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SBI)气管切开患者在空气加压舱采用呼吸回路连接装置行高压氧治疗的实用性与效果。方法 60例SBI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脱离呼吸机后,分为高压氧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降颅压、手术、神经营养、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高压氧组采用呼吸回路装置行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在常压下采用吸氧管氧疗。结果高压氧组体温正常、咳嗽咳痰好转、肺部呼吸音清晰、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正常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压氧治疗第2周、第4周、气管切开后2个月气管套管拔除例数高压氧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有助于SBI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控制,利于痰液稀释和排出,拔管时间提前;呼吸回路连接装置能保证气管切开患者在空气加压舱治疗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病人的高压氧治疗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少清 《右江医学》2004,32(6):629-630
颅脑损伤病人,由于昏迷时间长.常伴有肺部感染.为抢救病人生命而行气管切开,但气管切开又无法按常规戴面罩行高压氧治疗。为此,我科用改装后的呼吸机接头吸氧三通管相连接,装改装后的呼吸接头插入气管套管内,采用二级减压阀开放式持续供氧的方式.实施高压氧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制气管切开患者空气加压舱吸氧装置并探讨重度颅脑外伤后气管切开患者空气加压舱吸氧装置的研制及应用的情况。方法按照高压氧舱治疗的要求,为适应气管切开患者吸氧,首先研制出气管切开患者空气加压舱吸氧装置,然后对62例重度颅脑外伤(交通事故45例,斗殴伤12例,高处坠落伤5例)后气管切开患者使用新研制的空气加压舱吸氧装置进行高压氧治疗,观察新研制的空气加压舱吸氧装置的使用情况,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并发症。结果新研制的空气加压舱吸氧装置吸氧较安全、方便,全部患者顺利完成高压氧全程治疗,治疗效果满意,没有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使用新研制的空气加压舱吸氧装置对重度颅脑外伤后气管切开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安全有效,此装置制作便宜、使用简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且行气管切开的患者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行开颅术后5~9 d的患者42例,分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非高压氧治疗组)各21例,观察患者高压氧治疗4周和入院后3个月内的气管套管拔除例数.结果:高压氧治疗4周内拔除气管套管例数高压氧组较多,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后3个月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恢复有促进作用,早期治疗效果较后期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实施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匀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施高压氧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实验数据发现,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控制率较高,护理效果较好。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在实际应用中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导管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防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GCS 3~8分重型颅脑损伤需行气管切开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气管切开时,实验组选择可冲洗气管套管,对照组选择常规气管套管。实验组定期对气囊上滞留物冲洗引流,对照组未予气囊上滞留物冲洗引流。所有患者其他治疗措施均基本相同。结果实验组肺部感染的发病率为35.56%,对照组肺部感染的发病率为66.67%。肺部感染患者气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优势菌符合率为76.09%。结论气囊上滞留物病原菌的移行是导致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引流气囊上滞留物能有效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7.
高敏 《当代医学》2009,15(28):60-61
目的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管理的具体方法,探讨与总结使气管切开后的呼吸道管理更趋科学合理有效,从而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与总结106例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的具体管理措施方法。结果经采取有效合理的呼吸道管理措施.本组106例气管切开患者全程通气道保持通畅,除17例死亡患者外,余89例(占83.9%)病人最终顺利拔除气管套管,本组病例仅有8例发生肺部感染,占7.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气管切开后,良好的职业操守、严格无菌观念和无菌技术操作、良好的病房基础环境、以及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防止消化道呕吐物返流入呼吸道等措施是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生存与治愈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赵琰 《内蒙古医学杂志》2020,52(11):1339-1340
目的探讨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80例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43例(53.75%);肺部感染组年龄≥60岁、昏迷、使用抗生素、住院时间>3周、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比例高于非肺部感染组(P<0.05);两组性别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昏迷、年龄≥60岁、使用抗生素、住院时间>3周、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是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 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临床需针对各危险因素实施相应干预措施,以降低肺部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隆因素有年龄、肺部基础疾病、留置胃管、抑酸药物的应用、误吸、使用呼吸机、气管切开、合并肺挫伤、广谱抗菌药物的长时间应用.本组158例患者经过治疗,肺部感染治愈57例,因肺部感染导致死亡1例.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原因多见,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高压氧(HBO)治疗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疗效.方法 103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颈静脉血糖、乳酸及血氧饱和度,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得分,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控制情况.结果 治疗第7天,观察组血糖、乳酸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3~8分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13~15分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能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的缺氧状况,加速患者清醒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利于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提高感染后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时机和疗程,并对影响其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分析海军总医院高压氧科住院进行高压氧治疗的96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96例患者分别依据伤后开始高压氧治疗时间的不同分成≤30d组和〉30d组,依据高压氧治疗次数的不同分成≤30次组和〉30次组,比较不同组间治疗前后的残疾分级量表(DRS)评分;考虑的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为:性别、年龄、既往史、脑部手术、气管切开、脑疝、合并伤的种类、脑损伤的类型等,在伤后半年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OS)分级标准进行预后分组,将上述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30d组治疗后DRS评分明显低于〉30d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30次组和〉30次组治疗后DR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合并肺挫裂伤、合并脊柱骨折、发生脑疝、发生原发脑干损伤(P〈0.05)。结论年龄超过45岁,发生脑疝、原发脑干损伤,合并肺挫裂伤、脊柱骨折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预后差;伤后30天内开始高压氧治疗是合适的治疗时机,可以促进病情的恢复,降低残疾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33例、神经节苷脂组32例、高压氧组35例和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组(联合治疗组)36例。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神经节苷脂组、高压氧组、联合治疗组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高压氧及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患者治疗60 d后的意识状态、住院期间并发症及伤后180 d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情况。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过程中神经节苷脂组、高压氧组和联合治疗组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P<0.008 3),神经节苷脂组、高压氧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昏迷时间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联合治疗组最为显著;治疗60 d后联合治疗组患者未清醒比例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神经节苷脂组和高压氧组(P<0.008 3);伤后180 d联合治疗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神经节苷脂组和高压氧组(P<0.008 3)。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早期气道开放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致吸入性肺炎患者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1)治疗组患者观察其灌洗术前后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变化。(2)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分析,包括:机械通气时间、发热、咳嗽、咳痰持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间等方面对比分析,并对治愈率、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42例,术程顺利,无并发症,术后HR、SpO2、PaO2明显好转(P〈0.05),机械通气时间、发热、咳嗽、咳痰持续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明显缩短,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机械通气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治愈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气道开放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吸入性肺炎患者,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s)在重度颅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重度颅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ω-3 PUFAs组(B组),B组治疗中加用ω-3 PUFAs.2组患者均完善相关检查,给予抗感染、脱水降颅压等常规治疗,均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给予能量补充105~125 kJ·kg-1·d-1,其中B组中部分热量由含ω-3脂肪酸的脂肪乳剂来提供.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7天监测患者当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淋巴细胞亚群分类,并使用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及IL-10的水平.结果:肺泡灌洗液中TNF-α的表达水平在第4、7天B组均明显低于A组(P〈0.01).肺泡灌洗液中IL-6的表达水平在第7天B组显著低于A组(P〈0.01).肺泡灌洗液中IL-10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水平在第4、7天B组均低于A组(P〈0.01).CRP水平在第2、4、7天B组均低于A组(P〈0.01).CD4/CD8比值在第2、4、7天B组均高于A组(P〈0.01).结论:ω-3aPUFAs能够调节重度颅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免疫状态,对肺脏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体会,旨在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6月在我科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58例,早期给予气管切开、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同时使用痰热清注射液,并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温明显下降,恢复到正常水平,治疗前后的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5)。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为84.48%。结论早期气管切开、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同时配合痰热清注射液的救治方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可以有效控制肺部感染,避免由于缺氧导致的继发性损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压氧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在神经外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高压氧治疗,对照组仅进行神经外科常规治疗。治疗后6个月应用格垃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outcomescale,GOS)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有较好的疗效,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玉欣 《中外医疗》2014,(27):14-15
目的探讨高压氧在儿童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60例儿童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疗程结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高压氧组患者的惊厥时间(3.26±1.27)d,显著少于对照组(8.68±1.86)d(P〈0.001);高压氧组患者的昏迷时间(4.75±1.52)d,显著少于对照组(10.96±2.40)d(P〈0.001);高压氧组80例中痊愈62例(77.50%),有效15例(18.75%),无效3例(3.75%),总有效率96.25%;对照组80例中痊愈28例(35.00%),有效25例(31.25%),无效27例(33.75%),总有效率66.25%。高压氧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5%,明显优于对照组66.25%(P〈0.005)。结论高压氧在儿童脑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可改善患者临床情况,缩短惊厥以及昏迷时间,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高压氧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0例DAI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5例,两组都根据病情采用降低颅内压、冰毯降温颅脑保护、纳洛酮促醒、抗感染、脱水、营养脑细胞等综合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外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运用颅脑损伤预后分级{格拉斯哥(GOS)|表进行评分,比较2组患者的觉醒时间及治疗后12个月格拉斯哥(GOS)评分情况。结果:早期高压氧治疗组患者的平均觉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能明显缩短患者昏迷时间,降低病死及伤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