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硝普钠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  2 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硝普钠组 (A组 )和对照组 (B组 ) ,每组 12例。A组病人在心肺转流 (CPB)复温时用硝普钠 1 0 μg·kg 1·min 1输注。停CPB后改为 0 8~ 4 6 μg·kg 1·min 1输注。观察两组病人氧供、氧耗、氧摄取率、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乳酸和心指数的变化。结果 停CPB后两组病人氧供 ,心指数同时点值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停CPB后 1、2h时A组病人氧耗、氧摄取率明显高于B组病人同时点值 (P <0 0 5 ) ,动脉血乳酸明显低于B组病人 (P <0 0 5 ) ,且A组病人呈病理性氧供依赖持续时间短于B组病人。结论 硝普钠与正性肌力药物合用可明显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早期氧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2.
温度对体外循环期间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温度对体外循环心肺转流 (CPB)期间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杂种犬 11只 ,随机分为低温组 (H组 ,n =5 )和常温组 (N组 ,n =6)。H组采用 4℃改良托马氏停搏液间断灌注 ,最低鼻咽温度 2 8~ 3 0℃ ;N组采用氧合温血持续灌注 ,最低鼻咽温度 3 5 3~ 3 7 1℃。主动脉阻断 60分钟、CPB90分钟。分别测定麻醉稳定后CPB前、CPB3 0分钟、CPB90分钟、CPB后 60分钟时的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 )、动脉氧分压 (PaO2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S vO2 )、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 vO2 )、血红蛋白浓度 (Hb)、红细胞压积 (Hct)、股静脉乳酸 (La)浓度 ,并计算氧供给 (DO2 )、氧消耗(VO2 )、氧摄取率 (ERO2 )。结果 与CPB前相比 ,CPB中两组的DO2 明显降低 (P <0 0 1) ,CPB后60分钟两组SaO2 、PaO2 、S vO2 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P <0 0 5或P <0 0 1) ,La、ERO2 增高 ;CPB过程中H组DO2 、VO2 低于N组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在过度血液稀释情况下 ,常温和低温CPB后都存在低氧血症 ,但常温CPB期间氧利用明显优于低温CPB。  相似文献   

3.
体外循环期间血浆一氧化氮浓度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吸入一氧化氮 (NO)应用于心内直视手术治疗肺动脉高压取得较好作用 ,感染性休克病人血浆NO浓度明显升高 ,但心肺转流 (CPB)期间血浆NO浓度变化报道尚少。本文测定了CPB期间及停机后血浆NO浓度的变化 ,旨在为临床应用NO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在手术前、CPB10分钟、停机前及停机后 1、6、12小时和 2 4小时测量血浆NO浓度。结果 术前血浆NO平均值 ( 2 73± 0 67) μmol/L ,而CPB后 10分钟、停机前及停机后 1、6、12小时和 2 4小时分别为 ( 3 80± 1 61)、( 4 0 9± 1 3 0 )、( 3 97± 1 18)、( 3 80± 1 3 1)、( 3 69± 1 0 2 )和 ( 3 4 1± 1 2 1) μmol/L。停机前达最高值 ;停机后浓度有所降低 ,但均较术前值显著升高 (P <0 0 0 0 1) ;术后 2 4小时仍高于术前。结论 CPB可导致血浆NO浓度显著升高 ,且持续至停止CPB后 2 4小时。CPB降温和复温过程对NO有影响 ,复温期NO浓度达最高值。NO浓度升高可能与CPB过程中的全身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肺转流 (CPB)术前后患者血细胞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肝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 30例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置换病人在其CPB手术前、术后第 1、3、7、14天 ,应用小鼠胸腺增殖法检测IL 1活性 ,用CDLI2 依赖细胞增殖法检测IL 2活性 ,用ELISA法检测TNF α水平 ,用APAAP法检测CD4、CD8,用赖氏法检测ALT。结果 IL 1于术后第 1天显著高于术前 (P <0 0 1) ,术后第 3、7天则明显低于术前 (P <0 0 5 )。IL 2于术后第 1、3、7天明显低于术前 (P <0 0 1或 0 0 5 )。TNF α于术后第 1、3天明显高于术前 (P <0 0 5 )。CD4、CD4/CD8于术后第 1、3、7天明显低于术前 (P <0 0 1或 0 0 5 )。ALT于术后第 1、3、7天明显高于术前 (P <0 0 1或 0 0 5 )。ALT与CD4、IL 2呈负相关(r1=0 4 3,P <0 0 5 ;r1=0 4 1,P <0 0 5 )。结论 CPB手术应激、各种药物作用等可引起病人多种细胞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是CPB术后肝脏受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体外循环 (CPB)动物模型观察克拉霉素对CPB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 12只绵羊随机分为 2组。A组 ,低分子右旋糖酐肺动脉灌注 ;B组 ,低分子右旋糖酐 克拉霉素肺动脉灌注。建立CPB后经肺动脉灌注肺保护液 ,CPB90min后撤离CPB。观察呼吸循环功能 ,检测血浆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浓度 ,并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肺保护组气道峰压 (18.8± 1.0 )cmH2 O和肺血管阻力 (10 2 .2± 14 .4)dyne·s·cm-5均低于对照组 (2 1.5± 1.3 )cmH2 O、(2 .6±47.1)dyne·s·cm-5(P <0 .0 1) ,保护组血浆髓过氧化物酶 [MPO ,(0 .0 15± 0 .0 0 6)U/L]、丙二醛 [MDA ,(2 .2 1± 0 .66) μmol/L]和乳酸脱氢酶 [LDH ,(63 2 6± 813 )U/L]均低于对照组(0 .0 2 9± 0 .0 0 7)U/L、(5 .48± 1.91) μmol/L、(10 3 0 8± 2 5 3 3 )U/L(P <0 .0 5 ) ,保护组血浆白介素 8(IL 8) (0 .2 1± 0 .0 4) μg/L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 ,(1.0 0± 0 .13 ) μg/L]低于对照组 (0 .5 7± 0 .17) μg/L、(1.5 5± 0 .3 7) μg/L(P <0 .0 5 ) ,形态学观察表明保护组肺损伤较对照组轻。结论 克拉霉素能抑制CPB带来的各种炎症反应 ,减轻CPB所造成的肺脏损伤。  相似文献   

6.
心脏手术围术期辅助循环的应用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心脏手术围术期应用辅助循环的经验。 方法  13例患者 (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 0 .3 7± 0 .0 6)中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0例 ,机械瓣膜置换术 2例 ,马方综合征 ( Marfan syndrome)患者行 Bentall手术 1例。术后不能脱离心肺转流 ( CPB) 9例 ,术后并发心肌梗死、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 4例 ,分别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 I-ABC)、转子泵或离心泵左心转流和体外膜肺氧合等辅助循环治疗。 结果  6例存活出院 ,平均辅助循环时间 4 4 .0±3 2 .5小时。不能脱离 CPB的 9例患者 ,经辅助循环支持后 7例脱离 CPB,4例存活 ;在 ICU行辅助循环的 4例患者中 ,2例存活。 结论 辅助循环是治疗心脏手术后严重心力衰竭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与神经元损伤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对比观察心脏不停跳与传统的心内直视手术对神经元的损伤情况。方法  1 0 3例体外循环 (CPB)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心脏不停跳组 (试验组 ) 51例 ,术中不阻断升主动脉 ,CPB中鼻咽温度为 32~ 34℃ ;心脏停跳组 (对照组 ) 52例 ,术中阻断升主动脉 ,CPB中鼻咽温度为 2 5~2 7℃。动态监测围术期所有病人颈内静脉血中S 1 0 0 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NSE)的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术中及术后早期 ,S 1 0 0 β蛋白和NSE水平明显高于术前 (P <0 0 5或P <0 0 1 ) ,其中S 1 0 0 β蛋白术后 3d恢复至术前水平 ,NSE术后 1d恢复至术前水平 ;试验组S 1 0 0 β蛋白从转流 2 0min到术后 1d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 ,NSE从转流毕到术后 8h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 ;试验组术后出现精神异常 1例 ,对照组术后出现偏瘫 2例。结论 颈内静脉血中S 1 0 0 β蛋白和NSE的水平变化 ,尤其是前者可作为评价心内直视手术对神经元损伤程度的可靠指标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神经元的损伤比传统的手术方式轻。  相似文献   

8.
Zhou MY  Wu QY  Zhong X  Long C  Wen FX  Qin XY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10):781-784
目的 观察 11,12 环氧二十碳三烯酸 (11,12 EET)对冷停搏未成熟兔离体心脏停搏效果及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将 16只未成熟兔随机配对 ,分成对照组(离体心脏灌注St.Thomas Ⅱ停搏液 ,15ml/kg)和实验组 (离体心脏灌注含 70nmol/L11,12 EET的St .Thomas Ⅱ停搏液 ,15ml/kg)。利用非循环式Langendorff灌注装置 ,测定 (1)心脏灌注停搏液后的电机械活动停止时间和再灌注后电机械活动恢复时间 ;(2 )心脏停搏 2h(15℃ )后再灌注 1h(3 7℃ )过程中的心率、冠状动脉流量变化、心律失常活动及评分 ;(3 )心脏再灌注 1h后的心肌含水量、心肌钙离子含量。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电活动停止时间 [(9 3± 0 9)s与 (13 6± 1 9)s ,P <0 0 1]、机械活动停止时间 [(4 5± 1 7)s与 (7 3± 2 1)s,P <0 0 5]、心肌钙离子含量 [(3 2 2± 0 3 3 ) μmol/克干重心肌 (gdw)与 (3 97± 0 2 6) μmol/gdw ,P <0 0 1]、心律失常发生及评分 [(2 0 3± 0 83 )与 (3 88± 1 2 5)分 ,P <0 0 1]、心肌含水量 [(84± 4)与 (90± 5) % ,P <0 0 1]比较 ,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各时点冠状动脉流量显著增高。两组之间的电机械活动恢复时间、心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传统的St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肺转流 (CPB)期间血小板活化状态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60例先天性心脏房、室间隔缺损患者在CPB下行心内修补术的血小板表面活化分子P 选择素和凝血酶敏感蛋白的变化。并与试管内试验结果比较。结果 转流中和手术结束时血小板P 选择素和凝血酶敏感蛋白较术前明显增加 (P <0 0 5 ) ,血小板总数较术前明显减少 (P <0 0 5 )。而试管内试验结果与之不符。结论 CPB期间由于血小板破坏增加 ,总数减少 ,血小板表面活化分子P 选择素和凝血酶敏感蛋白代偿性增加 ;但由于血小板总数减少 ,出血倾向仍然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 (AP)患者血浆内皮素 (ET)和一氧化氮 (NO)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ET ,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中NO。结果 入院 2 4h内重症胰腺炎 (SAP)ET为 (176± 8)pg/ml、NO为 (97± 11) μmol/L、ET/NO比值为 (1 83± 0 12 ) ,均显著高于其他组 (P <0 0 1) ;非胰腺炎急腹症和急性轻型胰腺炎 (MAP)与健康对照比较 ,ET和NO明显增高(P <0 0 1) ,但ET/NO比值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MAP组治疗后ET和NO分别为 (6 2± 6 )pg/ml和 (5 2± 11) μmol/L ,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1) ;SAP组治疗后第 3天ET为 (142± 6 )pg/ml、NO为(80± 12 ) μmol/L ,第 7天ET为 (95± 8)pg/ml、NO为 (5 5± 11) μmol/L ,与治疗前相比 ,ET和NO均明显降低 (P <0 0 1) ,治疗后第 7天ET/NO比值 (1 6 5± 0 2 3)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内皮细胞功能严重受损 ,ET/NO比值显著上升可能是SAP微循环障碍的一个重要中间环节。早期动态检测AP患者的血浆ET和NO有助于对病情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