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扁桃体周围脓肿期行扁桃体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探索总结扁桃体周围脓肿一次性根治的临床治疗经验,评价其疗效,为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61例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于脓肿期先行穿刺排脓或切开排脓,3~4 d后行扁桃体切除术.结果 61例中全部一次手术成功,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及手术风险无明显增大,术后无1例复发.结论 扁桃体围周脓肿期行扁桃体切除术安全可行,能迅速解除患者痛苦,脓肿切开引流和扁桃体切除两次手术一次完成,病程短,费用低,疗效好,一次性根治,无复发,是治疗扁桃体周围脓肿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患者扁桃体周围脓肿后施行扁桃体切除手术的最佳时机。方法:将128例成年患者分成3组。A组:74例,为非扁桃体周围脓肿的扁桃体切除术患者,B组:33例,为扁桃体周围脓肿经切开排脓或穿刺抽脓及抗炎治疗5-7d后行扁桃体切除术患者;C组:21例,为经抗炎等保守治疗症状缓解1个月后行扁桃体切除术患者。结果:经统计学分析,B组与A组在粘连程度、出血量、术后反应三个方面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病例粘连程度、出血量较B组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术后反应B组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扁桃体周围脓肿后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最佳时机是切开排脓后5-7d。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扁桃体周围脓肿治疗方法.方法 对3位慢性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行扁桃体切除术,扁桃体与周围组织严重粘连不易剥离,采用扁桃体部分切除.结果 3例患者随访半年以上,扁桃体周围脓肿未再复发.结论 扁桃体周围脓肿应尽早切除扁桃体,如果扁桃体周围脓肿转为慢性,扁桃体与周围发生严重粘连不易剥离,切除扁桃体上极能预防扁桃体周围脓肿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扁桃周围脓肿的发病机理、感染途径。方法:对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扁桃体周围脓肿经行扁桃体切除术治疗后,无复发。结论:通过41例组织学观察,扁桃体上极表面既无扁桃渍破亦无脓瘘,邻接扁桃体上方之软腭黏膜下发现有感染及纤维化的小唾液腺(weber腺),从而认为扁桃体周围的化脓性感染可能与weber腺有关,而非急性扁桃体炎,故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治疗扁桃体周围脓肿,目的在于获得充分引流。起到根治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实施扁桃体切除的临床效果观察的术后处理和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4月到2012年7月收治的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70例,行扁桃体切除术。结果:脓肿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5.2±3.2)mL;术后创面感染的患者有4例,占5.7%;全身感染的患者有0例;术后出血的患者有4例,占5.7%。对照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4.8±2.7)mL;术后创面感染的患者有4例,占5.9%;全身感染的患者有0例;术后出血的患者有3例,占4.4%。脓肿组术后出现败血症的患者有1例,占1.4%:肺炎的患者0例.占0%;肾炎的患者0例,占0%;颈淋巴炎的患者1例,占1.4%。对照组术后出现败血症的患者有2例,占2.9%;肺炎的患者1例,占1.5%;肾炎的患者0例,占0%;颈淋巴炎的患者1例,占1.5%。结论:扁桃体围周脓肿患者行扁桃体切除,风险低,极大地缩短了患者痛苦时间,实现脓肿切开引流和扁桃体切除在一次手术中完成,缩短病程病程短,降低治疗费用。该手术疗效好,复发率低,是治疗扁桃体周围脓肿的有效、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蒲明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0):1353-1354
目的探讨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在脓肿期行手术的可行性。方法我科近10年来对73例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在脓肿期手术,与135例常规扁桃体手术对比,从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日、术后创面感染率进行比较分析,观察两者优劣。结果 73例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在脓肿期手术后进行长达3个月~2年的随访,结果均未见相关并发症。术后相关症状基本缓解,生化检查均为阴性,和传统的扁桃体手术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扁桃体周围脓肿期施行手术,术中分离较易,且出血量无明显增多,术后愈合快,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或二次住院的可能,可作为治疗扁桃体周围脓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扁桃体周围脓肿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附11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凤珠  刘蓓  陆秋天  侯萍 《广西医学》2005,27(5):658-659
目的探讨扁桃体周围脓肿的治疗方法。方法1990年至2003年收治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112例,其中脓肿期手术24例;择期手术22例;保守治疗66例。将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脓肿期手术组术中单侧平均出血量10mL,术后出血发生率4.2%和平均住院日7d;择期手术组术中单侧平均出血量21mL、术后出血发生率9.1%和住院日16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出现术后局部及全身感染。脓肿期手术组患者术后体温、张口受限及血象于2d后恢复正常,保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体温、张口受限及血象于5d左右后恢复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保守治疗组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3.0%。结论提示患者身体状况好,排除手术禁忌证,脓肿期扁桃体切除术是治疗扁桃体周围脓肿较为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扁桃体周围脓肿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126例患者分成3组.A组:28例,为脓肿期手术患者;B组:23例,为择期手术患者;C组:75例,为保守治疗患者.对三组患者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A组术中单侧平均出血量12ml,术后出血发生率3.8%,平均住院日7d;B组术中单侧平均出血量23ml,术后出血率8.9%,平均住院日15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者术后创面感染率及全身感染率均为0.A组患者术后体温、张口受限及血象于2d后恢复正常,C组治疗后体温、张口受限及血象于6d左右恢复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有4例复发,复发率为5.0%.结论 患者机体状况允许,无手术禁忌症,为避免复发,脓肿期扁桃体切除术是治疗扁桃体周围脓肿较为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韩丽萍 《宁夏医学杂志》1992,14(4):249-249,246
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是该手术危及生命的重要并发症,术后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出血征象并采取积极措施是专科护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我院近3年来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并就专科护理谈几点体会。一、一般资料收集我院1988年1月至1991年12月有完整记录的扁桃体切除术患者62例,男43例,女19例,平均年龄18.6±12.3岁(8~46岁)。其中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者39例,扁桃体周围脓肿11例,扁桃  相似文献   

10.
儿童扁桃体切除术的不同术式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不同扁桃体手术方式的优越性及合理性.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行儿童扁桃体切除术70例常规使用挤切法、剥离法,尝试使用了等离子刀切除术,对三种手术方式的手术过程、出血量、扁桃体是否残留及远期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挤切法易出血、易残留及易损伤周围组织,远期有形成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等离子刀手术易残留及损伤周围组织,刀头费用昂贵,传统扁桃体摘除术均可避免以上缺点.结论 笔者认为扁桃体剥离法仍是安全、经济、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扁桃体周围脓肿诊断治疗的经验。方法分析扁桃体周围炎13例,扁周脓肿84例。扁周脓肿患者采用穿刺抽脓、切开排脓或脓肿扁桃体摘除术并配合适当抗生素进行治疗,而扁周炎只需单纯抗生素治疗。结果完成治疗疗程患者的治愈率(93.8%),显著高于未完成治疗疗程的患者(40.6%)(P〈0.005)。脓肿较大的患者,切开排脓的疗效与脓肿扁桃体摘除术的疗效无差别(P〉0.05)。结论临床诊断配合穿刺抽脓对扁周脓肿进行诊断能满足临床实践的需要,穿刺抽脓、切开排脓配合适当抗生素治疗扁周脓肿或单纯抗生素治疗扁周炎是最适当的治疗方法,完成治疗疗程对获得最佳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 PTA is more common in young adults, but does occur in young children. The average age in this present series was 8 years. 2. Children with progressive sore throat, sometimes despite antibiotics, should cause suspicion of a PTA. Edema and erythema of the affected tonsil with edema of the uvula and displacement toward the opposite side are classically seen. 3. In older or more cooperative children, fine needle aspiration of the affected tonsil allows prompt diagnosis of PTA. 4. Antibiotic therapy should consist of a cephalosporin owing to high tissue concentration within the inflamed peritonsillar tissue. 5. Definitive treatment is a Quinsy tonsillectomy. Immediate tonsillectomy not only drains the abscess, but also eliminates the potential for an occult inferior pole or contralateral abscess. It also spares the child a future hospitalization and surgical procedure.  相似文献   

13.
朱建能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12):1396-1397
目的:探讨扁桃体周脓肿的真正发病机理和感染途径。方法:对连续诊治的101例扁周脓肿患者进行研究,其中73例患侧的扁桃体被切除,切除之扁桃体外侧面均平整。结果:通过73例组织学观察,扁桃体上极表面既无扁桃溃破,亦无脓瘘,按扁桃体上方之软腭粘膜下发现有感染及/或纤维化的小唾液腺(Weber腺),这些与扁桃体相邻的腺体在其他非扁周脓肿患者则显示正常形态与结构。结论:扁桃体周围的化脓性感染可能与Weber腺有关,故应早期切除扁桃体治疗扁周脓肿,以便充分引流。  相似文献   

14.
张大为  陈仁杰 《当代医学》2011,17(33):91-93
目的 探讨颈深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36例颈深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颈深部感染伴有扁桃体炎20例,伴有牙源性感染9例,糖尿病伴感染患者8例.不合并糖尿病患者病程为3d~2周,平均6d,合并糖尿病患者病程10d~3周,平均14d.19例脓液细菌培养,其中5例培养阳性.36例颈深部感染患者中17例未形成脓肿的患者经大剂量抗生素全身用药治疗均治愈;其他19例(52.7%)患者通过CT检查确定脓肿形成,其中8例糖尿病患者有7例患者有脓肿形成,采用脓肿切开引流术加多联抗生素联合治疗,36例患者痊愈出院,伤口愈合好,无并发症.结论 颈深部感染继发于咽部或口腔感染引起.与不合并糖尿病患者相比,合并糖尿病患者疗程长、进展快,较易发生脓肿及严重并发症.CT检查应成为深颈部感染患者的常规检查,颈深部感染一经确诊:应合理应用抗生素;对于脓肿形成的患者,应尽早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合并糖尿病积极控制血糖,是控制感染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45例扁桃体周围脓肿(PA)病例经穿刺抽脓法治疗,89%首次抽脓阳性,需复穿者仅33%,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未见严重并发症.随访其中32例,3例(9.4%)复发患侧PA,10例31%发生慢性扁桃体炎.分析显示35岁以下组复发率显著高于35岁以上组(P<0.01),且复发病例大多数(77%)有既往发作史.结果表明穿刺抽脓法简单易行、疗效肯定,可常规用千治疗PA.基干本文分忻,作者建议预防性扁桃体切除术宜施于年龄35岁以下,有既往发作史的复发病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颈深部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总结治疗经验,以期降低并发症,提高治疗水平。  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治疗的22例颈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7例、女性5例。入院后积极予以广谱抗生素治疗或者手术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特征、诊疗方法及效果。  结果  12例行颈侧切开脓肿引流,其中1例同时行胸腔镜胸腔脓肿清除;1例患者术前颈部CT及三维CT显示为扁桃体异物伴脓肿,行扁桃体切除术+咽部异物探查术,见扁桃体周脓性分泌物,未见异物,好转后出院观察;1例患者术前颈部CT显示为颈部异物伴咽后脓肿,本例插管困难,紧急行气管切开术,后行咽后脓肿切开引流+异物探查+食道镜探查,见大量脓液未见明显异物,好转后出院观察; 4例B超下穿刺持续引流,其中1例引流效果不佳并发脓毒血症放弃治疗;1例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后行修补;其余3例保守治疗。出院后随访1个月,除放弃治疗1例外其余21例均治愈且无复发。  结论  颈深部脓肿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危急重症之一,术前诊断和紧急切开引流是治疗关键,诊断时应结合多种检查防止漏诊、误诊,必要时可行造影检查。呼吸困难者选择气管切开,全麻麻醉插管评估,合理使用抗生素,密切关注全身情况等在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科65例OSAHS的患儿进行鼻咽CT、鼻内镜或纤维鼻咽喉镜及多导睡眠监测,有耳部症状的患儿行纯音听阚测定和/或声导抗检查。对扁桃体和/或腺样体肥大的患儿行手术治疗,如有鼓室积液者行鼓膜切开置管术。结果 OSAHS患儿多有入睡打鼾,夜晚睡眠不安、张口呼吸、听力下降等症状,存在扁桃体和/或腺样体肥大引起上气道阻塞。65例全部行手术治疗,单纯扁桃体切除5例,单纯腺样体刮除2例,扁桃体加腺样体切除(tonsillectomy and adenoidectomy T&A)53例,2例腺样体切除加鼓膜置管,3例扁桃体切除、腺样体切除、鼓膜切开加置管术。62例(占95.4%)患儿行扁桃体加/或腺样体切除术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儿童OSAHS有自身的特点,儿童的OSAHS大多因扁桃体肥大及腺样体肥大引起,扁桃体加腺样体切除术(tonsillectomy and adenoidectomy T&A)在治疗儿童OSAHS上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7—14岁学龄儿童行低温等离子射频辅助扁桃体切除术与常规剥离法扁桃体切除术的优缺点。方法随机选择需进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的7—14岁学龄儿童患者100例,分成等离子组和对照组(常规剥离法),等离子组在全麻下使用美国Arthrocare公司的Ent,Coblatorll等离子系统治疗仪,连接Evac70T&A刀头,切除扁桃体;对照组采用常规剥离法切除扁桃体,术者及助手均为同一人,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的出血及疼痛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结果等离子组手术时间、术中总出血量、术后出现出血的概率、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结论等离子射频辅助扁桃体切除术安全有效,疼痛减少,但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