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 :5 6例带状疱疹回顾性分析。结果 :带状疱疹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季节、部位、机体免疫状态有关。出现并发症 7例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例 ,占 8 9% ;继发感染 1例 ,占 1 8% ;听力下降 1例 ,占 1 8%。病期继发性高血压 8例 ,占14 3%。结论 :早期合理联合用药可有效缓解症状 ,缩短病程 ,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4.
110例带状疱疹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3-2010年11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带状疱疹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带状疱疹发病季节,春季43例、占39.09%,秋季38例、占34.54%冬季20例,占18.18%;有明确诱因者75例,占68.18%;皮损类型,寻常型69例,占62.73%;先有神经痛而后发疹者77例,占70.00%;16例后遗神经痛其中50~59岁4例,60岁以上12例.结论 带状疱疹多数有诱发因素,好发于春、秋季.男性多于女性,后遗神经痛多见于中老年患者,早期诊治对防止老年患者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明显的神经痛。人是带状疱疹的唯一宿主,病毒经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发生水痘或呈隐性感染后,病毒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 相似文献
6.
总结432例带状疱疹,就其发病时间、年龄、发病诱因、分布部位、合并症、病程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带状疱疹可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以春秋季发病率较高,皮损分布以助间神经区较多,占59.26%。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年长者三叉神经分布区受累发生最多,并发症也较多。中老年患者发生神经痛万为多见且严重,病程长,可遗留顽固神经痛。这与患者随年龄增大,全身抵抗力降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7.
8.
9.
10.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诱发因素与年龄、季节、原发疾病种类,劳动强度及自身免疫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447例带状疱疹患者资料,包括主诉、现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447例患者中,男女比例1∶1.07,其中20岁以下占3%,20~40岁占13%,41~60岁占45%,61岁以上占38%,其诱发因素有其规律性,与过度劳累、既往有原发疾病史、感染性疾病、突发事件、季节性特点、男女性生理特点、年龄及不同好发部位、自身免疫状态等关系密切。结论:带状疱疹的致病因素可早期实施一级预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带状疱疹患者住院期间临床相关情况,掌握其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16例住院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不同观察指标计算百分比,分析治疗方案及效果。结果共统计带状疱疹住院患者516例,男269例,女247例,城镇398例,农村207例,中老年患者402例,右侧发病258例,左侧243例,三叉神经受累124例,脊神经受累392例,寻常型344例,伴神经痛者314例,发生后遗神经痛45例,可伴有多种实验室异常,激素使用率达45.3%。结论带状疱疹比较常见,以中老年患者居多,患者往往治疗不及时,神经痛的发生率高,根据病情需要可及早给予激素治疗,可减轻神经痛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复发性带状疱疹患者临床特点。方法对26例复发性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患者中60岁以上患者共15例(57.69%);19例初发和复发皮疹在同侧发生,其中5例在同一部位复发;7例皮疹于对侧复发。15例初发皮疹和疼痛较复发严重,5例复发症状较初发严重,6例初发和复发症状大致相同。9例合并有肿瘤或其他慢性疾病,1例合并妊娠。16例无合并疾病。结论26例患者均无严重免疫功能缺陷表现,年老、劳累、上呼吸道感染可能是带状疱疹初发和复发的诱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方倍他米松(得宝松)联合抗病毒药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59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应用得宝松为A组,不用得宝松为B组。两组除应用得宝松外其他治疗相同。结果:A、B两组在皮损消退天数、疼痛缓解及消失时间、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等方面,除皮损消退天数外,其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得宝松在缓解带状疱疹神经痛方面作用明显,可早期应用于无激素禁忌症患者,以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直线偏光近红外线治疗对带状疱疹的疗效及预防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随机将带状疱疹68例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直线偏光近红外线 阿昔洛韦治疗,对照组34例单用阿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停发新疱、水疱干涸结痂、皮损痊愈与疼痛缓解时间,及两组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停发新疱、水疱干涸结痂、皮损痊愈及疼痛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而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未见显著差异。结论:直线偏光近红外线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但未观察到疱疹后预防神经痛有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在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24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及25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比较带状疱疹神经痛组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患者使用硬膜外阻滞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VAS评分变化。结果带状疱疹神经痛组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患者加用硬膜外阻滞治疗后,VAS评分降低分数分别为6分和4分,两组疼痛评分改变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治疗对带状疱疹神经痛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均有疗效,且对缓解带状疱疹神经痛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UVB联合泛昔洛韦片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UVB照射同时口服泛昔洛韦片;对照组40例,单用泛昔洛韦片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1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有效率为62.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P<0.01)。治疗组止疱、止痛、结痂时间及总病程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UVB联合泛昔洛韦片治疗带状疱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结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76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神经阻滞结合围刺)和对照组(单纯药物)。疗程为10 d。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39.5%,对照组为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阻滞结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9.
半导体激光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8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成2组:激光组和对照组,激光组45例采用半导体激光配合阿昔洛韦治疗,对照组35例单纯阿昔洛韦治疗。结果激光组的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总有效率和痊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能有效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结论半导体激光可明显提高带状疱疹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早期小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带状疱疹的最佳疗程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145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0例,两组均常规口服泛昔洛韦、甲钴胺;肌注维生素B1、B12;外用炉甘石洗剂,疗程为9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小剂量泼尼松,观察其最佳有效疗程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在止痛、止疱、结痂、皮损痊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疼痛缓解积分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但9天时两组的疼痛缓解积分则无差异性(P> 0.05).安全性方面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P> 0.05).结论 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带状疱疹安全有效,疗程以6天内为最佳. 相似文献