亦可做病理检查定性。  相似文献   

2.
侯启宙 《中外医疗》2012,31(29):100-101
目的对支气管哮喘合并返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与胃食管返流的关系进行临床观察,在此基础上探讨支气管哮喘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治疗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3月在该院接受支气管哮喘合并返流性食管炎治疗的患者30例,对其哮喘病发生症状以及返流性食管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探讨支气管哮喘病史的长短与返流性食管炎返流症状的轻重程度与胃镜下食管炎性改变程度以及合并返流性食管炎的返流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哮喘合并返流性食管炎30例患者有21例患者在一周内出现哮喘症状,伴有返流性食管炎的患者有19例,占总患者人数的63.33%,在1个月内出现哮喘病症状的患者有9例。而非呼吸及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中,发生返流性食管炎患者为2例,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气管哮喘病史的长短与返流性食管炎返流症状的轻重程度及胃镜下食管炎性改变程度无显著相关性,而哮喘病情严重度与合并返流性食管炎的返流症状呈正相关,与胃镜下食管炎性改变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数字胃肠造影的数字化连续点片,对食管胃连接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数字化连续点片,以5~7帧/s的速度对80例食管胃连接部病变的患者进行数字胃肠造影检查。结果:本组80例患者中,贲门占位28例,食管胃反流与反流性食管炎2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5例,贲门失弛缓症12例,食管裂口疝5例。结论:通过数字胃肠造影的检查方法可以动态地观察食管的通过情况和运动过程,明显提高食管胃连接部病变的早期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合并返流性食管炎临床特点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兵  许玲 《河北医学》1998,4(7):15-16
本文对23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返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与胃食管返流的关系进行临床观察,发现支气管哮喘病史的长短与返流性食管炎返流症状的轻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与胃镜下食管炎性改变程度无相关性(P〉0.005)。而哮喘病情严重度与合并返流性食管炎的返流症状呈正相关。与胃镜下食管炎性改变无明显相关性(P〉0.05)。支气管哮喘合并返流性食管炎给予H2受体拮抗剂,可以控制哮喘发作,减轻症状。  相似文献   

5.
《微创医学》2011,(3):247
在上海长征医院举行的全国第三届微创外科新技术高级培训班上,长征医院普外科专家仇明教授主刀,通过腹腔镜实施了国内首例应用高端生物组织再生材料进行返流食管炎修复的手术。返流性食管炎是由于食道下端括约肌松弛导致的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进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的病变。据了解,返流性食管炎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合成补片",该方法有一定的侵蚀性,容易引起肠道粘连,有的还会发生胃和食道  相似文献   

6.
程源松 《当代医学》2007,(17):131-132
返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消化系统的一种难治性疾病.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过多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食管引起反酸、吞咽困难等症状,并导致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等病变引起的症状或组织损伤,临床并不少见.据报道,返流性食管炎约占胃食管返流性疾病的48%~79%[1].本人从2003年采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返流性食管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程源松 《当代医学》2007,(9):131-132
返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消化系统的一种难治性疾病.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过多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食管引起反酸、吞咽困难等症状,并导致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等病变引起的症状或组织损伤,临床并不少见.据报道,返流性食管炎约占胃食管返流性疾病的48%~79%[1].本人从2003年采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返流性食管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返流性食管炎患者的胃肠造影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01-2010年间胃肠造影患者200例,发现返流性食管炎患者约50例,其中不同年龄组发生食管炎的几率不同.结论 胃肠造影检查对食管功能性变化,形态与病变范围,胃对食管的影响较清楚,观察也较全面.对食管炎腔内病变显示较为理想,特别是对返流性食管炎病变的观察,同是亦可做病理检查定性.  相似文献   

9.
奥美拉唑治疗返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返流性食管炎是由于胃食管返流引起的食管黏膜损伤,其发病机理与胃酸返流作用密切相关。我们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返流性食管炎,取得令人满意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自1999年3月 ̄2004年8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为返流性食管炎114例(均符合  相似文献   

10.
张朝晖 《吉林医学》2011,(35):7514-7514
<正>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失调,胃或十二指肠小量内物经常返流入食管而引起食管黏膜的炎性反应、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其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清楚。有研究认为抗反流屏障的破坏、食管酸廓清功能的障碍、食管黏膜抗反流屏障功能的损害、胃十二指肠功能失常、裂孔疝、妊娠呕吐、其他疾病,如食管下段及贲门部肿瘤、硬皮病和各种造成幽门梗阻的,均能引起反流性食管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对食管裂孔疝并发的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经内窥镜证实食管裂孔疝并发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0例,给予埃索美拉唑20mg,2次/d;B组48例,给予奥美拉唑20mg,2次/d;两组疗程均为8周,均同时加用促动力剂伊托比利及黏膜保护剂铝镁加混悬液。分别于治疗2,4,6,8周后记录烧心、反酸和胸骨后疼痛等症状记分,判断疗效,并于8周后复查胃镜,观察胃镜下食管炎愈合率。结果治疗8周后,上述3种主要症状总体疗效为:A组显效率为82.0%(41/50),总有效率为94.0%(47/50);B组显效率为64.6%(31/48),总有效率为85.4%(41/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内镜下食管炎愈合率、总有效率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是治疗食管裂孔疝并发的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体重指数(BMI)与食管裂孔疝及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接受胃镜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检查结果分为反流性食管炎组(98例)和正常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食管裂孔疝病史、空腹血糖、血脂水平的差异,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反流性食管炎组患者的BMI、血糖、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等实验室指标均高于正常组,而HDL-C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年龄≥50岁、BMI较大、有食管裂孔疝史、合并糖尿病史的患者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机率较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和食管裂孔疝史是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的危险因素(OR=3.659,3.675,3.487,P<0.05)。结论 BMI、合并食管裂孔疝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密切相关,提示临床治疗中应对该类患者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3.
胃食管反流与胃肠道疾病的X线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上段胃肠道钡餐造影检查,提高常见胃疾病中胃食管反流的认识。方法 应用日本岛津G-B800mA全遥控、摇篮床X线诊断机和数字胃肠机,对有胃食管反流60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胃食管反流中可见有反流性食管炎、食管下段溃疬、滑动型裂孔疝、胃窦炎、食管下端及胃底贲门癌、胃癌术后,其中有胃食管反流而无食管及胃肠道病变8倒。结论 胃食管反流常可存在于其它消化道疾病中,也可单独存在。通过X线检查可以直观了解到胃食管反流的征象,提高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人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83例成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根据其年龄将其分为老年组(实验组)以及中青年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食管炎以及食管裂孔疝发生情况、食管炎采用洛杉矶分级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其食管炎以及食管裂孔疝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其食管炎洛杉矶分级较对照组严重;实验组患者其典型反酸烧心积分以及食管外症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其消化道症状不典型,但其食管外症状较为明显,应当对其加以鉴别,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特点。方法对72位有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行上消化管内镜检查和24h食管内胆汁反流监测,其中54位同时接受24h食管内pH值监测检查。根据年龄将观察对象分成≥65岁组(即老年组)和<65岁组穴对照组雪。分别比较两组的体重超标和病程情况,并对内镜下食管炎程度、食管食管裂孔疝合并率以及胆汁和酸反流等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老年组中有48%的患者和49%的对照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肥胖现象;老年组患者的病程较对照组长(P<0.05),重度食管炎的发生率高达35%熏这可能与老年组有较高的食管裂孔疝合并率(65%)有关;老年组GERD患者,无论胆红素吸收值>0.14总时间百分比,还是立位胆汁反流时间百分比均较对照组高穴P<0.05雪,但两组之间卧位、餐后胆汁反流时间百分比以及酸反流无明显差异。老年组混合反流发生率高于<65岁组(76%verus18%,P<0.05)。结论老年人GERD发病与肥胖、食管裂孔疝有关,其特点为病程较长并且伴有酸与胆汁的混合反流。长时间、高浓度的胆汁反流与酸反流同时存在可能是造成食管粘膜严重损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防治方法.方法 将136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8例.对照组行单纯机械吻合术,治疗组行机械吻合后加胸腔胃全层内凸缝合术.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食管反流液pH值、食管镜检和自觉症状等.结果 治疗组患者食管腔内反流液p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x2=14.82,P<0.01);食管镜检显示治疗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29%,对照组为5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6.99,P<0.01).结论 胸腔胃全层内凸缝合术能有效防止食管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防反流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防反流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及预防反流性食管炎。方法 对26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于透视下先时狭窄段扩张。再用食管支架输送器推送、释放下口装置有防反流瓣膜的带膜食管支架。结果 26例支架均一次性放置成功,术后所有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显著改善;随访6-9个月,支架保持开放,食管保持通畅,21例未出现胃食管反流现象;5例有轻微胃食管反流现象。结论 防反流食管支架能够有效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及预防反流性食管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临床特征、食管动力学及酸暴露的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分析2005至2011年我院门诊完成所有检查并确诊的260例GERD患者资料,将其分为老年组(i〉60岁)与中青年组(〈60岁),分析两组患者的食管炎发生率、严重程度以及食管动力学、酸暴露情况。结果老年组GERD患者食管裂孔疝、不典型反流症状及食管外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分别为45.1%、36.3%、37.1%与30.6%、27.2%、25.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6、0.005、0.037)。两组患者内镜下食管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7.5%与50.3%,P=0.250),但老年组患者中重度食管炎发生率高于中青年患者(B级及C+D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19.5%、8.8%与10.2%、2.7%,P值分别为0.034、0.030)。老年组患者的立卧位酸清除时间、立卧位反流时间百分比及反流指数DeMeester积分均高于中青年组,且立位酸清除时间百分比、卧位反流时间百分比及DeMeester积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06、0.001)。老年组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食管体部蠕动波幅均低于中青年组,非传导性收缩百分比高于中青年组,两组间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3.364-6.39,15.574-7.01,P=0.009)。结论与中青年GERD相比,老年GERD患者食管动力功能下降,酸暴露时间延长,中重度食管炎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成人胃镜下门齿距齿状线的长度,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指数(BMI)及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61例行胃镜检查患者,分别测量门齿距齿状线的长度,并记录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及所患疾病等资料。结果成人门齿距齿状线平均长度为(39.53±2.00)Cnl,其中男性为(40.49±1.88)cm,女性为(38.85±1.80)cm,男、女性门齿距齿状线长度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组间门齿距齿状线长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门齿距齿状线长度与身高、BMI呈直线相关关系(P〈0.05),门齿距齿状线的长度正常组与反流性食管炎组(RE)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食管裂孔疝组(HH)及Barrett食管组(BE)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门齿距齿状线长度与性别、身高、体重指数及食管及胃食管结合部疾病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王计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209-211,215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诊治的8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奥美拉唑组)43例和观察组(雷贝拉唑组)43例,然后将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6周时的食管压力、反流时间百分比及其他食管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6周时的食管压力、反流时间百分比及其他食管动力学指标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3、6周时的检测结果好于本组治疗前的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更为积极,对于患者疾病的改善作用相对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