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牙列末端游离缺损的患者对卡环可摘局部义齿和冠外附着体义齿两种修复方式的主观评价。方法选择20例下颌牙列末端游离缺损的患者,每个患者分别在卡环可摘局部义齿和附着体义齿修复后,通过问卷调查,比较两种修复方式的修复效果。结果在咀嚼功能、固位稳定和美观方面,附着体义齿明显好于传统可摘局部义齿,在发音和舒适方面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取戴方面传统卡环可摘局部义齿明显优于精密附着体义齿。结论对于牙列未端游离缺损的患者,与传统可摘局部义齿相比,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能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提供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牙列缺损患者进行SD球帽式附着体义齿修复后的主观感觉和咀嚼功能。方法选择肯氏Ⅰ类牙列缺损患者60例,30例制作SD球帽式附着体义齿共36件,30例制作传统可摘局部义齿。戴牙后3个月患者基本适应戴用义齿,通过问卷调查表,了解患者戴用义齿后的适应情况,对义齿的满意程度及咀嚼功能的变化等。结果患者在满意度、美观、舒适、咀嚼、语言、适应期、食物结构改变等方面,SD球帽式附着体义齿明显优于传统可摘局部义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D球帽式附着体义齿在美观及功能上不仅能够满足患者的要求,且远优于传统可摘局部义齿。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表对患者戴用附着体义齿后的主观感受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上下牙列缺损患者42例,共制作带塑料插入件栓式附着体义齿47例,于戴牙后1个月,患者基本适应戴用义齿,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戴用义齿后的适应情况、对义齿的满意程度及咀嚼功能的变化等.结果 患者对带塑料插入件栓式附着体义齿和传统可摘局部义齿两种修复方式比较,在总的满意度、美观、舒适、咀嚼、语言、适应期、食物结构改变等方面,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带塑料插入件栓式附着体义齿在美观及功能上不仅能满足患者的要求,而且远优于传统可摘局部义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太极扣附着体义齿以及卡环式可摘义齿用于牙列缺损修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84例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4例接受太极扣附着体义齿修复(观察组),40例应用卡环式可摘义齿修复(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咀嚼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对照组患者的咀嚼效率显著降低,而观察组无明显变化;结束治疗2 a后,观察组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失败病例,而对照组有3例失败。结论:相比于卡环式可摘义齿修复,太极扣附着体义齿用于牙列缺损修复后患者的咀嚼功能更佳,且对基牙牙周组织的不良影响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马庆芳  盛列平 《浙江医学》2001,23(8):481-482
肯氏Ⅰ ,Ⅱ类牙列缺损仅余留前牙或双尖牙齿,采用常规卡环式固位体制作可摘局部义齿往往对基牙损害较大 ,并且义齿的稳定性不理想 ,卡环的暴露也影响了美观 ;此外 ,一些仅余留少数残冠、残根而临床牙冠短的牙列缺损 ,不宜进行人造冠修复 ,采用一般覆盖义齿修复因固位稳定性较差 ,因而功能较难恢复。笔者自1997年起采用OT_CAP ,OT_BOX附着体 ,为上述牙列缺损患者制作了根上附着体的覆盖义齿和固定—可摘联合义齿共20件 ,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门诊病人20例 ,男15例 ,女5例 ;年龄35~67岁 ,…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磁性附着体义齿修复双侧游离端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双侧磨牙缺失的患者30例,分别采用根端和冠外安置磁性附着体,然后制作义齿的可摘部分,观察患者对于修复体咀嚼功能和美观的满意度.[结果] 30例患者戴用义齿1年内,均对美观表示满意,稳定性好,咀嚼功能好,检查基牙无病变.戴用义齿1~3年后,因患者自身的因素,陆续出现基牙疼痛及基牙牙周的炎症,经过相应处理和治疗后,重新恢复了良好的功能和稳定.[结论] 采用磁性附着体义齿修复双侧游离端牙列缺损是一种简便易行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Mini-Dalbo附着体义齿修复双侧游离端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为16例双侧游离端牙列缺损患者制作16件Mini-Dalbo附着体义齿,每件义齿设计2副Mini-Dalbo附着体,并对其进行3~30个月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Mini-Dalbo附着体义齿美观、舒适、稳固、咀嚼有力。结论Mini-Dalbo附着体是一种较理想的双侧游离端牙列缺损修复的固位体。  相似文献   

8.
铸造支架式隐形可摘局部义齿的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铸造支架式隐形可摘局部义齿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体会。方法:采用铸造金属支架结合隐形义齿基托材料设计制作可摘局部义齿156件,对118例牙列缺损患者进行修复治疗。结果:观察义齿的固位稳定情况、基牙牙体牙周情况、咀嚼功能恢复及美观满意度等,经过12~24个月随访,151件义齿取得满意疗效,成功率为96.8%。结论:铸造支架式隐形可摘局部义齿综合了隐形义齿和铸造支架可摘局部义齿的各自特点,具有美观舒适、固位良好及坚固耐用等优点。在恰当的适应症时,能取得更佳的修复效果,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牙列缺损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动态评价太极扣附着体义齿和传统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78例,42例行太极扣附着体义齿修复(实验组),36例行传统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对照组),于修复前及修复后3、6、12、24月分别测定咀嚼效率和基牙周指数变化.结果 修复后各个时期,实验组的咀嚼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咀嚼效率随使用时间的延长而有所下降,而实验组的咀嚼效率下降不明显.两组义齿修复后牙龈指数(GI)和菌斑指数(PI)均逐渐升高,对照组修复后各时期GI和PI指数升高程度均较实验组显著(P<0.05).结论 太极扣附着体义齿比传统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后具有更好的咀嚼功能,且对基牙牙周组织的影响较小,组织相容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周海燕 《当代医学》2009,15(31):71-72
目的探讨MKI精密附着体应用于后牙游离端牙列缺损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后牙游离端牙列缺损的患者进行MKI附着体义齿修复设计,其中单侧游离端牙列缺损25例,双侧13例,共制作的附着体义齿38例中,每件义齿含2副附着体或1副附着体和1个联合卡环,并进行临床随访与观察。结果38件附着体随访1~3年,义齿均获得良好的支持稳定效果,美观及咀嚼功能恢复良好,基牙无明显松动,得到了满意的疗效。结论MKI附着体义齿是修复后牙游离端牙列缺损有效的临床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固定义齿与活动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方法:将126例患者分为活动义齿组和固定义齿组两组,修复后通过问卷调查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固定义齿组患者在咀嚼功能、固定功能方面明显优于活动义齿组(P<0.001),在使用的方便、舒适以及佩戴美观程度方面,固定义齿组也明显优于活动义齿组(P<0.001)。但是在满意度方面,两组患者对费用、治疗过程以及治疗周期的评价相当( P>0.05 ),修复效果整体评价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列缺损患者对修复方式的满意程度和修复效果不完全相关,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前告知患者可能的疗效,可以帮助提高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性附着体在活动义齿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来本院就诊的9例牙列缺损患者,利用口内余留牙或残根残冠,采用Magfit血磁性附着体进行覆盖义齿进行修复,并对义齿的固位,咀嚼效率及患者自我感觉随访观察2年半。结果:9例患者戴用磁性附着体义齿后,随访观察期间均对其固位、稳定性及咀嚼功能表示满意。检查发现无牙龈炎症,基牙无继发龋、松动,义齿无折裂,根面板均未脱落。结论:磁性附着体在活动义齿修复中能显著提高义齿的稳定性,能够提高义齿的固位力和咀嚼效率,患者满意度高,并发症少,临床上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带塑料构件栓式半精密附着体在单、双侧游离端牙列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为18例单、双侧磨牙及前磨牙游离缺失患者制作带塑料构件栓式附着体义齿,临床复诊0.5a~3a,从患者主诉,临床检查及x线检查三方面观察其修复效果。结果:患者对带塑料构件栓式附着体义齿修复后效果满意,感觉异物感小,美观,易适应,固位良好,咀嚼有力。其中12例较以前曾使用过的传统可摘局部义齿明显感觉舒适、美观。结论:带塑料构件栓式附着体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游离端牙列缺损的冠外固位体,且有易于更换塑料构件,便于调节固位力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颌骨缺损患者种植修复重建咬合的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颌骨缺损患者进行种植修复咬合重建,除1例采用固定修复外,其余均采用活动义齿修复.其中采用磁性固位的覆盖义齿修复3例,杆卡式修复2例,球帽式修复2例,套筒式覆盖义齿修复1例,栓道式精密附着体修复1例。结果经过12-48月的临床观察,除杆卡式修复的1例患者由于软组织较厚,牙龈在带入6月时出现增生外,其余患者未发生任何临床症状。38枚种植体均形成良好的骨结合,临床效果满意。结论应用种植技术结合适当的修复方法能够使颌骨缺损获得良好的咬合功能及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隐形义齿材料结合铸造部件在可摘局部义齿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已做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但对义齿的前部金属卡环易显露影响美观而要求重做的患者,采用隐形义齿材料结合铸造部件进行再修复,再修复患者21例,共制作修复体27件,进行6~24个月的随访观察,评价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25件义齿取得满意疗效,成功率为92.6%。2件义齿修复失败,其中1件基托折断,1件人工牙脱落。结论对美观要求高的患者应用隐形义齿材料结合铸造部件进行再修复是一种可行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四角圈簧根帽附着体在后牙游离缺失单侧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对10例牙列游离缺失患者进行四角圈簧根帽附着体单端义齿修复,每件义齿设计两个根帽或一个根帽,一对He支托,观察附着体义齿的固位稳定性及咀嚼能力等。结果:四角圈簧根帽附着体义齿固位稳定性好,能进行有效咀嚼,美观、舒适。结论:四角圈簧根帽附着体是一种理想的修复单侧游离缺失的固位体。  相似文献   

17.
李萍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2,21(9):697-698,701
【目的】评价双侧游离端缺失患者采用磁性附着体义齿进行修复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2005-2009年的Kennedy1类牙列缺损患者95例,随机分成3组,经过6个月~5年的电话随访对患者满意度进行测量。【结果】磁性附着体义齿与其它两种修复方法有显著差异。磁性附着体义齿比其它两种修复方法好。【结论】磁性附着体义齿对双侧游离端缺失且余留牙较少患者的修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姚月玲  汪文骏 《医学争鸣》1989,10(3):161-163
用光弹实验应力分析方法,对设计弯制、铸造圈卡及“Ⅰ”型三种固位卡环臂的下颌单侧游离端义齿进行了垂直加载测试,观察了邻缺隙侧基牙根周应力情况。结果表明,在垂直负荷下,游离端义齿的固位或平衡卡环臂不影响近基牙受力的大小和方向;在近基牙受力方面,弯制卡环臂、铸造圈卡环臂及“Ⅰ”型卡环臂三者之间无明显差异;作用于可摘部分义齿的(牙合)力主要通过(牙合)支托传递至近基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整体铸造在可摘义齿修复中,尤其在双侧游离缺失,对胎异常、邻牙,缺失间隙均异常情况下修复的效果.方法对临床1558例病人采取整铸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设计合理的卡环类型,设计为混合支持式或者牙支持式.结果整体铸造式的可摘义齿,符合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原则,有良好的固位,良好的稳定性,良好的支持,高质量的恢复牙的形态和功能.结论整体铸造在可摘局部义齿运用中,对口腔软硬组织健康的恢复有良好的作用,由于使用的带模铸造这一精密的铸造技术,加上义齿自身的优点,能够恢复牙的形态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