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粘连性肠梗阻一般发生在小肠[1],多以保守治疗为主,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进一步加重时不得不手术治疗,而手术又有可能进一步加重粘连,造成恶性循环.我院自2009年2月~2011年3月采用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较理想方法.方法 选择粘连肠梗阻40例,采用西医手术治疗20例(A组),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20例(B组)作为临床对照研究.结果 A组20例痊愈20例,但复发3例,治愈率100%,复发率15%.B组20例治愈18例,2例中转手术,治愈率90%,复发率5%.结论 手术组治愈率高,复发率高,保守组治愈率亦高,但复发率低,采用中西医结合,是目前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重症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SAP并麻痹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治疗组采用在中药灌肠和管喂前30分钟.予以新斯的明双侧足三里各0.5mg穴位注射.对照组则不用新斯的明,予以中药灌肠及管喂.观察两组患者腹胀腹痛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结果 治疗组腹胀腹痛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首次排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中药治疗SAP并麻痹性肠梗阻疗效确切,疗效优干单纯用中药.  相似文献   

4.
巫兰芬 《当代医学》2014,(36):150-151
目的探究产后尿潴留患者于足三里穴位行新斯的明注射的治疗效果,完善临床产后尿潴留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32例产后尿潴留患者。将全部患者随机均分为对比组和治疗组(n=16)。其中治疗组行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方案,对比组行常规肌肉注射新斯的明,对比2组患者排尿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8.75%,治疗有效率为18.75%,治疗无效率为12.5%,总有效率为87.5%。对比组:治愈率为50.00%,治疗有效率为6.25%,治疗无效率为43.75%,总有效率为56.25%。对比2组患者治疗情况治疗组显著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用药法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思想的体现,由于穴位与经络相互连通,于穴位处注射药物起效更快,药物达到病灶更迅速,无不良反应,在相同的护理条件下穴位注射法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5.
穴位注射加开塞露综合治疗产后尿潴留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穴位注射加开塞露综合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治疗的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采用穴位注射新斯的明1mg加开塞露、心理疗法综合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肌肉注射新斯的明1mg.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68.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穴位注射加开塞露综合治疗产后尿潴留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腹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腹胀的效果.方法 将60 例胸腰椎骨折术后腹胀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 例.治疗组应用新斯的明行单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应用新斯的明肌肉注射. 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治愈率高,有效率达93.3%.结论 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腹胀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而且取穴简单,副作用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对腹部非胃肠手术后腹胀的疗效。方法对普外科98例腹部非胃肠手术后腹胀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常规肌注新斯的明(对照组)和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观察组)的方法进行处理,观察用药后24h内肛门排气和腹胀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84%和69.39%,经χ2检验,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的给药方法对腹部非胃肠手术后腹胀的疗效优于常规的肌注给药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穴位封闭加按摩对产后尿潴留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8例产后尿潴留患者,随机抽取50例为试验组,48例为对照组。试验组用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封闭加按摩气海穴治疗尿潴留;对照组单纯采用新斯的明肌肉注射。结果:治疗有效率,实验组为98%,对照组为65%,P<0.01。结论:新斯的明穴位注射加穴位按摩效果明显高于单纯注射新斯的明组,两组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照研究探讨中药灌肠保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作用机制及优势。[方法]将6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另一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结果]3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2例手术,余均治愈。30例单纯西医治疗的病例,有8例经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配合中药灌肠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保守治疗的成功率高于单纯西医保守治疗的结果,并能减少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手术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手术致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方法 对30例手术致粘连性肠梗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均达临床治愈,21例为手术治疗,9例为保守治疗,1例复发.结论 手术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大部分需行手术治疗,且疗效较保守治疗确切,对于粘连性肠梗阻的复发病例,手术治疗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治疗肿瘤术后局部寒证型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7例患者,给予中药外敷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胃肠功能恢复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采用中药外敷治疗2周,痊愈29例,有效6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78.4%,有效率(治愈+有效)为94.6%。中医症状评分治疗后[(1.02±0.46)分]较治疗前[(9.12±1.27)分]明显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37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局部皮肤过敏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外敷治疗肿瘤术后局部寒证型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18例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中17例腹腔镜探查、粘连松解,手术均获成功,1例中转开腹,无1例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与开腹手术相比,明显缩短(P〈0.01),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术后疼痛轻微,无术后复发病例,全组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满意,具有比传统开腹手术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住院时间、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机械性小肠梗阻的腹腔镜最佳手术时机。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30例机械性小肠梗阻的治疗及效果。其中,早期施行腹腔镜手术(ELS)患者58例,延期手术(PS)患者32例及保守治疗(ET)患者40例。比较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的疗效。结果ELS组共计58例,无中转开腹病例,所有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PS组32例,治愈32例,1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术后并发症;ET组40例,治疗后梗阻复发25例。ELS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住院费用及预后方面均优于PS组(P〈0.05),ET组复发率最高(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技术和设备完善的前提下,早期腹腔镜手术在机械性小肠梗阻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优于传统的保守治疗及开腹手术。对于高度怀疑是机械性肠梗阻的,可尽快行腹腔镜探查明确诊断;机械性小肠梗阻一经诊断,建议行腹腔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泪道激光联合泪道环形置管治疗难治性上泪道阻塞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按就诊顺序排序号,随机将74例难治性上泪道阻塞患者分为两组,A组34例采用单纯激光治疗.B组40例采用激光联合环形置管治疗,患者行KTP-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然后硅胶环形泪道置管,保留3个月后拔管.观察两组术中、术后及拔管后随访期间溢泪症状变化及泪道冲洗情况,同时记录并发症.结果 治疗结束后3个月的随访情况表示,A组治愈率为35.3%,好转率为17.6%,总有效率为52.9%;B组治愈率为65.0%,好转率为25.0%,总有效率为90.0%(P〈0.01).两组均无术中并发症,B组术后3个月拔管时发现3例泪小点息肉.结论 泪道激光联合泪道环形置管治疗难治性上泪道阻塞创伤小、疗效好、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奥曲肽在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收治的60例肠梗阻患者分为治疗组(27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33例)。治疗组入院后除按常规治疗外,另给予奥曲肽首次0.1mg加生理盐水20mL缓慢静脉注射,10~15min注完,继之以0.025mg/h的速度持续微量泵入,连用3~7d,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6%,对照组总有效率84.8%(P〈0.05);治疗组肛门排气时间比对照组早(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时间短(P〈0.05)。结论在肠梗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曲肽静脉滴注能明显改善肠梗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紫豉桃红化癜汤治疗瘀血内阻型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瘀血内阻型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与对照组(22例)。治疗组采用紫豉桃红化癜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11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3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68.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紫豉桃红化癜汤对于瘀血内阻型单纯型过敏性紫癜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粘连松解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有腹部手术史,将所有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机、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患者除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外,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剂使用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开放手术组(P〈0.05);且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次肠梗阻发生率明显小于开放手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安全、有效、可行,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效果,为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疗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我科2009年1月~2013年1月手术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B超、立位平片和腹部CT检查确诊,其中3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研究组)、2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开腹手术(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拔导尿管时间、住院总天数以及两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包括术中小肠或肠壁损伤、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术后肠漏、切口愈合不良、出现再次梗阻。结果研究组32例患者中,1例患者因肠管间团状粘连,1例因腹壁网膜间广泛粘连,中途改行开腹手术;余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50.2±8.5)mL、术后离床活动时间(11.3±1.6)h、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8±0.3)d、拔导尿管时间(3.1±0.8)d、住院总天数(5.2±0.6)d,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达13.3%,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比较,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且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4例小儿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照时机分为A、B两组,各为42例。A组在发病48 h内进行手术治疗,B组在发病48 h后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A组(73.81%)(P〈0.05);B组患者胃肠减压量、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分别为(402.33±82.11)m/d、(5.02±0.16)d及(10.37±3.44)d,A组分别为(277.27±55.86)m/d、(7.89±0.27)d及(16.29±5.01)d,两组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肠坏死、死亡、出血、腹腔感染及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1.90%、9.52%、9.52%、14.29%及7.14%,均显著高于A组(分别为4.76%、238%、2.38%、4.76%及2.38%)(P〈0.05)。结论在小儿急性粘连性肠梗阻发作早期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手术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龄肠梗阻患者临床特点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2月急诊外科收治68例高龄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组56例,保守治疗组12例,观察2组临床症状和发生并发症、病死、治愈的情况。结果68例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41.18%,总病死率20.59%,总治愈率79.41%。手术治疗组并发症23例,保守治疗组并发症5例;手术治疗组病死10例,有合并症死亡9例,保守治疗组病死4例,有合并症死亡3例,有60例患者合并1种或1种以上其他疾病,有合并症与无合并症治疗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7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4例死于心肌梗死,2例死于呼吸功能衰竭,1例术后死于肺栓塞。5例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其中22例出现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3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部分裂开,6例肺部感染,均经过积极对症治疗治愈出院。结论掌握高龄肠梗阻患者临床特点,全面采集病史,严密观察病情,恰当辅助检查,综合认真分析,是早期诊断和成功治疗高龄肠梗阻的关键,采取积极主动的综合治疗,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年龄不是决定是否手术治疗的主要因素,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治疗方式是主要因素之一,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