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躯体化障碍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躯体化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以度洛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用度洛西汀治疗,疗程8周。于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17和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研究组患者有效率为81.63%,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61.70%,两组患者有效率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末研究组患者HAMD-17及HAMA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在失眠、食欲减退、焦虑不安方面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度洛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躯体化障碍起效快、疗效优于单用度洛西汀;且能改善失眠、焦虑及食欲减退等躯体化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合并小剂量帕利哌酮治疗躯体化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3例躯体化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分别给予度洛西汀联合帕利哌酮和度洛西汀,疗程均为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周末应用躯体形式症状筛查量表(screening for somatoform symptoms-7,SOMS-7)、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17 items: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scale,HAMA)及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SOMS-7、HAMD和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8周末研究组及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4.6%,两组的显效率分别为62.5%和29.1%,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第2周末研究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度洛西汀合并帕利哌酮治疗躯体化障碍较单用度洛西汀具有疗效好、起效快的优点,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潘国良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3):2864-2866
目的:比较盐酸文拉法辛与盐酸度洛西汀治疗躯体化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躯体化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盐酸文拉法辛组50例和盐酸度洛西汀组50例,治疗6周;采用HAMD、HAMA和SCL-90评定临床疗效,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满第2、4、6周时盐酸文拉法辛组显效率分别为50%、69.5%、76%;盐酸度洛西汀组为51%、70.2%、78.7%。两组同期比较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盐酸度洛西汀组出现不良反应是头晕、嗜睡,恶心,头痛,食欲下降,哈欠、疲乏;盐酸文拉法辛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出汗,头昏,食欲下降,便秘等,盐酸文拉法辛引起不良反应相对突出。结论:两药均是治疗躯体化障碍的有效药物且疗效相当,可作为躯体化障碍治疗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度洛西汀治疗伴有躯体障碍抑郁症的疗效分析.方法:对80例伴有躯体障碍的抑郁症患者进行8周的度洛西汀治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及相关的理化检查评价度洛西汀用于伴有躯体障碍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患者抑郁、焦虑以及躯体化症状较入组前明显降低(P<0.01),有效率为60.0%,治愈率为50.0%.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度洛西汀能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躯体障碍、疼痛症状及情绪变化,起效时间较短(2~4周),不良反应亦较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度洛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服用度洛西汀,对照组服用阿米替林,分别治疗6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SCL-90)评分显示在治疗第2周时躯体化因子评分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抑郁因子评分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4周抑郁因子评分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躯体化因子评分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度洛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度洛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入医院治疗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对照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氟西汀治疗,观察组予以度洛西汀治疗,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躯体化因子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采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估用药安全性,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HAMA评分和SCL-90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度洛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度洛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SD)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S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rTMS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GQOLI-74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联合度洛西汀治疗SD患者效果显著,可减轻其焦虑、抑郁症状,促进其躯体症状缓解,有效改善其生命质量,安全可行,效果优于单用度洛西汀治疗。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联合喹硫平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符合条件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2组(n=60)。分别用度洛西汀联合喹硫平、单纯度洛西汀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前2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2、4、8周,观察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度洛西汀联合喹硫平治疗躯体形式障碍效果较好,使用安全,稳定持久,可作为临床首选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0.
张政  王露 《大家健康》2016,(4):14-14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方法:用Meta分析对5项度洛西汀与其他抗抑郁剂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对照研究的文章进行再分析,评价其合并效应量大小和综合显著性检验。结果:度洛西汀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合并效应量d=2.87,95%CI(2.55,3.12),综合显著性检验(x2=17.34,P<0.01),提示度洛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前后症状学变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效应极强;度洛西汀与对照药在第2周末和治疗结束后的组间比较,分别为d=0.67,95%CI(0.52,0.94),x2=6.77,P>0.05;d=0.42,95%CI(0.22,0.76),x2=1.44,P<0.01,提示度洛西汀起效快,两组疗效相仿。结论:度洛西汀与对照药的疗效相仿,但起效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对急性期伴躯体化症状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0例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度洛西汀治疗35例为研究组,艾司西酞普兰治疗35例为对照组,疗程8周。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症状严重程度,药物不良反应评价用TESS。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和HAM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第8周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8.79%、53.13%,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出现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艾司西酞普兰比较,度洛西汀治疗伴躯体化症状的抑郁症疗效更为确切,起效较快,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度洛西汀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8例抑郁症患者度洛西汀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于治疗前后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进行疗效评估,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前,首发抑郁症患者血清IL-6、TNF-α、IL-1浓度[(10.66±3.12) pg/ml,(77.49±3.12) pg/ml,(39.09±3.77) pg/m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72±0.91)pg/ml,(37.48±5.87) pg/ml,(10.31±1.05) pg/ml];血清IL-4、IL-10浓度[(3.18±0.46) pg/ml,( 102.66±20.50) pg/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7.85±0.49) pg/ml,(181.00±33.85) pg/ml];经度洛西汀治疗后,患者血清IL-6、TNF-α、IL-1浓度明显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血清IL-4、IL-10浓度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但血清IL-6、TNF-α、IL-1浓度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IL-6、TNF-α、IL-1水平与HAMD总分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667,0.486,0.727,P<0.01),而血清IL-4、IL-10水平则与HAMD总分呈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433,-0.269,P<0.05,P<0.01).结论 首发抑郁症患者存在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功能紊乱,度洛西汀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及Th1/Th2失衡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度洛西汀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度洛西汀和氟西汀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度洛西汀组显效率为66.7%,有效率为86.7%;氟西汀组分别为63.3%和8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周末时,度洛西汀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氟西汀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度洛西汀和氟西汀抗抑郁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躯体化症状的疗效。【方法】将60例抑郁症躯体化症状患者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度洛西汀与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应用治疗)和对照组(单用度洛西汀治疗),各3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8、12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项因子及12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的减分率评定疗效,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来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4、8、12周,研究组的躯体化、抑郁、焦虑等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的显效率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少且较轻微。【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躯体化症状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5.
朱永  刘颖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5):121-124
目的 探讨度洛西汀与舍曲林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选择2019年1-12月在我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盐酸度洛西汀肠溶片口服治疗,B组采用盐酸舍曲林分散片口服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与舍曲林治疗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8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度洛西汀组和舍曲林组,各39例,治疗8周。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1、2、4、6、8周,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同时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估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HAMD、HAMA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第1周度洛西汀组患者HAMD、HAMA总分下降显著比舍曲林组多(P<0.01),在其它几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度洛西汀与舍曲林治疗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疗效相当,但度洛西汀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对度洛西汀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辅助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研究,将60例诊断为老年期抑郁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氨磺必利联合度洛西汀治疗)与对照组30例(单纯度洛西汀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治疗效果,并采用Asberg抗抑郁剂副反应量表(SERS)评定两组的药物副反应。结果 (1)经治疗后,自第2周末起两组被试HAMD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自第4周末起,实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经治疗后两组CGI-GI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自第4周末起,实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3)治疗后第8周末,两组SE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氨磺必利对度洛西汀治疗老年期抑郁症有增效作用,且不增加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5):166-168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抑郁症有多种生物学假说,其中神经营养假说认为,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生长、存活和可塑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哺乳动物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一种重要的神经营养因子,BDNF 水平的降低可能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度洛西汀是临床上常用的SNRI 类抗抑郁剂,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表明度洛西汀发挥抗抑郁作用可能与BDNF 通路有着紧密的联系。BDNF 的表达可能与抗抑郁疗效、认知功能的改善相关。本文对基于BDNF 假说的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度洛西汀合并菩提树放松技术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的疗效及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根据ICD-10中GAD诊断标准选择124例GA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n=62)和对照组(n=62)。干预组固定接受度洛西汀(20mg/d)合并菩提树放松治疗,2次/周,连续8周;对照组仅接受度洛西汀(20mg/d)治疗。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第2、4、6、8周末用SAS、HAMA评定疗效,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 TESS)评定药物的不良反应,对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低频(low frequency,LF)与高频(high frequency,HF )比值(LF/HF)进行观察。结果1.两组干预后SAS和HAMA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干预前:对照组(63.52×14.25)分,(30.26×11.25)分,干预组(64.35×14.33)分,(29.83×10.85)分,干预8周后:对照组(30.23×6.68)分,(9.28×3.20)分,干预组(25.14×5.59)分,(7.70×2.87)分](均P<0.05)。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 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组LF/HF较对照组减低,特别是第13,14,15,16次干预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13-16=-2.806,-2.725,-3.572,-2.272;P 13-16=0.006,0.007,0.001,0.025),焦虑严重指数值与LF/HF值呈显著正相关( r=0.342, P<0.05)。结论度洛西汀合并菩提树放松技术能有效提高GAD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